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迪目】
格迪目(qd)
【格迪目思想来源】
中国伊斯兰教派别之一。亦译“阁的木”、“格底木”。阿拉伯语音译,意即“老教”、“古行”、“遵古派”等。它是中国伊斯兰教中流传较早、传播广泛、信众较多、影响较大的派别和基本形式。因固守唐宋代以来穆斯林世代相承之教义思想、礼仪制度,故名。伊斯兰教自唐初传入中国至明末以来,从未发生教派分化。明末清初由于苏菲主义相继传入新疆、甘肃、青海等地区,其思想学说在维、回、东乡、撒拉、保安等民族穆斯林中广泛传播,出现了一些对传统的礼仪制度、教规、组织等的变革现象,派别分化逐渐明显。将新出现的苏菲学派各门宦称之为“新派”、“新教”。拒不参加新派的则被称为“老派”或“旧派”,有的自称为“格迪目”或“老格迪目”。
【格迪目思想】
格迪目派坚奉逊尼派教义思想,以《古兰经》为其宗教思想基础,严格遵守“六大信仰”、“教门原根八件”和传统的礼制。对其他教派、教法学派均表示尊重,持宽容态度,对中国社会流行的各种宗教也能和平相处。自唐代以来,历经宋、元、明、清,自成一家,我行我素,具有一定正统思想与保守性,成为中国伊斯兰教的主流派别。
【格迪目派的特点】
格迪目派的主要特点为:(1)严格恪守伊斯兰教的基本信仰和“天命五功”,因袭前人的传统,如斋月期间,每日先礼“昏礼”,然后开斋,被称为“后开”,主麻日聚礼时,除礼六拜“主麻拜”外,还要礼当天的晌礼10拜,每年斋月前一月,家家都要宰牲念经,即转“白拉特”(赎罪);给危重病人念“讨白”,在婚丧方面也有某些传统特点等等。形成与其他教派、门宦的显著区别,群众中教派观念多以这些为标志,.历史上引起过不少争论与纷争。(2)格迪目实行教坊制。教坊以礼拜寺为中心,形成独立的、单一的松散群体,即无上下隶属关系,又无横向联系,既是本坊教民宗教生活的中心,又是教育文化、经济与社会活动的中心。清真寺实行“三掌教制”,由伊玛目、开学阿訇与穆安津分管教务与寺务。开学阿訇实行聘任制,伊玛目由教众选举。它是适应穆斯林在全国范围内散杂居的实际需要而形成的,对中国伊斯兰教的传播、发展,对回回民族的形成都起过一定的作用。(3)格迪目的经堂教育。明末伊斯兰教陷于衰微境地,陕西著名经师胡登洲为了振衰起颓,宏扬教门,乃继承伊斯兰教在清真寺传授教义的古老传统与中国开办私塾的特点,创办起经堂教育,招收门徒,教授阿拉伯文、波斯文经籍,开互聘经师讲学、兴办经堂教育的先河。其后各地纷纷效法,形成了西北、江南、山东、河北、河南、云南等地穆斯林经师设帐讲学的中心和特点,建立了寺院经堂教育初、高两级学制,改变了历史上父传子受、师徒单传的旧方式,为培养阿訇、经师接班人,兴办学术研究,作出了贡献。(4)开展“以儒诠经”的译著活动。明末清初以来,回族穆斯林中“学通四教”的知识分子,由于将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广泛宣传、介绍教义、教规,他们以伊斯兰教基本教义学说为本,吸取并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宋明理学的某些义理,著书立说,系统阐释伊斯兰教的教义、教律、伦理思想与哲学原理,建立起了中国伊斯兰教的宗教哲学、法学与伦理学体系。
【格迪目的影响】
使中国伊斯兰教打破了在中国思想界的千年沉寂,跻身于儒、释、道、耶各教的行列。不仅得到了汉族知识界的普遍认同,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而且也使通晓汉语的各族穆斯林得以普遍学习教义,深入开展对伊斯兰教学术文化的探讨,将中国伊斯兰教推进到完备与成熟阶段。
历史上格迪目曾是中国伊斯兰教的主体,经历了独立发展的道路,但也受到什叶派的某些影响;它把苏菲的道乘修持看作副功,不崇拜圣徒、圣墓,但也不断然反对,在礼俗方面也受到汉族的一些习俗的影响。
小说高速首发神话演绎最新章节,本章节是【中国伊斯兰教派别之格迪目(信逊尼派)】地址为< hrf="/">./>如果你觉的本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