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节 风雨前的寂静


本站公告

    咸阳在经历着一场腥风血雨的洗濯,新的皇权的建立,必然引来一场浩大的灾难。。或许,对一些人,这是一场千载难逢的机遇,或许,对一些人,这则是人生难得一遇的大难。

    而此时的肤施城,也屹立在风雨飘摇的最前沿,自从那日章邯被扶苏气的昏倒以后,章邯的大营已经高挂起免战牌,甚至,章邯的营中都没有一个兵士出来。而肤施城也是如此,城门紧闭,城墙上的兵士每天都在紧盯着对面章邯大营的动向。

    一场大战以后,此时的肤施城前似乎已经恢复了难得一见的平静,平静的让人心里有些发毛。似乎,这种平静本就不该出现在此时的战场,可是,这种平静却真真实实的出现在这里。

    连续的五天,每一天传令兵报来的消息都是一样,城外没有丝毫的动静。

    这个消息让扶苏也不知道如何是好,对方紧闭大营不出,显然是在等咸阳来的援军,而此时,援军早已开拨出发,就在赶来肤施的路上。整整七十万的骊山众,一股足以扭转整个战局的决定力量。

    甚至,在这五天里,扶苏都有想把自己新研制出的炸药运用在战场上的打算。如果真的动用这股在秦朝时期来说异常强大的力量,对付七十万的骊山众,确实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再强大的冷兵器时代的军队,都无法正面对抗强力炮火的袭击。可是,扶苏在心里是不愿意在华夏的土地上动用火药这种真正的热武器。虽然扶苏以前跟老锄早就学会了火药怎么运用,什么样的分量会产生什么样的威力,甚至,扶苏都已经掌握了一般爆破的基本操作。扶苏有绝对的信心可以将章邯的七十万骊山众一下子打的落花流水,甚至是屁滚尿流。但是扶苏不会这样做,他不是那种人。

    说到底,是扶苏不愿意将火药运用在内部的战场。即使内部战场再艰苦,再难熬,扶苏也不会动用火药这种太过先进的东西。

    其实,在扶苏的心中,有一种太过执怮的道德标准。那就是,与对方的军队交锋,对方使用的冷兵器,自己就使用冷兵器,即使,这种冷兵器是经过极端改良之后的冷兵器。但是依然还是冷兵器。这等同于尊重对手。就像两个高手过招,对方赤手空拳,自己也就不好意思拿剑,更不用说掏枪了。当然,扶苏的这条信念,或者说道德观只是对内的,在对外的战争中,扶苏才不会考虑这些。因为很简单的一个道理,自己和章邯打,再打也是自己人,当然,这个自己人指的是地域性的种族,也就是华夏炎黄一族。

    也就是说,在扶苏的心里,是有一种严格的种族界限的,这种界限来自于他曾经受过的教育,来自于他对于他那个时代历史的一种认知。其实,也是因为华夏的悠久历史,感染了扶苏,让他有一种局限性非常强的公平意识。

    也是因为如此,此时的扶苏才异常的苦恼。这种情况就相当于扶苏此时手中有一把非常锋利的剑,只要他动动手,将剑刺出去,他就会赢得这场战局的完美胜利,可是,问题在于,拿剑的人不会出剑。

    扶苏苦恼着,五天的时间,他想出了各种对付骊山众的可能,可是,到最后都一一被扶苏否定了。因为,扶苏知道,这七十万的人不但是不怕死,而且他们还有更可怕的地方。那就是他们的身份,修陵人。

    也许,有人会不注意这个特殊的身份,但是扶苏不会不注意,这个看似并不复杂的身份,却代表了一种可怕的东西。

    那就是这些人一直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他们在骊山修墓,除了始皇,他们几乎不认识任何的人,他们不与外界的人交往,不知道外面到底发生着什么。也就是说,他们根本不知道扶苏是谁,蒙恬是谁。他们只知道,杀了这两个人,他们就可以自由,他们就可以挣脱压在他们头顶的那把明晃晃的屠刀。

    这才是最可怕的,这种可怕比他们的人数更让扶苏无奈。

    纵观扶苏自那日帝都来旨以后的表现,其实,扶苏一直是靠着得民心才赢得了一场场的胜利。他被赵构带人围杀,幸而遇到一个想大秦内乱的赵奎,将他放了出来。他因为得到了军心,才有二千的战士为了他和蒙恬视死如归,才有一百多的蒙家近卫轻骑为了他和蒙恬甘愿冒死追随。之后他来到肤施,也是因为民心,才渐渐站稳脚跟。他打败赵奎,其实也是因为民心向着他。若不是民心向着他,咸阳怎么会内乱,赵高怎么会腾不出手增兵肤施...

    其实,从一开始,扶苏就是靠着得民心取得的一次次胜利,看似每一次的胜利都是那般的侥幸,都是扶苏想出的策略和计谋,可是,若是没有民心,他扶苏即使再聪明,再能干,他依然什么也不是。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扶苏一直是这么做的。或者,这也是出自长公子本心的一种表现。他本来就继承了母后的善良,而没有沾染上父皇的残暴,他一直是怀着一颗关爱仁善的心对待百姓的。甚至,他不惜为了百姓和自己的父皇在大殿之上据理力争。要知道,这样做的结果会是多么的可怕。幸而他是扶苏,才没有让始皇帝杀了他。而是将他发配到上郡,让他在边关多领悟领悟这个世界的残酷。

    可以说,扶苏之所以在对抗胡亥和赵高的道路上走的这么的顺利,其实是他一直关爱百姓的举动让他得到了民心所致的。民心是什么,在肤施那日被匈奴铁骑蹂躏的时候,一个肤施城妇人的手里举着的那个孩子就告诉了肤施民心是什么。

    可是,这次扶苏遇到的七十万的骊山众,却是与世隔绝的筑陵人,他们可不会尊重扶苏,他们甚至绝大多数的人连扶苏是谁都不知道。也就是说,他们不会心存信仰,心存顾忌,不会带着怜悯,不会带着崇敬。他们只会带着挣脱黑暗的憧憬,只会带着挣脱牢笼的兴奋。他们是一群最可怕的人,他们会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顾一切,他们甚至可以不顾惜自己的性命,而挣脱掉缠绕他们祖辈几世的镣铐。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