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会稽起义


本站公告

    短短几天里,赤色大旗就插满了沛城的大街小巷,斗大的“刘”字旗在城门口上随风飘扬,昭示着现如今已不是秦朝的管辖范围,而是起义军攻城略地的基地。

    “如今俺们占了这沛城,不如就推举三哥为新的统领如何?!”樊哙早已耐不住性子,吵吵嚷嚷地说。

    堂下早已经乱成一团,文臣武将汇聚一堂,特别是卢錧、萧何、曹参等和刘邦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都要推举刘邦为新的统领,然而刘邦却沉默不语,大家都猜不透他在想什么。

    “既然众望所归,三哥你就答应了弟兄们吧!”姬良对刘邦说。

    “咳咳……”刘邦咳嗽了两声,看了看围绕在堂内的众人说:“如今这天下,揭竿起义者比比皆是!各路诸侯占据一方!我们应当推举一个有威望的人来当统领,我刘某只是一个小小亭长,恐怕天下人不服啊!”

    “有谁敢不服俺三哥当统领的?!俺樊哙第一个就饶不了他!”樊哙这黑大个直言快语。

    “对!众兄弟没有不服的,都拥护三哥做统领!”卢錧也赶忙帮腔。

    刘邦挥了挥手示意他们安静下来,缓缓地说:“在众兄弟当中,萧何和曹参都是世代官卿,威望要比我刘三大的多,不如让他们二人当中的一位来做统领,大家意下如何?”

    萧何、曹参一听马上跪倒在地说:“三哥,我们兄弟只适合做些参谋执事什么的,做统领是万万不敢想的,还望三哥不要推辞了!”

    其实萧何、曹参不想做统领,还另有原因,一是出于对刘邦的尊敬,二是害怕秦朝的报复,一旦起义失败,将受秦朝酷法,是谋反的大罪,恐株连九族万劫不复!

    看这情形僵持不下,姬良赶忙上前说:“三哥不必推辞了,自古英雄不问出身,何况三哥仁义贤德,兄弟们愿誓死跟随左右,做大家的统帅是众望所归,是不是弟兄们?!”

    台下各位弟兄都高呼:愿跟随三哥!成就反秦大业!然而,刘邦却推脱再三,始终不肯答应。

    这时,姬良看他们三人互相推脱,一时场面尴尬,于是忽然想到黄石老人所赠《太公心诀》中有些许占卜之术,马上有了主意。他对众人高声说:“大家静一静!既然三位大哥互相推让,不如就让我占卜一下,给你们三人都算上一卦,问问天意如何?”

    “哦,姬兄弟还懂占卜?”刘邦有些吃惊。

    “快快,抬个桌子来,让姬兄弟算上一卦!”樊哙、卢錧命几个喽啰赶紧抬一个桌子过来,设好神台。

    只见姬良装模作样地从怀中掏出了几个用来占卜的铜钱,紧闭双眼口中念念有词,围着桌子转了三圈,将手中的铜钱摇晃的叮当作响,突然睁开眼睛将手中的铜钱撒到了桌子上。

    看着几个歪歪斜斜散落在桌子上的钱币,姬良盯着那些钱币看了半晌,装作吃惊的样子说:“你们三个人的卦象都在这里了!”

    “哦?是什么?快说!快说!”众兄弟都围拢了来,急不可耐地说。

    看着他们这么着急,姬良不禁心中暗暗发笑,只见他高声清了清嗓子说:“不要急!不要急!我先看看萧何的!”

    姬良围着桌子缓缓踱步,口中念道:

    生在富贵官卿家,

    诗书礼仪通天下。

    辅佐帝王成霸业,

    一代名相文终侯。

    “哦?这是什么意思?”众人都惊奇地问。

    “啊,这意思就是说呢,萧何以后会做丞相,辅佐帝王成就霸业!”

    “哦!原来是这样!”众人恍然大悟般地说。

    “下面是曹参了!”姬良大喊着念道:

    一生忠厚为人臣,

    东征西战讨叛贼。

    帝业大厦添栋梁,

    萧规曹随留芳名。

    “这又是什么意思?”众人奇怪地问。

    “这个我暂且不说,反正意思跟萧何的差不多!”姬良胡诌说。

    最后,这才给刘邦算,姬良故意大惊失色地盯着卦象啧啧称奇,众人看着他这样子,赶紧催促他说:“你快说啊!”

    “三哥的这个卦象贵不可言啊!”姬良笑着说:“大家听我慢慢念来!”

    赤帝斩蛇举义旗,

    四方英雄齐聚首。

    除去秦砖添汉瓦,

    衣锦还乡大风歌。

    念完,姬良向众位说道:“刘三哥卦象最为富贵,乃是帝王之象,我等只有忠心辅佐左右,他日方能封王拜相。”

    于是,众人都信服,立刘邦为沛公,并接着举行祭天仪式,祠黄帝、祭蚩尤、衅鼓旗,高挂红色旗,自此正式宣布反秦起义。

    就在刘邦起义后的九月份,项梁、项羽也在会稽举起了反秦的旗帜。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的消息传至吴中,震撼了会稽郡。

    会稽郡太守殷通平日里与项梁关系挺好,时常听取项梁的建议,又知说项梁乃楚国大将项燕的后人,精于兵法、贤能出众。现如今天下大乱,秦帝国摇摇欲坠,各地农民都揭竿而起。于是,殷通命人前去吴中项氏农庄里,请项梁前去议事。

    这日,项羽看到项梁独自在厅堂之上若有所思,走上前去问:“叔父,你老人家在想什么呢?”

    项梁转身将手中的书信递给了项羽说:“会稽太守殷通请我去府上做客!”

    “这殷通跟叔父也是旧交情,叔父为何闷闷不乐啊?!”

    “其实,这哪里是做客,分明是他看时局不稳,想要寻一个退路罢了!”项梁说。

    “这殷通见风使舵的本领倒是很强嘛!”项羽冷笑着说。

    “此次,籍儿你跟我一起前去,见机行事!”项梁叮嘱项羽。

    “侄儿明白!”

    项梁于是命项羽和虞子期跟随一同前往,项伯、龙且、季布、钟离昧等人在家听候消息,同时派人飞马前往恒楚山寨,令山寨一干人等等候调遣。将这些事情布置妥当之后,项梁这才与项羽、虞子期等人乘坐着马车前往会稽太守府。

    到了太守府,殷通命人只将项梁一人传至府中,项羽和虞子期等人在偏堂等候,项梁得令后进入内堂。太守殷通早已在堂内等候多时,看到项梁前来,马上亲自迎了上去,大笑着说:“项将军别来无恙?!”

    “承蒙太守大人关照,我等山野草民生活的太平无事。”两人相视而笑,殷通将项梁让到偏座,自己在上座,又命仆人端了茶水。稍息片刻,太守殷通命左右闲杂人等出去,只两人在屋内商议大事。

    殷通说:“这次请项将军来,是想听下你的意见。天下各地农民纷纷起义、诸侯并起,秦朝的江山眼看着就要完了,我们会稽的民众也蠢蠢欲动,你看本官该怎么办呢?”

    项梁稍稍思索了一下,手拂着胡须说:“如今天下人都起来反秦,这是天要灭亡秦朝啊!有句老话说的好,先发者制人,后发者制于人,我看太守大人这个时候千万不要犹豫!”

    殷通仔细想了想,觉得现如今也只能寄希望于项梁了,于是慨叹说:“我听说项将军家世代为楚将,颇受众人拥戴,如今我只能依靠将军你了!”

    项梁见殷通已经有了打算,便进一步建议说:“我们吴地有一个侠士名为恒楚,手下有许多猛将,可以召过来为我所用,共商起兵大事。但是他们藏匿在山林之中,其他人都不知道,只有我的侄儿项羽能够把他们召集起来。”

    “项羽现在何处?”殷通问

    “正在偏殿等候!”项梁回答说。殷通忙命人将项羽传来,项羽听到传令来到太守府正堂。

    殷通一看来了一个高大魁梧的棒小伙儿,身高八尺、粗眉大眼、虎背熊腰,腰下挎着巨阙宝剑,心中着实一震。

    “好!果然是一员虎将!”殷通大声笑着说:“来人呢,赐酒!”

    一名侍女从里面端了一壶上好的女儿红来,为项羽斟上,项羽高声回复殷通说:“谢太守!”

    说完,一饮而尽。

    “听项将军说,你能够召集恒楚一帮英雄为我所用,可有此事?!”殷通问项羽。

    项羽一惊,心中有些许不快,想我祖辈为楚国大将,恒楚是我新招的手下,那都是将来为复兴楚国打下的基础,不是给你这个秦朝的太守效力的,但是并没有表露出来,只是说:“确有此事。”

    殷通哈哈大笑着说:“好好好,这些都是一等一的将才,待他日助我成就大业,你等都是开国大将。”

    项梁、项羽互相递了个眼色,不仅有不快,而且起了杀心。于是项梁笑着说:“辅佐太守大人是我等的荣幸,籍儿还不快快给太守大人敬酒?!”

    项羽会意,手持青铜酒壶走到殷通身边敬酒,殷通自然高兴万分,举起酒杯一饮而尽。恰在这时,只见项羽另一只手中噌地将挎上巨阙剑拔了出来,剑气逼人。

    殷通吓的一哆嗦,酒杯也跌落在地上,他大惊失色地说:“你、你、你,这是想要干什么?!”

    项羽怒目圆睁大骂说:“你个狗贼,我等皆为楚国忠义之后,岂能与你同流合污,且吃我一剑!”手起剑落,将殷通砍死。

    项梁、项羽和虞子期三人拿了太守殷通的印绶,拎着人头走了出去。一时间,门下人人惊恐,四处乱窜。

    “这几个人杀了太守大人,不要让他们跑了!”太守府的官兵一下呼啦围了上来。

    项羽怒目圆睁,龙吟虎啸般大喊一声,和虞子期联手,一阵杀了府上数十人,顿时太守府血流成河。

    其他官兵一看,吓得屁滚尿流,将佩刀扔在地上夺路而逃,项梁、项羽等人夺取了太守府。

    接着,项梁稳住局面,一边让留守在吴中项家农庄里的龙且、钟离昧等人率兵前来,又一边派人飞马让恒楚带兵下山,不久大批人马赶到,占领了会稽郡。

    这时候,项梁、项羽又拿着太守的印绶带着人马前往总兵府,凡是敢于违背命令的全部杀掉,其余士兵皆震恐,不敢抵抗。几天之内,得精兵八千余人,项梁自封为会稽太守,令项羽为副将,又选龙且、季布、钟离昧、虞子期等人为校尉,随即攻城略地,很快平定了吴中各县。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