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摇摇欲坠的秦帝国


本站公告

    “秦始皇死了!”

    这个消息一下传遍了大江南北,又传到了芒砀山中。

    “什么?这是真的吗?!”

    姬良猛一听有点不敢相信,但是马上又传来二世胡亥马上就要登基的消息,新皇帝颁布的告示贴满了山下的城池,有人偷偷地撕了一张带上山来,姬良等人这才相信:一代暴君秦始皇终于死了!病死在了东巡的途中!

    姬良心中瞬时五味杂陈,说不出来是什么滋味,是欣慰还是震惊或是遗憾?还是其他的什么因素。他突然想起了刚来到这里时所认识的善良无辜的万喜良,又想起了和阿铁刘魁在博浪沙刺秦的往事,还想起了前往骊山服役的劳苦百姓。

    “秦始皇竟然真的死了!”姬良喃喃地说。

    “秦始皇死了,不是一件好事情吗?”欧阳云淑看姬良有些魂不守舍的样子,走上前去问:“大哥不是特讨厌他吗,怎么有点闷闷不乐?”

    “可惜,我没有亲手杀掉这个暴君!”姬良握着拳头说。

    秦始皇确实是一个暴君,同时他也一手开辟了一个帝国,统一了文字,统一了度量衡,尽管这个帝国建立不久之后就因为统治的残暴开始摇摇欲坠。

    其实,秦始皇嬴政自己也早已看到了这一点,自从听到了“东南有天子气”和“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传言,他就一刻也坐不住了,决定实行一次继位以来最长的一次巡行,巡视一下自己广阔的帝国,同时也是对那些企图谋反的六国后人的震慑。

    于是,他在彪悍的皇家卫队护送下不仅带着大批随行官员、宫女、宦官,还有十几名御医,因为此时秦皇健康状况已经十分糟糕了,长期的纵欲和服食仙丹使他的身体已经亏空,必须得有御医时刻在旁以防不测。另外,他这次还带了自己的次子胡亥和丞相李斯、近侍赵高等人,难说他早已做好了准备?谁也不知道。

    这支空前庞大的队伍从咸阳出发,走遍了东部包括浙江、江苏、山东等好几个省份,从冬季一直走到了夏季,一路上气候的寒冷和路上的颠簸再加上水土不服,使秦皇的身体急剧的恶化。当队伍行走到河北沙丘的时候,秦皇嬴政已经感到自己很快就要不久于人世了!

    时正炎夏,又大又圆的太阳高挂在天上,高温酷暑使坐在御车之上的秦皇忽然产生了错觉,仿佛又回到了年少的时光,那时候燕太子丹还是他的朋友,而吕不韦还是他的相父。从他浑浊的眼睛里突然迸发出了最后的光彩,脸上流露出了久违的微笑。

    车辚辚、马萧萧,整支队伍还在肃然有序的行进当中,谁也没注意到曾经君临天下的秦皇,此时已经永远定格在了夕阳下的那一丝罕见的微笑里。然而,却有人开始闻到空中弥漫着一股股臭味,刺鼻的臭味使赵高等人产生了警觉。

    “怎么会那么臭!”有几个侍卫偷偷嘟囔说。

    “不许胡说!”太监总管赵高训斥那几个人,但是自己也有点感到疑惑,这么大的臭味是从什么地方来的?

    “为什么这么久了,皇上还没有召见我们?莫非……”赵高心中一惊,马上又打了自己一耳光说:“真该死!竟然诅咒皇上!”

    但是,赵高还是请来了御医给秦皇看病。

    “皇上,为臣赵高有事禀告,御医陈大夫来为皇上检查身体!”赵高隔着布帘在御车前恭恭敬敬地禀报说。

    然而,御车里的秦始皇却没有回应。

    “皇上,御医陈大夫前来求见!”赵高又说了一遍,看没有动静,这才壮起胆子拉开帘子一看。

    一股臭味迎面扑来,秦始皇头戴平天冠斜身倒在轿子里已经死了,连尸体都在酷热的空气中发出了难闻的臭味。

    “啊!皇上他……”只惊得赵高心惊胆战,又不敢显露出来,只好退回来对跪等旨意的御医说:“陈大夫,皇上睡着了,你们先回去吧!”

    “是!赵大人!”几个御医怎敢打扰秦始皇休息,吓得赶紧退了回去。

    “皇上有旨,这些天不想有人打扰,一干人等不得靠近御车半步!”赵高为了掩饰秦皇的死讯,矫诏秦皇的命令任何人不得靠近御车半步,又命人买来了许多筐咸鱼,说是皇帝喜欢吃的特产,让侍卫们在队伍里抬着,企图用咸鱼的臭味来掩盖尸体的臭味。

    在野外的帐篷里,昏黄摇曳的灯光下,两个身穿官袍而面相阴险的人聚在了一起,并且很快将帐内的侍女、宦官等闲杂人等支走。两个人开始密谋什么,这两人不是别人,正是秦皇最为亲近的近侍赵高和丞相李斯。

    “最近几天,为什么皇帝也没有传召我们?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做为臣子我很为皇帝的健康担忧啊。”

    “我正是为了这件事请丞相来商量,”赵高眨着小眼睛说:“不瞒丞相大人,皇上他驾崩了!”

    “什么?”李斯大惊失色,脸色吓得发白说:“这可如何是好?!”

    “丞相不必惊慌,我已经采取了措施封锁了消息,现如今我们要做的是尽快赶回咸阳,以防生变!”

    “现在也只能如此了,幸好皇帝陛下早已经拟定了圣旨,死后由长公子扶苏继位。但是扶苏现如今仍在镇守边关,我等应赶回咸阳禀明太后,再派人请公子扶苏回来。”

    “丞相,万万不可!”赵高急忙阻止说:“公子扶苏向来主张变革秦朝律法,不喜欢我们这些保守派,因为力谏还触怒了皇上被罚到边关镇守,倘若扶苏继位,会有我们这些人好日子过吗?”

    “这个……”李斯答不上话来,只好不语。

    “公子胡亥,虽是皇上次子,但向来温顺乖巧,这次出巡皇上又带在身边服侍左右,你我若助其登基大典,他日富贵岂不唾手可得?!”

    “这、这…恐怕不妥吧!”丞相李斯陷入了深深的矛盾当中。

    赵高见他依然犹豫不决,便催促他下决心说:“这次我们陪伴皇上东巡,虽说是因为皇上身体不好而病死途中,但我们臣子的也难逃照顾不全的责任,扶苏远在关外不知说情况,倘若继位之后听信谗言,我等将死无葬身之地了!”

    “那。。那赵大人以为,我们该怎么做?”李斯被赵高威逼利诱的说辞弄的既害怕又贪心,害怕的是承担秦始皇病死的责任,贪心的是公子胡亥年龄尚小,如能听其摆布,日后岂不要风得风要雨有雨?!

    但他出于对赵高的提防,仍假装着询问赵高的想法。

    “现如今我们只能假造圣旨,说皇上将帝位传于二皇子胡亥。”说到这儿,赵高又咳嗽了一声,然后恶狠狠地说:“为了防止大皇子扶苏抗命不遵,还要再下一说圣旨将他赐死。同时大将军蒙恬最是忠于扶苏,又手握30万重兵,蒙家军势不可挡,所以我们要将他也一块除掉!”

    “啊?!连蒙将军也要一块杀掉?!”李斯一惊。

    “大丈夫做事不能有妇人之仁!必须斩草除根!”赵高做了一个杀的手势。

    李斯一听,只是皱着眉头不再言语。

    “既然丞相不反对,那就是答应了!来人啊,请二皇子胡亥到我帐中!”观察到李斯已经默许,赵高便立即命令帐外的卫士说。

    不一会工夫,胖胖的二皇子胡亥赶了过来,见过了丞相李斯和赵高,问他们说:“两位深夜请我前来,有什么要事?”

    “二公子!我和丞相有一件事要和你商量!”赵高说着走到胡亥身旁,附在耳边如此这般说了一通。

    “啊?什么!父皇他已经驾崩了!”胡亥大惊失色。

    “嘘,二皇子,小心被别人听见!”赵高赶紧稳住胡亥,又将和李斯事先商量好的告诉胡亥。

    从来没想过的好事竟然落在了自己头上!胡亥一听自是十分高兴,自此他对赵高惟命是从,称帝之后在赵高的怂恿下做了许多坏事。

    过了不久,长城嘉峪关来了两个手拿浮尘有点阴阳怪气的宦官,说是从咸阳宫里来传圣旨的,其中一个还端着个盘子,盘子里有一瓶上好的女儿红和一个三足的青铜酒杯。

    镇守边关的大皇子扶苏和边关大将军蒙恬盛情接待了他们,并摆下了酒宴,酒足饭饱之后。其中一个宦官谢过大皇子扶苏之后,从席位上站了起来高声喊道:“大皇子扶苏听旨!”

    扶苏和蒙恬一听赶紧离席,走到跟前跪倒在地,俯首听旨。

    那宦官将怀中假的圣旨取出念说:“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自登基以来,多年征战,积毕生之力统一天下,成就大秦帝业。然积劳成疾,自知天命将至,不久于人世,故立下遗诏,将帝位传于二皇子胡亥。大皇子扶苏自幼忤逆犯上,不听朕令,恐后有变,特赐毒酒一杯,大将军蒙恬押回咸阳候审。钦此!”

    二人一听,如五雷轰顶,顿时愣在了那儿不知所措。那宦官又催促说:“大皇子扶苏还不领旨谢恩!”扶苏神情凄凉地用双手将圣旨接住,然后踉踉跄跄地站了起来。蒙恬在他的后面猛地站了起来,大叫说:“不!皇上是不会这么做的!你可是他的亲儿子啊!”

    那宦官马上命士兵将蒙恬拿住,以防有变,蒙恬虽是大将,但被几个士兵用刀枪架着脖子也不敢动弹。扶苏脸色悲戚,仿佛丢了三魂七魄,嘴中嘟囔着:“父皇,你好狠心啊!”

    那个端着盘子的宦官将那瓶盛有毒酒的女儿红端到了扶苏面前,扶苏看了一眼,果然是上好的女儿红,但却是断头酒!他脸色苍白地笑了笑,突然转身从墙上拔出一把宝剑来,握在手中。

    那两个宦官见了,大惊失色地叫说:“大皇子!你要干什么?难说你要抗旨?!”

    扶苏冷笑了一声说:“自古以来,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我这把宝剑,曾杀过多少奸臣、多少蛮夷,如今我就用它上路吧!”说完大喝一声,用宝剑抹了脖子,瞬时血花四溅,命陨当场!

    扶苏死了!蒙恬也被以叛贼之名押往咸阳,因为赵高清楚,蒙恬身为镇守边关的最高统帅,手握几十万重兵,倘若在那里杀人,势必引起军队震动,一个不小心就可能引发兵变,打到咸阳来,故命人先将蒙恬押到咸阳来,再给他按上一个罪名杀掉!

    拔掉了扶苏这个钉子,二世胡亥就在赵高和李斯的谋划下,顺顺利利地接替了帝位,秦朝的臣子们也是敢怒不敢言。然而二世胡亥继位之后,比秦始皇还要暴虐无说,刚登基就命人将修建骊山陵墓的工匠和苦役全部杀掉为秦始皇陪葬,而后又在全天下为自己选妃,将那些相貌好的姑娘充实到阿房宫中,日夜供自己淫乐,将朝政全部交给赵高等人处理。

    丞相李斯在赵高的忽悠之下帮助胡亥登上了帝位,然而却并没有得到胡亥的信任,也没有按事先约好的给予他好处,这使得李斯颇为不满,难免有些怨言。这些话传到了赵高那里,心狠手辣的赵高不久就给李斯按了个欺君罔上的罪名,将李斯和他的儿子一起推上了断头台。

    丞相李斯死后,赵高如愿以偿地接替李斯当上了丞相。自此,二世登基之后,变本加厉的残暴统治使天下百姓更是凄苦不堪,终日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大秦帝国的统治开始动摇。

    遍地起义的烽火一触即发,就像在地下汹涌沸腾着的岩浆,马上就要喷发出来。到那时,劳苦大众们愤怒的火焰将把阿房宫摧毁,把大秦政权烧成一片焦土!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