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禀主公,荀氏二公求见。”
“荀彧、荀攸?”姜游微微一怔,随即挥手道:“请二公到我书房来吧。”
过不多时,荀彧与荀攸来到了姜游的书房之中,而二人头一眼望见的,便是书房中的地图与桌案上乱七八糟的笔记。见到如此情形,二荀对望了一眼,相顾点头。
礼毕茶罢,姜游问道:“二公至夜到访是有何事?”
荀彧虽然比荀攸小六岁,但论辈份荀彧是叔叔,当然是由这个长辈来开口:“想我二人于姜夷州帐下终究只是客卿,于庙堂之上许多话不便深询,唯有至夜求见姜夷州再行问询……我叔侄二人至夜求见也不为他事,只是想来问一下姜夷州为何执意要北伐五胡?”
姜游撇了撇嘴,摇头笑道:“二公是想听场面上的漂亮话,还是想听我的心里话?”
如果是换作旁人,肯定会说想听姜游的心里话,可荀彧是多精的人?当下便微笑道:“都想听听。”
姜游深吸了口气,亦微笑回应道:“漂亮话,就是自古以来五胡游骑便屡犯我华夏中原,祸害我中原百姓。而历朝历代,或战或和,此患也从未曾根除……说实话,有些事我远比二公要清楚得多,我只能告诉二公,以现有的条件,想根除五胡之患,根本就不太可能。”
荀彧道:“夷州既知五胡之患难以根除,又为何执意要北讨五胡?”
姜游道:“五胡就像是市井无赖,你与他和亲交好,只会助涨其气焰,令其对中原百姓的劫掠之举愈发猖狂,甚至会令其垂涎于我中原沃土。而对于这些无赖,就得如汉武一般,长驱数十万众将其打怕、打服,打得不敢犯我华夏中原。至少至少,也要让他们知道我华夏中原的子民绝不好惹,他们这些无赖来多少就得死多少!我身为大汉臣子,现在决意北伐五胡,如果这一仗打好了、打狠了,或许至少可令大汉北境安宁二、三十年。”
荀彧点头道:“壮哉!大丈夫就当如卫青、霍去病,以武制胡而令五胡不敢犯境……姜夷州,如果这些只是明面上的漂亮话的话,那你的心中实话又是什么?”
姜游叹了口气道:“快二十年了……当初刘备坐领徐州,我那时在刘备帐下任东海县令,迁治连云滩。那个时候我已经预料到刘备与吕布内争难免,然后为必曹公所趁。曹公势大而且嗜杀,我一个小小的连云滩又岂能幸免?为求自保,我与徐州糜氏联姻,并借糜氏家势打造海船再迁居到夷州。这些事二公都很清楚的,我也就不多费口舌了。
“只是二公不知道,当初的夷州全然是一片蛮荒之土,我从徐州那里迁来的流民与糜氏子弟也不过数千而已,这数千人又够干什么?辟土建城、安治州郡,这都需要大量的人口,于是我就借着多方之便,从各地吸纳流民来夷州安居。现在只是夷州本土就有人丁八十余万,其中有三十万是我从北境那边……说得不好听点,这三十万北方人口,根本就是我从北境那里坑蒙拐骗外带抢回来的。”
荀彧笑道:“这话虽然难听,但却所言不虚。曹公与袁绍三子相争之时,你姜夷州可没少趁着战乱大捞好处。而那时的曹公虽然心有不满,但见你的确是在助其扫平袁氏残余,却也只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后来曹公扫平袁氏,曹公在这件事上本来就管不到你,又见你适时收手,也就没有再过问什么。直到前几年你与北方扩大商贸,还另兴三港,北方贫寒流民才又再大迁至夷州。”
姜游道:“北境苦寒之地,百姓人丁本来就不多,我这个夷州本土就搬走了三十万。而其余的百姓呢?谁不想过上好日子?这大举迁居之例一开,跟风而迁者便为之日众。这一来二去的,北境就没剩下多少人,武备也自然不足。武备不足,又如何去抵挡五胡游骑的犯境劫掠?所以在五胡游骑近年来日益猖狂之事上,我其实有着不可推卸的过错。所以我心中的实话就是我自己犯下的错,得由我自己去承担下来。现在五胡已然蠢蠢欲动,如果不及时的将他们打回去,一但被他们大军越过蓟郡群岭,只怕中原就会乱成一团了。真到那时,又将会有多少无辜的百姓生灵涂炭?”
二荀对望一眼,再次的一齐点头。
姜游道:“二公此来,难道也是想劝我打消北征五胡的打算?”
荀彧摇摇头道:“并非如此。其实我二人此来,是想看看姜夷州是仅凭着一腔热血冒然举兵,还是谋定而后动,以万全之姿出师北伐。我二人同为大汉臣子,又岂能坐视五胡犯我大汉疆域而无动于衷?”
姜游立时之间就来了精神。其实姜游早有料到陈宫这些老班底的人物肯定会拼命的阻止自己北伐的打算,连带着也自然不会在北伐相关诸事上给自己出主意。但是现在二荀表示支持,再以二荀军政方面的能力,自己能省下多少事来?毕竟自己军政方面的谋略能力不足啊!现在太需要肯帮自己想办法、出主意的人了。
荀彧见姜游来了精神便问道:“彧亦知姜夷州绝非无谋之人,而今日在庙常之上,姜夷州显然对北伐之事已然有了定策,只是当时众皆反对,姜夷州你也是话不能尽。现在彧斗胆问一下,姜夷州是打算如何去做的?”
姜游顺手从桌案上摸过了记事本,开始诸条的细说:“打仗打的是钱粮,也就是内政。我觉得我们夷州内政方面没什么问题。其实以前我在荆州混的时候,夷州的内政就一直是紫炫在代我主理,她的能力在我之上,而且多年下来,她这个雪郡主完全压得住人。我如果率军远征,留她在夷州主理政事,完全不用担心什么。”
二荀点头称是。他们到夷州其实还只有四年不到,不过这四年不到的时间里,李雪有多厉害他们也是深有体会的。
姜游接着道:“现在的关键之处有二。一是江东对我夷州一直都是面和心不和,我若率兵远征,夷州现有的兵力我起码要带走一半,剩下的兵力要防备江东只怕很勉强。而且我夷州文强武弱,文臣长才比比皆是,可武将方面却只有高顺、甘宁、黄忠能上得了台面。我出师远征,这三将我得带走两个,剩下的总领兵马恐怕会出纰漏。”
荀彧道:“士卒之事其实很好解决。夷州有三十万北境居民,且大多都是因为兵荒马乱之年在乡土间无法自存才迁居到了夷州。自古以来,人心大多依恋乡土,若非迫不得已,也不会轻易的就背井离乡。今虽安居于夷,听闻乡土蒙难,心必不安。所以彧相信姜夷州一纸榜文发下,号召原北境百姓从军伐胡,应募从军者必如雨骈集,至少可得三万之众。另外这些百姓原居于北境,习服北境之寒,兵至之时也不会有水土不服之忧。如此算来,姜夷州单是夷州本土就有兵七至九万,取其一半赴北,留下的兵甲也足够防备江东。”
姜游点点头,并且提笔在记事本上记了下来。其实这么浅显的事,姜游早就有想到,但是现在不能打击二荀的极积性是不是?
动笔记完,荀攸则接上了话道:“除此之外,姜夷州若能在北境取一城郡立足,于时再传告北境各郡县,那么为五胡所迫却仍留于北境的百姓也必然会赶来相投。我二人来时曾细询过长倩(荀恽),他具言仍留在天津港口附近的流民不下二十万。举旗一召,至少五万士卒唾手可得。而夷州海运便利,要供给十万大军的粮饷实属易事。所以攸以为姜夷州若欲远征,夷州本土的正规精锐不必带多,万人便已足矣。”
姜游皱了皱眉道:“我夷州治军一向贵精不贵多,而临时召募来的兵力虽然多,可是未经正规的训练,恐怕也派不上什么用场吧?”
荀彧笑道:“姜夷州这也是聪明一世却糊涂一时啊!你兵至北境,难道马上就要北击五胡?我意以为,夷州至北境要先取城立足,然后兵不应急出,而是当稳固城池、安抚郡民,同时确保海港通畅,以保证大军就食无忧。单是要做到这些,姜夷州你就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而在这一年之中,夷州兵可重习北方气候,新募之兵也可于时整训。另外对就近一些的地域,可着偏将校尉提精锐偏师巡警戒备,但遇五胡游骑便于是格杀。如此一年过后,姜夷州你的立足之地已拥军数万,有如此军势,寻常五胡又岂敢来犯?境既得宁,归投百姓也会日多,于时再授民田亩,励其农耕,此境钱粮自足,多少也可以减轻夷州的海运之劳。”
姜游消化吸收了一下荀彧的话,随即恍然道:“我明白了。文若公的意思,是要我在北境取得立足之地后不要急于出兵建功,而是应该稳扎稳打,先为不可胜?”
荀彧道:“正是如此。征讨五胡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如若急于求成,即便是一战大胜,也不过是使北境稍宁而已,再以姜夷州的国势而论,打得太急也只会自损国力,搞不好就会被江东趁虚而犯。”
姜游点头道:“看来第一个立足点真的很重要。那么二位认为,取哪里立足最好?”
荀攸道:“自然是天津(秦皇岛一带哈!以后瓶子就不多提醒了),那里是与夷州的商贸重镇,曹公本就有留重兵把守,而且北境流民甚多。只是想取天津立足,恐怕曹公不会答应。以势而论,略成之时夷州你在曹公背后拥军数万,这换作任何一方的诸候,都是会令他们心中不安之事。”
姜游沉吟许久,忽然沉声道:“我本意也是想取天津立足,但是不想和老曹发生什么冲突,不然的话我和老曹打起来,岂不是让五胡捡了便宜?罢了,过几天我就带上陈笠乘船去一趟徐州,看看老曹肯不肯和我见这一次的面!”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