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柔和顺,似桂如兰”是曹雪芹给她的判词,如果袭人没有此优点,只能说曹大大写的不及格。文中,袭人就是温柔和顺、似桂如兰的。在我眼中的袭人,聪慧不张扬,温柔体贴,善解人意。最后文中,袭人的离去他嫁,因曹雪芹后面文稿遗失,由高鹗续写,将袭人极尽嘲讽、挖苦的描写,让我全然见不到“温柔和顺,似桂如兰”,使人疑惑?我只能为看不到曹雪芹全本《红楼梦》遗憾,更对清朝无好感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就是清朝所谓的明君康熙、雍正、乾隆,我也皆没好感,他们对汉文化的打击太甚,这话题有些扯远了不提。
我看过一些对袭人不好评价的言词,我在这里也有一家之言供大家参考。
袭人的不好评价基本在三点:越制、告密、背叛。没有曹雪芹全本《红楼梦》可读,我下不了结论定袭人为“不良”女子,不解产生只能一笑了之,该喜欢还是喜欢!如今,多谢刘心武老师的《红楼探轶》为我释怀。
说袭人越制,是指《红楼梦》第六回,宝玉和袭人初似云雨情。我在不知道《红楼探轶》前,就不认为这是袭人多大错误,何况还是宝玉强求“云雨情”。似想,那年月,主子就是丫鬟的天,说生就生,说死就死。袭人没因宝玉的漂亮和风采主动献身就不错了。个人认为,袭人自被定为宝玉贴身服伺大丫鬟,换在当今就是领取了结婚证,只是没办结婚典礼而已。难道没有举行结婚庆典,两口子拿了结婚证就不是合法夫妻不成?退一步,宝玉强求袭人“云雨情”,袭人死活不让,再来句:你在强迫,我告夫人;我要自刎;我要咔嚓你的小弟弟……多杀风景……我在这,从不非议袭人,个人还觉得袭人此时举动,正是证明其知情识趣,善解人意。
说到袭人告密,是指《红楼梦》中三十四回,袭人告王夫人“如今二爷大了,里头(大观园)姑娘也大了……不如这会防避些,似乎妥当(搬出大观园外来住)……”我读此段开始也诧异,可此为曹大大亲笔,不会无原由。
此处在《红楼探轶》中的解释“因袭人发现宝玉和自己行云雨之事时,是将自己幻想成林黛玉,不原谅,逐埋心里,寻机到王夫人处告密……”这里探轶有点过,可能是原因之一,不是主要原因。
个人认为,袭人如真是刘心武老师所说的那样,我能理解女人确实不能接受自己是她人性爱替代品,但袭人在告密前还能甜言蜜语对待林黛玉,转头就向王夫人告密要宝玉搬出大观园,远离林黛玉这些姐姐妹妹,这就太有心机,甚至可说阴险,两面三刀。这里,刘心武老师为袭人探轶结果,有越描越黑的趋势,相应判词也应改写。当然,这是刘心武老师探轶结果,我尊重,但我个人不认同。
袭人是在《红楼梦》中三十四回向王夫人告密的。此前,二十六回贾环在姐妹相好上吃狠宝玉,估计失手伤宝玉脸面,想让宝玉破相,宝玉养三十三天才好,三十四回袭人就告密了。以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的写法,说话爱猜谜,诗词爱拆字,前面看似不经意的描写,多为后面章节铺垫和影射。这里“三十三”和“三十四”就没联系?且三十一回描写袭人吐血,三十二回丫鬟金钏受宝玉所累而跳井自杀,三十三回处理死去丫鬟事情,这些都使得袭人胆战心惊。似问,那个女孩能平静对待?何况,自从宝玉住进大观园,越来越“女性化”,“扯皮”和“悟道”如家常便饭般常见,时不时还哭上一哭,以袭人的情感难到能无动于衷?宝玉就是和林黛玉要好之时,也常为某事某物某景所迷,在左拥右抱中“悟”了。个人认为,这些,才是袭人“告密”的主要原因所在。
说袭人背叛,高鹗续写的《红楼梦》对袭人的离去描写确实是背叛,但我不解。万事皆有因,什么性格说什么话,办什么的事情都是有因果关系或性格驱使。高鹗完全不顾及判词“温柔和顺,似桂如兰”的意思,这只能是高鹗一家之词。在这里,我非常赞成刘心武老师在《红楼探轶》中的探轶结果,多谢刘老师为我解惑!
刘心武老师通过对《红楼梦》和《红楼注解批语》的细读推敲,得出“袭人离开宝玉,是政治的牺牲品,正是对宝玉喜爱、忠诚的表现。”
当时,宝玉父亲贾政在政治上,犯下的一些错误受到皇帝打击。恰好,此时贾家依附的政治力量和政敌忠顺王明争戏子蒋玉菡,暗地在较量手腕高下。于是忠顺王借皇帝打击贾家之手,在得知蒋玉菡喜欢袭人后,强行向贾府索要袭人,袭人为保全大厦将倾的贾家,也为保贾宝玉,这才被忠顺王索了去,嫁于戏子蒋玉菡。
刘心武老师此《红楼探轶》中的探轶结果,正和袭人判词“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此说我受,多谢刘老师为我解惑!我眼中的袭人,就是“温柔和顺,似桂如兰”,就是聪慧不张扬,温柔体贴,善解人意。
注:以上是我个人看法,仅供大家茶余饭后增加点说话内容。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