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位想必都知道,董卓此人,好大喜功凶狠残暴,嗜杀成性,此人的一番做法并非一个人臣,其与匪徒无益。然则匪徒无法拥有此番势力庞大的军队,而董卓却拥有,此时的董卓更是居于京城,西凉铁骑屯于京郊。如今更是威胁到当今天子,众位士大夫将军无法与之抗衡,董氏一门更是家将不少。然而董卓虽表面厉害,其最仰仗的靠山也不过是西凉军队,只要有人能说服西凉军队投靠朝廷报效国家,那么董卓便不足惧而,到时灭杀董贼,光复我大汉江山指日可待。”吴言一口气说了许多,众人皆称是。而韩震则一脸冷笑的看着那些人,心中暗道,果然是百无一用是书生啊,都说书生喜欢纸上谈兵,但他们现在的样子根本就与纸上谈兵沾不上边,纯粹是想象,换做韩震来的那个时代一个比较流行能够的话那就是yy,没错,就是纯粹的yy,想要夺兵权说服那些西凉的莽夫,哪有这么容易,要是这般容易的话历史早就改变了。
“吴先生此言差异,西凉军中那些将领各个都是董卓的心腹将领,哪有那么容易说服为我所用,再者说来这些带兵的莽夫不知教化,难保证不会再出现第二个第三个董卓。”中间有一人站起来说道。众人看去,恰好是刚刚向蔡邕提出刁钻问题的李新李觉云。“哦,不知道李先生有什么看法。”吴言说道:“吴某那是一人之见,倘李先生有高见的话,不妨说出。”李新躬了一下身说道:“高见不敢,也是李某一点的个人看法罢了。”
“董卓此人,的确手握重兵,西凉军三十万在此,那些西凉的将军各个嚣张跋扈,不服管教。也唯有董卓这样的武夫才能制约他们,因此我们去以礼仪国家教化与他们根本就不会有什么用,而且有很大可能被他们反咬一口,落得个报国为遂身先死的下场,故而吴先生此言我不敢苟同。”
“我们不能说服董卓手下将兵,但是我们可以让各个州郡前来讨伐董卓,他董卓虽然有西凉兵三十万,但是众位不要忘了,我大汉军队可不止这个数,各州郡军队加起来何止百万,我等可让各州郡前来勤王灭董,到时候大军临下,董卓如很能逃脱此地。而就我们所知现在不少朝中大臣不满董卓,其中太傅袁槐就是其中之一,此人出身袁家,袁家本就是大汉故臣,四世三公,门多故吏。加之家族中又出现袁绍袁术两兄弟,年纪轻轻大智大才,颇懂用兵之道,可领数万兵马来京,又有西凉马腾,此人虽与董卓同出西凉,但此人绝对是一个忠君报国之人,亦可率大军万余前来京城,还有北平太守公孙赞,北海太守孔融等等均可领兵前来。到时他们举义发动军队来勤王,一起来京攻击西凉军。那时外有军队攻击内有袁太傅内应,何愁董卓不灭。”
李新话一说完,众人皆称好不已,听到此人一番言语韩震心中也是巨震,此人所言与后面发生的事差不多,难道此人有洞悉未来之事的能力,抑或是和自己一样都是穿越者?要是不是的话这人的猜测怎么会这样准确。难道这个世界上除了我之外还有其他的穿越者。韩震正在思索的时候那李新又开口说话了:“到时候大军兵临城下,由不得他董卓不投降,到时候乖乖的交出兵权,然后引颈自刎,说不定陛下会考虑留下他董家其余人的活路,至于勤王军队,到时陛下纷纷为其封官,倒也荫及他们的子孙,他们定会感恩戴德率军离去。那是我大汉便可光复。”听完他的话韩震差点没有噎死,刚刚还以为是一个牛b人物呢,没想到后面的话说得如此脑残,唉,读书人还是不可信啊。韩震不住的摇头。
“纪中何故摇头?难道觉云此话不对,想来纪中定有高见,不妨说来听听。”韩震正在心中鄙视那个脑残的李新的时候,忽然蔡邕说话了。韩震抬头看了一下四周见众人都在看他,暗呼一声要糟,怎么就那么不注意,被发现了。“不是,刚才见觉云兄此言甚好,只是有一定不对,故而摇了摇头。”韩震硬着头皮答道。“哦,哪里不对,还请纪中兄说出。”李新看着韩震说道,自己正爽呢,这家伙来了一个有不对的地方,那你就与我说出来。韩震看了一眼李新又看了看蔡邕,深吸一口气暗道死就死了,说说又不会改变历史,你们要我说我便说。“其实……”
第五章韩震论势韩震看着骑虎难下,便开口道:“其实刚才两位先生所言都有一定的道理,都有可取之处,但是也有不足之处,韩某此言只是基于两位先生言谈上加之个人一点小小的看法而已,若有不妥之处还请诸公见谅!”先把话给你们撂下,我是依照这二人之前所言说的,有不同的地方那是个人的一点见解,万一出现什么反对某个人的言辞,那也是他们二人先说的,我是顺着他们的话说的,跟我没什么关系。韩震什么人,还没有开始说重点便把关系给摆清楚了,可是堂中之人却把他的话当做谦虚之词,一时间众人均言“但说无妨,”“我等不会见怪”云云。
“先说曹*刺董这件事情吧,这件事情明着看时曹*所代表的青年一代势力对董卓的一次挑衅,可实际上已经说明朝中诸公已经对董卓抱怨极深,此次曹*刺董不过是一个契机,我想后面会因此发生很多事情,至于是什么那就不是我等可预测的了。说到这个曹*刺董,我感觉我们有必要分析一下曹*和董卓这两个人,先说一下董卓此人吧。董卓的崛起想来大家都是知道的,此人之前不过是一西凉小官,因剿灭黄巾乱党之事有功被封为前将军,西凉刺史,统兵二十余万众。后十常侍扰乱朝纲,劫持少帝,此人被朝中士大夫征召进京勤王,遂带兵进入京城,这才有了后面的一系列变故,说起来他董卓在出兵勤王这一点上要不是怀有其他的心思也算是有功无过,但是其怀有二心进京就不可原谅了,但是他的这些异心是为何出现的?是何人招致其来的?大家肯定在心中说道‘并非我等,乃大将军何进也。’不错,是大将军何进召入京城的,但是董卓如京的时候何进已死,为什么但是有人提出他董卓有二心没有人站出来把他给灭杀,或者赶出京城?众人可能又说了‘当时是朝纲初定,不应驱赶有功之人,那样会使天下有功之人寒心’这些话是谁说的呢,是朝中的那些士大夫们,使他们亲手把个虎狼一样的董卓慢慢的培养起来,慢慢的让其在京城站稳脚跟,本来众人有办法免除这个祸犯。当初并州丁原曾与董卓厮杀,那时候要是有士大夫站出来董卓何能在京城立足,可是士大夫们没有站出来,他们眼看着董卓收卖吕布灭杀丁原白白错失了一次驱逐董卓的机会。后来董卓废少帝,立陈留,自拜丞相,一人把持朝政对士大夫们不是打就是骂或者直接拖出去给杀了,士大夫们后悔了,受不了了,可是一切都晚了,勤王之师已经退了回去,京城外全是董卓的兵马,这些人才想着要对付董卓,还有可能吗?倘若他们当初少一些书生的犹豫,多一点杀伐的气概来,董卓还能存在这里吗?说起来今日之祸都是朝中士大夫们起手造成的,受一些苦难也怨不得别人。”一口气把这些话说完韩震轻轻地喘了口气,等着堂中之人的反应。果然堂中之人听到韩震此言犹如炸开锅的芝麻,有些人纷纷发表言语驳斥韩震,另有些人默默思考韩震的话,更有两人支持韩震此言。
等众人都说够了,韩震笑了一下又开口道:“想来刚才韩某的一席话触怒了众位在座的书生,但是有时候书生真的需要和军中那些你们自认为莽夫的武将学一点杀伐的气概来。须知有些事当断不断其后必受其乱。好了,看众位还想要韩某说下去韩某就在说说刺董的曹*这个人吧。说起来曹*此人也是颇有胆略,竟敢只身刺董,也算的上是一代豪杰了吧,不过可惜没有成功,好像还连累了许多人,唉,勇气可嘉但行为不可取,董卓身边有吕布等武将相随不说其人又是军旅出身武力想来不会太差了,曹*能从哪里逃脱出来也算是有一定的本事了。只是可惜了这个机会了,以后董卓就会察觉想要在行刺杀之事可就困难了。不过倒是让他曹*赚了一个好的名头啊,此人以后一定会有不俗的成就(废话吗不是,后来魏国的缔造者,能不会有不俗的成就吗?)。唉,这次刺杀可是害了一帮人,成就了一个人呐,有点儿得不偿失了。”韩震摇摇头说道。
“再说一下各郡守进京讨伐董卓之事,我认为此方法可行,但是不会使我们去召见什么,京城外必会有人想办法,我们说的是他们能不能打赢董卓之事。先不说军队对比,也不说战将数量。但说战将素质,试问天下谁人能与吕布此人相比?何谓‘马中赤兔,人中吕布’?这话我想大家都明白吧。不过倒是可以用车轮战把吕布给熬下去,但这是下下策。那些来勤王的郡守刺史长官们能会带多少战将,多少兵力?没有人能估算出来吧,我敢说他们手下有名的战将应该不会出来多少,毕竟这些人得之不易,在讨伐中一不小心有个闪失那就是吃了大亏。众位不要用这种眼神看着我,我说的就是吃亏,你们以为各郡守是来干什么的,他们是来想要占便宜的,这些吃亏的事儿他们绝对不会干的。因此来的将可能不少,但猛将却不会多。还有既然都是来占便宜的那么这些人必然不会太一心,将来就是组成了联盟也会因为彼此利益而发生内斗。就算是他们成功的讨伐了董卓,那么以后的利益怎么分,难道士大夫们真的认为封一些官职就万事大吉了吗,事情不会有你们想的那么简单的。再说了董卓打不过不会逃吗,到时候勤王之师离开后他再来个卷土重来,那就搞笑了。所以说历史将来的走向还真的很难说。这些就是韩某对天下大势的看法,有什么不对的,还请大家见谅。
[..c]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