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第一页,写着几个小字:阅毕,请毁。
然后写着三个大字:持久战。
“持久战,持续时间较长的作战,这是相对于速战速决而言。有战略的持久战和战役、战斗的持久战。战争中正义的一方,在敌强己弱的情况下,通常在战略上采用持久战的方针,通过长期的作战,逐步削弱敌人,转劣势为优势,变被动为主动,最后赢得战争的胜利。
“战役、战斗的持久战,通常是在特定的情况和需要下进行。历来兵家一般多忌旷日持久的战争,主张速战速决。但也有的主张以持久战疲惫、消耗对方,尔后击败之。持久战是大宋帝国在反对蒙古帝国侵略者的一个重要的战略指导方针。”
“在军事战役中持久战的进行需要有充足的食物与坚固的防御才可保证持久战的成功。如定军山黄忠与夏侯渊一战,黄忠与法正躲入山中,使夏侯渊认为自己已将黄忠围住,守在烈日下想以持久战制胜,但黄忠与法正则躲在阴凉处坐着等待夏侯渊全军疲倦。最后夏侯渊的将士疲劳不堪,黄忠一举消灭夏侯渊。”
这一段写得非常深奥,牛富约莫看了一个时辰,也看得不是很明白,只是感觉到很多知识,似乎在他面前打开了一个窗户,牛富耐心继续看下去。
“蒙古军已经占领了出南宋外的整个亚洲大陆,但在在北方,忽必烈遇到了强劲的对手,他需要南方,需要数不尽的汉人,需要更多的兵员,他要从海都身上抢回他应该要有的地位与尊严,所以,元朝绝对不会允许大宋议和。”
“虽然以襄樊为首的沿江防线也取得了一些胜利,然而这些胜利相对而言却是微不足道,身受战争灾难、为着自己民族的生存而奋斗的每一个大宋人,无日不在渴望战争的胜利。然而战争的过程究竟会要怎么样?”
“奸臣会说:大宋会亡,最后胜利不是宋朝的。忠臣却咬定口齿:大宋很快就能战胜,无需费大气力。”
“在突入襄樊以前,很多大元朝的将士都认为大宋将会很快灭亡。他们认为大宋的士卒不若自己,将领不如自己,骑兵不如自己,君臣相交不如元朝,然而,从蒙哥汗到忽必烈汗,四十多年过去了,大宋还是那个大宋。”
“要战胜蒙古军,除了调动有训练的士卒进行抵抗之外,还要统一指挥禁军、厢军、乡兵、义勇。大宋百姓具有强大的战争潜力,汉人之间有很强的凝聚力,只要组织和指挥得当,就能够使得蒙古军一天忙碌,使之疲于奔命。”
“必须记住这个战争是在大宋上打,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只要是有汉人的地方,就应该有我们的将士,这就是说,只要蒙古军还留在汉人的地方,就要完全被敌对的汉人所包围。”
“在大宋抗战的长期消耗下,大元朝的经济必然会混乱;在无数战争的消磨中,它的士气行将颓靡。而大宋方面,只要我们去组织,去动员,则抗战的潜伏力一天天地奔腾高涨,大批的百姓义勇将会为自由而战争。”
“事实上,经过襄樊五年来的抵抗,我们不得不承认元朝是一个强大的具有强烈侵略意思的国家,它的军力无疑是鲜有敌手,这就是元朝侵略战争的基本条件,战争的不可避免和大宋的不能速胜,就建立在这个元朝拥有的强大军力上。”
“在承认元朝军力强劲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出大元朝经济上的低能,战争打的是不单是人,还需要巨大的经济支持,大宋人口众多,地形复杂,经济发达,气候不同,这些都是大元朝之所以不能速战速决的原因。”
“这看来,蒙古的军力是强的,但其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人力、物力与经济又不充足,而大宋虽然军力不强,但经济上占有优势,再加上人口众人,历史悠久,拥有强大的军事潜力。”
“奸臣看到敌我强弱,从前就说‘抗元必亡’,现在又说‘再战必亡’。如果我们仅仅说,蒙古虽强,但只是一个野蛮的国家,大宋虽弱,但却是一个仁义的国家,这些是不足以折服他们的。”
牛富叹了一口气,这话已经是大逆不道了,怪不得让自己看完之后马上毁掉。
“那我们应该怎么去说服这个问题呢?在蒙古方面,首先,它是一个疯狂的野蛮的国度,他是一个倒退的落后的国度,这次战争只是大元朝崩溃的前夕的最后疯狂,在遥远的北方,有海都等无数的对手,虎视眈眈看着这个看起来巨大无比却面临崩溃的国家,大元朝之所以把一半兵力送到襄樊,把一半将领送到襄樊,正是为了要最终打败大宋帝国,然后夺取汉人巨大的战争潜力,才举行这个带最后挣扎性的冒险战争。所以,战争的结果,灭亡的不会是大宋而是大元朝,这是无可逃避的。”
“而大宋方面呢,经过几年的襄樊相持战役,在大多数有良知的将士用命抵抗下,将会唤醒越来越多的将士和义勇,前赴后继,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只要我们坚持下来,就会等到胜利的那天到来。”
“对于大宋的长处和短处,夸大离开了真实情况,变成另一种样子;或拿一时一地的强弱代替,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而自以为是更是不对。总之,很多人没有勇气承认敌强我弱这件事实,奸臣常常抹杀这一点,他们又没有勇气承认自己长处。”
“我们是否否认亡国危险呢?不否认的。我们承认在蒙古强大的军力前我们面临胜利和亡国两个可能的前途,两者在猛烈地斗争中。我们的任务在于实现胜利而避免亡国。实现胜利的条件,基本的是大宋的进步,同时,加上敌人的困难。我们和奸臣不同,我们能够承认亡国和胜利两个可能同时存在,同时也指出胜利的可能占优势及达到胜利的条件,并为争取这些条件而努力。”
“奸臣则只承认亡国一个可能性,否认胜利的可能性,更不会指出胜利的条件和为争取这些条件而努力。”
“我们也不是不喜欢速胜,谁也赞成明天一个早上就把鞑子赶出去。我们应该估计到一切宋蒙的情况,指出只有战略的持久战才是争取最后胜利的唯一途径,而排斥毫无根据的速胜论。我们主张为争取最后胜利所必要的一切条件而努力。”
“宋蒙战争既然是持久战,这种持久战,将具体地表现于三个阶段之中。
“第一个阶段,是蒙古进攻、大宋防御的时期,第一阶段,现在还未完结。元朝之企图是攻占大理、四川与襄樊三点,并把三点联系起来。元朝欲达此目的,至少出动一百五十万兵员,时间五年到十年,蒙古军如此深入,其困难是非常之大的,其后果将不堪设想。”
“但是我们的作战计划,应把敌人可能占领三点甚至三点以外之某些部分地区并可能互相联系起来作为一种基础,部署持久战。蒙古军虽已经采用过并且还将采用卑鄙无耻的劝降手段,企图不费大力实现其速决计划,整个地征服大宋,但是过去的已经失败,今后的也难成功。此阶段中,大宋虽有颇大的损失,但是同时却有颇大的进步,这种进步就成为第二阶段继续抗战的主要基础。蒙古方面,士气已开始表现颓靡,蒙古军进攻的锐气,此阶段的中期已不如初期,末期将更不如初期。蒙古的经济已开始表现其竭蹶状态,士兵与将领的厌战情绪已开始发生,朝廷也产生战争的烦闷,生长着对于战争前途的悲观。”
“第二阶段,是宋蒙相持阶段。第一阶段之末尾,由于蒙古之兵力不足和我大宋坚强抵抗,蒙古军将不得不决定在一定限度上的战略进攻终点,到达此终点以后,即停止其战略进攻,转入保守占领地的阶段。此阶段内,蒙古军企图是保守占领地,以组织伪朝廷据之为己有,而从大宋百姓身上尽量搜括东西,但是在他的面前又遇着顽强的起义。”
“此时我们的任务,在于动员大宋百姓,齐心一致,绝不动摇地坚持战争,统一禁军厢军、乡兵与义勇作战,并且巩固起来,排除一切悲观和妥协论,提倡艰苦斗争,实行新的战时政策,熬过这一段艰难的路程。”
“第三阶段,是收复失地的反攻阶段。收复失地,主要地依靠大宋自己在前阶段中准备着的和在本阶段中继续地生长着的力量。然而单只自己的力量还是不够的,还须依靠元朝内部的变化,否则也是不容易胜利的,战争已不是防御,而将变为反攻了,直至打到幽云十六州,才算结束了这个战争。”
“第三阶段是持久战的最后阶段,所谓坚持战争到底,就是要走完这个阶段的全程。这个阶段大宋所采取的主要的战争形式将是运动战,追击战,攻城战。”
牛富久久不能回神,他不知道张贵是怎么想出来这些东西,但他知道,只要大宋每一个人都能认识到这个,或许胜利就已经来临,他希望自己能够看到那天的到来。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