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风雨欲来


本站公告

    北京紫京城乾清宫,年少的天子康熙正坐在他的南书房看着今日递上来的奏章,康熙九年,康熙帝为了与翰林院词臣们研讨学问、吟诗作画,特意开辟了乾清宫西南角一间不大的房子,即名为南书房,从此这南书房就成了这少年天子每日上朝之后必呆的地方,很多在满朝文武面前不能公开的机密要务便是在这南书房处理。.此时的南书房中除了康熙帝外,还有两个人,这二人正是人称索相的首辅索额图,另一个人则是刚刚升任兵部尚书的康熙宠臣明珠。这索额图是康熙的老子顺治给他留下的四大顾命大臣索尼的儿子,更是康熙帝的老丈人,他的女儿赫舍里正是康熙帝的第一任皇后,现在夫妻二人甚是恩爱,因此他这老丈人权倾朝野,威风一时。这等人物自然不会是金老先生笔下的那幅与韦小宝这假太监斩鸡头烧黄纸欲结八拜之交的模样。

    明珠早年曾参与鳌拜集团,为清廷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建议,因功在康熙九年改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康熙十年二月,充经筵讲官。鳌拜倒台后并未被深究,反而因其屡屡投好于康熙,坚定支持康熙削三藩,因而在当年十一月,调为兵部尚书。这明珠颇有治军之能,对于急切想要削藩的康熙而言无疑是手中的一把利器,因此对其也是非常信任宠爱。康熙十二年正月,康熙帝在晾鹰台检阅八旗甲兵。在明珠的指挥下,军容整肃。康熙称赞“此阵列甚善,其永著为令。”明珠得此嘉奖,更是大出风头,名噪一时,权倾朝野,人以“相国”荣称,谓之“明相“。

    不过此时的南书房气氛着实有些压抑,加上此时北京正值六月天气,酷热难当,虽说这南书房中早有太监抬了冰块放于其中,饶是于此,仍让人觉得有些难受。两位康熙帝最得力的臣子早就前心贴后心,闷热难耐,却又不得不保持端正的样子以待少年天子垂询。康熙虽然只是十八岁的少年天子,但皇帝的威望日渐深厚,二人虽是康熙宠臣,但也不敢稍有造次。

    二人正盼着康熙早点放他们回去,却见康熙“砰“的一声站起,将手中折子狠狠扔向明珠,明珠一时未能反应过来,着实的挨了一下,一时不明所以,站在那呆呆的望着康熙。

    “明珠,这道折子你可知晓?!这就是你为朕实心办事的结果吗!”康熙指着地上的奏章怒道:“捡起来给朕看清楚了!”

    索额图的年纪更是有些大了,虽然贵为首辅,但是在天子女婿面前仍是不敢有丝毫差错,生怕担了个跋扈的名声,此刻见康熙发怒,很快用眼角余光扫了一下砸在明珠身上的奏章,暗自猜测这是何人的折子让皇帝如此气恼,看来明珠这小白脸要倒霉了。索额图世代高官,是入关的从龙家族,对明珠这等后进之人十分的看不上眼,明珠的祖父被努尔哈赤所杀,其父亲叔父等人后来归附后金,在朝中几乎没有根基,不是满清的权贵家庭,所以索额图自然是看不上这白脸尚书了,奈何康熙却是十分看重明珠的本事,明面上也不好太给明珠难看,现在见明珠倒霉,心中暗乐,嘴上却说道:“皇上歇怒,龙体要紧。“

    明珠早已吓得跪倒在地,捡起地上的奏章,只描了数眼已是一脸寒色,天虽闷热,却也感受不到一丝势气,只顾不停嗑首:“皇上歇怒,皇上歇怒,此事臣实在不知,俱是兵部小吏瞒着臣私下运作,贪图吴三桂的钱财,胆大包天,欺瞒朝庭,万岁明查!“”

    清庭沿袭了许多明朝制度,各地也派驻巡抚,这些巡抚上报朝庭的奏折是直呈皇帝御前。惹的康熙动怒,明珠惶恐的折子是云南巡抚朱国治报上来的,内中只讲了一件事,就是吴三桂的军队刚刚获得十几门大将军炮,据他派人悄悄探知,这些将军炮皆是吴三桂从兵部获得,奏章上还说,不知朝庭如此资助三藩,谓之何意,更隐隐有责问康熙的意思。当初派朱国治巡抚云南,也是康熙考虑良久才作出的决定,朱国治是顺治四年的贡生,初授固安知县,擢至大理寺卿。顺治十六年,任江苏巡抚,上疏献策抵御明郑成功入长江之师。在任期间搜刮无度,人称“朱白地”,又以抗粮为名,制造江南奏销案。顺治十八年疏言苏、松、常、镇四府欠赋绅衿万余,均为抗粮,后全部褫革,是为“奏销案”。又在哭庙案中,罗织罪名杀害苏州金圣叹、倪用宾等人。但就是这等贪财无得之人,却在康熙十年补云南巡抚,加太子太保兼少保,康熙用他的原因很简单,削藩。这朱国治虽然喜好黄白之物,但对清庭却是非常忠心,吴三桂起兵反清时欲胁降,他严拒,被杀。身为吴三桂将士分而食之,骸骨无一存。三藩之乱平定后,清廷将朱国治列入“忠义”死难臣子之列,加以褒扬优恤。《清史稿》中被列入“忠义传”中。朱国治赴任前,康熙曾在南书房召见他,私下给了他一道密旨,让朱国治到云南后,广探军情,收买吴军将士,交结地方绅士,想尽办法给吴三桂添乱,尽量延缓吴三桂的造反脚步,让清庭有足够时间准备。朱国治到云南后对康熙的交待做得十分出色,吴三桂屡次想要杀他,但考虑杀了朝庭派来的巡抚无疑等于起兵造反,眼下云南准备还不充分,仓促起兵未必有什么好结果,只能强压下心头怒火,对朱国治来个不闻不问,随他折腾去,只是暗地加派人手严密监视而已。

    朱国治无意探知吴军从兵部新得了一批大将军炮,对朝庭的举动十分不明,既要削藩,为何又要资其军火,于是八百里加急呈上折子,探询康熙此举的用意。

    实际上明珠并不知情,操作这件事的兵部主事龙永图,此人受了吴三桂几万两银子,通过与武库司的一些小吏串通,私作损毁,将这十几门将军炮神不知鬼不觉的从武库司的帐册上消失了,流到了云南吴三桂的军中。不管何朝何代,为钱不顾国家利益的事情随时都有,明珠新任兵部尚书,根基未稳,对下面的这些道道自然是不知晓的,莫名奇妙的给戴了一口大黑锅。

    康熙也知明珠不会做出这等蝇头小利之事,刚才也是一时气愤有些失态,冷静下来见明珠仍跪在那里,也有些不忍,便道:“起来吧。”

    明珠惶恐的站直了身子,擦了一下额头渗出的汗水:“皇上,此事臣回去定加祥查,一定要把这些狗胆包天的奴才重加严办!”

    康熙想要削藩的意思,朝中大臣多数知道,不过反对的人也不少,在朝会中也议过几次,每次都是不了了之,这让少年天子的内心更加迫切,眼下兵部下面竟然出了这等事情,看来要把京城好好理一遍了,心中拿定主意,对索额图道:“索相,这京城之中有不少文武臣工与吴三桂有些勾结,这每年从云南送上来的孝敬想必是不少的,朕着你暗中彻查,但不可打草惊蛇,让吴三桂有所动静,朝庭还需时间。你们先下去吧。“

    索额图连忙应了,正欲与明珠同退,却听明珠道:“皇上,吴应熊那边怎么办?“

    康熙不耐烦的挥了挥手:“好好替朕看着这个好姑父,他如果老实,朕或许会看在姑姑的份上给他一条活路,如果他一心要跟着他那个老子,哼。。。朕岂是好糊弄的!“

    (笔者按:吴应熊是吴三桂的世子,娶的老婆是顺治的妹妹建宁公主,却不是小说中所描述的康熙的妹妹)

    我想要票。。。。能不能给点我啊。。。。收藏一下,票票一下。。。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