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假戏成真


本站公告

    回到行馆,成暄没有再穿房跃脊,而是直接走了行馆正门。门口望风的两个侍卫看到他,一个喜出望外地迎上来,另一个一溜烟地跑去东院报信。

    正康帝早已穿衣起身。陈霏儿半个时辰前被院中来来回回的走路声吵醒,问清了缘由,此时正坐在正康帝身边抹眼泪,听门外有人禀报成暄回来了,立时就破涕为笑了。

    “你这个痴心的丫头啊!”正康帝不由摇头笑叹,弄得陈霏儿也不好意思起来。

    成暄走进房中跪地告罪,正康帝和蔼地问道:“暄儿,这深更半夜的,你到何处去了。”

    成暄在回来的路上早想好了说辞,神色坦然地讲了有人向他房中吹迷烟,他跃房追踪的情形。

    “你怎么自己去追呢,应该多叫些人手才是!”陈霏儿忍不住在一旁插话。

    成暄并不看她,面向正康帝继续说道:“小臣追到南城边上,那黑影便不见了。小臣四下察看,发现城墙上有一个缺口。”

    正康帝蹙眉,“城墙坏了,地方官员怎么竟不修补?”

    “禀圣上,那个缺口可容一个人随意钻来钻去,不像是年久失修,倒像是故意凿的。”

    “哦?”正康帝的眼中闪过一抹冷意。

    成暄略一停顿,接着说道:“小臣思量贼人应是从这个缺口出城了,便也追了出去。城外黑漆漆一片,又有好几条岔路,那贼人已没了踪迹。小臣反身回城时,远远看见似乎有几个人从缺口钻出城来,便赶过去一看究竟。他们总共四个人,发现有人过来撒腿便跑,每人身上都还背着一个包袱。小臣追过去拦阻,贼人们拔出兵刃便要行凶。这些人多少有点功夫,小臣正降服他们的时候,一辆马车飞奔而来,车上的人突然冲小臣撒来迷药,小臣跳开闪避的空当,那几人上了马车狂奔而去。”

    正康帝聚精会神地听着。成暄从衣袖中取出一只镶着东珠的金耳环,“小臣在地上发现了这只耳环,想是打斗时从贼人的包袱中掉落的。因突然下起了大雨,小臣避了一会子才赶回城里。”

    成暄刚刚所说的事情子虚乌有,这耳环倒确是他今晚捡到的。他回城时当然不好大摇大摆地叫开城门,只能仍去钻那个缺口,俯下身时,城墙根下的一个小物件在水洼中亮闪闪的耀人眼目。他捡在手中细看,竟是一只镶着名贵珍珠的耳环,回想那丽娘浑身素淡不佩饰物,耳环定不会是她的。此处乱石横亘杂草丛生,总不可能是哪位大户人家的娘子闲来无事,跑到这来玩耍失落的吧?疑惑间,猛然记起白天和陈霏儿在街上瞎逛时,那卖茶水的老汉曾说到兴县经常发生窃案,一个猜想渐渐在他脑中浮现出来。

    “那个缺口,是不是贼人们运赃的通道啊?”陈霏儿藏不住话,听罢成暄的讲述立时说出了自己的判断。

    正康帝脸色阴沉。这里虽不过是个县城,城墙上给贼留个通道也是断不能容忍的事情。他吩咐成暄和陈霏儿回房安歇,随后传来靳之浩,命他一早便去彻查此事。

    天光大亮,正康帝启程回京。五日后,成暄在京城的襄王府得到消息,兴县官员从县令以下一大半都进了牢房。

    靳之浩深通用兵方略,查起案来也很有一套。他并不知会县令,先把负责城防的队正拘了来,要治他玩忽职守之罪。队正哪见过这么大的官,早懵了头,只会一个劲儿地大喊冤枉。靳之浩命他将事情原委一五一十地招来,队正磕磕巴巴讲出了内情。

    那段出了缺口的城墙地处背静处,半年多前巡城兵士发现了状况,队正赶着去禀知县尉,县尉说了句“修”,也不查那缺口是怎么来的。修好了没几日又被凿开了,县尉让他们在缺口处蹲守了几日,没发现什么,便又不了了之,缺口再次修好不久又被凿开,如此反复几次,兵士们也懒得理了。

    接下来靳之浩又查知,兴县县城这一年多来时常发生窃案,县尉是负责治安的官儿,对此倒很上心,命兵士们在城门口严加盘查,发现可疑的就抓回来审问。一时间抓了不少人,尽管没一个是真正的贼,这取保的银子明里暗里可没少收。

    靳之浩心中有了数,不去理会县尉,径自把县令传来问话。这位县令是个没主意的人,几句话盘问下来就吓得体如筛糠。此人曾多年屡试不第,好不容易五十多岁上才中了进士,为了补上县令的缺几乎倾家荡产,又要不断地逢迎上官,靠那点俸禄哪够开销的。他的胆子又小,不敢明目张胆地去搂钱,常常为此一筹莫展。县尉倒是个雪里送炭的,经常拿出银子帮他打点。县令也察觉出县尉的某些作为不太对劲,可拿人家的手短,他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去理会。

    靳之浩微服查案行事隐秘,那个县尉一直被蒙在鼓里。没过两日,靳之浩派的人就在城墙缺口处捉住了几个运赃的贼人。不出靳之浩所料,兴县县尉是个黑白通吃的主儿,这伙贼人共二十几个人,在他的“治理”下活得甭提多滋润了。不止如此,县城中那些画地为牢强敛钱财的泼皮,也要定期给这位县尉进贡。更有甚者,便是触犯了王法的罪人只要使上大把大把的银子,他也能大罪化小小罪化了。

    成暄倒没想到,自己灵机一动编了个故事,竟把兴县一串官吏送进了大牢。一个小小的兴县尚且如此,那些州郡还不知道有多少见不得人的事情。他暗暗琢磨回范阳后定要禀知父亲对治下整肃一番,范阳是边防重地,若出了这样的官吏,弄不好便会惹出大乱子。

    兴县的事情让正康帝大为光火。官府和贼匪沆瀣一气,朝廷的颜面何在。他颁下旨意,命御史台派出十二路官员到各州府监察政事整肃吏治,对贪腐和通贼匪的地方官员一律严惩不贷。朝廷此举声势浩大,却不过是雷声大雨点小而已。那些御史们也没几个真愿得罪人的,大都是走走过场,还借机和地方官员沟通了感情。到头来,不过捉了几个没眼力劲儿的猫猫狗狗。倒也有两个刺史在这次整肃中被革了职,其实若论敛财的本事他们实在上不了台面,不过是投错了主子,朝中权臣借机铲除异己罢了。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