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纸笔来。”长生对手下吩咐一声,片刻后便有人台上了一张小桌案,连带着文房四宝一起搬了过来。
长生提笔过来,在纸上画起了龙骨的结构,旁边房玄龄伸头望去,眉头渐渐皱起。
“主公,您所绘的这是……”房玄龄开口问道。
“玄龄,你建过大房子么?”长生话音一转,接着说道:“这建大房子,需要有梁有柱,房顶才能够支撑的起。你看这造船想不想是倒过来造房子?如果也像房子一样,在船底设上一根梁,岂不是要坚固的许多?”
房玄龄猛的明白过来:“主公,你的意思是用一根梁将船头船位连接起来,这样整条船前后的木板就能够连接在一起了,妙啊如此一来,大船在海上行走将要稳固的多。要是再加几条横梁,那岂不是整条船所有的木板都是固定在一起了么?如此船越大,反倒是越能够抗风浪了。这么算的话,别说是二十丈的大船,就是一百丈的船也能够在海里航行了。”
“理论上是可以的,只是你可曾想过一百丈的船到了海上,还如何驱动?我看就算是有二三十条大帆,也未必能推得动。”长生放下笔,开口说道。
“这倒也是,那么大的船,帆带不起来,人力划也未必能划得动,得用人在岸上拖着才能够行走,的确是没法用。”房玄龄也感觉到自己太异想天开了。
长生将龙骨的图纸递给房玄龄,接着说道:“我这也只是一个设想,具体该怎么做,还是得船匠慢慢的研究,咱们可以先造一艘小的试试,若是能够下海,再造大的也不迟。”
“那主公,你画的这个东西,我们该如何称呼?也叫做‘梁’么?”房玄龄接过图纸,开口问道。
“这大船在海中行走,就好比是游龙戏水。这梁就好像是龙之骨,就干脆叫‘龙骨’吧”
……
吕宋岛。
岸边有一座小镇,这座小镇的居民全都是中原人和他们的后裔。数百年来,数以万计的百姓为了躲避战乱,从中原逃到了吕宋岛,定居在这座小镇。
当年鲁明星鲁明月两兄弟逃离朱崖洲的时候,便到了这座小镇。因此这座小镇也是鲁氏兄弟在南海上最重要的一个补给地。
小镇的镇长也姓鲁,据说是东吴名臣鲁肃的后人,算起来与鲁氏兄弟还是本家。或许是因为这层关系,鲁氏兄弟自来到这座小镇以后,一直受到鲁镇长的照顾。每当海上起了台风,一般小岛礁抵挡不住的时候,鲁氏兄弟就会来到这里停泊,寻求庇护。长此以往,鲁氏兄弟干脆就拜了鲁镇长当了干爹。
这一日,鲁氏兄弟的船又停靠在这小镇的港口上,而鲁氏兄弟也照例去看望鲁镇长。
鲁明星将一包茶叶放在了鲁镇长面前,接着说道:“干爹,这是俺从朱崖洲带来的茶叶,是主公给我们的,您尝尝。”
鲁镇长笑着点了点头,拿过茶叶闻了闻,开口说道:“明星、明月,看起来那大雍的岭南都督对你们兄弟还不错啊,这可是上好的贡茶,中原一年也产不了多少,你们的主公竟然舍得给你们这么多。”
“干爹,主公说了,他是武人,不懂得品茶,平日里皇帝赐下来的好茶,全都分给了我们这些手下。”鲁明月从旁说道。
“行了,你们兄弟来肯定不只是为了送这一包茶叶吧”鲁镇长摆了摆手,接着说道:“肯定还有其他事情,别卖关子了,快说吧。”
“干爹,那些土著是不是还经常找咱们麻烦?”鲁明星开口问。
鲁镇长点了点头:“跟往常一样,这些土著都是懒汉,不好劳作,每天只会躺在那里晒太阳,见咱们粮食丰收了,就会过来偷鸡摸狗,有时候还直接明抢。只是这些土著人欺善怕恶,只要对他们凶一些,也就挺过去了。”
“干爹,整个南海的土著都这样,一个个好吃懒做。也多亏了这里年年风调雨顺,粮食种下去不用管都能长熟,要不然这群懒汉早就已经饿死了。”鲁明星话音顿了顿,接着说道:“这次我们兄弟过来,就是奉主公之命,让这群懒汉别再闲着。”
“照这么说,那位岭南都督对我吕宋岛有意了?早就听说那岭南都督是中原的猛将,看起来是想要开疆辟土了。”鲁镇长开口说。
鲁氏兄弟同时点了点头,鲁明星开口说:“主公说了,吕宋地底下有黄金,不过我们朱崖洲人手不够,开采不了,所以就需要哪些土著来帮忙了。”
“黄金?你是说金矿?”鲁镇长的眼睛微微眯了起来,仿佛是在思考些什么。
片刻后,鲁镇长开口说:“你们两人的意思是想让从镇子上出人去打土著么?”
“不错,干爹,主公那边都已经说了,咱们派一些人出来,朱崖洲也派一些人出来,兵器铠甲也由朱崖洲出。另外主公还许诺了,若是立下战功,朝廷还会给予官职爵位的。”鲁明星开口说。
旁边鲁明月也跟着补充道:“干爹,那些土著人一直是欺善怕恶,更何况他连像样的武器都没有,很多还都是用木棍,那些木棍怎么能够当得了我们的精钢兵器,怎么可能刺得穿我们的盔甲?而且那些土著都跟猴子似得,比咱们汉人矮小多了,也不如咱们汉人体壮,只要能凑上五六千人,足以横扫整个吕宋岛。”
鲁镇长点了点头,从他闪烁的眼神中看,好像是动心了。
这小镇上的人十有八九都是在中原混不下去了才会逃到吕宋来的,但他们心中始终都是希望能够回到中原。若是能够得到个一官半职,到时候不但可以名正言顺的回去,更是可以光宗耀祖。
良久后,鲁镇长终于开口说道:“明星,明月,此时关系本镇的存亡,我一时间不能答应你们,这件事情,容我跟镇上的几个长者商量一下,再回复你。”
……
大雍朝的吏部沿用了圣祖刘禅制定的规矩,设尚书一人,侍郎两人,郎中两人。吏部下设四司,分别掌管全国官员的任免、考核、升降和调动。其中负责官员任免的地方称之为选吏司。在选吏司下有设有求贤科、开设科、升调科、典吏科、册库等机构。而在不久之前,在选吏司下又增设了一科,名为大捐处。
所谓大捐处,便是百姓办理捐官的地方,说白了就是到了这里可以花钱买官。
捐官制度自秦朝起便存在,汉初一度被废止,汉武帝后期为了弥补财政的不足,又大开捐官,而汉朝捐官最盛行的是汉灵帝时,所有官员一缕明码标价,公平买卖。
但是在汉朝,并不是人人都能够捐官的,想要捐官,最起码得是地方推举的孝廉或是茂才才行,寻常的老百姓就是有钱也不能够捐到一官半职。而且汉朝绝大多数的捐官只是捐一个名号或一个爵位,并不是执掌实权的官职。
不久前,雍帝李梦下旨,大开捐官之路。地方上郡守以下的官职,全都可以认捐,更重要的是这次捐官不限身份,只要不是作奸犯科的罪犯,只要肯花钱,就能够买到一官半职。
消息一传出,立刻引起了轰动,各地的有钱人一股脑的涌向了洛阳,其中更有很多世家子弟,这些世家子弟大多是一些没有本事的人,自知这本子想凭着本事混上一官半职已经没有希望了,便干脆花钱买个官做。
民间有钱人的确很多,但空缺的官职只有那么几个,僧多粥少,使得很多人天不亮就跑到吏部门口,等着买官,而这也让吏部附近那些卖早点的摊位和饭馆大赚了一笔。
一辆马车缓缓的行来,看样子是官员上早朝乘坐的马车。马车走到吏部门口的时候,却发现道路经被买官的人堵得水泄不通,马车不得不停了下来。
萧远山从车中探出头来,望了望外面,开口说道:“这是怎么回事?怎么这么多人堵在这里,那边好像是吏部吧,是不是吏部又出了什么事了?”
侍从立刻走到近前,低声答道:“大人,这些都是到吏部捐官的人。”
“捐官的人?怎么来的这么早?这些人既有钱捐官,不至于连个客栈都住不起吧”萧远山接着问。
“大人,是这样的,这吏部空缺的官职有限,来完了说不定就没了,所以这些人在后半夜就到了这里排队。”侍从接着说。
“糊涂。”萧远山摇了摇头,接着道:“陛下可从未说过,这捐官是先到先得?回头去告诉吏部,把这些捐官的都召集起来,然后亮出今天有哪些官职可以捐,让他们出价,价高者得对了,得配上最低的价格,要不然朝廷可就亏了。”
今天更新送上,求几张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