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纯属本人高某原创,作文过程中并无任何查阅资料和询问度娘等大婶,个人的知识难免会有缺错,希望行家能海涵!同时欢迎所有的朋友来讨论和指教!
近日来发现一些热心的读者在代清书评区中留下了对比明清两代的发言,我看了以后心有所感,特作文章一篇,仅供大家一笑!
其实朱元璋和朱棣建立的明朝政治体制本身是没有多大问题的,所以后来才有“清袭明制”的说法!至于为什么败亡,原因很多,个人认为“天命不在,气数已尽”也是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关于朱明王朝我不多不少的也曾经看过一些典籍和资料,也算有些微末的了解吧。在我看来,明朝的事情可以分成早、中、晚三大时期来讲:
明早期,可以用“治隆汉唐”来形容也毫不为过:
明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草莽起家,他的军队驱逐了元蒙鞑子,恢复了汉家山河,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不要和我扯什么现在汉蒙一家,现在是现在,以前是以前!要是有一天小曰本也被咱们伟大的“共产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给和谐了,是不是八十年前抗曰英雄们的血也白流了?)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在前朝政治制度的基础上,采纳了文人士大夫们的建议,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国家制度(具体内容很复杂,我就不多说了)。为了保险起见,他还分封自己的儿子侄子们到全国各地去做藩王,用以巩固老朱家政权。
中原虽然统一了,朱家王朝也建立了,但是在全国各地还有很多没有解决的问题摆在了老朱同学的“案板”上!(您没看错,就是案板!为什么,往下看就知道了……)
第一大问题就是:明帝国北方的草原上元蒙残余势力野心不死的问题!
老朱想了想,为了避免夜长梦多祸及子孙,我老朱就帮小朱、小小朱们把问题给解决了吧!怎么解决?老朱认为只需要一个字——“杀!”或者一个词四个字——“斩草除根!”于是,李、常、蓝等几员绝代名将就带着老朱的旨意,先后多次率领大军出征蒙古,明军很彪悍,战果很丰盛,元顺帝的残余势力基本上被解决了,明朝的疆域往北边扩张了数千里,具体有多大?把今天的东三省再往北翻一两个筋斗就差不多了!!!有句话是这么说的——“蒙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元兵不敢弯弓而抱怨!”;当然北伐的损失也不小,因为开国名将常遇春在凯旋之时病故了!
第二个问题:威胁最大的蒙古势力解决了,盘踞在西南云贵四川一代的少数民族势力显露了出来!
老朱是个聪明人,他知道对待西南少数民族不能用对待蒙古人那样赶尽杀绝,毕竟云贵一带是别人的老家,并不是你老朱家本来的土地,怎么说你也是个外来者,强龙不压地头蛇嘛!但是汉族要统治别人,不打仗是不行的,但是又不能把死里打,于是老朱派出了另一名智勇双全的大将——沐英!(是不是很熟?看过鹿鼎记的童鞋一看就知道了,我们韦爵爷的小小老婆沐剑萍小郡主就是这位的后人了!)
沐英带着人马到了西南,边打边收买人心,听话的土著头子就给官当(土司),不听话的就灭了你丫的……于是在沐英筒靴“大棒子加胡萝卜”的政策下,西南很快就安定了下来。在同属于大明王朝,服从中央管理,纳税服役的前提下,各个地方民族自治——于是一派和谐社会的盛况产生了!老朱对此很高兴啊,立刻大笔一挥,沐英就世代镇守西南了!传说中的云南沐王府就是这么来的!
第三个问题:最西南的安南和最东北的朝鲜问题,这两个是主权独立的小王国,原本是元朝的属国,现在态度不明。
老朱本想一起打下来,这时候有大臣告诉他其实不用这么麻烦,小国家离开了大国家是存活不了的,写两份诏书过去,啥子问题都木有了!老朱想了想,觉得有道理……于是过了不久,朝鲜和安南就“被”老朱同志“传檄而定”了!
边境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轮到国内的问题了,当时的中国,先是被蒙古人残酷的鱼肉了一百年,再经历了几十年的天灾和兵祸(当然,兵祸老朱也是有份的),用“穷”来形容都嫌是不是太富了!
首先,商人问题!老朱出身贫寒,最看不惯有钱人,但是天下没有商人也不行,所以他定下规矩商人的地位在农民之下,农民家有钱了还可以穿丝绸,但是商人只能穿麻衣穿布衣,而且一旦被抓住,家产就保不住,所以那时候商人真是有钱都不敢显摆!为什么?去阎王那里问沈万三,在皇帝面前显摆的滋味怎么样!
其次,贪官问题!国家本来就穷了,如果在遇到贪官,你说老朱恨不恨?所以在老朱统治的时代,那是所有官员的噩梦,很多人宁可回家种田,也不当官,绝不是本人夸张,真实的例子是很多很多的……
最后,军队问题!明朝用武力征服天下,军队是很多的,但是没办法,要打天下,没有一只强大的军队是不行滴!江山坐稳后,为了减轻百姓的负担,老朱想出了一个很牛叉的主意——在国内施行兵屯合一的制度,也就是在全国各地设立很多军屯,土地是军队的,士兵们除了要训练之外,还要种田,也就是自己养活自己,既要为国打仗,又要在家务农!最恶心的是军籍还是世袭的,也就是说你老子是当兵的,你也必须是当兵的,你儿子还是当兵的,孙子重孙子玄孙子……世世代代下去,老朱这一招很犀利,那完全是把一个人当两个人用啊!
军屯制度很好很强大,数以百万的军队后勤问题一下子就解决了,这给一穷二白的国家省了不少事,也给老朱省了不少心,但是这样做的后果是老朱想不到的,因为他没学过物理,不知道能量守恒定律,不知道只干活不吃油的永动机是做不成的,更不知道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像他老朱一样一个人当两个人甚至N个人用的……
四海臣服没有外患,国家肃宁没有贪官(几乎!),没有太大的军费开支和后勤压力,整个全新而偌大的大明王朝就这样围绕着朱元璋一个人的意志在高效廉洁地运转,于是全国民生复苏,百业渐兴,人口增长极快(当然朱家的人口增长最快!理由嘛~这个需要理由吗?)
十几二十多年过去,等到了老朱晚年的时候,当时中国已经完全恢复了元气——此时此刻,天下一统,四海归心,国富民强,治隆汉唐!在千古一帝朱元璋的努力下,这个新建立的大明王朝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强盛姿态出现在地球的东方!
到了朱元璋的老年,由于蓝玉和胡惟庸这一将一相两名亲信大臣的背叛,让这位已经步入垂暮之年的皇者深受打击,他从此不再相信任何人,于是他成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官方特务机构——这就是大名鼎鼎,传说中能止小儿夜啼的【锦衣卫】!
有了犀利的锦衣卫,老朱手下的文武百官“老实了”,大明的老百姓“安逸了”,老朱同志也就安息了,他死后,他的第四个儿子燕王朱棣采用种种非法手段从亲侄儿,明太祖朱元璋的嫡孙乳臭未干的皇太孙建文帝朱允炆手上强取豪夺了皇位,并且迁都北京,成为了明成祖永乐大帝!
明成祖朱棣和唐太宗李世民一样,虽然皇位得来不正,但都是绝世的厉害皇帝!
朱棣在做燕王的时候长期镇守在边关,骁勇善战,当了皇帝以后也没打算歇一歇,经常闲着没事就带上一支人马深入大漠去打蒙古人的草谷~(对了,您没看错,就是打蒙古人的草谷!)朱元璋打仗就已经很厉害了,但是他这个四儿子朱棣比他有过之而无不及,于是蒙古人悲剧了,好不容易熬死了朱元璋,现在还三天两头被朱棣敲打几下,这个月被杀两三万人,下个月被抢几十万牛羊,下下个月再被归顺几个部落……成吉思汗铁木真要是地下有知,估计要被不肖子孙气活过来!
其实朱棣的命比李世民好很多,李世民接手的是一个烂摊子,他老爹李渊当时还没把全中国统一,北边突厥猖獗无比,可谓内忧外患,头疼无比!等李世民好不容易大展手脚把中国统一了,把突厥打残了,没等过上几年太平日子就驾崩了,真正的大唐盛世要到他儿子高宗李治和媳妇兼儿媳妇武则天当家的时候才出现……但是人家朱棣不一样,人家的老豆朱元璋可要比李世民的老豆李渊厉害多了,老朱不但把国家统一了,还把所有的外患都解决了!更爽的是经过朱元璋三十多年的玩命经营(真的玩命,据说朱元璋是累死的!),留给儿子朱棣是一个强大而富庶的大明帝国,所以朱棣要做的事情很简单,把老朱的治国方略沿袭下去,剩下的时间就可做自己爱做的事情了!(千万别想歪了,俺很纯的,据同学说俺的心灵比哇哈哈纯净水还纯!)
朱棣有权,有钱,有人,做什么呢?皇帝嘛,要做就做大的!建造宫殿,修订大典,造船出海……一个都不能少!于是【紫禁皇城】出现了、【永乐大典】出世了、【万国来朝】出演了……也正是从明成祖朱棣开始,中国南海就成为了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地!(现在海外华人华侨中不少的一部分人的祖先都是当年跟随郑和下西洋的随从和商人!)
在朱元璋朱棣父子两代皇帝的治理下,一个治隆汉唐的大明盛世出现了,这也是中国封建历史上最后一个真正的盛世!(不要和我说康乾盛世,自己想办法去查找资料对比一下清初和明初的各项资料和政治文化发展程度!至于所谓的康熙字典,所谓的四库全书的最终目的到底是什么玩意儿,当时的满族人心里最明白了!)
但是到了明早期的晚期,朱棣的重孙子,朱瞻基的儿子朱祁镇当皇帝的时候,事情就不太妙了!首先是太监王振的掌权,王振是明朝第一个出名的掌权大太监,虽然他比起他的晚辈刘瑾、魏忠贤等人来说实在不算太坏,但是他做了一件他的晚辈都没做的事情,他为了证明太监也能建立不世战功,更为了在家乡人面前显示自己的威风,竟然把小皇帝忽悠到了边关和蒙古人打仗,皇帝御驾亲征,一伙文臣武将自然不放心,于是都跟着一起去了……(说明:这个时候的蒙古主力已经不是当年的元朝皇室了,元朝皇室已经被朱元璋爷俩打残了,另外一个叫做瓦剌的蒙古部落此时已经在大漠上崛起!王振要打的实际上就是瓦剌!)
这个时候距离朱棣的时代还不太远,所以明朝的军队的战斗力还是很不错的!而且大明帝国先后两批名将们虽然都随他们的老主人朱元璋和朱棣去了,但是他们的子孙还在,这批人都沿袭了祖父和父亲的爵位被称为大明帝国军事贵族,他们虽然不可能都有先祖的武勇,但是毕竟是将门的后代,祖先的一部分本事还是有的,可以说他们一个个都是大明朝军队中和政治中的栋梁和支柱,但是指挥一群猛虎的是一个毫无学识,自以为是的太监和一个心高气傲,少不更事的小皇帝,敌人是在大漠中强势崛起的瓦剌大军,战争还没开打,结局就已经注定了!
土木堡一役,明军精锐全军覆灭,大太监王振身死乱军之中也就罢了,要紧的是皇帝被蒙古人俘虏了,皇帝没了也就罢了,再另立一个便是,但是这一群开国元勋的杰出后代大多死于乱军之中,这个损失对于国家来说可是致命的!无论是从这些将领本身的能力和地位来说,还是从他们的政治影响力来说,大明朝的损失都是致命的!
失去了这一大批军事贵族,大明王朝就永远的损失了一股庞大政治力量,从此以后这个国家就开始走上了风雨飘摇的道路,为什么我要这样说呢?
这就要从朱元璋的建国道路开始说起了,大家都知道朱元璋是靠武力起家的,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在元末明初的乱世之中,涌现了一大批的杰出军事将领,这其中的一大部分都先后聚集在朱元璋的帐下,例如徐达、常遇春、李文忠、汤和、蓝玉、沐英、傅友德等名将,这一批人根据当年立功的大小被朱元璋封为世袭的大小贵族,只要朱明王朝不倒下,他们的子子孙孙就会为了自己的家族和地位世世代代拱卫大明,可以这样说,对于皇帝来说,这些军事贵族比同宗的藩王要可靠得多了!因为藩王可能会篡位,但是军事贵族不会!
后来朱棣也是靠起兵造反从侄子手中夺取的皇位,他当了皇帝以后,也和他老子一样,把跟随自己一起打天下建功立业的一大批武将封了世袭的大小贵族,这样一来,大明朝就有了两批武勋贵族,这两批武勋贵族合在一起,就成了拱卫皇权的第一大政治军事势力!
朱元璋为了巩固皇权,除了封赏有功劳的大臣之外,还分封了很多藩王,藩王顾名思义就是皇帝的手足,国家的屏障,所以藩王手中不仅有兵权,还有财权和政权,当有奸臣要谋朝篡位的时候,这些全国各地的藩王就会群起进京勤王,保护朱家的皇权稳定!但是老朱没有想到,他是朱家的族长,他当皇帝自然天下太平,但是他死了以后,谁是族长可就不好说了!他的第四个儿子燕王朱棣就是凭借自己的军队和皇叔的号召力用强夺去了侄儿的帝位,当上了朱家的族长!
为了避免自己的儿子孙子重蹈覆辙,朱棣将侄儿建文帝当年削藩制藩的政策很是发扬光大了一番,兄弟们的王位可以有,但是权利嘛?嘿嘿,全部交出来!兵权、财权、政权一个都不能少!至于你们以后吃什么?皇家养你们!
永乐大帝的圣旨一下,全国的朱姓藩王就变成了猪姓藩王,一个个只能在家里混吃等死,越是荒淫无度,皇帝就越是高兴,自己的小命就越安全——于是,老朱的满腔豪情就彻底的变成了满腔嚎情……(这个嚎字可以理解为象声词)
藩王势力不再,那么武勋贵族势力就成为了皇帝最大的依仗,除此之外,大明朝还存在另外两股政治势力,分别是以皇帝为代表的皇家势力和以文臣们为代表的寒族士人势力(这个寒族很重要!)
皇家势力,武勋贵族势力再加上士人势力,就像三根擎天大柱支撑着大明王朝的铁桶江山,理论上足以传承千秋万代屹立不倒!
但是如今被王振这么一搞,搞出个土木堡事变,大明皇帝被虏,皇家势力就去了一大半;武勋贵族大部分阵亡,武勋贵族这根大柱子也倒了;就剩下了文人士大夫这最后一根大柱子顶着这个沉重的铁桶江山!
事实证明,文人士大夫也是很强大的,面对来势汹汹的蒙古人,大明王朝的士大夫们空前的团结在一起,共同拥立了皇帝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为帝,并且联系全国各地调兵勤王,同时调回边关的守军夹击蒙古军队……终于,在像潮水一般袭来的明军面前,蒙古人撤退了,当然大明皇帝作为俘虏是一定要带回去的!
土木堡之役过后,大明帝国元气大伤,太祖成祖时期的威风不再,辉煌一时的明前期一去不复返!
明中期,这是一个“皇帝可以几十年不上朝,但是皇权稳固、国家无事”的时代!
放眼中国上下五千年,哪个皇帝敢几十年不上朝听政?除非他想做亡国之君!但是我告诉你,在明朝中期,一百年里出了两个连续几十年不上朝的皇帝,而且帝国内部压根就没发生过大乱子!这样的事情,别说在古代,相信就是在今天也是匪夷所思的!
明中期的早期还是出了一个好皇帝的,他就是明孝宗朱祐樘,这也是一个相当传奇的人物,他的母亲是一个看守库房的宫女,他父亲不用说自然就是皇宫里唯一的男人——皇帝!据说他的父亲在一次到库房视察的时候偶然邂逅的他的母亲,然后就有了他,但是直到他六岁之前他的父亲都不知道他的存在,原因在于他的父亲有个很厉害的妃子,由于不能生育,所以要害死任何一个怀有龙种的女人……
直到朱祐樘六岁那年,一个太监冒死告诉皇帝你还有个儿子在宫里,已经六岁了……于是,终于得子的明宪宗朱见深很激动,马上就召见了朱祐樘,一见之下很喜欢,立刻就封他为太子,并且派侍卫把自己的这个得来不易的儿子严加保护起来不让任何人伤害他!
朱祐樘小时候生活在太监婢女的关爱之中,所以从她们的口中知道了很多外面老百姓的生活,当他继位之后,就励志要中兴大明,重振祖辈的辉煌。
明孝宗朱祐樘即位以后,立刻废除奸党,任用能臣,励精图治,以图中兴,为大明的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但是天不佐佑,他只当了十几年皇帝就驾崩了,只留下一个少不更事的儿子朱厚照!
明武宗朱厚照是一个很贪玩的皇帝,他竟然自己封自己为大元帅,然后带着几个侍卫跑到边境带着边军出关去打蒙古人,好在老祖宗保佑他,没打胜仗,也没打败仗,算是没丢脸。
打完仗被群臣劝回京城之后,没过多久就又带着几个太监跑到江南去玩,正德皇帝和李凤姐的故事到今天都还有人在传诵,不得不说作为一个皇帝,他真的是很胡闹!
皇帝贪玩不理事,国家大事怎么办呢?没办法,几个文臣的领袖只能肩负起治理国家的重担,除此以外他们还要一边教育皇帝,一边和皇帝身边的太监勾心斗角,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才是个头!
从正德皇帝开始起,接下来的几个明朝皇帝就有点不务正业了,皇家的权力领袖逐渐从皇帝本人转移到了皇帝身边的几个大太监手中,而几个首辅大臣作为文臣的代表,不得不在皇帝和太监只见挣扎着,太监基本上是只会破坏的,所以治理国家的重担完全的被文臣挑起来,至此,大明王朝的三根支柱就只剩下一根了!
嘉靖皇帝和万历皇帝都是中国历史上相当长命的皇帝,在两个人统治的近一个世纪里,作为帝国的统治者皇帝,他们的一生中几乎有一大半的时间都是在**中度过的,国家大事基本上不管,不是交给奸臣就是交给太监,反正皇帝身边亲信的人就没一个好东西,但就是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帝国大厦始终屹立不倒,任凭你风吹雨打,我就是不动!
事实证明,朱元璋和朱棣的建筑构造水平很专业和土木作业水平很强大,他们父子俩在一百多年前立下的这根大柱子支持了两百多年也没有倒下,不仅如此当其他的两根擎天柱不给力之后,这唯一剩下的一根柱子还稳稳地顶起了一番天地!
明朝的寒族士大夫是很强悍的,即使国内的太监和特务怎么挖,国外的蒙古人怎么砍也动不了他的根基,但是最可怕的敌人往往出现在内部!这最后一根帝国支柱也即将面临着倒塌的危险!
从明孝宗朱祐樘到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基本上就是靠文官在支撑着这个帝国,表面上看有点像现代西方君主立宪的味道在里面,但是当时的文官们的处境比起君主立宪大臣主政的处境要恶劣太多太多了,不仅皇帝不信任,而且太监还要骑在官员头上作威作福,锦衣卫、东厂、西厂等特务机构纷至沓来,弄得整个国家乌烟瘴气,幸得这股清流始终如一,坚韧不屈的和敌人斗智斗勇,这才得以保障了大明帝国的国祚不亡!
明后期:在万历皇帝后期,大明王朝就开始彻底走向末路,也就是所谓的明亡清兴六十年开始了!说起明亡,就不得不说一个书院的兴起!
在明朝中早期,文官们大多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举子通过靠科举进入官场,他们彼此之间依靠同乡、同学、师生关系来作为纽带互相联系,久而久之就在朝中形成了一些所谓的党派,比如说某个江西人做了几十年大官,他曾经监考过很多次的科举,所以门生很多,再加上他有很多同乡,同学,所以他在朝中就有一大批势力,这就是所谓的党派了!但是当他告老还乡之后,另外一个人上台执政,那么就会形成另外一个党派,当然之前的党派也不会立刻消失,但是没有了强力的支持者在位,必定会渐渐的处于弱势,过不了多久这一党派就会在朝中渐渐的销声匿迹了,这就是你方唱完我登场,大家轮流上台唱的道理了。
但是明朝后期出现了一个特殊的党派,名叫东林党,追根溯源,这个党派的形成还要从东林书院说起,很明显,东林书院是一间传授诗书的学校,它的创始人身份不一般,是几个曾经高居于庙堂之上的大臣退隐之后创办的,由于几个院长在朝中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这个学院的杰出学生在仕途上往往要比一般人要有优势一些,几十年的累积下来,东林学院在朝中的人脉就越来越广,势力也越来越大,把其他并不是很牢固的派系纷纷排挤开来,总是想要在朝中独占鳌头!
这叫排除异己!这种行为可就有点霸道了!
其实刚开始东林书院开创的本意是要和掌权的太监做斗争,但是随着东林党人的势力一步步膨胀,这些文人文臣本身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他们不再是出身贫寒的士子,而是士绅!因为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大商人、大地主出身,当做了官以后就变成官宦世家,于是,大明王朝的官僚阶级产生了!
随着官僚主义的急速膨胀,欲望充斥着这些读书人的大脑,于是原本的清流变成了浊流,表面上看大明朝的最后一根柱子没有任何变化,但是实质上构成柱子的成分变了,变得腐烂发霉了!
这样的一根柱子,当国家内外的破坏一起来临的时候,内部已经发霉的它自然就会轰然倒塌,当大明王朝的最后一根柱子倒塌之后,大明王朝的铁通江山就成了一个空中楼阁,从万丈高空上轰然坠落,化为历史的尘埃……
关注过明末清初这段历史的人都知道,东林党人的首脑人物都是一些什么样的货色,无能、贪财、好色、揽权、什么人都有,貌似就没一个中用的!除了在皇帝面前诋毁其他大臣,就没做过什么对国家有利的事情!
我隐约记得明末经略辽东的几大经略和督师似乎没有一个是出自东林党,镇压国内农民叛乱得力的几个儒将,似乎也没有谁是东林党,反倒是高居庙堂之上的天子近臣们,大多都是东林党人,明末的许多杰出大臣都先后毁在东林党人手中,或被杀、或被贬,或被逼降……就连崇祯皇帝临死之前都不得不感叹了一句:“朕非亡国之君,臣乃亡国之臣!”
作为后人,我们在批判崇祯皇帝刚愎自用的同时,也要深思一下崇祯皇帝的后一句,如果崇祯皇帝身边的大臣是大名中期的能臣徐阶、是高拱、是张居正、是申时行,那么孙传庭、孙承宗、熊廷弼、袁崇焕等人的命运会怎么样?大明王朝的命运会怎么样?
作为东林党人的首脑人物之一,大儒钱谦益的表现如何?到最后,就连他的小妾,出身青楼的柳如是都看不起他!
所谓的明亡清兴,明亡固然是天灾人祸砸在一起导致支柱倒塌,大厦倾覆,但是清兴这一条就有点说头了,要说历史上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的兴起那是常有的事情,根本的问题不在于外面强大与否,而在于本国自己!
历史上的少数民族首领雄才大略的不在少数,其中不比努尔哈赤、皇太极、多尔衮差的也不乏人选,但是却险有少数民族像满清这样真正入主中原的例子,难道是别的少数民族不够强大?
不可能的!秦汉时期匈奴最强盛的时候控弦之士百万有余,隋唐时期突厥最强盛的时候能战之士也不下百万,辽金元三朝也是各自精骑百万,可是入关前的满清才多人马?民不过百万有余,军不过十余万,放眼历史上任何一个少数民族强盛的时期,都可以说满清是最弱小的!就连当年明中期的蒙古瓦剌也能轻易调动二三十万大军,当年也先挟带着朱祁镇,二十万铁骑兵临北京城下的时候,于谦一个文人以不到三万的守城之士就能擎天一柱,为什么偌大一个明王朝会亡在满清手里?
无非是人不一样,人心也不一样了罢!
我们也不说如果换成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会怎么怎么样,就拿明朝的开国之君朱元璋来说,换成是朱元璋时期,我就把整个东北都给你满清,朝鲜我也不要,我再给你人口军队都翻上两番,让你试试看有没有胆子动我边境一下!
写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天朝,有些时候和明末似乎有些境况相同啊!如果太祖他老人家还在,一定会俯视天下,傲然质问四方虎狼:“敢亮剑否?”
如果能看到今天,我相信我们的民族英雄朱元璋老同志一定会仰天长叹,厉声嘶吼:“问苍天,再借八百年!”
以上内容纯属本人心血来潮之作,如有勘误在所难免,仅搏大家观后一笑!谢谢!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