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平台召对


本站公告

    (今日五千字!明日军刀就要进入第二卷啦!大家支持啊!)

    崇祯四年九月二十七日,天聪汗皇太极于大凌河城之外大败明辽东四万精锐援军!

    明辽东将官主将张春以绛三十余名将领被生擒,后降!总兵吴襄和宋伟仅以身免!

    -------------------------------------------------------------

    远远望着吴克善狼狈地在手下亲兵护卫下衣冠不整地逃脱,胡海手下一员小校朝胡海一拱手,颇为不解地道:“将军,为何军师让我等放过这厮,此子可是条大鱼!”

    胡海遥遥望着再天边初升的朝阳照耀下的一群吴克善一行,他冷笑了声,道:“大鱼?不不···你们错了,它只是条能够我们带来成群鱼虾的鱼头而已,只有留着它,他才会给我们如此畅快淋漓捕鱼的机会,这样以后我们才有机会继续捕抓鱼群!”

    几个部下想了片刻,恍然大悟,心中暗叹:军事真乃神人也,这也能想到!

    ···

    梁涛望着眼前似曾相识的明朝长城,出关时才是炎炎夏日,如今却已感到北方严厉的寒气了!一眨眼,解难军在蒙古草原上驰骋纵横了两个多月!这日子,过得真是痛快淋漓,直叫北方关东的豪爽大汉直呼痛快!

    解难军,在短短数月间历经生死,众将士心智更加坚如磐石,他们在真正的血与火中看到了战友情的宝贵,也看到了梁涛的战无不胜,也看到了高亮的足智多谋,他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解难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当一支军队共同的的灵魂彻底形成在每一个士兵的心底,那么--他迟早将会是天下首屈一指的强军!

    ···

    “捷报--捷报···辽东捷报···”

    一匹匹快马将此刻崇祯朝有数的几件拿的出手的喜报传往京畿各处以及全国各地!国朝虽屡遭大难,但--却中兴之日指日可待啊!

    ···

    且说当初,解难军四处出击,却行踪漂浮不定,但所过之处寸草不生,在科尔沁草原上引起了极大的恐慌,以逃脱的科尔沁桑巴汗为首的漠南蒙古诸头人急忙眼巴巴赶到后金求援,济尔哈朗眼见情况实在紧急,急忙命令镶蓝旗向科尔沁草原缓慢移动--女真本族人丁稀少,有时候出兵征战实在少不了蒙古人,而科尔沁乃是后金的臂膀也,所以科尔沁实在不容有失,他不得已只能一面出兵,但却放缓速度以待皇太极命令,又连忙八百里加急禀报盛京,留守盛京的镶白旗杜度不敢怠慢,急忙派人禀报前线的皇太极。

    而此时的梁涛所部的解难军,早已在造成如此恐慌的同时悄悄踏上归程,无论如何,不管大凌河围能否解除,他此行的目的已经达到,此地虽由他兴风作浪多日,但确实乃虎穴也,不可久留,万一蒙古人和后金回过神来就大事不好了!至于皇太极到底会不会撤军,则是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了!

    皇太极得到消息时已是将近十月,他此时正是春风得意之时,大明在辽东好不容易集合起来的四万精锐在他手里损失殆尽,此时大凌河城里的祖大寿已是案板上的肉--跑不了了!

    然而当他得到科尔沁被袭的消息之时大吃一惊,科尔沁蒙古草原部落是他后金的重要力量,虽然他几乎每次都能打赢明朝军队,但他与大明军队所不同的是--他每次打仗都是同一拨人,越打越少,但是明朝人口众多,一挥手一招一大批,只是练兵不易,加上大明国库空虚才让他女真嚣张到至今,如今闻之自己的第二兵员地受到了破坏,他的好心情丢失了一大半,他拿着信纸仔细想了很久,科尔沁不能不救,可大凌河不能不拔,真是两难啊!考虑了许久,皇太极交了咬牙,科尔沁若不救,他手底下的两万蒙古兵怕是军心尽丧了,要是如今瞒着他们,日后恐怕再难真心为我大金卖命,从他爹开始努力拉拢蒙古的人心怕是要丢失大半,不得以,皇太极望了眼大凌河城,又叹了口气,撤吧!真没想到大凌河城里宁愿吃人肉都不肯降,其气节竟至於此等地步!若是大明军民尽皆如此,我大金何时有出头之日啊!

    当皇太极率领后金的大军踏上归程之途时,正是解难军踏入明朝境内之时。

    ···

    崇祯此时很生气,大明在辽东好不容易集结起来的四万精锐就这么玩了?老子拧紧了裤腰带好不容易挤出来银子让你们去灭建奴就换来这么个结果?我···我···我砍死你们这群王八蛋!

    当然,崇祯一个人都砍不到,因为四万军队的主帅张春以绛全部降了后金!

    唯一还值得崇祯欣慰的是,原本只是偏师的大同军却传来了捷报:喀喇沁汗附降表愿世世代代归顺大明,虽然这并没有给大明带来多少实际的好处,但好歹在处处败仗的大前提下也勉强让人兴奋那么一小下,是以崇祯下令将此大捷之喜通传各地,以振奋军民之心!崇祯此时却是看好这个素未蒙面的大同总兵,此时大凌河兵败,孙承宗被迫在此下野,辽东无人矣!可弹劾孙承宗的人虽多,却无一人敢赴辽东!

    大明此时,辽东孙承宗败,陕西杨鹤败,只有这个大同的总兵在如此形势下依旧能有捷报传来,当真是--甚得朕心那!不知--他可愿去那辽东···

    另外值得那么一提的是,大凌河城的祖大寿在皇太极撤军之后急忙发动所有兵民赶修城池,原本半个月的工程量在被皇太极这么一吓之下十天不到便全部完工了。

    十月,崇祯帝传旨,授原大同总兵官梁涛左副都御史,总督大同、宣府两地防务,并于平台召见之。

    大明紫禁城,梁涛望着这座经历中国千年历史的此时的世界之都,他暗自咬了咬牙,我泱泱的华夏,若是再被你一群鞑子做了龙庭,我辈岂非在世界再无做主的时候?想我华夏千年来均是世界之中心,跺一跺脚来天下震动,何时会被人骑在头上撒野?

    且末再让那异族,占我土地,劫我财富,杀我子民,淫我妻女!

    “臣,大明左副都御史梁涛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崇祯一挥衣袖,道:“梁爱卿请起。”

    梁涛三拜九叩之后方才起身,起身之后仍然低着头肃着手,只是偷偷地翻着眼皮打量着上座的明朝最后一位皇帝。他不敢不小心些,崇祯是个很勤政的皇帝,但他的脾气很差、很躁,他很容易信任某个臣子如袁崇焕,就因为袁崇焕说了句“记五年,可平辽。”,他就一下把人家从一被罢官之小吏数月间提拔至蓟辽总督一职。虽说辽东形势险恶,如此高官其他人还未必肯去,但好歹也是手握实权的封疆大吏。他亦是极容易厌恶某个臣子又如袁崇焕,好说好歹整个一朝廷地方大员,因为别人的挑拨以及皇太极的反间计,就立马下狱杀了他。其心反复以至于斯哉!

    崇祯摆出了很和颜悦色的一副笑容,向底下的梁涛问道:“梁爱卿,朕闻你如今尚未娶妻,可有此事?”

    梁峰一躬身,道:“臣蒙圣上关心,感激不尽,臣愿为大明肝脑涂地。只是如今建奴未灭,臣何以为家,臣···”

    梁涛好听的话还没有全说出来,崇祯皇帝一拍龙椅,大叫起来:“好!好个建奴未灭何以为家,好,当真好得很呐!若是满朝文武皆有爱卿之决心,何愁贼不平、国不安那!···”

    梁涛暗地里擦了一下额上的冷汗,我就搁那了一句,你老用不着整那么激动吧!

    崇祯好不容易平静了下来,“爱卿真乃国之柱石也,爱卿--真乃朕之霍骠骑也!”

    梁涛急忙再次跪地谢恩,“臣不敢当圣上柱石、骠骑之称。”

    崇祯摆了摆手,却也不在这上多说什么,他道:“爱卿,如今辽东事急,朝中无一可胜之将,朕日夜寝食不安,”说道此处崇祯面上全是凄苦之色,这倒不是装出来的,他却是为此日夜烦苦,“不知爱卿可有对策?”

    梁涛心底叹了口气,如今后金兵不过十万却均是骁勇善战之人,辽东产粮稀少是以每次入明境劫掠建奴人人奋勇争先,因为他们不抢便是全家饿死,如此羽翼已成,又有皇太极、多尔衮此等枭雄之辈,确实汉族之大患也!

    梁涛咬了咬牙,“臣愿为天子守辽东,臣在辽东一日,决不使建越山海关一步。”梁涛这句话却是下了巨大的决心的,他是个热血的青年,他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民族一步步地坠入深渊而无动于衷,纵使他享尽天下无上荣华富贵,可若是最终满清仍旧入了关,一切依旧是子虚乌有,除非他降了满清,可他实在是做不到背弃自己的民族,做一个汉奸一般的人物--譬如吴三桂那般人物,虽然被封为王却依旧挡不住被人唾弃数百年的命运!

    “好,好,好啊!”崇祯皇帝龙颜大悦,“自辽东事急以来,未尝有主动请樱镇抚辽东者也!”崇祯随即无限感慨道:“孙阁老(孙承宗)若是年轻一些,未尝不是经略辽东的能臣干吏啊,只是如今阁老年事已高,大事上屡屡犯错,实在是···唉!”

    梁涛心里叹了口气,孙承宗虽老,确是整个大明最佳、也最有能力力挽狂澜的人物啊,他就赤裸裸的从你眼皮子底下飘走了,你···唉!

    “臣虽无孙阁老之谋,却有匹夫之勇,臣--愿为陛下、愿为大明靖守辽东。”

    崇祯“哈哈”笑了两声,他很欣慰,如今满朝文武对辽东之事束手无策,也无一人愿去辽东,他对此也实在是毫无办法!他早已经对朝廷里的那群整日只会吵架却无办点实事的臣子们失去了信心,他宁愿自己看人自己挑人前往辽东,因为他如今只相信自己--就像往昔除去魏阉党之时,他小心谨慎除了自己再无相信皇宫里任一人一般!

    崇祯笑着站了起来:“爱卿不必过谦,你能于辽东诸师皆败之际独胜,可见爱卿并非有勇无谋之辈。”他缓缓走下龙案,轻轻扶起梁涛,继续道:“如今辽东事急,不知爱卿可有应急之法?”

    梁涛略微思索了下,道:“臣以为,建奴如今羽翼已成,若要灭之,不可急,只可缓缓图之。”崇祯点了点头,他虽然对后金恨得牙实在痒得不得了,恨不得举全国之兵灭之,可一次次失败的事实摆在他面前,也容不得他不好好反思大明在辽东的军事策略的得失。

    梁涛瞥了一眼崇祯的脸色,见他听得全神贯注,不由暗自点头:你是个好皇帝啊,大明灭亡责任不全在你,谁叫你正赶上小冰河期,天灾实在太多了些啊!

    梁涛道:“欲灭建奴,先修甲兵。建奴善战,可我泱泱大明岂能无善战之辈哉?我大明有城池之利,兵甲优于建奴,再练十万精锐,圣上再遣数员智谋之士,如此何愁辽东之事?

    陛下,臣以为,如今陕甘一带多灾,我等可迁民于辽西,如今辽西之地多田地,置民于辽西既可避免其加入流寇为我大明之内患,又可使辽西多兵员,其为守卫家园,必与建奴死战,建奴人丁单薄,便是我大明以一命换一命亦可族灭之,建奴又有何虑耶?”

    崇祯点了点头,面露欣喜之色:“爱卿真乃朕之臂膀也!朕若早用爱卿,则辽事何至于斯哉?”

    梁涛急忙拜谢,连称不敢。

    崇祯道:“梁爱卿,朕欲使你为朕、为国朝--督师辽东,”顿了顿,他道:“爱卿可愿为‘辽东经略’之职,替朕、为大明好好整顿辽事?”他没有直接任命梁涛为蓟辽督师一职,因为他对袁崇焕‘投敌’一事仍有顾忌,‘督师’毕竟权力太大。这便是作为君王的为难之处,既想用臣子,又怕臣子权力太大而威胁到自己的统治。

    梁涛朗声道:“君有所命,臣唯死而已!”

    崇祯很开心,他喜道:“爱卿对辽事可有要求,尽管说来听听。”

    梁涛道:“臣手下智谋之士甚少,臣欲向陛下讨要几个知兵之人,不知陛下···”梁涛说道此处摆出一副眼巴巴的样子望着崇祯,崇祯连忙道:“不知爱卿所要何人?”

    梁涛道:“臣初至辽东,辽东之事尚不熟悉,臣闻茅元仪此人,久为孙阁老幕僚,熟知辽事,臣请其随行。”

    崇祯点了点头,茅元仪这人他知道,此人也是个智谋之士,原本跟着孙承宗立过诸多功劳,是个人才,理应一起派去,何况--两人来自不同派系,不太可能同流合污,这--自是应该。

    梁涛继续道:“臣闻前吏部主事孙传庭素有谋略,臣请其随行。”

    崇祯点点头,这个孙传庭他倒是知道,当年因不满魏忠贤而辞了官,不过是个小官,当年连魏忠贤都没懒得理他,他也记得不太清楚,不过既然是个对国朝忠心之人,那自然也是完全没问题。

    梁涛继续道:“臣闻曹文诏将军麾下有一猛将名左良玉,此人可为我麾下。”左良玉此时才是个小小的游击,崇祯连毛的没听过,小人物,自然没有大问题!

    “登莱巡抚孙元化,素知火器,臣请其随行。”崇祯想了想,孙元化此人原本便是因为在辽东与袁崇焕守宁远有功的旧臣,如今让他回辽东也对辽东之事大有裨益,也罢,就如此办。

    “此外,臣知我大明民间仍有不少能人智士,此等人物久欲为国朝效力,却苦无无甚出身,请圣上容臣招募之,使其为我朝廷所用。”

    崇祯大手一挥,“此乃小事尔,朕皆准了。”

    梁涛向前一步道:“陛下,臣请开市与蒙古交易。”

    崇祯不悦,道:“爱卿何故有此一说,去岁建奴从大峰口入关,蒙古人为其向导,我大明岂能开市资敌?”

    梁涛连忙道:“陛下,臣此开市非彼开市也。臣意乃以我大明之粮换建奴人头,一颗建奴人头可兑十斤大米,蒙古人性贪,且有不蒙古部落并未为后金所控制,其虽不敢光明正大大肆攻掠建奴,却可以暗中杀戮建奴人,若此计成功,可破坏后金生产,且如此一来,其必有隙,则自相残杀矣。”

    崇祯点点头,“这倒可行,只是···”

    他仍觉得此时诸多不妥之处,

    梁涛上前一步,又道:“我大明亦可以粮换蒙古人战马,一匹战马可换同等粮食,便是不愿与建奴为敌的蒙古人也必趋之如骛,便是建奴人,大荒之年怕也有不少暗地里前来兑粮。草原虽多马,可战马却是十里挑一者,如此,无爪之虎狼我又何惧哉?”

    崇祯闻言大喜,道:“卿真大才也!建奴失了战马,确实如同那拔了爪子和牙齿的老虎,我大明有何惧哉?哈哈哈···”

    ···

    崇祯赐梁涛赠蟒玉银币,梁涛坦然受之,乃辞行。崇祯帝暗嘉许之,认为其人坦率,胸无他念也,更以为殊于袁崇焕也!(殊:与···不同)

    注:袁崇焕当年是辞莽玉不受,最后被判“通敌”。

    <ahref=http://www.>起点中文网www.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