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张园拒俄会


本站公告

    在肖志华看来,中国文化象一棵参天大树,而这棵参天大树的根在道家。。老子的‘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多么精僻的社会道德的描述,对于个人来说最需要的是人格的平等,需要自己养活自己,要有自主权,有自由的环境去发展自己的智慧。而孔子的道德则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样便造成国人的大脑严重地丧失了自我‘人权’的意识,甚至丧失了最起码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他们都成了自愿地成为中国历史舞台上跑龙套的‘木偶’,也即孔夫子及其儒家的‘五毒’的阴魂提着线表演的‘木偶’。

    宋耀如和卜舫济走后,他一边继续自己的医药研究,一边通过报纸关注着外界的变化,并再次以森樵的笔名发表了类似于鲁迅拿来主义的批判继承这个观点,具体内容则是占有、挑选、创新。并指出“采用外国文化的精髓,加以发挥,使我们的思想更加丰满正确是一条路;择取中国传统的优质的遗产,融合新学说,进行别开生面的创新也是一条路。”

    因为事情的发展往往出乎人的意料,国人扒粪的特点大爆发,让他实在有些看不下去。这已经偏离了他的本来目的,他实质上是要批判那些被旧意识形态所扭曲了的、庸俗化了的孔学,醉翁之意不在酒。当然,即便有一批知识精英因国家的落后挨打而“迁怒”于以孔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发出了一些偏激之辞,但将其放置在民族处于危亡的背景下,那种恨铁不成钢的怨怒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而现在的批判者已经渐渐脱离文本,泄愤式地随意拾取某一观点来缠对方的小脚。实质上,就是在互相胡批,已然丧失了明确的目的性,失去了价值指向,沦为毫无意义的聒噪。

    肖志华很郁闷,很抓狂,可转而一想,即便是如此,也比什么都不做要强吧,对,尝试过就不后悔,改造国人的思想,绝不是短时间内能成功的,这也许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

    冬天再冷,也会一次次地在风雪中消隐,春天虽然千呼万唤,也总是要来的。坚持,只有坚持奋斗,才会达到理想的彼岸。而且,肖志华有了相当大的转变,他决定用实际行动参加到令人热血沸腾的大革命事业当中,去认识更多的有志青年,去影响更多的爱国志士。

    1903年真是个多事之秋,四月,广西巡抚乞求驻屯谅山的法**队入境平定游勇之乱,又向亨达利银行商借巨款,并答应事平后以广西路矿利权作为报答。这种无耻的卖国行径被披露后,犯了上海爱国市民的众怒。二十五日,上海爱国市民五百余人在张园举行拒法会进行抗议。两天后,在张园又举行了拒俄大会,抗议沙俄军队霸占东北,声援留日学生的拒俄运动。

    上海张园,是中国商人张叔和自和记洋行手中购得,后屡加增修,至1894年,全园面积达61.52亩,为上海私家园林之最,园中并有当时上海最高建筑“安垲第”(ArcadaHall),可以容纳千人以上会议,一时登高安垲第,鸟瞰上海全城,成为游上海者必到。是中国清朝末年上海最大的市民公共活动场所,被誉为“近代中国第一公共空间”。另外,由于张园的游乐中心性质,且处于上海公共租界,清政府权力不到,因此园内除各种游乐设施外,各种政治集会、演说也多在张园举行,这倒让人颇能联想到英国的海德公园。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起来!起来!

    我们万众一心,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前进!前进!进!”

    伴着嘹亮、激昂的小号,张园里出现了一支很奇怪的队伍,一个西装革履、身材很高的年轻人,用力地吹着把小号,号声中自有一种令人振奋、惊醒的力量。几个学生模样的少年站在他的身后,齐声高唱着。

    人群被歌声吸引,慢慢围拢过来,窃窃私语。

    歌曲连唱了三遍,肖志华才停下小号,稍事休息了一下,然后再次吹了起来。

    “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高梁肥,大豆香,遍地黄金少灾殃;自从大难平地起,**掳掠苦难当;苦难当,奔他方,骨肉流散父母丧;没齿难忘仇和恨,日夜只想回故乡;大家拼命打回去,哪怕贼掳逞豪强。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四万万同胞心一条,新的长城万里长……”

    听着这慷慨激昂的歌曲,回顾这惨痛屈辱的历史,围观的听众自然而然有了激愤的感觉。

    “假如允许俄国七项要求,内失主权,外招大衅,我全国人民万难承认……”歌声刚落,一个长发披散的青年便抢上前来,转身面对人群,挥舞着手臂满腔**地演讲起来。

    “我们要当亡国奴,死无葬身之地了!”一个老人用颤抖的声音呼叫道,随之便失声痛哭起来。

    刹时便如电击一般,白发垂泪的呼喊引来了满场的哭声和痛骂声。

    这不是凄凉的悲鸣,而是壮烈的怒吼!肖志华此时身临其境,不由得喉头发哽,眼睛也潮湿起来。

    “这位仁兄,能请你的乐队把第一首歌再唱一遍吗?”演讲的青年掏出手帕,擦去泪水,转头对肖志华请求道。

    “好的。”肖志华拿起小号,再次吹响了这首象征着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为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不惜牺牲,代表中华民族的坚强斗志和不屈精神永远不会被磨灭的经典之歌。

    一开始还是小合唱团在唱,随后有围观的人跟着哼唱起来,再后来唱的人越来越多,声音越来越大,人们在拼尽全力地唱,用他们全部的真情真嗓在唱!此时此刻,演唱技巧的优劣已不重要,歌曲本身的震撼力已征服了所有的人。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