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东华针织厂


本站公告

    第五章东华针织厂

    进入七月份的天气愈显闷热,最高32度的气温,让人在日光下晒上几分钟就会有种头昏眼花的感觉。。

    临海工业学院二号楼一层的大阶梯教室里,孙秉云一个人坐在最后排靠右的角落里,一手托腮,眉头微皱的看着排桌上放着的一沓白纸愣神。

    两天前身为市长的老头子专门又往一建家属小区跑了一趟,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催他赶紧回校上课。这年头工业学院并没有实行学分制,校方在管理上还是比较严格的,孙秉云身份特殊,但一个月不到校上课商院的领导还是把状告到了孙向南的面前。迫于无奈,孙秉云不得不放弃悠闲滋润的逃课生活,正式回到学校上课。幸好的是,他的前身本就是个眼睛长在头顶上的人物,再加上本身并不住校,故而在校内基本没什么朋友。回来的这两天里,孙秉云不管是上专业课还是上大课,都会找个角落安身,每次押着上课的铃声进门,下课的铃声一响就背包走人,他不去理会别人,别人也不来搭理他,倒也乐得个清静。

    今天是周二,广告专业没有专业课,只有一堂“邓论”,是商院广告、国贸以及会计三个专业同上的大课,课时是两节,中间没有课间休息。在临海工院,广告和会计都是小专业,只有一个班,前者生员28,后者30,反倒是国贸专业学生多一些,虽然也只有一个班,但却有将近60号人。不过即便如此,偌大的一号阶梯教室里,也只零零散散占用了一半的座次——毕竟是大课,老师不点名,逃课的学生就多,从刚上课那会开始,孙秉云就有些后悔,早知道如此今天下午这堂课他也不来了。

    自从拿下了解放大街与建华路街道两侧的灯箱广告牌经营权之后,鼎新广告公司的运作就算是步入了正规,但从根本上来说,它仍旧是一家“皮包”公司,真正属于公司自有的资产几乎连一分钱都没有。

    公司首先拿下的三处楼顶大型广告牌,是临海建业集团行政主楼上的那三块,这三块广告牌在一分钱没花的情况下拿下来,随后就抵押给了工行解放大街分行,获得近十二万元的贷款,这笔贷款也就成了公司最基本的运作资金。

    随后,就在拿下建华路与解放大街街道灯箱广告牌的经营权之后,在廖萌萌的牵头下,建业集团行政主楼上的三块广告牌就被西华县十三屯村政府以每半七万元的价格拿下了一年的使用权,用来为十三屯做形象广告宣传。因为是真正的“关系户”,尽管建业集团楼顶上的广告牌还没有真正的立起来,十三屯村政府便已经把一年的广告占用款拨过来了,其中扣除支付给廖萌萌的三万联系费用之外,在象征性的拨付给建业集团一万元占用费,鼎新广告公司的账面上才算是有了一部分资金。但因为那三块广告牌已经抵押给了银行,现在贷款还没有换上,故而公司的资产还是实际上的负值。

    再者,直到目前为止,公司还没有一个正式的办公地点,当初在市工商局办理营业执照的时候,公司驻地一项填写的是解放大街鱼柳巷43号,但事实上,这个地方是林孜秀原来家庭住址,如今房子都被她那个不知所踪的老公卖掉了,公司的办公地点自然不能安排在那里。而要想在正式的办公楼里租下一个办公间,需要投入的费用又是一个负担,故而这件事到现在还搁置着。

    至于在公司员工方面,那更是一副惨不忍睹的局面,公司从总经理到副总经理再到业务主管、财务经理等等等等的一切职务,都是林孜秀一个人担着,至于说广告文案与设计专员,则是由孙秉云临时充任的。

    公司的业务如今并不需要谁去操心,现在归入日程的基础广告牌项目上,都已经有了广告商家,这里面就包括建业集团楼顶的广告牌以及外环两处街道上的灯柱挂牌。前者是安排的十三屯村形象宣传广告,内容很简单,就是两句标语以及几幅村政府提供的图片,公司要做的事情,仅仅是把这些东西拼凑在一起,用喷绘布往钢架上一罩就完事了。至于后者就更简单了,范匡泽会来事,虽然现在市里用不用他们车厂的车还没确定,当他已经向林孜秀做了承诺,至少二十万的广告费是肯定会给的,同时呢,灯柱挂牌的广告也不用鼎新去操心,他们自己有专人设计。

    现在真正让孙秉云操心的,是解放大街以及建华路上两侧的那些灯箱广告牌,这270多块灯箱广告牌中,现在有60块被东华针织厂拿走了,因为中间有刘涛这层关系,对方给出的价码也很不错,广告安排一个月,每块费用三千,总和下来就是18万。但是,东华针织厂的厂长姜国才并不是那么好对付的人,他做这个广告可能一方面是真的准备为厂里的新产品做些宣传,另一方面可能也是不好驳了刘涛的面子。总的来说,他在对待这笔业务的态度上要正规的多,按照他的说法,这笔广告可以交给鼎新来做,广告费也可以在协议签订之后按先期全额的方式提前支付,但是,在这份协议签署之前,鼎新必须把平面广告的策划文案以及初步的效果图拿给他看,而且必须保证让他满意才成。

    说到姜国才,这人倒也是临海市有头有脸的人物,他是真正从基层爬上来的人才。过去,东华针织厂还是市轻工局下属的一家集体企业,因经营不善,企业常年亏损,85年的时候,东华针织厂从轻工局名下剥离,归为东华镇的乡镇企业,姜国才出任厂长。

    在孙秉云的印象里,姜国才这个人很聪明,他出任东华针织厂厂长之后,就把眼睛紧紧盯在了国内流行的服饰行业上,因为没有属于自己的优势品牌,他就选了一条捷径。喇叭裤流行的时候,他就让厂里转产喇叭裤;脚蹬裤流行的时候,他就让转产脚蹬裤;看到文化衫出现流行的趋势,他的厂里又开始大量出产各式各样的文化衫。这种没有长期性、纯粹跟风式的经营策略,倒也让东华针织厂的经营出现了转机,因为没有品牌优势,东华这几年都是打得价格战,他们出产的东西没别的优势,就是两个字“便宜”,也正因为如此,姜国才才会被人戏称为“姜地摊”,那意思就是说他们厂里出来的都是地摊货。

    在孙秉云前世的时候,东华针织厂在九二、九三年有一次转型,那时候正值超短裙在国内服装行业“肆虐”,作为较为开放的沿海城市,临海自然也受到了“迷你潮流”的冲击。大街上一走,年轻的大姑娘、小媳妇们也不管自己腿型如何,全都纷纷的穿上超短裙,裸露着两条白惨惨的大腿。

    就在这个时候,东华也转产了一阵子超短裙、短裤,不过因为厂里经营状况的好转,再加上本身心思的活泛,姜国才在九三年夏初的时候,突然将经营主方向转向了袜业,而且是销售面相对狭窄的女式长袜一面。他斥资八百万,从意大利引进了四条生产线,准备引领东华追赶潮流,全面转向丝袜产业,或许在他看来,超短裙的盛行肯定要伴随着丝袜行业的快速发展。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姜国才的思路并没有错,但是他高估了国人对服饰流行元素的接纳程度。“迷你潮流”在九二年夏末出现,九三年夏初趋向流行,但没过多久,这种过分暴露女性肢体的服饰文化,就遭到了国内媒体的狠批,大部分单位、高校甚至明文规定不许穿着类似“迷你”、“超短”的裙装。就这样,一股对审美的追求潮流败退在社会公德面前,同时,也给刚刚出现经营转机的东华针织厂带来了致命的一击。

    前世,东华针织厂是在九四年年初被邻省一家服装厂并购的,包括那四条八百万元引进来的丝袜生产线,整个厂的资产也只折卖了四五百万的样子。而最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就在东华被并购的三个月之后,义乌梦娜袜业正式挂牌成立,又隔不到一年,上海浪莎袜业成立,而这两家国内的袜业巨头在最初的起步上显然要落后于东华,但他们却在不长的时间内便走向了鼎盛。

    对前世东华的决策与衰败,孙秉云没有兴趣去回忆,当然,他更没有兴趣在关键的时候拉姜国才一把,他现在考虑的两件事:第一,怎么将东华涉款18万的丝袜产品广告设计文案对付过去,第二,坐等东华经营陷入困境,到时候看能不能把这家企业拿下。

    要想聚敛财富,仅仅依靠鼎新广告这个在起步阶段就不太干净的公司显然是不成的,孙秉云从一开始就在寻找下一步落脚的方向,而从目前临海市的具体情况来看,走向实业方面走出第一步,东华针织厂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