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三章闹哄哄的贞观元年(三)


本站公告

    武德年间李孝常为利州都督,每天以射猎不问政事。李世民登基后李孝常上表想入朝为官,后来就发生了李世民削减宗室、功臣的封赏的事,李孝常也在削减之列,为此他对李世民心生不满。后来李孝常的儿子李义宗被查出与劫匪勾结而判处斩刑,李孝常心里更对李世民无比怨恨。于是他便私下里勾结刘德裕、元宏善、长孙安业等人阴图不轨。

    自古想要造反的人都要宣扬主谋之人的特异之处或特异经历来显示他们的造反是得到了神仙的指示或他本人就是神仙下凡以此来吸引人来投靠。比如陈胜吴广起义时捕获了一条鱼,在鱼肚子里发现了写有“陈胜王”三字的朱砂帛书。刘邦起兵时在芒砀山斩了一条白蛇,然后就“赤帝子斩白帝子”的传说。至于隋朝末年出现的桃李章更不知有多人宣称说的就是自己(比如李密)。李孝常当然也要通过这种手段来宣传自己的起兵造反乃是天意。

    李孝常的儿子李义立有次对他的朋友蔡恽说:“我常从齐王游猎,有次与王走散了。偶然遇见一老妇人,眉毛头发全都白了。我上前问她可曾见过王?她说,你就是王啊。然后一下子不见了。” 李义立不是李孝常的嫡子,按律不能承袭王爵,他说那老妇人说他是王,意思就是李孝常要当皇帝,这样他就当王了。

    李孝常的亲信谷县丞李延对他说:“以前在太和谷得到一快大石头,形状象乌龟,在表面上有一个圆圈,里面有个常字。况且现在大唐新钱的文字叫‘开元通宝’,此就是圆通之子孝常当主天下的预兆啊。”还有一个叫刘文赞的说:“古人说天道自常,这就是李孝常当主天下的谶语啊。”

    造完了势下面该具体实施了。李孝常的亲信刘德裕与李孝常的外甥统军元宏善及监门将军长孙安业私下里谋划,准备在两人当值的那天晚上偷偷打开宫门放李孝常带兵攻入皇宫控制住李渊和李世民,然后尊李孝常为帝。

    刘德裕本人也不是什么好鸟。他原本隋朝时在洛阳为官,武德初年从洛阳跑到长安投靠李世民。担任过为秦王府库直骑,护军、太子左内率、将军。按说他是秦王府的旧人跟随李世民多年,现在李世民登基他的前程应该很好。可他为什么要造反呢?一个原因是李世民对他的封赏不厚他心怀不满,比他晚来的杜如晦都当兵部尚书了,他还是个太子率的将军。另外一个原因可以从他儿子刘孝本以及他曾经说过的一番话中看出端倪。

    刘德裕与元宏善、长孙安业谋划造反之事定下来之后,他的儿子刘孝本私下里对贺娄善积说:“我父好酒豁达,有汉高之风(刘德裕本人就经常宣称其是汉代皇族后裔,说他有汉高祖之风自然是说他是真命天子了)。我父手握禁兵,而且与左骁卫大将军刘宏基、右骑卫大将军长孙顺德、郎将元律、城门郎韦元整等人极为亲善。马上就要举大事,而且此时很快就能办成,咱们不能屈居别人之下。”

    刘德裕曾经对刘文赞说:“我出生的日子极为特殊,当成一番大事业。大业初年有童谣说,‘白杨树下一池水,决之则是刘,不决则为李。’也就是说李在未决之前,刘居已决之后。李氏以后天下当归我家。我当顺天之命为天下主。”

    从他们父子两人话中可以看出刘德裕之所以愿意帮助李孝常造反是想等李孝常控制(杀死)李渊和李世民他再玩一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把戏,将李孝常干掉自己当皇帝。然而他们没想到李世民早就得到了消息。当元宏善、长孙安业按照约定的日期来到上班的地方,准备接了班然后按计划打开城门放李孝常带兵进来时却突然发现值班的顺序已经变了,而且那些一个月也见不得一次的他们的顶头上司,李绩、程咬金、秦琼等人出现在他们面前。他们立刻意识到事情败露,刚要反抗就被李绩等人喝令拿下。而李孝常最终也没等来宫门处的信号,却等来了尉迟恭。一场造反闹剧就这样烟消云散。然而在处置这些叛臣时却再次出现波澜。

    长孙安业,长孙晟之子,长孙无忌和长孙皇后同父异母的哥哥而且年长他们许多。当年长孙晟死后,长孙无忌和长孙皇后年纪尚小,长孙安业这个当哥哥不知道爱护弟弟妹妹还将他们赶出家门。幸亏他们的舅舅高士廉收留了他们。一转眼十多年过去,当年那两个可怜巴巴的小孩子现在却飞上枝头变凤凰。一个成了母仪天下的皇后,一个成了吏部尚书皇帝陛下的头号亲信。长孙安业心里当然无比惶恐。不过长孙皇后和长孙无忌似乎无意报复长孙安业。

    若是这样长孙安业应该很满足了。可偏偏他贼心不死非得跟着李孝常造反,结果成了阶下囚。大理寺审理了一干叛臣后判了长孙安业斩刑。

    长孙皇后得到消息马上去见李世民为长孙安业求情。李世民很诧异,道:“安业在无忌和你小的时候将你们赶出家门,你应该恨他才对怎么还会为他求情?”

    长孙皇后道:“正因为这样我更得为他求情。若陛下杀了安业天下人会认为您是为了替我泄愤才判他死刑的。这样一来天下人将怎么看待陛下、臣妾和无忌?我岂能因此而陷陛下而不义?若您饶了安业的性命,天下人会称颂您的宽仁大度,对陛下对臣妾对无忌都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李世民听了将长孙安业的判决驳回大理寺令他们以长孙安业乃皇亲故旧依律应减刑为由再议。大理寺重新判决长孙安业流放。

    以上这些事与李潜的联系并不大。不过李潜却从中发现了契机。李瑗、罗艺、李孝常的谋反使得一批人受到牵连,这其中有不少是原来有资格配备亲兵的勋贵将军。他们被斩被流放后这些亲兵就成了没娘的孩子。按照以前的惯例,这些人中没罪的直接打散安排到其它地方或者解散回家。另外由于突厥内部矛盾激化,薛延陀、契苾、拔野古等部族对突厥不满,联合起来对抗突厥,突厥暂时无力南下侵扰中原,李世民考虑精简一部分边军。普通士卒还好安置,直接在原籍给予田地就行。可那些立下功勋的士卒如何安置?李世民责成兵部和户部拿出方略来。

    李潜偶然得到这个消息突然眼前一亮。以往李潜记忆中驿丞是文职官员,所以他曾想考虑通过科举来选拔。不过一想道现在面临的局面李潜打消了这个想法。原因是现在驿站的驿将都是当地的豪强,说句难听的这些事都是地痞恶霸之流,若派文职官员过去只怕无法压制他们的嚣张气焰。到头来要么被驿将折腾的干不下去要么与他们同流合污成为他们的帮凶。所以派过去的人必须得有股子狠劲,能压制住那些驿将,另外还有一个要求就是得粗通文墨和算术,能看的懂公文,最好能写一些简单的文章,能看的懂账册。

    听到这个消息李潜马上去见杜如晦。杜如晦正为此事发愁,听李潜说有办法安置立刻让他说说想法。

    李潜告诉杜如晦,现在的驿站有三分之二是由豪强做驿将,他们将驿田挪作他用,只以杂草和少量豆麦喂马,驿田所产粮食悉数装入了他们自己的口袋,李潜还为杜如晦算了一笔账,让他知道每年这些驿将私吞了多少粮食。杜如晦听到全国有数亿斤粮食进了驿将的口袋立刻大吃一惊。

    李潜紧跟着告诉他为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派人取代驿将,只是此前他一直找不到人手,所以此事就这么搁置着。现在这些被裁撤下来的亲兵和边军正是最好的人选。这些人都是军人明白军令如山的道理,而且都上过沙场胆色没问题,不用担心他们会被驿将震慑。有他们在旁驿将就不敢再明目张胆私吞驿田。过上一段时间他们熟悉了驿站事务,让他们取代驿将不过是一纸诏令而已。

    杜如晦知道李潜向李世民所说的驿站改革计划,听到李潜的设想连连点头,此举不仅解决了这些人的安置问题,而且还有利于推进驿站改革计划。虽然短期内增加了一些开支,但与被驿将私吞的驿田相比这点开支还是非常划算的。

    杜如晦听了大喜让李潜尽快把方略写好,接着他和户部那边打了个招呼,户部本来就没多上心考虑此事,见兵部拿出了方略他们也乐得清闲,粗略看了看方略,没看出什么不妥便同意了。杜如晦将方略上报给李世民。李世民早已私下听取了杜如晦的汇报,将方略交给中书省,令中书舍人起草诏书(这个又叫五花判事,即中书舍人起草好几份文稿,中书令从中选一份上报陛下,若中书令对所起草的文稿都不满意中书舍人还得重新费脑筋起草,总之,中书舍人是最可怜的家伙,跟现在的公文秘书差不多),诏书交给李世民,李世民看完大笔一挥“敕”(同意),交给了门下省。

    门下省的给事中(这个官职不高只有正五品上却最有实权能够封驳诏书,有时连皇帝的面子都不给)一看,不就是一两千人的安置嘛,又不涉及国家大政,这等小事何必再费心仔细查看,圈了(若给事中觉得不合适可直接封驳,诏书将返回中书省重新修改然后再走一遍上述程序)。然后交回尚书省的兵部。

    兵部接到诏书直接交给了始作俑者。李潜拿到诏书高兴的合不拢嘴,立刻手持诏书到南衙。南衙的将军们看到诏书心中大喜,赶紧将这个包袱扔给李潜。李潜拿着南衙批的公文在牛弼的陪伴下到城外军营选人。牛弼现在已累功升任中郎将。只是近期没有战事,他每日便到南衙应卯然后便回家苦练混元劲,日子过的非常无聊。今日听说李潜要来,他特意在此等候。

    李潜和牛弼有说有笑来到城外军营。那些亲兵和有战功的边兵都在军营待命。李潜向接待他们的刘郎将出示了南衙的公文,刘郎将不敢怠慢立刻命令那些人集合。

    集合完毕后李潜等上点将台当众宣诏。众人一听要从他们中选一部分去做驿丞立刻就炸了锅。

    “老子出生入死为大唐戍守边疆,死在老子手里的突厥人有三四十个,老子现在身上伤痕累累,原以为能在京中享清福,没想到现在却要去做个低三下四的老驿卒,老子不干”一个三十多岁边军打扮的粗豪汉子嗓门最大率先嚷道。

    “老子可是积累功勋从小兵一步一步升到校尉。虽然罗艺造反可老子又没造反,凭什么让老子一个堂堂校尉去当从八品下的小驿丞?”一个亲兵打扮的四十多岁的汉子紧跟着嚷起来。

    “就是,就是。俺也是校尉,李瑗造反时俺可不在幽州,凭什么连累俺?”一个二十七八岁的汉子连声附和。

    有他们带头几乎所有人都开始嚷嚷。李潜只是笑眯眯地听着却不开口。牛弼的眉头已经皱了起来,他心里很想冲过去将这些家伙胖揍一顿,只是李潜一直没有表示他只能强压着心中的怒火。而刘郎将的脸色已铁青,眼中喷着怒火瞪着那些家伙。不过那些人却丝毫不惧他,根本不搭理他,只当他不存在一般。

    李潜看到刘郎将不过二十多岁,这么年轻就能当郎将应该是靠了父辈的余荫。军中最重军功,靠父辈余荫当官的人很难得到那帮在沙场上出生入死的老兵痞尊重,更没办法压制不住这帮兵痞。同样道理,那些人见自己年轻肯定也以为自己是靠父辈余荫当的官。若不把他们震住日后就没法开展下一步计划了。

    于是李潜突然毫无征兆的厉喝一声:“统统给老子闭嘴”

    平地一声惊雷似的大喝震的那些人耳膜生疼。他们立刻静了下来惊讶地望着这个年纪轻轻看上去文质彬彬地李潜(李潜今天穿的郎中的五品官服看上去象是个文官)。他们没想到这个文官竟然有这么大的嗓门而且这一声吼出,他的气质瞬间由懦弱的文官变成了一头虎视天下的洪荒猛兽

    “你们这群人渣兵痞别TM不识抬举”李潜指着那些人喝道:“跟老子比功勋你们还差得远老子初次上战场就干掉二十多个吐谷浑人,亲手斩了吐谷浑名王达善。死在老子手下的突厥人数都数不清,什么俟斤、特勤老子照斩不误跟你们比功勋老子都觉得丢人校尉就觉得了不起,他娘的,老子从军三个月就当了亲兵营校尉你们这群人渣当个校尉就洋洋得意,唯恐别人不知道似的,真不知羞耻二字怎么写的”

    李潜一通斥骂将那些兵痞骂了个狗血淋头。他们怔怔地望着李潜,眼中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从军三个月就当了亲兵营校尉?这也太不可思议了吧?难道这家伙有大靠山?

    李潜见他们静下来紧接着指着一旁中郎将打扮的牛弼,“你们的眼睛都瞎了吗?要没瞎都给老子睁大眼睛看清楚,他是什么官职?”

    这些人刚才虽然看到牛弼的身形有些吃惊不过听到诏书的内容后一直在嚷嚷没注意到站在一旁的牛弼的服饰,现在仔细看了看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竟然是中郎将看牛弼虽然身高马大但相貌不过二十来岁,这么年轻就能做到中郎将要么有个好爹,要么就是功勋出众。从牛弼流露出来的腾腾杀气看来是后者。

    “他是老子的兄弟和老子同一天从军,同一天升旅率,现在他年龄不过二十便做了中郎将,敕封勇武男。你们,”李潜伸指扫了一遍那些人,“这帮老兵痞还好意思在他面前提功勋真是自取其辱”

    这些人中有不少曾在长安呆过,看到牛弼的相貌突然心中一动,立刻对李潜的身份有了猜测不由得暗暗吃惊。其中一个老成持重的校尉出列冲李潜拱手道:“敢问上官高姓大名?”

    李潜望了他一眼,然后朗声道:“本官李潜。”

    有道是人的名树的影。李潜的名字这两年不怎么响亮,可并不代表别人没听到过这个名字。所以听到这个名字后那些人中有近一半发出一声惊呼。剩下那一半没有发出惊呼的都是边军。就连陪李潜来的刘郎将都忍不住发出惊呼。先前他以为李潜是兵部派来办事的文官,这些日子他被那些老兵痞搞得头大恨不得马上将他们推出去才好,故而知道李潜是来接收他们的他只顾着高兴了根本没来得及与李潜说话,就连李潜报上的名字他也没来得及往心里去。听到李潜自报家门刘郎将脑海里立刻浮现了挟持齐王、胖揍尉迟宝林、斩突厥俟斤、特勤等事登时倒吸一口冷气。

    问话那人吃了一惊立刻道:“想必这位便是牛将军了。”

    牛弼点点头,“正是。”

    那些人再次发出惊呼。牛弼,武德七年在殿前与突厥人比箭,将突厥人射的心服口服大涨了大唐的威风,乃是军中的偶像。此刻两人联袂来此他们竟敢在两人面前夸耀功勋岂不是班门弄斧自取其辱?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