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初遇张良


本站公告

    当时在庞大的起义军队伍中,有一支是东海人秦嘉率领的,他听说陈胜已经死了,便立楚国后裔景驹为楚王。

    这实在是一个难以作出的决定,想必刘邦是费了好大的劲才做出这样一个决定的。毕竟不投靠景驹,自己是这支沛县起义军的老大,什么事都是自己做主,但是一旦投靠了景驹,自己就变成了景驹的下人,看别人眼色行事当然没有自己当老大来的爽快!但是刘邦却这样做了,不为别的,就为了一件事——生存!在生存面前,其他的一切,像金钱女人面子都是次要的,一斤面子值几个钱,一个钱又能换回几分钟的寿命?

    但是可惜的是,真是应了一句老话,人倒霉的时候什么事都变得不顺,刘邦想做景驹的部下,却也没有做成!(这是后话,以后再说!)

    然而上天又总是公平的,在这里它让你吃了亏,在别的地方总会还回来的!就在刘邦带着军队赶往留(当时景驹军队驻扎在留)的时候,在下邳县的西郊他遇上了另外一支军队!

    当是刘老三的军队大约有一千人,而另外一支军队大约有一百人,两军穿着不同,实力更是相差悬殊,如果刘邦要兼并他的话(这在当时是常有的事),简直是轻而易举,但刘邦没有这样做,他不仅没有这样做,甚至还出钱持物,请对方来吃饭。相互询问之下,才知道两军都是来投靠景驹的!

    事实证明,刘邦这次没有耍流氓本色,以大欺小,以多欺少,又做对了!因为那一百人的头领有一个有名的称号,他叫张良!

    张良,一个熟悉的名字!自从那次在博浪沙扔了一锤子没有砸到秦始皇后,他便一直改名换姓,藏在下邳。他藏的很好,因为秦始皇找了十天也没有找到他!张良一心复韩,但现在他知道靠刺杀皇帝这条路是走不通了,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只有等待机会一条路可走,这一等又是十年!在这十年里,他一共做了三件事,三件足以改变他人生的大事!

    藏到下邳后,张良一直都在研究黄老之学。所谓的黄老之学,也并非是一句两句话能够说清楚的,但黄老之学在张良身上,却可以用三句话来说清楚。第一句是“导引”。“导引”就好像是佛家的打坐参禅,是道家的一种延年益寿的气功,又称行气,修炼时要求要全身心的投入,摈除一切杂念,与天人合一,达到形神统一的物我两忘境界!(哈哈,是不是有点像武侠小说里的内功,告诉你,这一切都是存在的,只不过没有小说里写的那么邪乎就是了!)。第二句是“辟谷”,又叫“却谷”,帛书里叫“去谷”。是食气导引升华的一种高境界,用大白话说就是不食人间烟火。第三句是“忍耐”。忍耐就不必说了吧!这是张良身上最优秀的品质,这在他做的第二件事上可以表现出来!

    张良做得第二件事便是著名的“下邳受书”了!话说张良有一天独立桥头,忽然间打南边来了一个白胡子老头,从远处看手里没有拿东西,但是走到近前他的手里却多了一只鞋(刚刚脱下来的)老头故意的把鞋丢下桥头,对张良说:“小子,把爷的鞋捡上来!”张良一听,当时就火了:“你是哪根葱啊,敢让我捡鞋?是不是想倚老卖老啊!”但他转念又一想,“看你年老体弱,便给你捡起来吧!”张良捡起鞋,来到老头身边,老头却说:“给我穿上!”张良心里又是一阵恼怒,但是他转念又一想,捡都捡了,再给他穿上又何妨?于是便遵命替老头穿上鞋!老头却二话不说,哈哈大笑的离开了!张良更是一头雾水,只是呆呆的站着,还没等张良回过神来,老头却又转回来对赚回来说:“孺子可教也!五天后黎明,你到这儿来等我!”张良顿时疑惑不解,但同时却对老头充满敬意!因此他五天后便早早的到了桥头,但让他大跌眼镜的是,老头却早在哪儿等候多时了(看来这老头有晨练的习惯),老头一看张良来到,立即便劈头盖脸的训道:“怎么才来,再过五天吧!”于是又过了五天,张良这次接受了上次的教训,起得比上次早多了,但可气的是,老头比他更早,张良又挨了一顿训,临了老头还不忘加上一句话:“再过五天吧!”于是,张良拼了命了,那天晚上没有睡觉,半夜便到了,这回终于比老头来的早了!来得早当然也是有好处的,老头给张良的好处是一本书,书的名字叫《太公兵法》除了兵法以外,老头还说了一句神乎其神的话:“十三年后,你会在济北见到一块大石头,那块大石头就是老人家我!”十三年后,张良路过济北,果然捡到了那块黄色的大石头,于是便把它供奉到家中,对于这个传奇的故事,我是不太相信的,我想这应该是民间为了神化张良而编的一些传说,但是张良在下邳学习了兵法,却是可以肯定的,因为很难想像一个没有学习过兵法的人会在日后想出那样无人能敌的计谋!

    除了学习黄老之学和《太公兵法》外,张良还在业余时间做了第三件事。虽然是在业余时间做的,但是也很重要,那就是他救了一个人的命,并和这个人成了最好的朋友,这个人的名字叫项伯!

    刘邦和张良两人相遇,亲切交谈后,大有相见恨晚之意!两人互相欣赏。刘邦说张良是天降之才,张良说世间只有刘邦懂得自己的兵法和计谋,刘邦的见识真是上天交给的!两人越说越近乎,在投奔景驹的路上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但他们不知道,一个巨大的危机正扑面而来!

    刘邦和张良的军队慢悠悠的向彭城东边的方向走着(此时,景驹的军队已经到了此地),而在彭城的更东边,有一支军队却飞速的向此地靠近,不过,那只军队不是来投靠景驹的,是来消灭他的!

    景驹的国号称为楚,那只军队也号称是楚军,但是此楚非彼楚,景驹的楚国实际上来源于陈胜,因为拥护景驹的秦嘉原本是陈胜的部下,而另外一只楚军却来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因为这只楚军的主帅叫项梁!

    没有错,就是他!

    自从那次在会稽山见到秦始皇,项羽没有来由的喊了一嗓子后,这叔侄两人可真是消停了一阵子!直到秦二世元年九月,陈胜起义的消息传到他们两人的耳中,他们原本平静的生活终于被打破了!

    说起项梁的起兵,还要从会稽郡的郡守说起。和沛县的县令一样,在听说陈胜起义后,会稽郡的郡守便立即召开了紧急会议,讨论一下下一步该做什么以及该怎么做的问题!接下来讨论的结果也和沛县的一样:起兵造反!(可见秦朝不得人心已经很久了,县长要造反,省长也要造反!)但是和沛县不一样的是,沛县的县令没有名字(至少在史书上不见记载),而会稽郡的郡守却有名字:殷通!但事实证明,在造反这件事上,有名字和没有名字的待遇都是一样的,作为一个国家高级公务员,造反是要付出比一般人更高的代价的!

    殷通主持召开的紧急会议上决定立项梁和桓楚为将军,起兵举旗反秦!初看之下,这个决定没有什么不妥,但是细究起来,却是大大的有问题!

    先是立项梁为将军,这应该是殷通不得已而为之。因为在当时,项梁不过是一个平头百姓,无官职无爵位,但是这个平头百姓却不是一般的平头百姓,因为他有钱有地位。所谓有钱便是爷。项梁这几年也不是白混的,再怎么说人家也是名将项燕的儿子!项梁这几年在会稽广积人脉,积聚力量,俨然已经成为了第二个会稽郡守。虽然他没有官职,但是殷通每次开会都要叫上他!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更何况像项梁这样的超级地头蛇,谁敢得罪啊,我不敢,殷通也不敢!

    他不敢,便只有立项梁为将军了,因为会稽的人民不听他殷通的,他们只听人家项梁的!(哎,当省长当到了这个份上,你还有什么脸活着,不如找块豆腐撞死算了!)

    再看第二位将军桓楚,就跟离谱了!为什么?因为这位桓大侠和刘邦一样,也是一个国家一级通缉犯,不知道正在哪儿逍遥呢!而知道他所在的人,只有项羽一人。这么一下子就热闹了!殷通要造反,手下的第一将军是项梁,不过这个手下好像不归自己管;手下的第二位将军是桓楚,不过桓楚和项羽是过命的哥们儿,自然也不归自己管。找两个自己指挥不了的人来替自己做事,而且还是做造反这样危险系数极高的是,真不知道殷通的脑子里是不是进浆糊了!

    殷通很快就要为自己的愚蠢行为付出惨重的代价!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