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章 黄田港


本站公告

    江阴境的乡民在清兵大军压境之下有的打算玉石俱焚,有的避祸外县,有的逃入江阴城,有的却风闻歼灭了卞之虎老虎营的高旭高取义在三官殿,犹如溺水中捞着稻草一般,纷纷连夜齐聚三官殿,企望高旭再创以弱击强的奇迹。-<  >-/一夜之间,三官殿竟是聚集了数万乡民,犹如无头的苍蝇,热锅上的蚂蚁一般惶惶不可终日。

    乡民当中的士绅耆老们纷纷求见高旭,以求良策。但这些耆老们一见屠虎英雄高旭虽然名气鹊起,但年轻如斯,而且头上只有寸长头发,一看就是剃过发的。江阴人闹腾得这么厉害为的是什么?还不是为了不剃发。耆老们一见高旭无发,任高旭第二七章黄田港如何少年英雄,却是芥蒂顿生。他们的前程命运能交付在一个剃过头的手里么?

    看着耆老们不信任的目光,高旭只是暗暗苦笑。这种情形不是第一次碰到了。

    幸好,徐玉扬赶到了三官殿。

    徐玉扬白天见了清兵遮天蔽日的军势,情知凭着数千乡兵挡不住清军的进逼,便回撤到舍桥。清兵四出杀掠,乡民星散而逃。一路上,徐玉扬会聚着各村各镇的乡兵,打听了高旭在三官殿,便来与他会合。

    见到徐玉扬的到来,高旭大喜。徐玉扬直爽,悍勇,爱憎分明,是个真汉子。在乡民之中也颇有威望,想要在江阴收拾人心,徐玉扬是极大的助力。如果说薛一刀的手下都是兽兵的话,那么徐玉扬为(去读读)冠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可是名副其实的义兵。

    高旭向徐玉扬行过揖礼后,道:“大哥,找到嫂子了么?”

    徐玉扬的神色一凝,红着眼圈道:“我把她葬在我们定亲的那棵樟树下。”

    高旭暗恨自己哪壶不开提哪壶,只得劝慰道:“大哥请节哀。”第二七章黄田港

    当徐玉扬说起驻扎在舍桥的清军主力约有十万之数时,营帐内的耆老士绅们无不色变。一直风传的清兵大军终于开进江阴了。

    高旭道:“明日会有二百只船从崇明到达江阴港口。”

    那些耆老士绅们听了眼睛一亮,崇明岛孤悬海外,清军陆师无敌,但水师薄弱。避难崇明到是不错的选择。高旭又道:“江阴城民已经公议与城池共存亡。城内的人可以凭城自守,但城外仍有十数万乡民,毫无屏障以阻清兵。我认为只要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我们江阴人暂避崇明,总有一日会杀回来。但是最多只有二到三天的时间,清军势必要封锁港口,而且船只运力有限。所以,妇孺孩童优先,老弱其次,青壮断后。”

    众人听了一阵讨论,在场的都是各村镇的头面人物,为了谁先谁后,竟是一番不可开交的争论。

    高旭向徐玉扬使个眼色,俩人走出帐外,高旭道:“徐大哥,现在能召集的各村镇的青壮乡兵大约有多少?”

    徐玉扬道:“最少有五千。”

    高旭道:“你能把他们召集起来么?”

    徐玉扬道:“给我半个时辰就可以。”

    随后,高旭又让人找来何常。何常个子不高,身形瘦削,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脚夫。但高旭见识过他昨日在舍桥之战的勇猛,这个号称打不死的蟑螂,后劲十足,韧性之坚的确让人敬佩。对于何常的品性,高旭也从季从孝那里有所耳闻,这是一个只认死理的穷汉子。

    高旭正色地看着何常,道:“何大哥,你能做到公正么?”

    何常有丝不解,高旭又道:“明日我崇明高氏会有二百船只来到江阴的黄田港,运送江阴乡民撤到崇明。时间不多,运力有限,能撤走的人不足三成。我需要一个人维护秩序。”

    何常道:“我会让该走的人走,该留的人留。”

    高旭极是欣赏他的干脆。当高旭交待完毕时,何常却是道:“这个生意我接了。只是你能出什么酬劳?”

    高旭满头黑线,这个脚夫真是让人无语,高旭反问道:“你认为这是一桩生意?”

    何常一板一眼道:“天下事,事事皆生意。”

    高旭不由失笑道:“好,你说,你要多少酬劳,我能给的一定给。听说你好[修真世界qududuo]马,在舍桥之战中,你以三百清兵头颅换得三百战马。”

    何常道:“我不要马,要船位。十艘船的船位。”

    高旭道:“好。我会调拨你十艘船。我好奇你是运送那些人?江阴城内不是公议与城共存亡么?”

    何常翻着白眼道:“那些城内的乡绅富户人人万贯家财,舍不得走。但我们这些脚夫走卒身无长物,无财一身轻,说走就走。”

    高旭道:“老规矩,你们的妻儿可以走,但你们必须留下与清兵周旋。”

    何常道:“如果我们死了,我们的妻儿到了崇明,高氏可以代为照顾么?”

    高旭正色道:“那是自然。”

    何常看着高旭,逼视着高旭的目光,似乎盘计着高旭的话中有几分真几分假。何常又问道:“你走么?”

    高旭道:“我与你们在一起。”

    何常一听,神色一凝,不再言语,突然跪下,向高旭行了一礼,然后默不作声,起身走了。

    ∶∶∶∶∶∶

    “黄田港口水如天,万里风樯看贾船。海外珠犀常入市,人间鱼蟹不论钱。”

    这是当年王安石巡视江阴黄田港时留下的诗句,说的是黄田港商贸的繁盛。如今的黄田港再也没有海外珠犀,也再不论人间鱼蟹,人们不是为商贸而来,而是为了逃命而去。

    早在清廷大军从南京和镇江开出的时候,大凡那些有船有路的又不愿剃发易服的就出了港,寻找一住安稳之所。而昨日清军主力已抵达江阴境内,听说将近十万之众。这不是当初常州宗知府派出的三百郡兵,也不是卞之虎的五千前锋人马,而是货真价实的十万大军。南明的广昌伯刘良佐以十万人马不战而降,如今在主子的派遣下,刀剑内向,把屠刀举向了自己的同胞。

    人们一边诅咒着花马刘(刘良佐爱骑一匹杂色马,人称花马刘)的祖宗十八代,一边寻找着出路。江阴城里的人们想凭着坚城顽抗,也天真地期待援兵。而城外的人们有的避于乡野,有的保卫家乡,但大多数为了寻找活路,打算背井离乡。但是在陆路上,西边的常州人,南边的无锡人,听说都已剃了发,降了清。只有义阳王在崇明扯起反清复明的大旗,凭着逃到岛上的数千南明残兵败将,号称拥兵十万,在江南沿海之地声势极为浩大。所以,只要到了崇明岛,清军就鞭长莫及。

    水路便是出路。

    而黄田港便是出路的起点。

    字(去读读),欢迎读者登录 qududu 阅读全最新章节。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