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物同一本体论认为哲学基本问题,或者说应该由哲学回答和解决的主要问题有三:一是研究和描述宇宙绝对本体[以下简称“本体”];二是研究和描述原始物质的生成过程及质态,并于此划出界限,具体物质或物象由自然科学各领域研究和描述;三是考察并定位人类与本体的关系。
依上述三点对哲学定义:哲学是阐释宇宙本体和原始物质质态,以及本体与人类关系的科学。
二、宇宙永恒,故知宇宙存在绝对本体
宇宙永恒表明宇宙存在本体:太阳灭有别的恒星出,地球亡有别的行星在,宇宙永恒的命题为真。
由宇宙永恒确知绝对本体的存在;反之,如果不存在绝对本体则意味着宇宙也将灭亡[可灭亡后又是怎样的情形?]。“绝对”意味着不可分、没来去、无生灭。这也是所有哲学都承认的,只不过称谓不同,道、真如、上帝、绝对意志、绝对真理等等都是表述同一个东西:本体。
心物同一哲学认为,本体非物质也非精神,似混沌态、氤氲态、信息态、逻辑态、规则态的纯存在。宇宙本体质为“中庸”,不对任何粒子或引力形成滞碍,也不与任何元素发生化合。
本体有两个方向的意义,一个是形而上路线,与人类心体直接同一;另一个是向形而下运行[但仍在形而上范畴内]生成原始物质。它形而下之德、之功表现在“生发”。它几乎是纯“语句”,基本含义或基本律是“静极而动”,由无极而太极,阴阳交感形成原始物质,并由原始物质演化生成万物。
三、本体生成原始物质的过程与模型
本体等于无极,无极为非心、非物的宇宙本原状态,或者说心物同一。无极无界限、超越读者面对的幅面无限扩展。无极静极而动,形成太极。
描绘原始物质质态借用易经创立的卦爻符号系统表达最为简明。太极生两仪,两仪为阴阳,两者交感生三,三为原始物质。三爻生六象,既取阴阳每三爻描述一种原始物质质态,纯阴纯阳无交感,不生成原始物质,不取。于是共得六象、既六种原始物质:暂借五行理论称为金木水火土风六行[或称六象],土与风均位于中央,土居下,风在上,风在人体主精神,且也许是最容易被物理学捕获的原始物质。质态既指稳定的内部特征和结构,也表达结构的阴阳比例与关系。[见本体图示]同一哲学本体论对原始物态的描述终止于揭示出六种原始物质,由它们化生万物,对其余亿亿种物质的研究与揭示由对应的自然科学逐一阐明。周易八卦失之繁复、越界,只应呈现三爻六象;中医五行缺少了一个要素:精神,故应改为六行;这一本体模型与“三生万物”的古语相合[没有刻意应和],也符合洛书河图的成数为“6”的说法,若成立意味着物理学最终找到的基本物质只应当为六种,且物理学不能实证本体。反之,如果物理学成功地实证本体,则意味着辩证唯物主义成立。而心物同一哲学本体论模型不成立。
由本体出发对原始物态的描述终止于六象[六行],六象化生万物,参照五行理论看生克关系连线的距离,各行相生易,相克难,故宇宙本体之德主生,但地水风火木金等概念只是借用,以描绘六种原始物质的质态,并非人们熟悉的自然界中的同类物质或物象。
四、人与本体的关系:心体与本体同构
宇宙至简,是指本体至简,心物同一哲学认为本体模型为心物同一。但“心”不是指运行意识活动的思维心[如陆王心学之“心”],而是指消除了意识与潜意识对立的统一心体,心体与本体完全同一,且只应使用“本体”一个名词。但为有效矫正数千年哲学的误解,叙述中暂沿用“本体”和“心体”两个词表达。
认为心体与本体同一的依据,是人可认知宇宙万物,这并非是指人类对具体物质的知识为先验,而是指本原同构,使人类具备描绘宇宙和逐一认知具体物质的能力。最原始的人类也能够描绘山川草木,别的动物怎么训练、哪怕再进化千万年也做不到的,这强烈暗示人类拷贝了本体密码。
唯物主义哲学主要缺陷是低估了人类具备认知宇宙的能力这一事实丰富而深刻的含义。简单认为人类智慧的源泉只是生物进化、劳动经验的积累过程,从而低估了解开人的认识能力来源最重要事实和材料:人能够认知宇宙恰恰是人类与宇宙在本体意义上同构的直接证据,心体与本体同一、心物同一,这性质是人的智慧的唯一源泉。辨证唯物主义关于精神与物质经过实践环节统一于物质的主张,意味着通过物理学可以实证本体,这应成为检验其真理性的关键环节。
心物同一哲学认为人类实证本体的路径惟有心证,因本体与心体完全同一,体同一、相同一、作同一、时同一。它在宇宙称“绝对本体”,在人称为“心体”。中国有种传统玩具叫“万花筒”,纸筒的底部只是几块彩色纸片。宇宙本体与心体就似“万花筒”,它们的纸片数量、形状和颜色全都一样。这比喻的缺点是出现了具体物象:纸片。而本体-心体同一则是表达特定的规则,接近信息态,或者看作是采用同一的密码系统。但须再次说明,“心体”是指消除了意识与潜意识对立的心体,非意识状态之思维心。
五、人类可以完整获得、证悟宇宙本体
复习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绝对真理[本体]的定义,“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就是绝对真理”。辩证唯物主义肯定了本体的存在,但“无数”也就意味着无限、无穷,等于说人类只能逼近本体,实际无法达到究竟境界,无论是21世纪的人类还是32世纪的人类都只是逼近过程中的一站,“无数”清楚地指向零打碎敲和没有终结。同一哲学认为具备认知宇宙能力的人类成员[指具体的人],与绝对本体肯定有直接交涉,能够完整获得对于“绝对本体”的认识。并据此对人定义:人是地球与宇宙本体同构、从而能够认知宇宙万物的唯一生命体。
但人类本具、与本体同一的心体,在人降生刹那分裂为意识与潜意识,这使得人们试图用意识状态的理性思维,无法印证与本体的先天联系,从而使人类质疑自己本具的能力。这情形像圆形金属器皿的谐振现象,如果一边断裂为两截,谐振也就随之终止。为叙述简明,潜意识采用泛概念,包含了前意识、下意识等范畴。
六、意识与潜意识的分裂是体认本体同一质态的障碍
人类不能直接验证自家心体与宇宙本体的同一关系,是因降生时意识与潜意识的分离、分裂和对立。意识显,潜意识就隐没,禅宗做了很好的比喻:太阳[意识]升起就遮掩了群星[潜意识]。
人们为探求本体必须启动意识,展开理性思维;而意识活动恰恰屏蔽了潜意识,强化了意识与潜意识的分裂,截断了人们通向本体的关键环节:意识与潜意识必须融合、同一。禅宗所谓“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具有真理性。
所以,认知本体的路径很清楚:消弭意识与潜意识的对立。佛学的禅宗、唯识宗等曾做有益的尝试,消除意识与潜意识的对立,使心体同一,宇宙本体自当同步显现。当代人类对心理结构有了更充分的认识,应能找到新的方法,在经过训练的意识状态下消除与潜意识的隔膜。
七、归纳本体模型与实证
简单归纳心物同一哲学的宇宙模型:宇宙原点是心物一元的规则态,可称为“无极”,那规则的基本语义是“静极而动”;本体与人类心体完全同一,这也是人类智慧的唯一根据;人类降生刹那,心体分裂为意识与潜意识,屏蔽了人类对原本同一的质态的体认。这是人类实证本体的唯一路径,物理学永远无法析出本体。
但物理学应能析出六种原始物质。因本体另一个作用方向是生成原始物质,从而开启大自然演化、繁衍的过程。人类是本体两个作用方向的统一体,所以观天可知人,观人可知天。天在这里指代本体。
实证本体惟有心证一途,心证依理入行入,理入是依一般理性思维了然本体论,此时可以将本体看作“灰箱”;行入是指消弭意识与潜意识的分离,洞彻心物同一的本体境界。能否达到究竟境界并不重要,在对本体有了理性认识基础上,修德以减少潜意识有害能量积累,如参修“论语”,“象山语录”,学风体会“孔颜之乐”和陆象山“六经注我”之境界;禅宗公案,唯识中道也是很好的资粮;道德经“知白守黑,归复于无极,为天下式”的句子以实用态度修正后可看作是很好的修行提示。甚至积极人生态度所包含的日常内容,都可看作是实践没有殿堂森罗气象,平宜和煦如春风的心物同一哲学。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