贞观九年开修永乐宫的时候,是用的征调徭役的办法,将长安城里及左近县里的劳力都征调了过来,没有工钱,每天只管一餐饭,还是没有荤腥的,倒也能吃饱就是。可关键是这一派了徭役,那些被派到头上的,就没了时间去做自己的活计,赚不到钱,只管自己一个人饱肚如何能行?家里还有老老少少等着米下锅呢。
可也不是李世民要盘剥,当时王况的新耕种法也还只存在于慎家的试验田里,兼且那些年里,天下不是这里涝了,就是那里旱了,李世民年年都要跑洛阳去就食呢,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能让内府尽可能的让民伕吃饱一餐饭,已经是难能可贵了。可不管如何,占用了百姓尤其是那些穷困户的重要经济来源的劳力的时间,使得他们生活更是困苦也是个不争的事实。但是百善孝为先,皇帝修永安宫是为了太上皇修的,这是孝道的体现,百姓也感念太上皇结束了长年的战乱,使得天下恢复到安定的局面,再怎么苦,也就苦个三五年吧,瞧新朝的架式,那日子是一年比一年会宽松了,因此虽然是怨声载道的,但被派了徭役的人家,干起活来倒也尽心尽力。不管怎么着。有一餐吃饱总比前隋派徭役连吃的都要自己带好上不少不是?
但这一次却是不同,因为有了那二百八十万贯的捐款作底气,可以想见,在朝中大佬的带头下,还有王况有意的将慎家,姜家和杏花村拉了进来作表率,后续的捐款还会继续的增加,那些地方官和富贵人家,也会捐点意思一下。又有徐国绪信誓旦旦的表示,绝对不花国库一文钱。不够的,内府出了,买钢条啊什么的,全按市价给付。甚至可以把永安宫几年前由国库拨过来的那部分钱也还了,而且皇后也肯定了徐国绪的说法,并且还破天荒的以皇后的名义发下了懿旨,言称圣人最不喜打搅民生,希望各地不要搞摊派,没钱人家最好不要捐,有能力的也量力而为,内府有足够的修建永安宫的钱物,你们能好好的过好日子,多赚钱。多生养几个好儿女,将儿女培养成人了,那就是对朝廷的极大支持了,圣人也会感到欣慰的。
可以说这就是今时不同往日,现在也是征派徭役,但征派的对象却不是劳力,而是那些妇孺和身体还算健朗的老人,给他们的工作也是简单,就是端茶送水,烧水做饭以及拿些轻的东西。比如说扛一根椽子啦,给工匠们递一递工具啦,扶一扶梯子啦等这些个轻活。
至于劳力,则采募工的方式,每人每天从二十文到五十文不等。看其技艺来定,只能干体力活的。那就拿最少的二十文,而那些能雕梁画栋的,则是拿最高的五十文。但不管拿多少的,包括被征调来的徭役,都是一天管两餐,管饱不说,还必定每一餐都有一道荤腥的,不是豚肉,就是羊肉或是鱼肉等,若是碰到谁的生日到了,还会有一碗由皇宫御厨的师傅亲手做的放了两个荷包蛋的浓面汤饼吃,据说这是建安侯说的,一整碗的汤饼就只有一根老长老长的,象征着长寿,而两个荷包蛋就是寓意百岁的意思,虽然大家都不知道这俩荷包蛋怎么和一百岁给扯到一起了?但却也是心存欢喜的,建安侯的心就是善啊,考虑得这么周到。
被征派了徭役的自然也是一样的待遇,除了没工钱外,和募工是一样的。就连孩子,五岁以上的,都被允许带到工地上来,和家人同吃,也帮着拔一拔草或者看着工地上的物料,不要被人偷了去了。可谁都明白得很,工地四周,可都是千牛卫看着呢,谁有那么大胆子敢光天化日之下的偷物料?晚上不光有宵禁,还有巡逻的,也不用他们看着,这不就是变着方的让孩子也蹭上一顿吃么?
可到了工地上,让大家傻眼了,怎么着?孩子们全被归拢到了一堆,有那宫里派出来的寺人和宫女,先给孩子们来了个考核,然后分成了几拨,就在工地的一角的工棚里给他们开课了!喜欢读书的,则由寺人教他们识字,而喜欢女红的小娘子们,则由宫中使女教她们女红,真真不愿意读书的也不喜欢女红的,还有千牛卫的兵士教他们一些基本的刀马弓箭。
开始的时候,还有些老人们不放心,担心这是宫里要选新寺人,在给孩子们洗*脑呢,就偷偷跑去听,结果听了一会,都笑眯眯的回来了,为嘛?寺人宫女们并没跟孩子们说什么宫里是如何如何的好,反而是跟他们说,要好好习文断字,以后能读书就读书去考学参加常举,学那建安侯的弟弟王三郎一样,外放做个地方官,不能读的也不至于吃了不识字的亏去,教的也正儿八经的是那些私塾或者官学里一样的东西;学女红的呢,则说学好了女红,将来说个好婆家,在家相夫教子,也能得到邻里的夸赞,夫家的欢喜;习武的呢,则拿了游击将军黄大来比较,你们好好的学,将来身手好了,也能在战场上建功立业。
长安还没有到建州那样的程度,所有的孩子都可以免费上学,不用给先生束修的,在长安,虽然也有免费借阅的书局和书馆,但要上学,每户人家只有一个的免费读书孩子的名额,其余的孩子依旧要花钱,因此不少的穷困人家孩子,如果家里兄弟姐妹多的,还是上不起学的,现在可好了,只要学得了字,以后就可以到书局去借书来读了,这永安宫怎么说也要修至少三五年吧?三五年的时间,有人手把手的教,就算一天学到三五个字,三五年下来,还不得三五千字?孩子们如果还不能**的读书,那也就基本没有进仕的可能性了。
当然每天孩子们都还要有一个时辰在寺人或是使女的带领下,到工地上帮帮忙的,这就是之前说的拔拔草啊什么的轻活,也算是他们出了力了,可这其中的象征意味却也忒浓了些?
这么一算下来,就算是拿最低工钱的募工,一天二十文钱,比起去另外自己找活干却要强上不少,二十文比一般的体力活还要高出不少,长安干体力活的,基本一天也就在十五文左右的收入,还最多只管一餐饭,这还得是碰到好主家才有的机会,要是碰到吝啬点的主家或者主家比较拮据的,就得自己解决吃饭问题。而这十五文钱,扣掉家里的用度,一天能剩个三文五文的就算不错了。
现在呢,家里的老人小孩,婆娘都到了工地上,等于是他们吃的就省了下来了,如此一天中最大的开支不用再花自己的钱,二十文钱,一天下来怎么地也能剩个十几文钱下来,还吃得老好,管饱,有荤有素,孩子也有人管教了,不至于到处的疯跑,首先不管他们能不能学成,至少安全上就不用大人们操心了不是?
所以,长安城里现在的笑容多了许多,就连城外那被王况称为贫民窟的棚区,也是欢声笑语不断,大家都忽然的对以后的日子充满了期待,也多了许多的憧憬,朝廷都这么照顾了,如此的好皇帝可难找呢,这样的朝廷也少见呢,看样子,咱们百姓又得有个至少百年的安稳日子过了,不光安稳,还有希望呀。
只是一个小小的举措,却是一夜之间,让长安百姓更贴近了朝廷,为自己能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而自豪起来。当然这也是因为这些年内府有钱了,大佬们有钱了,捐献了那么多的缘故,算下来,如果按以前的设计和征调徭役的办法,物料又都是现成的,修永安宫,就那二百八十万贯都不一定花得完。现在改进了设计,将徭役办法改了,扣掉那二百八十万贯的话,顶多内府再拿出个三百万贯就够了,这点钱?徐国绪嘴一撇:这算什么?再多几倍,内府也拿得出来!这句话和说这话的表情就是徐国绪这段时间做得最多的事了。
头晚纷纷扬扬的下起了雪,这是贞观十五年的第一场春雪,而且是大雪,地上都铺到齐膝深了,本来以为工地上应该没人干活了的一众大佬们,目瞪口呆的看着工地上干得热火朝天满脸的笑,齐心喊着号子的人们,一脸的不可思议。王况指着工地笑道:“如何?百姓的要求就是这么简单,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他们就真心的拥戴你。某敢断言,就是此时,若是有那贼子聚了百万之众将长安围了,这些百姓们必定会争先恐后的冲出城去和他们拼命!因为他们明白,他们是为自己将来的幸福生活而战,守卫的是自家的家园。”
“善。二郎果非常人。”魏老头有些脸红红的夸王况,在他看来,王况的做法比他说的和做的可要高明多了,王况是从百姓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的,而他呢,则是从皇家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的,虽然效果差不多,但出发点和目的却又不同,显然王况比他强,想着那十万贯的赌,这老儿有点羞愧。
众大佬正准备回转朝堂,就见一个鸿卢寺的小吏颠颠的跑了过来禀报道:“建安侯,安息使团来了,眼下正在城西的驿站休整,明日就将入城。”王况是管鸿卢寺的,自然就要向他汇报。
这么快?王况有点吃惊,这才过去多久?简直就是神速么。(未完待续。。)
p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