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21世纪科技革命 星汉简介


本站公告

    人类的历史在整个21世纪拉长了背影。。c

    光芒更加耀眼,随之而来的阴影也更加低沉。

    科技带来的是不可抗拒的进步,同时也带来了令人莫名不安的颤抖。人性的弱点在剥离物质条件的束缚以后得到了彻底的暴露。

    历史,要如何站在这种风暴之中完成它忠实和冷酷的记述?记述灾难,贪婪和缺乏智慧?或者记录辉煌,史诗和孤单英雄?或者,它永远只是一个沉默而深沉的接生者和哀悼者?

    也许站在科技这样一个巨人的肩上,我们应该看得更远,同时也要自省于高处的危险;也许面对剧烈颠沛的命运,更应该充满大的智慧和勇气。除此无它。

    毕竟无论如何,历史总会找到一个适合叙述的序言开始提笔。

    于是,让我们拉开时代的序幕吧——在贝多芬《命运》的交响之中。

    21世纪30年代一个温哥华的年轻物理学家汤姆森·福克兰在他的论文上首次提出了“空间中和”理论,并由此获得了2022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30年代末期,一代科技巨子,哈佛大学物理学家海尤曼依靠着他对自然原理天才一般的洞察力,迅速完善并成熟了“次元能”科技理论体系,从此人类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海尤曼的研究证实了汤姆森的科学假设,四维空间维持稳定的必要条件是一种来源于宇宙起源的神秘能量,这种能量也就是汤姆森在理论中命名的“次元能”概念。这种能源一般来说不参与任何常规的物理化学反应,因此在科学史上几乎从来没有人察觉它的存在。但是,海尤曼试验的结果是,如果通过某种方式抽出或者改变这种相对稳定的能源,空间会发生坍缩扭曲,同时会释放出媲美原子聚变能的巨大能量。所谓“次元能”就是指在这种“空间中和”现象中释放出的不可思议的巨大能源。

    在这一理论基础之上,两个并行衍生而来的科技成就很快改变了整个人类历史的走向。

    首先是次元能的大规模应用使得传统能源结构迅速瓦解,人类首次获得了一种几乎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能源。这个革命性的成果使得人类现有的一切利益架构几乎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旧的国界被打破,新的组织迅速地建立起来。传统的竞争和对立因素消弭殆尽,而新的冲突对抗却越来越激烈。

    不过,站在历史进步角度来说,一个无论是科学还是哲学上的大同时代,从21世纪50年代开始,随着次元能大规模实用化推广以后,已经几乎完全可以期待了。

    另一个革命性的科技成就是跨光年的太空探索。作为次元能技术的分支,人类梦寐以求的远程空间探索技术得到了飞跃性的发展。由于次元能能够控制空间的扭曲和中和,使得传统物理学上超光速之不可能成为了科学技术上的可能。

    随着海尤曼实验室迅速完善理论成果的进展,由联合国主导的人类第一个跨光年空间探索计划“北极星”也完成了初期试验。人类巨大的探索**和**克服了巨大的技术瓶颈和天文数字的财政预算,最终,在21世纪50年代,随着远航的机器人卫星安全成功返回,人类的脚步迈出了第一个光年。

    2051年,人类在北极地区建立了旨在远程空间探索的基地。

    2056年,人类耗费巨资中和了北极轴线空间,“北极星”计划获得巨大成功。一艘载人飞船“北极星4号”号成功航行远达104.7光年的大熊座,最终回到北极基地。

    同年,人类第一次在波江座β星系中找到了一种原始微生物,命名为“星尘菌”。这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外空间生物。

    在其后的十数年间,人类在北极基地进行了多达数十次的跨光年空间探索,取得了多项载入史册的科学成果。2060年,人类最大的空间探测船“亚特兰蒂斯”号到达了第一个光年之外的类地行星-------星汉。伴随喜悦,激动和雄心壮志,人类开始了历史上首次空间殖民,星汉的历史开始了。

    海尤曼创立的“海尤曼次元能空间研究所”在后来转而重点开发新民用能源和次元能科技基础研究,基本上转入了商业化轨道。这项转变的背景是联合国从60年代开始的巨额赤字和世界大国对于空间技术垄断冲突加剧。

    21世纪60年代开始,人类对星汉的移民活动热情达到了**。虽然伴随着极大的非理智和盲目的热情,但是在最开始的时间里,确实有大量投资者通过开发星汉的稀有矿产和独特资源,从而爆发式地获利。

    于是,几乎像朝圣者一般,大量的科技人才和资金流向有利可图的远程星际开发。这一趋势除了推动了星汉经济三位数以上的增长之外,也很自然的同时加剧了地球上的通货膨胀和失业率;另一方面,随着希望进行自由星际贸易的人数剧增,导致了联合国星际空间交通技术的垄断政策越来越不得人心。

    部分发展中国家认为技术垄断是一种霸权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变相,从而激烈地抵制这种空间开发模式。而已经从中获利甚丰的部分发达国家却希望更进一步控制空间探索技术的控制权---------很明显,人类未来历史的制高点正是这种革命性的技术。这样,在联合国范围内出现了围绕空间探索权的巨大的分歧和分裂。虽然在随后几年双方取得了某些技术性的妥协,但是矛盾最终不可调和。

    利益的分歧再次掀起历史悲剧性的波澜。

    2065年,包括若干主要大国在内的多达33个国家集体宣布退出联合国主导的“北极星”空间探索计划,开始独立研究自己的空间探索技术,并采用宽松得多参与政策邀请其他国家的加入。短短数年之内这一阵营国家数量达到了96个,从而不仅在经济范围内,而且在政治范围内导致了联合国的深刻分裂。在2069年墨西哥湾武装冲突之后,随着联合国作为矛盾调停方的斡旋失败,2077年,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成立了“大陆发展同盟”(简称同盟),正式退出了联合国。联合国虽然名称未变,但是它再也不能称其为一个广泛意义上的世界性组织,而是作为企图垄断空间技术的发达国家联合组织而继续存在,同时,很自然地,它也丧失了其二战以后建立的巨大的威望。

    在翻译上,“联合国”的称谓也随之发生了改变,成为了一个和“同盟”相对的,冷战意味浓厚的名称“联盟(当然从英文角度来说,这两个词几乎没有太大差别)”,--------虽然,在其后的历史中,联盟方面出于某种名义上的原因仍然自称为“联合国”,尤其是在对外干涉**件上,但是“联盟”这个词,却越来越在人们心目中成为帝国主义和资本傲慢的代名词。

    德高望重,出生于发展中国家巴基斯坦的83岁的科学泰斗海尤曼同样对于联盟方面空间垄断行为深为不满,在北极计划成功后宣布在海尤曼实验室退休,并回到他的故乡伊斯兰堡。后来同盟专门为他成立了新的海尤曼实验室,他只是勉强同意就任了名誉首席科学家(从这个意义上推测,海尤曼对同盟方面某些争霸政策也不是非常赞同)。晚年的他并没有直接插手实验室的诸多项目课题的研究,反而希望著作一篇回忆录以留给后人。他一直强调科学的回忆录应该远远比科学的成果要重要。但遗憾的是,回忆录只在草录2章之后,2084年,改变人类历史的伟大科学家海尤曼·图拉斯就因突发性脑溢血与世长辞。享年84岁。

    “我很难说我自己怎么看待这些年令人鼓舞的科学大发现。······这确实是个伟大的时代。但是现在世界的局势看来,我觉得它更能够被称为是人类缺乏智慧的体现。······但是我不会后悔。也许有一天我们觉得上帝的公平很残忍的时候,才会认识到亚当手中的禁果很苦涩。”

    ------摘自海尤曼2084年3月6日,在家中接受《成长》杂志的采访时的访谈记录。这也是他逝世前的第三天。收录于他未完成的回忆录《科学的轨迹》。

    星汉,距地球95光年。位于六分仪座。是一颗围绕着0.83太阳质量的普通恒星公转的行星。它得名于21世纪末世界最著名的作曲家普拉杨洛夫创作的以人类星际开发史诗为主题的交响曲《星汉进行曲》。

    星汉的轨道偏角为20.3。拥有0.91地球质量。自转周期26小时。公转周期1.3地球年。有着充满氮气和氧气的大气层,以及浩瀚的大海。从环境上来说,星汉非常接近于地球,但是只拥有初步的生物圈。这是因为这颗不大的行星的公转轨道经常受到质量是其2500倍的另外一颗类木行星的扰动,显得不算太稳定。冬季漫长且较寒冷,两极冰川巨大,且经常有5级以上大风。赤道沿海火山地区,产稀有的波拉德蓝宝石。这也是星汉最重要的自然矿产。

    星汉围绕旋转的这个“太阳”其本来名称叫做六分仪座伽玛,也叫做“哥伦布”,得名于这个新大陆和哥伦布发现美洲的相近事迹。所以这个星系也叫做哥伦布系。但是后来随着人类移民的增多,日常中也叫它为“太阳”。

    哥伦布系由四大部分组成:哥伦布恒星;行星“星汉”;类木巨行星“棕熊”(其以其棕色的颜色酷似棕熊的皮毛而得名);以及散布其中的小行星带。

    其中,哥伦布星系的小行星带对于这里讲述的这段历史是具有特殊的重要性的。与地球小行星带类似,星汉小行星带据天文学家解释是由于形成“第三颗行星”的天文过程中,星际物质受到“棕熊”的巨大引力“撕扯”成巨大的碎片而形成的。由于远较地球小行星带形成时间为晚,其体积一般比较大,甚至有4颗最大的小行星由于引力充足,还具有各自独立的大气环境,其按照大小分别为“红月”、“黑月”、“霜月”、“风月”。这些命名来源于星汉开发之初,著名的星际女诗人科尔奈·苏尔德创作于星汉的长篇诗歌体小说《星月》。所有这些小行星被一起称作“星月海滩”。

    在哥伦布星系被发现的那一时刻,星汉的名字就被历史以最热烈的文字永久镌刻。这是对于人类值得庆贺的历史性时刻。一颗和地球有同样蓝色的,同样有生命存在的,同样有蓝天海洋雪山的小小行星!

    “从此宇宙再无孤独”------这是当年海尤曼对这一大发现作出的欣喜若狂的评价。

    在星汉大开发的**年代中,这个星球短短数十年间就已经有了一千四百多万人口。全新的城市拔地而起,主干的高速道路也开始枝蔓交错。商人,投资者,科学家,生物学家,建筑师,艺术家甚至宗教人士,都对这一星球寄予了朝圣者一般的虔诚。由于联合国很早就宣布了星汉无国界的政治自由政策,也使得地球上难以想象的四位数经济增长奇迹不断地在这里上演。

    短短数十年间,人们在这颗星球仿佛倾注了所有热情,希望和疯狂,寄托了所有梦想,青春和赌注:孩子们最爱的玩具成为了“北极星”号的飞船模型,而年轻人则提前数年开始为星汉上任何一份工作开始奋斗;穷人希望能倾其所有尽快拥有一张到星汉淘金的末舱船票,富人则希望力尽所能在星汉建立自己的奢华庄园;企业家们希望在这里投资一切可以投资的事务,普通民众则无视危险地哄抬这里股票的价格;在这里,爱国者和民族主义者仿佛不再眷恋自己忠诚的故土,而无政府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则很快找到了自己实践梦想的天堂。

    但是,所谓高处不胜寒。星汉开发热潮的**却很快被现实所冷却。由于和地球之间来往的星际交通费用高昂,星际贸易其实利润并不算高。很大程度上,星汉主要城市表面的繁荣居然是建立在某些贪图奢侈享受的富人无节制的消费基础之上。很多普通人积攒毕生财富才换得的船票,来到星汉之后却又不可避免地陷入了破产和贫穷。消费能力狭小和严重依赖移民投资的经济扭曲了所有正常的经济增长规律,加上无政府主义导致了犯罪猖獗,武装派别林立,这一切在一开始都给星汉埋下了巨大的经济风险。而后来起源于小行星带的星际海盗行为更使得正常经济活动陷入了毁灭性的瘫痪。

    很明显的是,星汉的发展之初就隐伏着严重的经济危机,而这场危机在不久以后,更是随着人类科学的另一项进展雪上加霜。

    在人们开始星际开发的阶段,不成熟的次元能技术并不能很好地控制星际交通中超光速阶段的时间。当时的技术下,超光速发动机推进时间很难压缩到十秒之内。这一技术限制使得人类找到的最初恒星系几乎都离地球几乎有上百光年之遥,其中就包括拥有类地行星星汉的哥伦布星系。但是十多年后,这项技术瓶颈被陆续突破,人们终于找到了压缩超光速阶段时间的技术手段。

    于是,从21世纪80年代开始,人类又陆续在离地球更近的范围内找到了十多个适宜人类居住的行星。其中最著名的当算是号称“最接近地球的家园”埃沃莫(其丰富的植被使得其用西方奇幻传说中的精灵城市命名,距地球23光年)以及拥有高纯度铁矿的行星罗马(以红色的外表颜色著名,后来以标志色为红色的古罗马帝国名称命名,距地球31光年)。

    这些星球的发现应该说是人类历史巨大的进步,由此大大缩短了人类深空殖民的直线距离,也极大地压缩了星际旅行的交通成本。于是新的殖民浪潮再度数次掀起,史称“银河罗马时代(当时人类的重点是在罗马星投入巨资建立了巨大规模的太空铁矿基地及其城市配套设施)”。

    和星汉大移民时代相比,银河罗马时代的星际开发少了一点盲目的热情,多了一点成熟的理智。但是,也就是这样的历史进程,使得地处遥远的星汉其衰落几乎无可避免。

    于是,在21世纪走入尾声的时候,曾经辉煌的星汉,已经可以算是一个宇宙中被遗忘的角落。大量的人口和资金陆续迁出,只留下徒有其表的城市和无人问津的社会问题。商人们在靠近地球的“黄金半径”(一般来说,这个半径指的是45光年以内)重新追逐着他们的追逐,而甚至星汉的名字,除了出现在官方的历史和学生的课本中之外,也渐渐在地球上人们生活视野中开始消逝。

    然而,如果,像星汉这样的,生物圈既不非常发达,也没有太多珍稀矿产,气候相对恶劣而距地球如此遥远的行星,就这样随着时代进步的潮流渐渐隐去,也未尝不能算作一种历史的幸运;然而可惜的是,就是这样一颗人类足迹边缘的星球,在22世纪初一些列变故之后,却注定了将会以血与火的淋漓,改变整个人类22世纪文明的记忆。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