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积极外交


本站公告

    卷八战火烧四方第一百二十九章积极外交

    第一百二十九章积极外交

    面对这个天赐良机,法国与德国表现得非常积极。

    当时,法国总统就表示,只需英国愿意,法国会考虑与英国组建联合舰队,共同维护欧洲的利益。随后德国总理也做了类似的表态,并且愿意在欧洲舰队的建设上做出愈加严峻的贡献。

    几个月后,法德意三国政fǔ首脑在罗马签署了一份协议,对欧洲舰队的建设工作做出了明确分工。

    按照这份协议,德国将被允许建造排水量在十万吨以上的大型战舰。

    说白了,就是超级航母。

    现实上,以当时的情况,没有德国参与,欧洲在超级航母上肯定很难取得成果,因为德国是欧洲的头号工业强国。当然,这也不能否认法国与意大利的贡献,终究法国是欧洲大陆国家中唯一装备了常规航母的国家,而意大利也有着丰富的航母使用经验,两国的海军都比德国海军强大得多。

    当年年底,法德意三国最大的六家造船厂就组成了“欧洲舰船联盟”。

    二零四九年初,法德意三国议会批准了分工建造超级航母的提案,只是对协议的部分内容做了修改。按照新的协议,超级航母的设想工作将由欧洲舰船联盟负责,各主要部件的建造工作由三国企业承担,组装工作则分别在法国、德国与意大利进行。为此,法德意三国议会还批准了扩大造舰规模的提案,法国将把大型船台增加到四座,德国与意大利各三座,在二零五二年之前,达到能够同时建造十艘超级航母的水平。随后,三国议会还各自批准了海军基地的扩充提案。

    能够说,这是欧洲国家开始扩充海军规模的标志**件。

    二零四九年底,欧洲舰船联盟就向法德意提交了超级航母的设想方案,并且根据三国海军的具体需求,在细节上有所区别。

    一年之后,法国首先动工建造其海军史上第一艘排水量超过十万吨的超级战舰。

    从技术上讲,法国航母好像法国汽车一样,很有特s。单纯从电子设备来看,法国航母肯定是世界第一,其中很多都比中美同期建造的航母先进得多。可是在其他方面,法国航母就没有这么突出了。

    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法国、乃至其他欧洲国家都造不出小型聚变反应堆。

    要知道,欧洲的第一座可控聚变核电站在二零四八年才动工建造,估计要到二零五一年才能并网发电,而其技术来自美国,在小型化方面的难度非常大,欧洲国家在这方面的技术储备也严峻不足。

    受此影响,法国航母采用的依然是裂变反应堆。

    因为动力系统不够先进,所以法国航母的设想指标并不高,比如最高航速只需求达到三十五节,也就没有必要采用三体船型。结果就是,在总体设想上,法国航母依然停留在三零年代与二零年代的水准,与中国海军的“昆仑山”级相当,只比美国海军的第一批“福特”级稍微好一些。

    当然,不管怎么说,这是个非常严峻的进步。

    要知道,在此之前,为法国海军充mn面的是两艘排水量六万吨左右的常规航母,而更早建造的“戴高乐”号核动力航母在二零三七年就退役了。

    法国海军起了个头,意大利海军随即跟进。

    因为作战指标更低,特别是不需要远洋作战,主要在地中海活动,所以意大利海军的超级航母采用的是常规动力,没有选择维护成本高昂的核动力,也因而把造价降低了百分之十五。在其他方面,意大利航母与法国航母都很类似,除了续航力之外的主要作战xng能也旗鼓相当。

    直到二零五二年,德国海军才动工建造超级航母。

    相对而言,德国航母最先进,因为这是欧洲第一艘采用了聚变反应堆的航母,也就具备了其他航母不具备的能力,比如安装了以电磁速sh炮为主的末段反导拦截系统,以及功率更大的弹sh器。

    可惜的是,德国航母的基本结构依然与法国航母相同,只是通过提高推进系统的输出功率把最大航速提高到了三十八节。由此产生的结果是,德国航母只配备了两座总功率为七百兆瓦的小型聚变反应堆。

    由此可见,即便到了二零五二年,欧洲在可控聚变技术上依然落后于中国与美国。

    要知道,在二零四五年,中国就能制造出功率为七百兆瓦的可控聚变反应堆了,而美国也在二零四八年制造出了类似的聚变反应堆。到二零五二年的时候,中国已经开始制造第二代聚变反应堆,并且把单堆功率提高到了一千五百兆瓦,美国则在二零五五年完成了第一座第二代聚变反应堆的研制工作。

    当然,法德意扩充海军的主要企图不是协助英国。

    只是在当时的情况下,被很多人认为是在协助英国,而且英国当局也有同样的认识,觉得欧洲盟国愈加可靠。

    问题是,在二零四八年前后,法德意的领导人都知道,支持英国的最好方式不是扩充舰队,而是设法与中国改善关系,让中国在向阿根廷出售军火的时候有所保留,减轻英国遭到的要挟。

    为此,在二零四八年六月底,法国总统对中国进行了正式访问。

    仅仅半个月后,德国总理也对中国进行了正式访问。

    表面上,两人访华是为了与中国商讨印度问题,即协助印度进行战后重建,与军事合作没有多大关系。只是在访华期间,两人都向黄瀚林提到,中国在军贸领域应该考虑欧洲国家的感受。

    毫无疑问,两人访华都取得了完美成果。

    回到巴黎后不久,法国总统就借欧盟首脑会议,向英国首相表示,中国已经许诺不会向阿根廷提供进攻xng武器装备,而且J-31A的交付进度也将严格按照合同进行,不会对英国形成严峻要挟。

    这样一来,英国首相总算松了口气。

    要知道,只需能够拖到二零五二年,情况就会有很大的改变,至少到时候皇家海军能够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第五代舰载战斗机。更重要的是,英国首先非常清楚美国的战争计划,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即将迸发。在世界大战的要挟下,中国肯定不会积极援助阿根廷,美国也会为了英国采取积极行动。

    当然,英国首相也感谢了法国总统做出的努力。

    做为报答,在法德意推进欧盟政治一体化的问题上,英国保持了沉默。

    以当时的情况,英国不可能加入欧盟政治一体化进程,因为在经济一体化上,英国就保持了特立独行的立场,没有接纳欧元,而是继续使用英镑,所以在政治一体化上,英国首先就得废除英镑。明显在短期内,英国议会不会批准这一提案,英国政fǔ也就不可能在政治一体化上做出贡献。

    法德意需要的,也只是让英国保持沉默。

    不管怎么说,英国是离岸国家,只需英国不chā手干涉,欧洲大陆上发生的事情与其基本上没有关系。

    在这轮外交活动中,法德意拉拢的不仅仅是英国,还有中国。

    当时,德国总理在访华的时候,谈得最多的也是军火贸易,只不过是中国与欧盟的军火贸易。

    严格说来,应该是技术层面上的往来。

    只是,德国取得的成果并不大,因为欧盟依然没有废除对华军火贸易禁令,而中国也就没有理由向欧洲提供军事技术。

    到了二零四九年,废除对华军火贸易禁令,成为欧盟的头号话题。

    当时,表现得最积极的就是德国。

    从某种意义上讲,德国是这道禁令的最大受害国,严格说来是间接受害国。

    因为无法与中国在军事技术上进行合作,德国的军事工业遭到了严峻影响,比如在三十年前还畅销全球数十个国家的德国潜艇,到了二零四零年,就基本上无人问津了,取而代之的正是中国潜艇,所以在德国人看来,尽快与中国恢复正常关系,在军事技术领域展开全面合作,是重振德**事工业的基础。

    问题是,并非所有欧盟成员国都赞成废除对华军火贸易禁令。

    当时,德国牵头搞这件事,除了希望尽快与华恢复正常关系之外,主要还是向美国施加压力,促使美国在先进军事技术出口问题上对德国松绑,比如向德国提供聚变反应堆的小型化技术。

    最终,德国也如愿以偿。

    至于解除对华军火贸易禁令,那还是几年之后的事情了。

    从这些事情上看得出来,第二次印度洋战争对欧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欧盟主要成员国也连续调整了基本政策,特别是外交策略,在外交战场上表现得愈加主动,积极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

    当然,表现积极的不仅仅是欧洲国家。

    在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要挟之下,中国与美国的外交政策不但主动,还更有目的xng,而且都针对对方的战略薄弱环节展开。

    当时,美国的基本外交策略有两点,一是巩固已有的势力范畴,二是积极拉拢盟友。

    在美国努力争取的盟友中,俄罗斯绝对排在最前面,因为俄罗斯是在印度之后,唯一有能力在大陆上对中国形成间接要挟的国家。。.。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