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第三十章 风力,水力,高炉。


本站公告

    钢铁厂作为现在琉球最紧要的事情,自然也不可能泄露出去。虽然周近之人都有耳闻琉球要炼铁,但在这些人看来也不过是,建立几个打铁的铁匠铺或者一个小作坊而已。这样的事情,在内陆地区很多偏僻的地方都有,因为地处偏僻没有外商过来贩卖一些生活必须的铁器,不得以下,自己制造劣质的铁器。其他的就是一些大商豪族了,他们有强大的实力,自然也有自己的匠人团队。

    所以,想到这里的路人们,自然不会再去关心了。即使一些有心人听到了此事,想要打听,却发现无论如何也是打探不出来。最后费尽心机却将精武门的风讯堂给引了出来,结果靠着背后的主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方才逃脱。这才让一些有心人的眼光悄悄转移了。

    就是琉球五堂三科的普通成员也是好奇不已,但每每问及,同事之间竟然一个也不知道,有些胆子大的问上峰,却是被紧急勒令不准提及此事。消息一传开,几个部门的头头勒令下,再也五人敢去问及。但一些猜到眉目的科员看到钢铁厂所用的巨额支出,仍是乍舌不已。但由于是萧羽亲自操作,倒鲜有人非议。不过也正是如此,让钢铁厂的真正地址变得愈发神秘起来。

    即使在后世,钢铁厂也是庞大无比的。其组成部分可不是几间厂房就可以代替的,在奥运会时期为了保证北京的空气质量,首都钢铁就被迁出了北京。由此可见,首都钢铁一个企业竟然能对整个城市造成巨大影响,也就另一个侧面反应出钢铁厂的占地的巨大。

    所以,炼铁厂自然是不可能建立在琉球旁边的。不然,就是日后琉球的高速发展起来后,所需要的地皮就是一个极大的问题。

    不说这些,现在萧羽已经来到了钢铁厂的地址。

    虽然是初创,但准备的时间,可不算短。铁厂周围还是一片荒芜,但地理位置却是让萧羽很是满意。

    琉球大部分地区都是处在没有经过任何开发的原始状态。所以,萧羽先是一把大火放下,烧出了将近十个足球场大小的地方。

    萧羽满意的不是这个地方的广阔平坦,而是其水力资源!现在这个时期萧羽是不可能期望什么蒸汽机电力的,自然靠的便是风力和水力。

    琉球处沿海,海风从来都是不缺的,只要地势平坦,加上琉球优秀工匠潜心研制的风车,动力上的问题倒是先被解决了一部分。但风力却有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就是稳定!

    不论是强度,还是方向以及各个时段的情况,谁也不能保证可以支持生产。这样一来,很多东西都不能用这个。相比之下,水力虽然也受到季节降水的影响,但稳定的时间却是着实有很久的。

    所以,在继高高的带着欧洲荷兰异味风情的风车后,萧羽紧接着和众位手艺精湛,经验丰富的老匠人一起设计了一种集历史上各家之长的琉球水车!自然,萧羽设计的风车也被称为了琉球风车,成为不日后琉球对外出口的畅销品。

    除去这些人力制造的工具,这里的地势也是萧羽满意的。一条六七丈来宽【古代的河流比现在要大多了】流淌其间,波光粼粼的煞是喜人。

    河的源头在山区,经过五六十米的落差留下来的河水力上极为丰富。

    工人们在西面靠河的地方,从上游挖来引流渠,渠边架起了大大小小十多个水车,为冶炼提供动力。

    而东面是一排砖头砌成,半截埋在地下的炭窑。之所以半埋地下是为了可以有效的保温,从而提高原料利用率。它的结构类似一座二层小楼,一楼用来烧火加热,二楼放置烧制木炭的原料木材。

    “记住了,一楼是用来烧火的,二楼才是放置柴火的。”忙碌的温班不时嘱咐着工人们。这些工人大多是精武门弟子的家眷,萧羽在录取工人的时候,首先就让他们优先了。

    自然,家眷们对萧羽是感恩戴德,精武门弟子更是忠心拼命训练了。

    “那个,说你呢!都说了,煤炭要做成粉,弄碎,这样才烧得好!”

    …………

    “哎呀,东家怎么来了?”温班看到萧羽,连忙迎了上来。温迪二人虽然最终同意了萧羽建立铁厂,但在出资上,琉球大院可是一分也没有。全都萧羽个人的资产,自然,萧羽也是乐见如此。而温班就是萧羽聘用了在工厂的厂长兼职总工程师。自然称呼萧羽为东家也是常理。

    于是,继琉球乡长科长后,温班这个厂长也理所当然地被当成了官了,让温班一想到这里,就觉得特有面子。自然,虽然听不懂总工程师是什么意思,但总之是个不下于厂长的职位了。

    “我来看看,钢厂初创很多东西,不仅你们一头雾水,我也是不大清楚。不过,我若不在这里,只怕很多事情就要耽误。我能亲眼看见,早点解决,自然上佳!先去看看有什么疏漏吧。”萧羽说了几句,便不去解释。直接切入了正题,但这样几句解释还是让旁边的人看出了温班在萧羽心中的地位。

    “这个窑的功用,你们现在清楚了么?”萧羽指着冒着前面的一个两楼楼房似的东西道。

    “东家,这些我们都弄清楚…………”听到萧羽问起,旁边一个显得老相的匠人道了出来。

    按照萧羽自己的理解:

    木材搬进窑后,在一楼的火嘴处点火,二楼窑中木材被火炙烤,木材中的水分蒸发,混合其他挥发物,形成灰白的冷烟,因为温度不高,从烟囱中冒出后并不向上升去,而是平着沿地面扩散。

    温度渐渐升高,此时一楼的煤炭已经烧尽,二楼窑内木材自身开始氧化发热,如果有一双透视眼就能清晰地看见,木质材料发生热分解反应,其组成开始发生了变化。其中不稳定组成,如半纤维素发生分解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少量醋酸等物质。

    木材自身分解发热把窑内温度推到了最高点,大约摄氏400度,木质材料急剧地进行热分解,木材表面有粘稠的油状物流出,那是反应生成的大量醋酸、甲醇和木焦油,时不时的还会鼓起一个气泡,这是甲烷、乙烯等可燃性气体,它们在炉内缺氧的环境下缓慢燃烧,释放热量、保持窑温。

    而此时,工人们就可以做其他的事情了。接下来的东西就是木材自己的事情,而工人的工作却不仅仅是如此。

    视木材湿度、厚薄,12-24小时后准备出窑。学徒们堵住了窑顶的烟囱,本来烟囱很小,窑内就是在非常缺氧的环境下反应,这下彻底堵住了氧气,窑内氧化反应就慢慢停下来,窑温逐渐变低。

    紧急情况下,可以早点开窑,再往烧成的木炭上浇水;如果不急,可以等它在窑内自然冷却到摄氏一百度以下,再开窑。

    可用于冶炼优质铁料的木炭,就这样烧成了。它的炭含量极高,磷、硫等杂质含量低,还原性强,还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在高炉炼铁中比焦炭更加优秀。

    空地上,东边堆着四五丈高,一大堆的黑乎乎木炭;西边堆着三丈多高,一大堆棕褐色带着星星点点黄斑的磁铁矿石。

    前者便是萧羽炼制的木炭,后者就是土著们欢欣鼓舞卖过来的磁铁矿石。

    在琉球铁矿王五的主持下,座肚皮宽大,颈部逐渐收窄,外观有点类似景德镇花瓶的高炉,在这片钢铁厂离河岸不远的位置,沉积岩台地的地基上树立起来了。

    这个王五就是王才的父亲,虽然王才犯过打错。但无可厚非的是,王五在打铁上就是在东南几省中也是佼佼者的。所以,萧羽念在王才最后的功劳上,将这个重要的活给了他。自然,王五也是千恩万谢的努力做这份工作,至于王才之死也实在没有什么怨念的,毕竟算起来王才之死的凶手是刘由,不是萧羽。

    博闻强识的人可能知道萧羽现在所做的事情。不错,就是高炉。

    奉劝一句,永远不要小瞧古人的智慧。高炉虽然是个很现代的词汇,但实际上在宋代已经出现,并且在国有铁厂普及了。

    北宋元丰年间,朝廷军器监在汴河两岸架设高炉,炼铁的红光映日,昼夜不息。生产的高峰期,仅华北地区年钢铁产量就达到了15万吨;要知道,大英帝国在整整七百年后才达到7.6万吨的钢铁年产量,那时候它已经开始了工业革命。

    整个宋朝期间,包括了北宋初年和南宋时期国土面积狭小,包括了战乱时期生产遭到破坏的不利因素,居然能达到3.5-7万吨平均钢铁年产量!

    南宋时期福建钢铁产业发达,有的大型高炉,一次就可以冶炼上万斤生铁。

    高炉的建造并不复杂,五十年代末的“跃进”,号召全国人民炼钢铁,甚至有的小学学生、生产队村民、副食品商店售货员都组成一个个炼铁小组,建造高炉来炼钢炼铁。

    琉球史上第一座高炉,高四丈五尺,高炉容积约15立方米——比这个时代任何一座高炉都大,但要是在二十一世纪,国内200立方以下的高炉都必须强制关停,小时本甚至已经在使用5000立方米的高炉了。

    但仅仅这些,萧羽和王五一众工匠的工作远远没有结束。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