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资料


本站公告

    司州,司隶,治所洛阳。下辖郡县:平阳郡,今山西临汾西。

    河东郡,治所安邑,今山西夏县北。

    弘农郡,治所弘农,今河南灵宝北。

    河内郡,治所怀,今河南武陟西南。

    河南尹,治所洛阳,今河南洛阳。

    二,兖州,治所郡丘,今山东郓城西北。下辖郡国

    陈留国,治所陈留,今河南南开封市东南。

    东郡,治所濮阳,今河南濮阳南。

    东平国,治所无盐,今山东东平东。

    泰山郡,治所奉高,今山东泰安东。

    山阳郡,治所昌邑,今山东金乡西北。

    任城郡,治任城,今山东济宁市东南。

    济阴郡,治所定陶,今山东定陶西北。

    济北国,治卢县,今山东定陶西北。

    三,豫州,治汝南安城,今河南汝南东南。下辖郡国:

    颖川郡,治所阳翟,今河南禹县。

    陈郡,治所陈县,今河南淮阳。

    沛国,治所沛县,今江苏沛县。

    梁国,治所睢阳,今河南商丘南。

    谯郡,治所谯县,今安徽亳州。

    汝南郡,治所汝南安城,今河南汝南东南。

    弋阳郡,治所弋阳,今河南潢川西。

    安丰郡,治所安风,今安徽霍邱南。

    鲁郡,治所鲁县,今山东曲阜。

    四、扬州(魏国部分),治淮南寿春,今安徽寿县。下辖:

    淮南郡,治所合肥,今安徽合肥西北。

    庐江郡,治所六安,今安徽六安北。

    更正:鲁郡属豫州,并非兖州。

    五、青州,治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临淄。下辖郡国:

    济南国,治所东平陵,今山东章丘西北。

    乐安郡,治所高苑,今山东梁邹东。

    齐国,治所临淄。

    北海国,治所平寿,今山东潍坊南。

    东莱郡,治所黄县,今山东黄县东。

    城阳郡,治所东武,今山东诸城。

    六、徐州(魏国部分),治下邳,今江苏邳县南。下辖郡国:

    东莞郡,不详。

    琅邪国,治所开阳,今山东临沂北。

    东海国,治所郯县,今山东郯城北。

    彭城国,治所彭城,今江苏徐州市。

    下邳国,治所下邳。

    广陵郡,治所淮阴,今江苏淮安西南。

    七、冀州,治安平信都,今河北冀县。下辖郡国:

    魏郡,治所邺,今河北临漳西南。

    广平郡,治所曲梁,今河北鸡泽东南。

    阳平郡,治所馆陶,今河北馆陶。

    平原郡,治所平原,今山东平原南。

    清河郡,治所清河,今山东临清北。

    安平郡,治所信都,今河北冀县。

    河间郡,治所乐成,今河北献县东南。

    勃海郡,治所南皮,今河北南皮北。

    乐陵国,治所厌次,今山东惠民东北。

    巨鹿郡,治所廮(ying)陶,今河北宁晋西南。

    赵国,治所房子,今河北高邑西。

    常山郡,治所真定,今河北石家庄北。

    中山郡,治所卢奴,今河北定县。

    八、并州,治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市西南。下辖:

    雁门郡,治所不详,今山西代县西南。

    新兴郡,治所九原,今山西忻州。

    乐平郡,治所沾县,今山西昔阳西南。

    太原郡,治所晋阳,今山西太原市西南。

    西河郡,治所离石,今山西吕梁市。

    上党郡,治所壶关,今山西长治北,潞城西。

    九、幽州,治燕国蓟县,今北京市西南。下辖郡国:

    代郡,治所代县,今河北蔚县东北。

    上谷郡,治所居庸,今河北怀来东。

    范阳郡,治所涿县,今河北涿州。

    燕国,治所蓟县。

    渔阳郡,治所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

    右北平郡,治所土垠,今河北丰润东。

    辽西郡,治所阳乐,今河北卢龙东。

    昌黎郡,治所昌黎,今辽宁义县。

    辽东郡,治所襄平,今辽宁辽阳。

    玄菟郡,治所高句骊,今辽宁宁沈阳东。

    乐浪郡,治所朝鲜,今朝鲜平壤南。

    带方郡,治所带方,今朝鲜沙里院附近。

    十、雍州,治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市西北。下辖

    陇西郡,治所襄武,今甘肃陇西南。

    南安郡,不详。

    天水郡,治所冀县,今甘肃天水西北。

    广魏郡,治所临渭,今甘肃天水东。

    安定郡,治所临泾,今甘肃泾川北。

    新平郡,治所漆县,今陕西彬县。

    扶风郡,治所槐里,今陕西咸阳西南。

    北地郡,治所在今陕西耀县。

    冯翊郡,治所临晋,今陕西大荔县。

    京兆郡,治所长安,今山西西安西北。

    十一,凉州,治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下辖:

    武威郡,治所姑臧,今甘肃武威。

    金城郡,治所榆中,今甘肃兰州东。

    西平郡,治所西都,今青海西宁市。

    张掖郡,治所角乐得,今甘肃张掖西北。

    酒泉郡,治所禄福,今甘肃酒泉。

    敦煌郡,治所敦煌,今甘肃敦煌西。

    西海郡,治所居延,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

    十二,西域长史府,属魏国,治所海头,今新疆罗布泊西北楼兰遗址。

    置戊己校尉于高昌(今新疆吐鲁番东),屯田驻防。

    主要国家有:鄯善,于阗,疏勒,龟兹,焉耆,车师后部六国。

    乌孙不属于西域长史,定都于赤谷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国伊什提克。

    十三,益州(北部),蜀国,治所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市。下辖:

    汉中郡,治所南郑,今陕西汉中市。

    武都郡,治所下辨,今甘肃成县西北。

    阴平郡,治所阴平,今甘肃文县西北。

    汶山郡,治所绵虎,今四川汶川西南。

    梓潼郡,治所梓潼,今四川梓潼。

    东广汉郡,治所不详。

    广汉郡,治所雒县,今四川广汉北。

    蜀郡,治所成都。

    犍为郡,治所武阳,今四川彭山东。

    汉嘉郡,治所汉嘉,今四川雅安东北。

    巴西郡,治所阆中,今四川阆中。

    巴东郡,治所永安,今四川奉节。

    巴郡,治所江州,今重庆市江北。

    江阳郡,治所江阳,今四川泸州。

    涪陵郡,治所涪陵,今重庆彭水。

    十四,益州(南部)庲降都督,蜀国,下辖:

    永昌郡,治所不韦,今云南保山东北。

    云南郡,治所在今云南姚安北。

    越隽郡,治所邛都,今四川西昌东。

    朱提郡,治所朱提,今云南昭通。

    建宁郡,治所味县,今云南曲靖。

    徉柯郡,治所且兰,今贵州都匀北。

    兴古郡,治所宛温,今云南砚山北。

    十五,扬州(吴国部分),治所建业,今江苏南京市。下辖:

    庐江郡,治所皖县,今安徽潜山。

    蕲春郡,治所蕲春,今湖北蕲春。

    丹阳郡,治所建业,今江苏南京。

    毗陵典农校尉,治所毗陵,今江苏常州。

    吴郡,治所吴县,今江苏苏州市。

    新都郡,治所始新,今浙江淳安西北。

    会稽郡,治所山阴,今浙江绍兴。

    临海郡,治所章安,今浙江台州北。

    鄱阳郡,治所鄱阳,今江西波阳。

    豫章郡,治所南昌,今江西南昌市。

    临川郡,治所南城,今江西南城东南。

    庐陵郡,治所高昌,今江西吉安西南。

    建安郡,治所建安,今福建建瓯南。

    十六,荆州(吴国部分),治所南郡江陵,今湖北荆州。下辖:

    建平郡,治所巫县,今湖北巫山县北。

    宜都郡,治所夷道,今湖北宜都。

    南郡,治所江陵,今湖北荆州。

    江夏郡,治所武昌,今湖北鄂州。

    长沙郡,治所临湘,今湖南长沙。

    衡阳郡,治所湘南,今湖南湘潭西南。

    武陵郡,治所临沅,今湖南常德。

    零陵郡,治所泉陵,今湖南永州。

    湘东郡,治所在今湖南衡阳市东。

    桂阳郡,治所郴县,今湖南郴州。

    临贺郡,治所临贺,今广西贺州东南。

    十七,交州,吴国,治所南海番禺,今广东广州市。下辖:

    南海郡,治所番禺,今广州。

    苍梧郡,治所广信,今广西梧州。

    郁林郡,治所布山,今广西桂平西南。

    合浦郡,治所合浦,今广西合浦东北。

    高凉郡,治所恩平,今广东恩平北。

    朱崖郡,治所徐闻,今广东徐闻南。

    交趾郡,治所龙编,今越南河内东。

    九真郡,治所胥浦,今越南清化西北。

    日南郡,治所朱吾,今越南西卷西北。

    十八,鲜卑等部。含鲜卑,匈奴,丁令等部,主要居大漠以北。

    鲜卑部主要有河西鲜卑,拓跋鲜卑和东部鲜卑。另有羌,胡,羯,匈奴等部居黄河以内地区。

    总地域南至黄河河套一带,东至辽东,北至北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西至西域长史以北。

    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

    另蜀国益州庲降都督治所位于建宁郡味县,今云南曲靖。

    下面介绍下全国官僚机构的人员配置

    太常(奉常):

    九卿之一,掌礼仪祭祀。下属官职有:太史令、博士祭酒、太祝令、太宰令、大乐令等。

    光禄勋(郎中令):

    九卿之一,宿卫侍从之官。下属官职有:五官中郎将、左中郎将、右中郎将、虎贲中郎将

    、羽林中郎将、奉车都尉、驸马都尉、骑都尉、光禄大夫、太中大夫、中散大夫、谏议大

    夫、议郎、谒者仆射等。

    卫尉:

    九卿之一,掌宫门禁卫。

    太仆:

    九卿之一,掌车马。下属官员有:考工令、车府令、未央厩令等。

    廷尉(大理):

    九卿之一,掌诉讼断案,平决诏狱。类似于后来的刑部尚书。

    大鸿胪(典客):

    九卿之一,掌管诸侯和各少数民族事务,相当于外交官员。

    宗正:

    九卿之一,管理皇族事务,一般由皇族中德高望重之人担任。

    大司农(治粟内史):

    九卿之一,掌管一国之租税钱谷盐铁和国家财政收支,职权与后来的户部尚书相近,后世

    也以“司农”为户部尚书的别称。下属官员有太仓令、平准令、导官令等。

    少腐;

    九卿之一,掌管宫中御用之物。下属官员有太医令、太官令、守宫令、侍中、中常侍(宦

    官)、黄门侍郎、小黄门(宦官)、尚书令、尚书仆射、尚书、御史中丞、兰台令史等。

    执金吾(中尉):

    位同九卿,负责宫外戒司,京师治安,防止出现水火之事。下属官员有武库令。

    太子太傅:

    位同九卿,辅导太子。

    大长秋:

    长秋宫是汉朝皇后居住之所在。所以大长秋其实是皇后所用的官属的负责人,一般由宦官

    担任。曹操的祖父曹腾即为“中常侍大长秋”。有些三国游戏将大长秋作为普通官职,是

    不适合的。

    中常侍:

    高级太监,汉朝末年掀起腥风血雨的“十常侍”即此官职。

    小黄门:

    中级太监。

    中黄门:

    低级太监。

    侍中:

    内朝官之一,位略低于九卿,秩“比二千石”。常由博学高德之士担任,切问近对,是皇

    帝在管理国家时的顾问。在魏晋时期,为门下省的长官,为事实上的宰相。

    尚书令:

    原为少府属官,秩六百石(属中等偏低的官员)。品秩虽卑,但总揽一切政务,直接对皇

    帝负责,职权甚至重于三公。在魏晋时期,如不设丞相之职,则尚书令与中书令(中书省

    的长官)、侍中(门下省长官)为事实上的宰相。

    中书令(秘书令):

    魏国始设,为中书省长官,掌机密,为事实上的宰相。

    尚书:

    原为少府属官,秩六百石,全国政务共分六曹(有时为五曹,有时为七曹)打理,一个尚

    书分管一曹,为后来的六部雏形。

    黄门侍郎:

    黄门即宫门,黄门侍郎为任职于宫门之内的官员,内朝官之一,负责侍从皇帝,传达诏命

    。级别不高,却是距离皇帝最近的官员。

    散骑常侍:

    曹魏时将汉朝的散骑与常侍二官合在一起,始置此官,负责在皇帝左右规谏过失,以备顾

    问。

    散骑侍郎:

    曹魏时与散骑常侍一起设置,职位略低于散骑常侍。

    五官中郎将:

    光禄勋的助手,协助光禄勋举察郎官,位略低于九卿,与侍中同级。曹丕曾以五官中郎将

    之职掌副丞相事,位高权重。三国时不再设此官。

    御史中丞:

    原为御史大夫的助手。无御史大夫这一官职的时候,以御史中丞行使御史大夫的职权。

    将作大匠:

    负责修建宗庙、宫室、道路、园林、水土、植树。秩二千石,位在九卿之下、侍中之上。

    博士:

    专管经学传授。

    城门校尉:

    负责掌管京师十二所城门。秩“比二千石”。

    中书舍人:

    中书省属官,曹魏始置,负责传宣诏命。

    五兵尚书:

    曹魏始置五兵尚书,为兵部尚书的前身。五兵指中兵、外兵、骑兵、别兵、都兵。

    度支尚书(户部):

    吴国始置户部。与此同时,魏文帝设度支尚书寺,掌管全国财赋的统计和支调。后周时更

    名为民部尚书,唐时避李世民讳,改为户部尚书。

    左民尚书:

    曹魏始置,主修缮功作之事,隋朝时改为工部尚书。

    吏部尚书(大尚书):

    曹魏时始置吏部尚书,负责官员选拔任免。魏晋尚书分曹治事,吏部尚书为首曹,故吏部

    尚书又称大尚书。

    祠部尚书:

    曹魏时始置,掌礼制。后周时更名为礼部。

    屯田都尉:

    三国时魏、吴所设官名,负责屯田以给人牛之资。梁习曾任此职。

    水衡都尉:

    西汉时以此官掌上林苑,东汉将其并入少府,不复有此官职。曹魏时复此官职,主天下水

    军舟船器械。

    典曹都尉:

    蜀置。刘备定蜀,较盐铁之利而设盐府校尉,并置典曹都尉以属之,掌供继军粮。

    西园八校尉:

    汉朝末年,为镇压黄巾起义,以西园八校尉统领汉朝的中央军队。蹇硕为上军校尉、袁绍

    为中军校尉、鲍鸿为下军校尉、曹操为典军校尉、赵融为助军左校尉、冯芳为助军右校尉

    、夏牟为左校尉、淳于琼为右校尉。

    东观令:

    东观原为东汉宫名,为宫中藏书之处。三国吴置东观令,职司董理经籍,掌修国史。

    武将官职:

    大将军:

    武将之首,其官职位比三公,有时在三公之上,有时在三公之下。东汉末年,其官职在三

    公之上,因此当汉天子以曹操为大将军而以袁绍为太尉时,袁绍“耻班在太祖下”。属官

    有长史、司马。

    骠骑将军:

    位在大将军之下,比三公。将军中位比三公的共四级: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

    将军。

    车骑将军:

    位在骠骑将军之下,比三公。

    卫将军:

    位在车骑将军之下,比三公。

    中郎将:

    汉朝武官的级别分:将军、中郎将、校尉三级。由于将军并不常置,有战事时才冠以统兵

    者将军之称,所以平时一般武官所能获得的最高官职为中郎将,品秩为“比二千石”,掌

    管皇家卫队,属光禄勋管辖。到三国时期,有军功者越来越多,大量被封为将军,中郎将

    反而成为了中下级军官的职位。

    校尉:

    校尉是比中郎将略低一级的武官官职,品秩为“比二千石”。在汉代设八校尉分掌中央军

    队。到三国时期,有军功者越来越多,大量被封为将军,校尉反而成为了低级军官的职位

    。

    八校尉:

    汉武帝起所置京师的屯兵八校尉,分掌中央军队。分别是长水校尉、屯骑校尉、越骑校尉

    、步兵校尉、射声校尉、中垒校尉、胡骑校尉、虎贲校尉。东汉时,省中垒校尉、胡骑校

    尉、虎贲校尉。到三国时期,八校尉的职权越来越小,最后沦为低级官员。

    四军将军:

    即前将军、左将军、右将军、后将军。周末始有,汉朝时并不常置,汉末群雄迭起,四军

    将军才以重号将军(即高级军官)的名号屡屡出现。

    四征将军(四征大将军):

    重号将军名称,即征东将军、征南将军、征西将军、征北将军。汉魏间始置,位次三公,

    在卫将军之下。

    四镇将军(四镇大将军):

    重号将军名称,即镇东将军、镇南将军、镇西将军、镇北将军。汉魏间始置,位次三公,

    在四征将军之下。

    四安将军:

    重号将军名称,即安东将军、安南将军、安西将军、安北将军。东汉时有此名号,位次三

    公,在四镇将军之下。

    四平将军:

    重号将军名称,即平东将军、平南将军、平西将军、平北将军。汉魏间始置,位次三公,

    在四安将军之下。

    大都督:

    曹魏置,第一品,不常置,属加官。加此官者,颁与代表天子威权的黄钺以节制持节将军

    等高级将领。吴同魏制。蜀置中都护,统内外军事。

    都督:

    东汉末年始置。因各杂号将军之间并无隶属关系,故设都督一职,督管几路军队,为军事

    统帅。后以“都督某州军事”,掌管驻扎在该州的所有军队,并兼管该州民政,权力非常

    大。

    上大将军:

    孙权封陆逊为上大将军。后吕岱亦任此职。

    杂号将军:

    汉魏时期,有军功者比比皆是,授予官职的难度加大。因此常在“将军”前冠以某个名号

    以作为他的官职,这种名号并无一定,名号之间也无上下级关系,因此称为杂号将军。

    军师将军(军师):

    杂号将军之一。魏以荀攸为军师,凡军国选举及刑狱法制皆使决之。吴也曾以朱然为右军

    师,蜀国也以诸葛亮为军师将军。

    领军将军(领军、中领军):

    杂号将军之一。曹操任丞相时,置领军一职,由史涣担任,与护军一起并掌禁兵,后更名

    为中领军。曹丕更名为领军将军,主五校、中垒、武卫三营。蜀、吴亦置,为高级将军名

    号。

    护军将军(护军、中护军):

    杂号将军之一。与领军同时置,由韩浩担任护军,掌禁兵。曹丕更名为护军将军。蜀、吴

    亦置,为高级将军名号。

    监军(中监军):

    监督、巡查军队之职,有时也以军师或军司兼其职。

    奋武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高级将军名号,担任此官职者,相当于各路军队中的总监军。东汉末年,

    各路诸侯打董卓时,以曹操担任奋武将军;沮授也曾在袁绍军中任奋武将军之职。

    都护将军(都护):

    杂号将军之一。高级将军名号,乃统率诸将之官。

    骁骑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高级将军名,秦朗曾任此职。

    越骑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高级将军名号,曹彰曾行此职。

    伏波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夏侯敦曾任此职。

    厉锋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曹洪曾任此职。

    中坚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许褚曾任此职。

    武卫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许褚曾任此职。

    荡寇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张辽曾任此职。

    讨寇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王平曾任此职。

    灭寇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丁奉曾任此职。

    游击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乐进曾任此职。

    折冲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乐进曾任此职。

    虎威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于禁曾任此职。

    平狄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张合曾任此职。

    横野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徐晃曾任此职。

    捕虏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李典曾任此职。

    破虏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孙坚曾任此职。

    威虏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臧霸曾任此职。

    征虏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张飞曾任此职。

    讨虏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黄忠曾任此职。

    平虏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周泰曾任此职。

    扬威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臧霸曾任此职。

    振威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许定曾任此职。

    奋威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满宠曾行此职。

    建威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郭淮曾任此职。

    宣威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步睿曾任此职。

    讨逆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孙策曾任此职。

    立义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庞德曾任此职。

    中卫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庞会曾任此职。

    振武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孙礼曾任此职。

    扬武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满宠曾任此职。

    建武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刘封曾任此职。

    绥武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蒋斌曾任此职。

    昭武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韩当曾任此职。

    冠军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丁奉曾任此职。

    翊军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赵云曾任此职。

    镇军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赵云曾任此职。

    副军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刘封曾任此职。

    绥军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杨仪曾任此职。

    抚军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步协曾任此职。

    建信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申仪曾任此职。

    安汉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麋竺曾任此职。

    秉忠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孙乾曾任此职。

    昭德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简雍曾任此职。

    昭文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伊籍曾任此职。

    怀集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申耽曾任此职。

    兴业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李严曾任此职。

    辅汉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李严曾任此职。

    镇远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魏延曾任此职。

    绥远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孙瑜曾任此职。

    忠节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杨洪曾任此职。

    安汉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李恢曾任此职。

    抚戎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张嶷曾任此职。

    奉义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姜维曾任此职。

    安远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邓方曾任此职。

    威烈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韩当曾任此职。

    扶义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朱治曾任此职。

    安国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朱治曾任此职。

    抚边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陆逊曾任此职。

    辅国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陆逊曾任此职。

    绥南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全琮曾任此职。

    横江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鲁肃曾任此职。

    别部司马:

    军中司马,因领一营故称为别部司马。其所率兵士数目各随时宜,不固定。

    牙门将军(牙门将):

    赵云、魏延曾任牙门将军,位比杂号将军略低。曹丕于黄初年间也置牙门将,冠服与杂号

    将军同。后世以牙将为低级军官。

    偏将军:

    低级将军名号,高于裨将军。

    裨将军:

    最低一级将军名号。

    门下督、帐下督:

    蜀国将帅手下直属部队的低级将领。

    下面在说一下地方(兼幕府)官职:

    刺史:

    汉朝因秦制,为“郡县制度”,并无州这一级行政级别。汉武帝时才开始设“刺史”一职

    ,考量一州官员情况,但并非是该州的最高行政官员(秩六百石,仅仅是低级官员。当时

    县令的俸禄是千石)。原为丞相史,驾车巡查全州,以六条察问郡县,考量各地官员业绩

    ,年终回京师上报,朝廷以此作为各地方官员升贬的依据,故全称为“刺某州史”。后来

    刺史的官职渐大,在各州也设“刺史治”作为办公地(相当于省会),而不需要四处走动

    了,但与各太守之间,仍然没有直接的行政隶属关系。

    州牧:

    东汉末年,为镇压黄巾起义,汉天子听从刘焉建议,改刺史为州牧,真正掌管一州的军政

    大权,成为地方的最高军政长官,州也因此真正成为了郡之上一级的行政单位。三国时,

    不再有州牧之职,而常以都督兼任刺史之职,并加将军之号,为地方最高军政长官,权力

    极大。

    司隶校尉:

    掌纠察京师百官及其京畿各郡,相当于州刺史。三国时,司隶校尉所辖区域(相当于直辖

    市)改称为司州。

    太守:

    郡级最高长官,亦称郡守。

    国相:

    侯国是和郡平级的地方行政级别,国相位同太守。比如曹操曾任济南相,鲍信曾任济北相

    。

    都尉(郡尉):

    属国是和郡平级的地方行政级别,位于边境。都尉的职权略同于太守,由于位于边境,故

    往往由武官担任,品秩略低于太守。

    京兆尹:

    主京都(相当于首都市长)。

    令:

    万户以上的大县长官,比如曹操曾任顿丘令。

    长:

    中小县的长官,如徐盛曾任柴桑长。

    长史:

    在地方上位同郡丞,在幕府中为公府最高佐官。

    留府长史:

    丞相府中长史有两个,征战时一个随军出征,一个留在府中处理日常政务。留在府中的称

    为留府长史,权力极大。曹操征孙权时,徐弈任曹操的留府长史;诸葛亮屯汉中时,以杨

    仪随军,而以张裔留守丞相府。

    东曹:

    丞相幕府官员,主“二千石长吏迁除及军吏”(《后汉书》),权力极大。曹操任丞相时

    ,就以崔琰、毛介为东曹,并典选举。诸葛亮任丞相时,以蒋琬为东曹。

    西曹:

    丞相幕府官员,主“府吏署用”。由于职能与东曹相近(当时东汉官员都出于相府),故

    曹操省西曹而保留东曹。

    别驾从事(别驾):

    刺史和司隶校尉的高级佐官之一,刺史巡查一州,别乘传车从行,故名别驾。汉魏时,总

    理一州政务,权力极重,当时论者称其“居刺史之半”。

    都官从事:

    司隶校尉的高级佐官之一,主察举百官犯法者。

    功曹从事:

    司隶校尉的高级佐官之一,主人事选拔考核。

    簿曹从事:

    刺史和司隶校尉的高级佐官之一,主钱粮簿书。

    兵曹从事:

    刺史和司隶校尉的高级佐官之一,主兵事。

    治中从事:

    刺史的高级佐官之一,主众曹文书,居中治事,故名治中。

    典学从事:

    蜀在益州设典学从事,总领一州之学政。

    劝学从事:

    蜀在益州设劝学从事,为州之学官,地位略次于典学从事。

    郡丞:

    太守助手。

    主簿:

    在地方上是太守助手,以典领文书,办理事务。在幕府中是重要幕僚,参与机要,总理府

    事。

    主记:

    太守属官。

    记室:

    幕府、太守属官。

    参军:

    蒋琬曾任诸葛亮参军。

    从事祭酒:

    三国蜀置,为州牧的属官。从事之长,称为祭酒。

    军祭酒:

    即军师祭酒(避司马师讳),郭嘉曾任此职。

    师友祭酒:

    汉制,郡守延揽郡内人材,养于府中,专事谋议,称为散吏,其地位或相当于掾、史,地

    位最高者尊称为祭酒。

    椽:

    州郡及幕府的高级属官,各曹的负责人。

    从事:

    州郡属官及幕府官员的称谓。

    书佐:

    从事助手。

    从事中郎:

    汉魏时,三公及将军府均设从事中郎,职参谋议,位在长史、司马下。

    爵位:

    列侯:

    原秦国军功爵的最高一级,原名“彻侯”,后避汉武帝刘彻讳,改为列侯,又叫“通侯”

    。列侯有食邑(即封地),根据食邑大小,列侯又分为县侯、乡侯、亭侯。

    县侯:

    最高级别的侯爵,如袁绍被封为邺侯。食邑过万户者又俗称万户侯。

    乡侯:

    乡是县下一级的行政单位,如张飞被封为西乡侯。

    亭侯:

    亭是乡下一级的行政单位,刘邦就曾任过亭长。亭侯是以一亭或数亭为食邑,如关羽为汉

    寿亭侯(汉寿为亭名)。

    都乡侯:

    位于列侯倒数第二级,都亭侯之上,有封地、食户三百。

    都亭侯:

    位在都乡侯之下,有封地、食户二百。

    关内侯:

    原秦国军功爵的第十九爵,位在列侯之下,邑百户。

    名号侯:

    意为只有名号而没有封邑。汉末曹操始置,以赏军功。位在关内侯之下。比如李通曾被封

    为建功侯。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