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三一 黄雀(四)


本站公告

    却说崔光烈得知楚晔的旨意后,难免有些惴惴不安:楚晔素知高皇后和崔贵嫔不和,却令高皇后彻查此事,楚晔到底有什么打算?

    因此他急着进宫求见楚晔,试探楚晔的态度,不想楚晔却不肯见外臣,这令他更加焦急。等到了下午,自己安插在宫内的眼线送信来说楚晔回宫了,自己忙又入宫求见。

    如今听说楚晔宣召自己,崔光烈不由暗自心喜,匆匆整肃了衣冠,随着那个小太监进了上书房。

    崔光烈一进上书房,就跪在跪垫上,口中道:“微臣见过陛下。”

    楚晔端坐在御案后,和颜道:“老大人快快请起。”又吩咐来喜道:“赐坐。”

    来喜忙端过一个绣墩放在崔光烈身后。

    崔光烈谢了恩,侧着身子在绣墩上坐了。他听楚晔言辞甚是和悦,倒放下几分心来。

    楚晔摆手,来喜和潋滟忙躬身施礼,随后退了出去。

    一时,屋内只剩下楚晔和崔光烈两个人。崔光烈偷偷看了楚晔一眼,见楚晔颜色如常,刚要说话,却听楚晔说道:“朕知道贵嫔和老大人委屈了。”

    崔光烈大吃一惊,不知道楚晔说这句话的用意何在,忙“扑通”一声跪在地上,道:“老臣惶恐。”崔光烈早就准备好的一番说辞也被楚晔的这句话封了回去。

    楚晔望着崔光烈冷笑,口中却道:“老大人快快请起。”

    崔光烈这才站起身,依旧侧着身子坐了。

    楚晔接着说道:“朕如此做,只是不愿朝堂再起风波。且后宫之事,礼宜皇后处置。”

    崔光烈诺诺而已,可楚晔的这番话却触动了他的心思:上次楚晔欲尊崇儒术,开科取士,借此向高家发难。自己虽然也站在了楚晔这边,可自己却不愿与高炳业正面为敌,一来,虽然高、崔两家皆是阀阅世族,可高炳业执政多年,在朝中可谓树大根深,自己如果贸然举动,只怕讨不到好处;二来,自己素来谨慎,欲等待更好的时机,给予高家致命一击;三来,自己韬光养晦,苦心经营多年,如果轻动,只怕楚晔见自己势强,定会心生猜忌。不想,自己虽然处处退让,可高炳业似乎并不打算放过自己。早有心腹密告自己,高炳业买嘱审讯陶景文的狱卒,对陶景文严刑拷打,务要令其攀附上自己。

    想到这里,崔光烈不由微微动了动身子:当初自己得知崔贵嫔假孕之事,心中也是大吃一惊,暗中埋怨女儿莽撞。可是随即又想到如果善加利用,这倒也是一个机会。因此当自己得知高炳业步步紧逼,意图扳倒自己的时候,自己就让女儿故意假装小产,希图以此要挟高家。不想,楚晔竟令高皇后彻查此事,自己手中也就没有了要挟高家的砝码。高家只怕会越加得意,万一被他们查出崔贵嫔只是假孕……

    崔光烈不由打了一个寒战,明白自己弄巧成拙,崔家好不好就会因此而灰飞烟灭。

    楚晔见崔光烈凝神不语,故意道:“贵嫔此时虚弱,朕欲令崔夫人进宫照料贵嫔。”

    那崔光烈忙收敛了心神,跪下道:“陛下天恩,微臣粉身碎骨也难报效万一。”

    “朕明日就下旨令崔夫人入宫照料贵嫔。”楚晔说完这句话,就端起了茶碗。

    崔光烈会意,忙起身跪下道:“微臣告退。”

    楚晔道:“老大人跪安吧,朕一会儿还要去瞧瞧贵嫔。”

    崔光烈忙躬身退了出去,可脸色却极为凝重:如今看来,楚晔虽然也怀疑贵嫔小产与高皇后有关,只是楚晔因上次的事,畏惧高家的势力,不愿再起风波。如今自己如果一味退让的话,只怕……

    却说楚晔见崔光烈退了出去,嘴角边浮现出了一抹冷笑,高声喊道:“来喜。”

    来喜忙匆匆的走了进来。

    楚晔吩咐道:“朕要去景晖宫瞧瞧崔贵嫔。”

    来喜忙出去吩咐车驾。

    一时,车驾已备。楚晔坐上帝辇,去了景晖宫。

    潋滟和一众小太监站在石阶下恭送楚晔。望着渐行渐远的帝辇,潋滟心中满是疑惑:楚晔到底有什么用意?

    楚晔到了景晖宫,不过安慰崔贵嫔数语,就去了韦太后那里。

    韦太后留楚晔用晚膳,母子两人饭后闲谈。楚晔试探了韦太后几次,想弄明白大司马与倾楼到底有什么联系。

    可韦太后似乎毫不知情,楚晔只得告辞出来,回自己的寝宫去了。

    次日早朝,朝中倒也没什么大事,不过是些寻常小事,因此楚晔早早退了朝。

    楚晔坐在帝辇上,见路旁有两株腊梅开得正好,就吩咐叫停辇。

    待帝辇停稳,楚晔在来喜的搀扶下下了帝辇,径自走到那两株腊梅前,赏了一回。

    楚晔想起潋滟来,伸手折下一枝腊梅,递给来喜。

    来喜有些摸不着头脑,只得接了。

    楚晔吩咐道:“朕步行回去。”

    那些小太监见说,忙跟在楚晔身后,慢慢朝上书房走去。

    等楚晔到了上书房,见潋滟已和小太监们迎了出来,不由微微含笑。

    等楚晔进了上书房,就对潋滟笑道:“朕见腊梅开得甚好,折了一枝回来给你插瓶。”

    来喜这才恍然,忙将手中的腊梅递给潋滟。

    潋滟忙接了过来,故意凑到鼻间闻了闻,笑道:“好香。”

    楚晔见潋滟高兴,也喜动颜色,道:“朕猜你会喜欢。”

    来喜在一旁凑趣道:“陛下特意停下帝辇,替姑娘摘的。”

    潋滟闻言,心中微微一动,倒不好答言。

    恰在此时,听外面的小太监禀道:“萧先生求见。”

    楚晔忙道:“快宣。”

    萧长河已缓步走了,躬身施礼:“草民见过陛下。”

    楚晔笑道:“先生免礼,赐坐。”

    来喜忙搬过萧长河惯常坐的那个绣墩,放在御案之侧。萧长河谢过恩,侧身坐了。

    潋滟从一旁的架子上拿下了一个玉瓶,灌了水,要将腊梅插入瓶中。

    萧长河笑道:“腊梅聚天地清芬正气,使用金玉这样的东西只怕糟蹋了这腊梅。”

    潋滟闻言笑道:“萧先生说得是。”回身又取了一个汝窑的细颈瓶,灌了水,将腊梅插入瓶中。

    楚晔笑道:“萧先生雅人,昨日可曾访得棋谱?”

    萧长河大笑:“草民所求不过是雕虫末技,陛下才是布了一局很大的棋。”

    楚晔闻言,不由与萧长河相视大笑。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