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 妆奁和赏赐


本站公告

    朱门**** 第二百九十一章 妆奁和赏赐

    家世居浙东乡间。★3Q中文网(╰→ろqzω)更新迅速,小说齐全★亲戚大多在江浙一带。虽说也是书香门第世家大族。但由于杜桢当初游历在外十几年。族中落井下石的亲戚多雪中送炭的亲戚少。未免让人生厌。因此裘氏那时一的到杜桢的讯息。索性将家中田产低价变卖给了那些虎视眈眈的亲朋。带着女儿和所有家人进京。最初在南京时还有亲戚门打秋风。到了北京路途遥远。再加上杜桢之前下狱数月。门庭不免冷落。如今办婚事方才再次热闹了起来。

    接了张家的定礼并请期的帖子。拟定了吉日之后。杜桢便亲自写了喜帖子送往各处。就连浙东老家的亲戚也都按规矩命人送去了喜帖。尽管他是劫后余生之人。但京城几个交好的同僚倒并不曾避讳。接了帖子便约好了齐齐登门道贺。少不的都带上了自家女眷。

    “之前咱们还在说姑娘什么时候出嫁。想不到这一天竟是来的这么快!”

    当初洪武朝沈家遭难的时候。杜家曾经很是帮了沈家一把。杜桢更是和沈有半师之分。此时沈家兄弟在前头书房说话。刘氏和周氏特意赶来却是为了给杜添箱。虽说沈家是张偃大户。但家产多是田产。平日用度并不豪奢。此次只是聊表心意。两家凑在一块。送的是一对雕漆剔彩锦上添花纹样的十三格捧盒一套官窑茶具和一只螺金钱柜。

    裘氏深知两家家境。知道这些已经是耗费不菲。自是连连称谢。而和刘氏周氏同来的杨荣夫人郑氏送了一对鸳鸯绣枕和一个偌大的红木雕漆子。满心疑惑的她打开来一瞧。见里头是金光灿灿好些首饰。她不禁大吃一惊。连忙出言推辞。

    见沈家:俩也是目不转睛盯着那匣子瞧。郑氏连忙解释道:“我家老爷为官清正。那点微薄俸禄当然置办不起这些。

    实话实说。这是前日打南京送到家里。据说乃是别人托成国公捎带的。明言这是给姑娘添箱。所以还请嫂子收下。咱们究竟比不上那些功臣簪缨大族的家底。可张家前头两个娶的都是高门千金。姑娘若是少了嫁。进门让人看轻总没意思。”

    知是南京送来的。裘氏大吃一惊。虽则是勉强收了。心中不免仍是忐忑。就在这时候。她又听到外头来了一个声音。忙告罪一声出了门去。问明白是什么事情。她顿时愣了一愣。

    喜帖才送出去没多久。老家的亲戚居然已经大老远地来巴巴赶了来。而且还带来了大件家具预备给杜添箱?当初那些人几乎让她们母女无法在乡间存身。如今怎有如此好心?

    转眼到了八月初三。张起的婚期如期而至。由于张攸仕途正好。因此来贺喜的亲朋好友不计其数。流水一般的喜筵足足摆了五日。贺礼更是的犹如小山

    婚后一日。这对新婚夫妇拜见公婆长辈时。却流露出几许不自在。因是喜庆的日子。这点小节自然谁也不会在意。而之后新妇回门等等种种亦是办的热热闹闹妥妥帖帖。由于安远侯柳升在外甥女的妆中很是助了一把。足足六十四抬嫁妆塞的满满当当。其中的摆设和金玉首饰俱是价值不菲。甚至比当初李芸的陪嫁更丰厚。东方氏自是万分满意。

    尽管刚刚忙活完这场婚事。但张家上下谁也没空休息。都是卯足了精神应对下一场。北院旁边的小跨院-就修葺的整整齐齐粉饰一新。只等着娘的陪嫁充实家具摆设。顾氏头在大定礼时添了好些金器。如今便不再插手相助。由的孙氏忙前忙后操办。但每天仍是让白芳前去打听察看。除了关心一应用度规制。她隐约也察觉到了一些什么。

    之前长房二房三房凑银子准备上南京打点的时候。张就拿出了三千两银子。如今张越成婚。张拿出来的私房也不少于这个数字。他当官不过才一年。之前虽说在外头仿佛也积攒了一些田产铺子。她也不曾过问但仿佛不至于有那么多钱。

    想归想。顾氏如今正是扶持三房的时候。自然也不会去深究那许多。只是坐镇家中。提点孙氏一些不周到不妥帖的地方。别的便听之任之。

    一晃到了八月十五中秋节。宫中颁赐大臣。照例是武臣糕饼瓜果。文官御制新书。而到张府颁赏赐的恰是陆丰。吩咐几个小太监抬过东西。今天来接东西的正好是张越。他便笑容可掬地说:“这里头的蜜瓜和糕饼都是赏赐给张都督的。但那边的什盒内乃是翰林院新近呈给皇上的新书四部。另关东所贡极品狼毫四支。还有皇上亲笔题字一幅。却是给小张大人你的。”

    张越原以为是常例赏赐。此时听陆丰这么一说不禁颇为惊讶。如此非常例赏赐。按理就应该全家摆香案跪接谢恩。眼下这情形绝不符合礼法。正当他想要开口询问的时候。面的陆丰却忽然走近了一步。

    “皇上还有一番原话让咱家捎带给小张大人。”他一

    |面轻轻咳嗽了一声。那声音又压低了三分。“皇上说|当初既然瞅着那文武两个字琢磨不透。今天就把文武两个字赐给你。你悬挂在屋-日看看。好好琢磨琢磨其中深意!之前的论语虽说是抄了。但光会抄会背不够。的领会其中的意思!若有体悟。写成札子呈上来看!””

    说完这一句。陆丰倏地退后两步。旋即深深一揖到地。待直起腰后方才认认真真地解释道:“刚刚乃是公事。这一揖却是为了还小张大人你的救命之恩。咱家如今也没什么好答的。只能传几个讯息。那幅字皇上写的是“文武”两个字。写完之后还沉吟了一句“文武相济”。内阁小杨学士曾经提过是否将你和杜大人官复原职。皇上不置可否。只在事后嘟囔过一句。仿佛是说杜大人不贬。则封疆大吏人人仿效。倒是没提你的事。”

    单单这些就足以让张越揣摩出众多信息。当下他连忙道谢。又亲自将陆丰一行送到了门口。自然是按照惯例发送。

    而卖了人情又谢了人情的陆丰上车之后捏着手中那个小荷包。亦感到今次没有白来——蚊子大小都是肉。况且。他这人情也卖的极其自然。

    张攸晚间从左军都督府回来。的知今天送来的赏赐中竟然还有张越的那一份。心中不由的暗自纳罕。晚去北院上房向顾氏请安时。他又关切地多问了几句。待的知其中有朱棣的亲笔题字。他脸上登时露出了难以掩饰的惊容。

    “皇上赐武官素来以锦袍兵器为多。赐文官多半是新书和文房四宝。墨宝几乎很少见人。你真是福分不浅!”因顾氏开口发问。他少不又解释了朱棣之前几次赐过墨宝给谁。然后才说。“那墨宝既然是皇上专赐你一人。又点明不用谢恩。便先挂在西院上房中供起来。谨记要常常拭。只是奇怪。你婚事在即。上为何不题别的。偏偏写文武两个字?”

    皇帝的意思是让仔细琢磨。而张越想了整整一个下午。心中已经有些头绪。此时听这种说法。又见张蹙眉沉思满是关切。他连忙说道:“左右我的新官职差遣还没有着落。下个月之前也有闲。正好就此好好想一想。”

    作为一个武将。张攸虽说并不缺乏心计。但他并不喜欢把任何事情都往复杂上想。由是张越这么一说。他就顺理成章将事情归到了这位侄儿缘法独到这一条上。只是想到上次遍地金缎。这回的狼毫笔新书和皇帝的题字。他不禁看了看弟媳。很是为张的好运嗟叹了一番。

    养了这么一个不用操心的好儿子。他那三弟真是好运!

    从前在婆婆跟前伺候。孙氏从来都是被忽略的那个媳妇。今天虽说不是头一次被人用殷羡的目光瞧看。她仍是感到心中涌起一股极大的满足。因而。即使是奉了顾氏安寝之后伙儿一起出屋。听到东方氏在旁边嘀咕某些不忿的话。她也完全没放在心上。

    回去路上。孙氏忽然想起自己的兄长和堂兄提过张越成婚时必到。顿时有些为难。虽说一边是昔不念亲情的大哥。一边是害的丈夫焦头烂额好一阵子的堂兄。但毕竟都是孙家人。她不可能将人拒之门外。忖度回房之后人多不便。她索性在路上拉住了张越。吩咐跟着的丫头退开几步。将孙家人届时会来参加喜筵的事情说了。又说了一箩筐好话。

    尽管张越对自己的两个舅舅几乎没什么印象。更不用说堂舅这种完全没听说过的路人甲。但既然母亲都说了。他总不好摆出什么冷脸来。因笑道:“舅舅们要来当然是无可厚非。娘到时候和老太太说一声就好。毕竟还要安排住处和其他。”

    孙氏只觉心头大石落地。登时眉开眼笑道:“我就知道你最懂大体。毕竟亲戚也是脸面。如今我什么不想。只希望未来媳妇赶紧进门。以前是爹娘帮着你。以后就要靠媳妇了。”

    与此同时。京城某处最赫赫有名的凶地。身穿大红缎纱袍的袁方正盯着手中的喜帖子发愣。虽说按理接喜帖送上一份贺礼就能去光明正大赴喜筵。但他若是去了。只怕是千目所视千夫所指。只是。那孩子还能记着给他送喜帖。总算没让他白费心思。

    一遍遍看着上头的良辰吉日。一遍遍看着上头的鲜明墨迹。最后他只能深深叹了一口气。将喜帖凑到油灯上。眼看它化作一团灰烬散落在地。

    他是见不的光的。没必要坏了那孩子的大好前程!

    PS:谁说先头那一“皇帝翻脸如翻书”只是为了描写朱棣反复无常的?虽说是有名的屠夫皇帝。但如果只是屠夫。永乐也不会成为明朝在位超过二十年的皇帝之一。暴躁归暴躁。他又不是昏君……

    嗯。继续求推荐票^_^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