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国家航空动力研发中心于1937年推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代表意大利发动机最高水平,号称最大动力输出达1000马力的新锐发动机:菲亚特A74十四缸气冷发动机。该发动机也仅仅是在起飞时可以达到号称的1000马力,等到达3000米高空就只能提供不足800马力的动力。而且故障率也居高不下,这着实让芒果担心。对此,对发动机技术一窍不通的他除了祈求上帝和许下重赏外,也别无他法。
不过,芒果也有自己的盘算:万一到了39年上半年,A74发动机还是现在这个熊样,那样他马上会动用“五亿马克的提货券”从德国引进DB601的生产线,以解燃眉之急。
----------------分割线-------------------------------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交战双方的空军首脑就不约而同地遇到了同样一个问题:手里的战斗机航程都太短,无法为深入敌境的轰炸机部队提供全程护航,使得轰炸机的作战效能在敌方战斗机的威胁下大打折扣。
在西班牙战场上,**,82轰炸虽然拥有较为完善的自卫火力,但也难逃人民军战斗机的拦截。在淞沪战场上,菲亚特CR42战斗机对日军九六陆攻的完美拦截,也说明了没有护航的轰炸机在战场上完全是任人宰割。
很明显,意大利空军除了拥有远程轰炸机外,还需要一种大航程的“战略战斗机”,该机不光能在轰炸机遂行任务时提供空中掩护,还能独自深入敌境与地方战斗机空战并夺取制空权,最好还能携带一定数量的炸弹攻击对手大后方的地面目标。
一战结束时,刚起步的航空技术根本无法将这一构想实体化,最终只能是望“机”兴叹,而二十年代动荡的政治和经济形势也明显不是花大钱发展新型军用飞机的合适土壤。直到三十年代初,所欠的东风终于来临,一时间“万能战斗机”这一提法甚嚣尘上,迷住了不少当时各国空军高层中的达官显贵。在其影响下,各国争先恐后地开始研制双发重型远程战斗机,而其中表现最积极的就是德国和它的老冤家法国了。作为欧洲一个有分量的大国,意大利人也不甘落人之后,一个重型战斗机计划拉开了序幕。
在单发战斗机招标中失败的意大利航空巨头菲亚特公司,决定背水一战,将其设计部门大部分的精力投入了CR25重型多用途战斗机的研制中,最终该机在1937年7月22日首飞(史实)。远程巡逻、高速侦查、对地攻击等等在这一系列科目的试飞中,CR25表现出色,获得了飞行员们的一直好评。但是,唯独在远程护航这个科目的试飞中,在以MC200为首的新一代单翼战斗机面前,CR25完全处于下风。而这偏偏就是发展重型多用途战斗机的初衷。
这使得意大利航空部开始重新考虑重型多用途战斗机项目。现在在他们的面前有三条路可以选择。一是,对CR25进行大幅度的修改,减少重量,拆除一切与空战无关的设备,如弹舱,以提升CR25的空战实力。但是,在经过这样大规模的改进后,改出来的CR25能否抗衡MC200那样的新锐战斗机,就连菲亚特工程师心里也没底。
二是,德国引进福克-沃尔夫公司的FW-187重型战斗机。该机在德国1934年驱逐战斗机项目的竞争中败于梅塞施密特的BF-110。到38年5月该机已经完成了大量的试飞和测试工作(史实),现在福克公司的设计师正在进行最后的改进,希望德国空军能够回心转意。但是,德国空军则倾向于将该飞机连同生产许可证一同打包出售给意大利人。现在,意大利已经是德国仅次于罗马尼亚的第二大供油国,而意大利人对德国工业品的需求并没有太大的增加。所以德国人希望用“高技术产品”抵充意大利人的贸易出超。更何况,现在希特勒还给了墨索里尼一个“五亿马克的提货券”。
第三,就是推倒重来,马上研制一种新型的远程战斗机。这方法的效果可能是最好的,但是重新研制一种战斗机所花费的时间和资金,让意大利航空部也不得不谨慎行事。但是,就在大家都在担心时,天才的意大利设计师给了意大利空军一个惊喜。那就后来被敌人和友军称为“双身恶魔”的马基MC400
MC400合并了2个MC200机身,再在两个机身中间加入了新的主翼和尾翼。MC400采用和MC200一样的菲亚特A74十四缸气冷发动机。考虑到远程飞机对飞行员的体力要求很大,马基公司保留了两个飞行员的座舱,但是只有左侧座舱内有完整的飞行和发动机仪表,右侧领航员副驾驶座舱内仅有有限的仪表,供飞机的基本控制之用。
MC400保留了MC200机头的机枪,再加上中间机翼上的4挺机枪,使得MC400一共拥有8挺127机枪。任何出现在MC400面前的敌机都会被轻易撕成碎片。
在机动性方面,MC400与MC200几乎相当,但是在航速、爬升性能上,因为2台发动机的充沛动力,MC400要比MC200更胜一筹。
得益于良好的性能和1500公里的大航程,38年6月1日首飞的MC400注定将成为一颗耀眼的明星。
本 书 泡 书 吧 首 发。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