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儒行风藏》


本站公告

    看到小家伙手中那个东西,郁欢当然知道那是贝叶,修者用来记录信息的,类似凡世的书籍。

    这页贝叶是郁欢的师门一代代传下来的,具体从什么时候有的,早已不可考证,只是历代掌门都很看重这页贝叶,说是记录着一种很神奇的修行方法,但却从来不见有门人修炼成功,到了郁欢他们这几代,只是将之作为一种传承来继承,而不再有其他任何实际作用了。郁欢见小家伙似乎对此非常感兴趣,心想,也许小家伙真的与之有缘,便将之抄写一份,给了小家伙。郁欢没有其他想法,只是小家伙喜欢,便送一份给他。至于小家伙只是喜欢贝叶,还是小家伙真的喜欢贝叶里的内容,郁欢则没有去在乎了。不过,如果此时有个读书人在的话,一定会奇怪郁欢给小家伙的手抄书,因为上面的文字竟然都是很久很久以前的文字,现在早已不再用。也许某些喜欢历史,喜欢研究古文学或者古文字的人还能认读。毕竟这种字出现在太早太早的时代了。

    小家伙当然不认识字,却也将郁欢抄写的那本书拿在手里,似乎很喜欢的样子。就这样,一件不但改变两个人,而且将要改变很多很多人命运的事就这么平淡的发生了。两个当事人却没有应该的自觉,还是一个人逗,两个人乐的玩闹着。

    郁欢毕竟不是一个平凡人,不可能就这样守着一个捡来的小屁孩终老。他很喜欢小家伙,却也有自己必须去承担的责任。两者不可兼,那么,只能折中处理,那就是找到一个可以托付小家伙的人,将小家伙抚养长大,而自己放心的去做自己的事。郁欢也想过带着小家伙一起,可,想想自己以后的路,却也只能默默的叹口气,放弃这种不且实际的想法。对面铁匠铺的那个山里来的铁匠,一段时间来和小家伙也变得很是熟悉。这种情况的出现一部分原因是铁匠很想念山中自己的儿子,便将自己的思念寄托在小家伙身上,另一部分原因则是郁欢特意营造的结果,他不但用各种理由让铁匠和小家伙相处,还通过各种方式考验铁匠的为人,甚至还跑到铁匠所在的山村里了解了一下他家里的情况,还知道他已经有一个儿子。虽然这样对铁匠有些不公,但如果他能凭空多一个儿子,也算是对他的补偿。

    一天老实的铁匠被其他师兄弟陷害,被迫要离开铁匠铺,回到山村里去。铁匠来向郁欢他们告别,郁欢了解了事情的始末,却也并不替铁匠伸冤,只是郑重的将小家伙托付给他。铁匠听到这件事当然很是高兴,却也问郁欢为什么不自己抚养弟弟。郁欢一直和小家伙兄弟相称。郁欢只是随口编了一个理由,看到铁匠并不相信的样子,便稍微显露了一下自己的手段,谎称有厉害的仇人要寻仇,无法照顾弟弟。铁匠看到郁欢那神仙似的能力,便也明白了眼前的不是和他们一样的凡俗人。同时,铁匠也明白,小家伙只是郁欢捡来的,即使有人向郁欢报仇,也和他及小家伙无碍,便答应收养小家伙。

    于是,小家伙便和铁匠回了山村。而村里人都知道铁匠在外面捡了个儿子。而小家伙却牢牢的记住了一个名字:郁欢;还有一句让小家伙后来实践一生的话:与人为善。那是他的大哥哥临别时告诉他的。同时,又给他和铁匠的儿子各取了名字,便是:玉蠡和玉若。当然,那本手抄书,也给小家伙揣在怀里,并告诉铁匠让小家伙自己好好保存。

    于是,便有了玉若在铁匠家平静的三年,以及后来的种种事情。

    玉蠡在琥珀中躺了七天后,终于醒了过来。苏醒的玉蠡不再是原来黑黑的,憨憨的样子,变得微黑,而且神情顾盼之间甚至有了些许淡然,些许明悟。这件事让村民大为惊讶,而玉若的解释便是先生救了玉蠡。这是玉若求先生答应的,因为他不想被大家看做怪物,而先生在村民眼中本来就神秘,加上玉蠡这件事,只是让他更神秘而已。先生也了解玉若的想法,便答应了他。于是,村民再看先生时,眼中便有了一种近乎虔诚的尊敬。

    又一个月后,玉蠡便完全回复了,甚至于比受伤以前更好。因为他有了先生眼中的“男体女骨”,而这是所有修者梦寐以求的体质。也是先生答应收他为徒的主要原因。

    过完年,先生便收了玉蠡为徒,村民们并不知道。大家只是奇怪,原来是玉若天天往村里先生家来,现在却变成了玉蠡天天来,有时兄弟两个一起来。淳朴的村们很好奇,但也只是好奇而已。因为,自己的孩子有时也到先生哪里去的,只是去的没有玉蠡和玉若多罢了。当然,村民知道玉蠡白天到先生家来,不知道的是,先生晚上却到玉蠡和玉若的小屋里去。

    一年过去,玉蠡先前被玉若强迫读了些书,又有先生在旁做现场指导,先生的那套《儒心风藏》玉蠡已经初窥门径。而玉若却时不时的问先生一些古怪的文字。先生收藏了很多古书,这些书玉若可以随便取阅,先生对于玉若的古怪问题也见怪不怪。有“男体女骨”为根本,以龙涎等灵药为辅助,玉蠡的修行可谓一日千里,直看得先生大呼人之差别,嗟乎天地。感慨于玉蠡修行的速度,先生不再担心玉蠡学无所成,便指导玉蠡狂筑根基,为未来铺平道路。

    《儒心风藏》是一中由心而修的方式。是儒家甚至是修界极有盛名的一种修炼途径。修到极处,人便会具有儒雅、质朴的气质,恬淡冲和的魅力。而且行止之间,似风之毫无羁绊,似山之岳临深渊。便可御风而行,遨游天地。只是,以如今玉若和玉蠡的见识,便只见施展时的神奇,却不知道这种修炼方法的难得与珍奇。先生自己也不解释《儒心风藏》的来历,只是指导玉蠡修炼,对一些艰涩难懂出详加解释,却也并不阻止玉若的参与。玉若当然也没有一个外人的自觉,因为他根本就不知道世上还有门户之见,藩篱之隔。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