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古乃意欲谋反,本应小心从事,却出于文人的禀性,在返京之后做了一首诗用以述志:“蛟龙潜匿隐苍波,且与虾蟆作混和。等待一朝头角就,撼摇霹雳震山河。”
此诗不知怎的落到了护卫将军特思手中,发觉迪古乃有谋反之意的特思,随即向帝后告发。
但性情不定、脑袋又出了大毛病的金主合剌,不知为何只是把迪古乃的同党唐括辩打了一顿就没再追究。反而给了回京后的迪古乃机会,散布谣言、制造冤狱,骗合剌处死了其亲弟完颜常胜、邓王子完颜阿懒,彻底消灭了合剌一系的皇室成员,顺便把敢于举报他的特思也牵连进去掉了脑袋。
而后,发了神经的金主合剌,又将他认为是干政、干涉自己宠爱其他女人的裴满皇后杀死,连个说法都没有。在女真人传统中,正妻的地位还是很高的,不能轻易废掉,更不用说是随意处死了。
这一下,大金的臣子们全给皇帝吓坏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要大祸临头。
没过几天,金主合剌又莫名其妙的杀死了邓王的二子完颜阿懒和完颜达懒,并将此二人的家产赐给了迪古乃。
这并没有让迪古乃高兴,反倒是在心中直冒寒气!如此滥杀无度的皇帝,不知什么时候也会把自己给杀了。不如拚死一搏,也好过被人家给杀了,反正被合剌杀怕了的大臣们,也不会为他说好话。
大宋隆兴二十一年十一月,金主合剌前去忽剌浑土温围猎,随时都可能杀人的他,没几天又处死了自己身边几名身份不低的妃子。
十二月九日夜,时年二十七岁的迪古乃经过周密策划,和自己的九个同谋潜入合剌寝殿,将其杀死。
金主合剌死时三十二岁,在位十五年,随后被废为东昏王。直到二十四年后,才被重新追认为武灵皇帝,庙号熙宗,迁葬思陵。
当夜,迪古乃登基为帝,第二天就改元“天德”。为了自己地位稳固,迪古乃撕去了和气、谦恭的面纱,将数名合剌的亲信之臣骗入宫院处死。
随后,为了取得臣子的支持,迪古乃大赏群臣,与他一起谋反的九人也一起升官。
大金的灾难并没有就此结束,在自己的亲信、也是谋反同党的秘书监萧裕帮助下,迪古乃很快就向他一直十分忌惮的金太宗吴乞买后人下了手,谁让他们大都有才干、而且手握重权。他这一下手,就杀绝了金太宗的后!也不多,不过七十多人。
金太宗死的时日太短,他的后人还来不及开枝散叶。同时,还把自己谋反同党中不坚决的唐括辩(也就是一开始没打算立迪古乃)给杀掉了。
随即,大金军神粘罕的后人完颜秉德在与迪古乃一同谋反时,有自立之心,又被迪古乃杀掉了全家。还带累了三十多个同宗,累及下属,只有粘罕之孙完颜斜哥幸免于难,但从此隐姓埋名,逃过了一劫。
属于这两支完颜氏后裔的“猛安谋克”没了主人,被迪古乃全盘接受、重新改编,大金最强大的力量从此掌控在他的手中。
贪*好色的迪古乃在杀人之余,还喜欢收集美女,那边宗室亲属被杀,这边立刻把被杀之人的妻女姐妹姑嫂之类的女眷统统收归己有;被杀的是亲戚,被抢的自然也是弟媳、小姨子、堂姐妹、叔母、舅母,甚至还有迪古乃的亲姑姑,全是他的亲属,整个儿一个就地取材。
臣子们觉得这样也太不像话了一点儿,这些女眷多是皇帝的姑表亲、中表亲,在汉人的礼法中就属于乱伦!汉化已经很深的金人自然也觉得难看。可本来喜欢汉家文化,注重汉人礼节的迪古乃在这一点上却坚持“胡俗”,将他人的女人全数“妻之”,认为这样才能多生子嗣。
可就算是女真人过去的传统,最多不过是子继父妾、弟继兄嫂,那还得父亲和哥哥先死了才行。迪古乃却是杀人丈夫夺人妻室,常常是*迫有夫之妇杀死自己的丈夫再入宫为妃,因自己的妻室过于美丽而被杀害的臣子不止一位,就连帮助他篡位的同党完颜乌带也无法幸免。
经过迪古乃这样的滥杀,大金部落首领分权而立的旧制从此结束(不结束也不行,首领们快死光了,但还没完),皇权从此巩固;但合剌和迪古乃两位君主的滥杀无度,又人为的造成了女真人统治集团的裂痕,金朝也被大大伤了元气。
迪古乃靠政变上台,随即滥杀的真相终于在事情发生两个月后传到了大宋。
这还要得益于马氏家族当年在原大辽的人脉,也就是赵良嗣归宋之后建立起的情报网络。
虽然后来赵良嗣叔侄出了事,但赵良嗣在离开汴京之前,因为感激清义道长对马家的保护,便将自己手上的情报网络交给了道长。清义道长过世之后,这个情报网又传到了长风道长的手中。
为了保证它能够正常运行,倾天网的成员从来没有在除虞水灵、虞景儿和长风道长之外的人面前露过脸,只是由于大宋多年的偏安政策,导致了它一直没能有太大的发展。
直到临安之战,长风道长又把这个网络交给了虞水灵。在虞水灵的手中,又有当年江湖义勇队成员的帮助,这个网络终于派上了用场,并正式命名为“倾天”。在此后的时间里,不断的增加、扩展,不只是大宋周边各国、各族,连大宋内部也有分布。
虞水灵不幸病倒之后,这个情报网又交到了虞景儿的手中代管。因为赵惇在母后过世之前地位未定,为了不招致一些知情的重臣对赵惇的疑心,景儿按姐姐的要求,并未将倾天网的存在告知赵惇。
等到赵惇被立为皇太子,倾天网的几位负责之人,也就是倾天网的几位总“头领”,知道将来赵惇定是他们的主子,便向虞景儿和长风道长探问。这也不能怪这些老人,大宋皇室偏安一方、猜忌功臣的毛病实在是太厉害,他们也不敢保证赵惇就和他的祖父赵构完全不一样。
虞景儿和长风道长都建议他们自己接触一下,就会明白赵惇的个性。
那次赵惇他们在健康城遇上的原江湖义勇队成员,那位麻衣老者,也就是倾天网的负责人之一吕正,他无意中与赵惇相识,立刻就通知了倾天网的几位头领。
吕正第二次与赵惇相见,实际上是应几位头领之托,再次接触一下赵惇,以确认今后与他相处时应对的方法,赵惇的为人、个性立刻就得到了他们的忠诚。
第十节倾天网设在临安的总部,即虞府提供的真实消息,经枢密院处理后传到朝廷,被皇太子赵惇给搞的狼狈不堪的守旧文臣们总算找到了突破口,一起上奏反对太子的改制。
迪古乃不就是因为军功才能够进入中枢,掌控大权,结果没多久就反叛并杀死了自己的君主。本来对人和气的他,居然在登基后滥杀无辜,这是多么鲜活的例子!
连一些原先支持皇太子进行变革的文臣也开始改变了态度,而那些有一定影响力的老将军们,因为负责地方军制改革还没有还京,朝廷上的动向为之一变!
知道了大金政变情况,一直信任并支持爱子进行变革的天子赵昚也开始犹豫,这武将一旦反叛的后果也太严重了吧!本性就有些懦弱的天子,不敢真的冒家国倾复的危险,召见皇太子赵惇,希望他停止军制改革。
赵惇断然拒绝,他的回答倒很是直接:“父皇既将大权交付于儿臣,那么无论成败,皆由儿臣承担后果,与父皇无涉。”
被皇太子这样不留情面的坚拒,一直信重爱子、且脾气很好的天子赵昚也受不了了,父子两人第一次发生了争执,不欢而散。
此事,被天子的内侍偷偷传出了宫外。
那些守旧的文臣们可算是找到了机会,一起上奏章参劾太子,指责太子过于狂妄,无君父之礼。想借机打压一下太子的气焰,并寻机废掉太子之位。
已经三年多没有上朝的天子赵昚,下旨举行大朝议,讨论改革军制的问题。
天子倒不是想打击爱子或是表明一下自己的权威,他本来就有些胆小,只是出于对现有局势的担心,想听听大家的意思;却没想到,一群守旧、偏安的臣子却想借机生事,彻底毁掉皇太子主导的变革,让大宋还回到“偏安一方”、“死守祖宗之法”的老路上去。
金朝在新帝登基之后,就向大宋派出了“告即位国信使”使团进行通告,当然是没讲真话,只说是皇帝病故,临终前传位于迪古乃。
按照惯例,大宋派出了前往祝贺大金新帝登基的“贺登宝位国信使”使团回访。
自信、强悍的金主迪古乃素有一统天下、称雄中原、君临万民之志,汉化很深的他对大宋昌盛文明的向往,成了让天下成为“一家”的动力。
大宋京师临安,一向以风景秀美、繁华富庶而闻名于世,使得迪古乃对江南产生了神往之情。他让人将西湖美景绘制成屏风,放在宫院之中日夜欣赏,这种强烈的渴望之心最终转化成了对大宋疆土的垂涎。
为了得到大臣们的支持,迪古乃还假托天意,对大家说自己做梦上了天上的神宫,是天帝授权他灭掉大宋,天命让大金一统天下。
但金朝的大臣多数不赞成此时出兵攻宋,认为两国之间的和约自签订以来履行的很好,大宋从无背约之举,师出无名;而且现在人心思安,不愿意进行大战,金朝内部的局势也并不稳定;金军劳师远征,粮草难济,又不习惯在南方作战,此时出兵恐对大金不利,是取败之道。
于是,容不得任何人、任何力量妨碍大计的迪古乃再次大开杀戒,不少反对他南征的臣子和宗室被他杀掉,甚至连反对其南征的嫡母、皇太后徒单氏和她的亲孙子也被迪古乃杀死,尸体被迪古乃化骨扬灰,连块葬身之地都没有。被他的滥杀给吓坏了的臣子们,自然是噤若寒蝉,不敢再提任何反对意见。
随即,刚愎自用的迪古乃一意孤行,开始大量征兵、准备后勤物资,为伐宋战争做准备。
之后,他又打算在南京汴梁,也就是大宋原京师汴京设立皇帝行营,便于就近指挥战事。
也就在大宋朝廷正在为变革军制争执不下的时候,大宋派到金朝的“贺登宝位国信使”吴邙向金主迪古乃辞行南归,迪古乃突然大声喝斥宋使,指责大宋“违背盟约,事上国多不诚”,理由是宋人“收降纳叛、盗卖军马”。
这“收降纳叛”的指责在宋金之间的国史上,几乎等同于战争信号,从当年的张觉事件就已经开始了。这也是为何天子赵昚登基之后,很多当年的旧臣都相继平反,如赵良嗣等;但只有张觉,就算他的儿子张义如今已经贵为郡王,却仍然未能得到大宋对他义行确认的最主要原因。
大金君臣原以为宋使会被吓的发抖,谁知吴邙脸色平静听完的迪古乃的训斥,立刻回了一句:“捕风捉影,不足为训。”
听了宋使的答复,气的脸色发青的金主迪古乃勃然大怒,*裸的威胁:“贵使好硬的骨头,难道认为是朕的刀子不快吗?”
“陛下乃是当世名将,您的刀自然很快。”吴邙还是那样冷静,这时候居然不忘了小小的拍了迪古乃一记马屁,可随后话音一转,就不怎么好听了:“刀虽快却不杀无罪之人,我朝与贵国是为平等并列,并无‘上国’之说。何况,宋并无违约之行,小臣为宋使,自当为我朝辩白。故东昏王滥杀无度,因而受到天谴,陛下才得以登基。如果陛下与他一样,上天又会怎样看待陛下?”
迪古乃根本忘记了现在在位的大宋皇帝可不是那个害怕金人到骨子里的赵构,天子赵昚来来就是支持收复中原的,再加上主政的皇太子赵惇又是个坚决的主战派,他们选派的宋使怎么可能是个软骨头!
冷不防被宋使噎住,迪古乃也只好自我解嘲:“我与贵使相戏尔。此二事是边境官员所报,朕希望大宋能自我管束,莫违盟约。”
“两国如今和平的局面来之不易,大宋自然清楚。”吴邙自然知道迪古乃这是自己找台阶下,而且是在耍赖了,整个“是说你是你就是”,也干脆不再辩驳。
金人在急急的做着战争准备,宋使吴邙在归宋的路上,当然能够发现大金一方靠近宋金边境上造舟运粮者甚多,备战气息渐浓。五月,吴邙回到京师,当然立刻向朝廷示警,说明新任金主恐有南征之意,朝廷顿时紧张起来。
但此时部分臣子认为金人虽有南征的打算,却并没有付诸实施,如果大宋先进行战备,只怕反而会给金朝南侵的口实,反对立刻进行大规模的战事准备。甚至有臣子建议停止所有的变革,立刻遣使金朝,以表示对金的恭顺之心,还是坚持媚侍大金。
战争临近,军制变革只能暂停,大朝议自然也推后举行。
皇太子赵惇在此之前也已经接到了来自倾天网的警告,见战争的威胁将近,便将所有政务全部委托给皇兄肃郡王赵适,带上一批从临安军校中挑选出来的学员,还有康妃叶氏所生的幼弟赵平,离开临安巡视金宋交界的守卫。并打算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给金人制造内乱,尽量拖延迪古乃南下的脚步。
依赵惇的想法,大宋的振兴需要大家的努力,自家兄弟如何能够置身事外,反正他才不会在意皇权的争夺。想从自己手上夺取大权,那也得看别人有没有这个能耐。已经被封为魏郡王的赵平虽然才十五岁,却聪明怜利,从小也拜了长风道长为师,很有些头脑。历练一下,赵平也能派上大用。
从吴邙归宋以后,金朝有可能再次南征的警报不断的呈送到朝廷之中。边境上的宋军发现对面的金军在不断的调动,准备战争物资;也有部分金军甚至摸到了大宋境内,却被宋军给打了回去,双方小磨擦、小冲突不断。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