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战略决策


本站公告

    第二百三十四章战略决策

    告别李廷轩,刘威再次转道英国,参加了安妮公主举办的慈善晚会,捐了一笔善款,才返回拉斯维加斯。

    李廷轩安排的任务很简单:给美国联邦政府制造麻烦,让克洛宁无暇他顾。

    具体怎么做,由刘威决定,李廷轩没有做出明确安排。

    对刘威来说,这也算不上什么大事。大选临近,斯科特已经获得共和党提名,成为总统候选人。虽然半路上马的克洛宁没有参与大选,民主党提名的候选人是国务卿斯滕博格与即将退役的罗博特上将,但是为了在大选中胜出,克洛宁仍然要把很多精力放在选举上,斯滕博格更是如此。

    要知道,美国没有“外交部长”,由国务卿负责外交事务。

    随着搜救工作进入收尾阶段,曼哈顿袭击事件的善后工作也进行得差不多了,民众更加关心的不是死了多少人,而是谁制造了这场灾难,以及联邦政府会如何打击报复敌人。作为民众的代表,国会议员更是紧咬这两个问题不放,连续向联邦政府施压,要求联邦政府公布更多的信息。

    按照刘威的安排,斯科特没有指责联邦政府,而是把重点放在了报复行动上。

    可惜的是,查找真凶并不容易。

    虽然在善后工作中,联邦政府获取了很多新的线索,比如袭击者使用的武器装备、制造大规模爆炸所使用的爆炸物与引爆装置、以及袭击者在曼哈顿的集结地点等等,但是这些线索只能说明袭击者如何袭击了曼哈顿、以及如何在随后的战斗中击败美军,制造了难以估量的惨重损失。

    至于袭击者来自哪里,由谁在幕后支持,仍然没有任何头绪。

    这个结果,并没让参与调查的联邦特工,以及刚刚住进白宫的克洛宁感到意外,可是要向国会交代,显然不能含糊其词。

    没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国会不会接受联邦政府的任何说辞。

    查不出真凶,就只能制造一个“真凶”。

    送走利川小次郎之后,克洛宁就把重点放到了这个问题上,即应该让谁来承担袭击事件的责任,或者说应该把矛头对准谁。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选择题,而是关系到了美国的未来。

    即便是刚刚上任的总统,克洛宁也非常清楚,即将爆发的这场战争,将决定美国在未来数十年内的发展方向。

    虽然几乎所有了解内情的人都知道,有能力、有动机制造这起袭击事件的国家不会超过三个,而且都是实力雄厚的大国,但是在拿不出任何确凿证据,又必须制造一个敌人的前提条件下,美国不可能将矛头对准一个大国。哪怕选择一个实力稍差的地区性强国,美国也很难承受战争带来的巨大损失。

    明确了这个范围之后,美国当局就只能从国家利益出发,选择报复对象。

    正如李廷轩所说,有资格成为美国打击报复对象,又能让世人相信其于曼哈顿受到的袭击有关的国家只有两个,分别位于亚洲东西两端,即朝鲜与伊朗。

    到这里,问题就变得复杂了。

    单纯从报复目的出发,伊朗是最佳选择。原因很简单,在打垮了萨达姆政权、攻占了阿富汗之后,美国已经完成了对伊朗的战略包围,算上西面的土耳其,能从三个方向上对伊朗发动进攻。从国际关系上看,伊朗没有一个足够可靠的盟友,即便是一直在与美国明争暗斗的俄罗斯与大陆,也不会在美国大动干戈的情况下替伊朗出头。只要美国能够拿出令人信服的证据,所有大国都会保持沉默。更重要的是,如果制造曼哈顿灾难的是某个大国,更加会默认美国针对伊朗的报复打击行动。

    问题是,打击伊朗,很难给美国带来实质性的好处。

    虽然伊朗拥有非常丰富的油气资源,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但是美国已经控制了国际能源价格,即便占领伊朗,也很难从中获益。从军事上看,伊朗的国土面积与人口数量均是伊拉克的三倍,而且除了南部胡齐斯坦省位于两河平原上之外,其他都在伊朗高原上,全境多山,不适合大规模地面作战。

    可想而知,要想击败伊朗,美国需要付出非常巨大的代价,收益却非常有限。

    如果仅仅是报复打击行动,美国不会犹豫,可是在挑选敌人的前提下,不管是克洛宁与联邦政府高官,还是他们所代表的利益集团,都不会接受这种收益与风险完全不成正比的战略决策。

    省下的,只有朝鲜了。

    从政治上讲,攻打朝鲜的风险更加巨大。别的不说,大陆与朝鲜签订了《和平友好互助条约》,而六十多年前的那场战争结束的时候,双方仅仅签订了“停战协议”,而不是“和平条约”,因此只要朝鲜遭到入侵,大陆就有理由出兵。按照蓝得公司提交的分析报告,大陆出兵朝鲜的可能性非常大,很有可能再次与美国对决。

    虽然在这份报告中,蓝得公司的国际局势专家特别提到,大陆不会像六十多年前那么积极,也不会为了朝鲜与美国决裂,其出兵的主要目的仍然是保持朝鲜的独立性,而不是帮助朝鲜实现统从而限制了大陆军队的作战行动,但是该报告同样提出,即便是一场范围有限的局部战争,与大陆这种实力强大的大国正面对抗,美国仍然会遭受难以估量的损失,甚至会彻底改变国际局势。

    除了政治风险,还存在一定的军事风险。

    按照五角大楼提供的评估报告,朝鲜拥有规模庞大的常规军事力量,至少能在战争的前三个月内发挥积极作用。虽然从总体上讲,技术装备仍然停留在上世纪七十年代遂平的朝鲜军队不足为患,根本不是美军的对手,通过长时间的空中打击,能在发动地面战争之前瓦解朝鲜的防卫能力,但是谁也不能忽视朝鲜的非常规军事力量,即可能存在的核弹头、以及上百万吨的生化武器。如果朝鲜在战争中使用这些非常规军事力量,必然会对美军、以及协同作战的韩**队构成严重威胁,甚至会对该地区的盟国构成威胁,从而迫使某些盟国在本土安全受到威胁的情况下,退出美国的战争行动,甚至不给予美国应有的支持,让美国承担全部战争负担。

    严格说来,这个军事风险并不大,至少五角大楼的官员有足够的信心击败朝鲜。

    与这两个风险比起来,收益显得更加明显。

    从长远来看,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美国必将进入战略收缩期,全球霸权地位不再那么明显,而作为最为强大的潜在竞争对手,大陆肯定会抓住这次机会,用十五年到二十年的时间,在经济上超越美国,然后依靠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的地位,挑战美国的世界霸权,最终取代美国。

    也许,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甚至在二十一世纪都难以见到结果。

    可是站在美国当政者的立场上,这又是一件非常快的事情,如果美国不能在一开始就做好准备,那么在接下来的竞争中,就很难掌握主动权,更难以阻止大陆全面崛起,更难以在下一场大国竞赛中取胜。

    美国要做的,就是把大陆拖下水,让大陆无法把握住这次机会。

    发动一场针对朝鲜的战争,正好能够达到这个目的。

    按照蓝得公司提供的分析报告,如果大陆没有出兵朝鲜与美国对抗,其国际声誉与地位将受到沉重打击,很多与大陆关系密切的国家,比如南亚的巴基斯坦,都会重新考虑本国的根本战略;如果情况恰恰相反,大陆就得为这场战争付出巨大的代价,即便最终能够使保住朝鲜,在经济上付出的代价也能使大陆的发展速度大大减缓,甚至激化大陆的国内矛盾,让大陆难以在短时间内超越美国;如果大陆在出兵后,输掉了这场战争,美国的国际地位将得到巩固,让那些蠢蠢欲动的国家有所顾虑。

    可以说,只要战争打起来,不管结果如何,美国都能获得难以估量的好处。

    更重要的是,把矛头对准朝鲜,得到了美国国内众多利益集团的支持,而且这些利益集团通过各种方式向白宫施压。

    由此可见,在这个问题上,克洛宁没有主导权。

    他能做的,只是尽量拖延时间,把这个足以影响未来数十年的重大战略决策留给白宫的下一位主人。

    问题到这里,又变得复杂起来。

    虽然共和党利用舆论炒作,在大选前期的民意调查中显得咄咄逼人,斯科特表现出来的强硬立场,赢得了很多选民的支持,但是斯滕博格与罗博特的竞选组合,同样具有非常巨大的吸引力,而且有不少选民认为,在国家面临史无前例的重大挑战时,应该尽量保持政策的连贯性。

    只要大选结果还没出来,克洛宁就不能轻举妄动。

    问题是,如此重大的决策,绝对不能拖下去。特别是,国会与民众一直要求联邦政府尽快公布调查结果,而这个结果将决定美国的战略走向。如果迟迟不公布消息,只会削弱联邦政府的威信。

    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克洛宁只能亲自出面,邀请斯科特与斯滕博格前往戴维营。

    不管怎么说,总得给民众一个交代。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