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商埠名家


本站公告

    腊月二十三,是中国传统文化民间祭灶、扫尘、吃灶糖的日子,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传说灶王爷在这一天向玉帝报告百姓的生活状况,因此都买了芝麻糖供奉,希望封住这位神的嘴,“贿赂”他说好话。

    这一天对奕䜣来说,是幸运的,也是兴奋的。因为两广总督耆英回京述职,给他带来两份大礼,一份是一百多万两的银票,另一份是带来世界首富伍秉鉴的儿子,第二代接班人伍绍荣。

    伍绍荣是伍秉鉴的第五子,继承了怡和行的大东家,伍家是十九世纪前期与外国人交易的领头人。三十二岁的伍秉鉴接手怡和行后,不但在国内拥有地产、房产、茶园、店铺等,而且还大胆地在大洋彼岸的美国进行铁路投资、证券交易并涉足保险业务等领域,同时他还是英国东印度公司最大的债权人,东印度公司有时资金周转不灵,常向伍家借贷。正因为如此,伍秉鉴在当时西方商界享有极高的知名度,成了洋人眼中的世界首富,曾被一些西方学者称之为“天下第一大富翁”。鸦片战争后,因为连带责任,怡和行为首的广东十三行逐渐衰落,甚至把资产转移到国外。

    奕䜣曾在耆英上任的时候,请他留意伍家和广大十三行,如果有可能,把怡和行的东家请到京城了。耆英自从得到奕䜣的指点,交往很密切,实心办差,得知捐款事宜,主动在两广搞起募捐来,因为时间仓促,只筹集到百万两银子。

    在任期间,多方打探拜访,终于说动怡和行东家伍绍荣进京,这可比几百万两银子的作用还大。怡和行不但拥有雄厚的资本,而且还有极大的影响力,最可贵的是,拥有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对以后工业化改革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眼前的伍绍荣,三十五六岁的样子,淡薄儒雅,精明干练,典型的中西结合气质。

    奕䜣笑道:“伍先生,很高兴你能屈尊来京,一路上车马劳顿,辛苦了。”

    当年,一些伍家担保的外国商人为了谋取暴利,往往夹带鸦片。一方是朝廷官府,一方是多年来贸易往来的生意伙伴,两边都得罪不起,夹在中间求生存。战后,又被官府勒缴三百万两赔款,不但伍秉鉴和潘振承被捕入狱,而且十三行也逐渐走向衰落。

    面对清政府,伍绍荣又恨又怕,不知道这次进京为了什么。眼前的皇子究竟有什么打算,迷惑不解,谦恭道:“六阿哥客气了,草民担当不起,不知六阿哥所为何事,只要用得着草民的,尽管吩咐就是。”

    奕䜣笑道:“伍先生,我知道你心中有很多疑虑,也可以说是憎恨咱们大清政府,这不能怨你。天地会反清复明的运动从来就没停止过,有些政策确实存在弊端,但是社会要进步,难免就要有斗争,甚至流血。”

    伍绍荣冷汗直流,心中确实有些怨气,但不敢表露出来,没想到人家首先点破,小心谢罪道:“草民不敢。”

    奕䜣和蔼的笑了笑,接着道:“伍先生,你不用害怕,耐心听我说完,我以自己的身家性命担保不会伤你一根毫毛。”

    “有因必有果,朝廷和你们伍家的恩怨都是历史造成的,双方都有责任。如果你们怡和行没有鸦片牵扯在内,朝廷绝对不会那样对待你们伍家,这是法度,放在任何国家都是不允许的;如果不是我大清政策存在缺陷,无力为你们商家提供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鸦片也就不会流传到咱们大清国,你们伍家也就不会和鸦片扯上关系,这是我们当权者的罪过,同样不可原谅。”

    “因此,按律各打五十板,你我两家没有家仇国恨,错就错在列强的侵略。想当年,伍秉鉴老先生慈善养家,诚信经营,声誉名满世界,断不会为了这小恩小怨,而忘却大忠大义,忘却中华民族的气节。”

    “就肤色而言,我们满族和你们汉族,以及蒙古、**、维吾尔等几十个民族都是炎黄子孙,都是我中华的好儿女,任何有血性的大清子民,或者说中华儿女都应该站起来抵御外国列强的侵略。”

    “只有万众一心,精诚团结,才能使我中华民族崛起于世界之巅,才能为我子孙后代创建一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才能使我中华民族不受外敌欺辱,伍先生以为然否?”

    伍绍荣心潮澎湃,激动万分,而且还羞愧难当,难道自己的胸怀还不如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吗?也看出这位皇子的远大抱负。

    汗颜道:“六阿哥见识卓越,一语中的,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惊醒了我这个梦中人,令绍荣茅塞顿开。”

    奕䜣道:“呵呵,我招你进京可不是为了听这些恭维话,是有要事相商,之所以说这一番话,就是想打消你的疑虑,能开诚布公的聊聊。”

    伍绍荣道:“是草民多虑了,万望六阿哥恕罪。”

    奕䜣道:“好了,我可是把你当做朋友了,很多事情,还要向你请教呢。我了解过你们伍家的经营状况,非常了不起,但有一点,我不是太明白。咱们大清国缺的是什么?靠什么来改变这落后挨打的局面?我认为是人才和科技,而你们怡和行为什么不在机械制造这方面下功夫?”

    “引进国外机械设备,总会受制于人,束手束脚,难道我们就不能自造一些机械?在不久的将来,各行各业会逐步发展起来,机械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学习国外就是为了创造自我,而不是一味的做人家的附庸。”

    伍绍荣从来没有这么想过,奕䜣这么一说,豁然开朗,将来的农业、工业和其他行业,需要大量的机械设备。只是当前的清政府没有完善的工商政策,硬件设施不健全,很多事情都无法进行,再好的商机也会流产。

    奕䜣见好就收,转入正题:“这次请你来京,有三件事情商议,其一,合资创办煤矿和钢铁厂,凭借你们伍家的海外关系,去英美考察考察,代购先进设备,聘请专家;其二,希望你们怡和行既引进科学技术和技术人才,又能自主的生产机器设备,能走在工业化的最前沿;其三,代购军火,向欧美各国采购最先进的枪炮和军舰,费用由我大清政府承担。”

    伍绍荣砰然心动,如能实现,怡和行将来的利润十分可观,前途无量。但是,转念一想,对清政府的信任存有疑虑,小心问道:“六阿哥,事情不难办,只是地方衙门那里太麻烦,一个处理不好,就会招罪坐牢。”

    奕䜣道:“这个你放心,我知会两广总督耆英一声,让他为你们保驾护航。这一百万两银票你拿着,算是我的股份,必须用在钢铁厂和煤矿这两项工程上。至于军火方面,另外再拨给你银子,具体事宜,到时候再协商。”

    “另外,还有一件事需要抓紧办,我打算开办一个学堂,让各行各业的东家或者接班人来听讲。主要学习西方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经验,目的就是培养一批全新的大掌柜,为工业化进程做准备。因此,需要一批有西方管理经验的经理人来授课,需要像你这样的人、欧美学者和企业家来授课。”

    奕䜣的设想真正令伍绍荣刮目相看,而且由衷的佩服,诚恳说道:“六阿哥深谋远虑,学识渊博,令人佩服,我伍家流的是华夏民族的血,吃的是大清国的奶,将尽全力支持六爷开创一番大业。”

    奕䜣道:“好,有了伍先生的支持,大业可成,当然了,过程是艰难的,当中遇到的困难和阻力也是顽强的,希望你心里有所准备。另外,民族复兴,国家壮大,仅靠一两个人是办不成的,需要更多的人参与,需要所有的商埠进行变革。希望伍先生和各界商埠多谈谈,欢迎他们参与进来,为大清国和自己出一份力。”

    伍绍荣道:“道理大家都知道,也都想把事情做好,可是官府的种种盘剥,让我等寸步难行。鸦片战争中的一些表现,让很多东家老板丧失了信心,大多数都在转移资产,明哲保身。”

    还好眼前的奕䜣思想开明,否则就凭这几句话,伍绍荣恐怕就有杀身之祸了,当然伍绍荣也看到这一点,所以才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奕䜣叹道:“任何变革都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方方面面的革新,涉及各种各样的利益,需要治本治标。西方产业变革历经几十年,才有今天的规模,期间伴随着政治、经济和技术等方面的变革,甚至还有流血斗争。我大清国方圆千里,子民四万万,搞一场大变革,更是困难重重,一个不慎,就会彻底失败。目前需要时间,需要恰当时机,我想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所改观的,迟则三五年,最晚七八年,希望伍先生耐心等待。”

    伍绍荣出身商埠世家,自小跟随父亲经商,经常和外国商人打交道,也多次出国办差。他属于接受西方文化教育最早的华人之一,也是最早学习使用西方先进经营理念和管理制度的商人之一,伍绍荣理解奕䜣的说辞。

    伍绍荣对奕䜣所谈的话题很感兴趣,而且以他敏锐的嗅觉,闻到巨大的商机。两人越谈越投机,接连几天,从经济制度谈到政治政策,从科学技术谈到法律法规,制定了初步详细的发展计划。

    <ahrf=http://.>起点中文网.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