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公元前463)为梵语Ananda的音译。意为「欢喜」,「喜庆」原是释迦牟尼佛的堂弟,
后跟随佛陀出家,佛陀五十五岁时,选阿难为常随侍者,当侍者达二十五年。因为他专注地服侍佛陀,谨记无误佛的一言一语,
因此被称为「多闻第一」。佛灭后第一结集由阿难诵出三藏中的经藏。
佛祖涅盘后,大迦叶尊者成为「初祖」,统领广大佛家弟子。大迦叶圆寂后,阿难尊者继承迦叶率领徒众宏扬佛法,被后世尊成为「二祖」。
在寺院中,阿难与迦叶总是侍立在佛祖的两边,成为佛祖的协持。
文殊菩萨曾经这样赞叹阿难的庄严、多闻:“相如秋满月,眼似青莲华,佛法如大海,流入阿难心。”在佛陀十大弟子中,阿难记忆最强,仪容俊秀庄严,令见者心生欢喜。在当时僧团中年纪最轻,聪明而多闻。不但佛陀喜欢他,更有大众缘,尤其深得女众的尊敬。
佛陀的姨母摩诃波?波提夫人的出家,就是经阿难再三向佛陀请求,才得允许,于是有比丘尼僧团的成立。
阿难有功于女人,所以女人也对他特别有缘,他是教团里里外外最受女人尊敬的人。有一次,阿难和大迦叶尊者同在行化途中,路过比丘尼的兰若,比丘尼总是先请阿难开示,然后再请大迦叶。由于阿难的慈心、善良,常常给他的修道带来许多的麻烦和障碍,如摩登伽女的诱惑,以致佛陀常单独对年轻的阿难说教,要他避开女难,远离爱欲,日后必是绍隆佛种的传人。
佛陀因为看重阿难的善良细心、知道进退、不违所教,属意他为侍者。当时,舍利弗、目犍连也都向阿难劝说,要他当佛陀的侍者。阿难为了避免日后不必要的误解、讥嫌,提出三个希望,要目犍连转呈佛陀:
第一、佛陀的衣服,无论新旧,他决不要穿着。
第二、如有信众恭请佛陀至家中供养,他决不要随侍前去。
第三、不是见佛陀的时候,他不到佛陀身边。
阿难的品格,获得佛陀高度的赞许,当时阿难仅有二十多岁。在他侍奉佛陀二十七年的岁月里,他遵照佛陀的意旨行动,跟随佛陀到各处弘化。因为有这样的因缘,如大海似的佛法完全流入阿难的心中。每天跟随着佛陀,阿难的女难减少了,同时也成为佛陀与诸比丘之间的调和者。
做了侍者的阿难,虽然不像舍利弗和目犍连那么活跃进取,但也不像大迦叶的保守传统,他的温和友爱,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随喜性格,不论在家、出家,甚至外道,也都曾受到他的感召。他曾协助佛陀挽回为了爱欲打算还俗的掘多比丘的心意,并且鼓励他修行,使他证果;也曾调和过僧团的争执,使争执不下的人复归于好。他曾在只园精舍和舍利弗论道;在巴连弗城和跋陀罗谈说各种问题;在俱?弥国为诸比丘说修道的要点;在东园曾代替佛陀应比丘之请,前去说法;他赞叹目犍连的孝心,宣扬富楼那的说法。在教内教外,他对人的道情法爱,充份的表现出他已经尽了大弟子的任务。
当佛陀即将入灭前,还没有证悟的阿难比其他弟子更加伤心,佛陀特别为他开示无常之理,并对大众宣扬阿难温和善良的天性,赞美他听闻大法不忘的福德,将来必能在世间上发出光辉。于是大家公推阿难向佛陀做最后的请益:
“佛陀涅盘后,以谁为师?”
“佛陀涅盘后,以什么安住?”
“佛陀涅盘后,恶人如何调伏?”
“佛陀涅盘后,经典的结集,如何才叫人起信?”
佛陀慈祥地回答:“阿难!你和大家要记住,你们应以戒为师,依四念处安住,遇到恶人时,默摈置之,经首安立‘如是我闻’,便会令人起信。你们依法而行,就是与佛陀的法身常住。”佛陀就这样进入涅盘。四方的信众纷纷前来瞻仰佛陀,礼拜佛陀,阿难也允许出家及在家女众亲礼佛身,他永远是妇女们的同情者。
佛陀涅盘后,大迦叶召开经典结集,阿难虽是多闻,但是尚未证悟,因此被摈斥在结集的石窟外。大迦叶以长老身份教育阿难,数落阿难种种过失,以激励阿难奋发向上。终于在结集前半夜,阿难开悟证果,进入窟内,参与结集。阿难被大众推上狮子座,开始诵出:“如是我闻:一时,佛在。”阿难将记忆中的大法完整背诵出来,所有在座的大比丘如同再一次接受佛陀的教诫一般,为之感动万分。
最初的经典《阿含经》,就这样结集与流传在世间。多闻的阿难,对佛法的流传与贡献无可替代;温文谦忍的性格,让人如沐春风,使后世的佛弟子永远怀念这一位圣者的风范。
【目犍连】
目犍连,佛陀的弟子,或作大目犍连,略称目连。
据《佛本行集经?舍利目连因缘品》、《增一阿含经》卷三等记载,古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郊人,属婆罗门种姓。初与舍利弗同师“六师外道”,精通教法。皈依释迦牟尼后,侍佛左边。
传说其神通广大,称为“神通第一”。
法华经作大目犍连。阿弥陀经作摩诃目犍连,略曰目犍连,又曰目连。新称曰摩诃没特伽罗,没特伽罗子。姓也。译曰大赞诵,大莱茯根,大胡豆,大采菽等。佛十大弟子之一人。称为神通第一者。初与舍利弗同为六师外道之一人,颇精通教学。虽领一百徒弟,然中心有不安之念。因而与舍利弗互约,先得解脱者,必以告,故共竞修行精进。一日舍利弗至王舍城,见五比丘中之马胜,仪容端正,问其理由,始知佛陀出现,由一偈之法门,忽开悟得脱。次于竹园精舍,闻佛陀亲说,得法眼净之悟,因告之目连,共为诸佛子。二人弟子,合二百人,亦入佛门。法华文句一曰:“大目犍连姓也,翻赞诵。文殊问经翻莱茯根。真谛云:勿伽罗,此翻胡豆。二物古仙所嗜,因以命族。(中略)同名者多,故举大也。”法华玄赞一曰:“梵云摩诃没特伽罗,言大目犍连者讹也,此云大采菽氏。上古有仙,居山寂处,常采?豆而食,因以为姓。尊者之母是彼之族,取母氏姓而伪其名。得大神通,简余此姓,故云大采菽氏。从父本名俱利迦,亦云拘隶多,先云俱律陀,讹也。大般若云舍利子大采菽氏。”玄应音义六曰:“云目犍连,或言目伽略子者讹也,则正言没特伽罗子,或言毛驮伽罗子,此乃从母为名。没特伽此云绿豆,罗此云执取,或云挽取。本名俱利迦,或言拘隶多,此从父名也,旧云俱律陀,不正也。
(传说)佛涅盘之先,上足二弟子先涅盘者,三世诸佛之常法也。舍利弗目连既知佛将涅盘,夏坐竟将般涅盘。是时尊者大目犍连入罗阅城乞食,执杖梵志遥见目连来,各各相谓曰:此是沙门瞿昙弟子,彼弟子中无出此人上者,我等盍共围打杀之。诸梵志共围打之,烂尽,苦恼甚。是时目连以神通还?洹精舍,至舍利弗所。舍利弗言:于世尊弟子中为神足第一,何不以神足避之?目连曰:我宿业极重,我于神字尚不能忆,况发通耶?我极患疼痛,来辞汝,取般涅盘。舍利弗言:汝今少停,我当先取灭度。舍利弗乃至世尊所辞,去而至本生处,为亲戚乡人说法,遂取灭度。目连亦至世尊所辞,去而至本生处说法,取灭度(增一阿含经十八十九)。时阿?世王闻梵志打杀目连,极嗔怒。告大臣曰:索彼外道焚杀之。目连闻之,报曰:大王不可作是事,我先作业,注来于身,非可代受。王曰:尊命难违,若捉得当但使出国(毗奈耶杂事十八)。然目连弟子马宿满宿二人,为所谓六群比丘之随一,闻师打杀,愤怒不堪,身毛悉竖,以大力士力,尽捕执杖梵志杀之(戒因缘经二,毗婆沙论四)。时诸?刍皆有疑,请于世尊言:圣者目连有何业,而外道粉碎其身?世尊曰:往古为婆罗门子,淫溺其妇,于母不孝。一日怒母,发恶语曰:如何得勇力人,打彼身形。依此粗恶语,于五百生中,常被打碎。今日虽证圣道为神通第一,然犹受此报(毗奈耶杂事十八)。又曰:彼昔为弊魔时,数数触娆拘楼孙佛上足弟于尊者毗楼,化作小儿以大杖击彼首,使之流血。即时堕大地狱,以斯宿业,今日为释迦文佛上足,为外道所打杀(魔娆乱经)。
白话文如下:
目犍连是佛陀的大弟子,佛陀讲经的时候,他随侍在佛陀的左边。佛陀成道的最初两年中,舍利弗和目犍连就皈依佛陀,从他们皈依佛陀起,目犍连就站在佛陀的左面,舍利弗则站在佛陀的右面。除非他们到别的地方去弘化,否则不会离开佛陀。
目犍连这名字的意思是极大的赞美称诵。他原来信奉别的教派,和舍利弗是非常要好的师兄弟。他曾经与舍利弗互相约定说,哪一日如果谁先成佛,应当互相度化照顾。而当舍利弗皈依佛教後,目犍连照著约定,也带领它的一百多名弟子来皈依佛门。他与舍利弗的加入,使得佛教的声势大增,所以在佛陀所有弟子里头,他们两人备受推崇敬仰,是佛陀座前数一数二的大弟子。
舍利弗随佛陀出家半个月後才断尽诸漏结使,而目犍连只有七天的时间,即断尽结使神足第一的目犍连诸漏,现神通力,证得阿罗汉的神通智波罗蜜。
《阿含经》记载目犍连是「神足轻拳,飞到十方」,所以他有神足第一的称号。目犍连尊者不但常游诸国,并且也常乘神通到地狱中观察众生受善恶的果报。
佛陀的比丘弟子中,有神通的弟子非常多,而目犍连被推为神通第一,就是因为他在教化中常显神通。目犍连的神通,耳朵听声音,不论远近都能听到;眼睛看东西,不受物体的阻碍都能看到;无论多远的路程,刹那间即至。他更常常显些神通变异,助佛宣扬。佛陀虽不许弟子显异惑众,但对目犍连的神通却常常称许。
目犍连为什?会有神通?关於这点,是他过去生中有著一段微妙的因缘。
目犍连过去生中本是一个以捕鱼为业的渔夫,常在海边捕捉鱼虾出卖,以这样的方法来求财生活,日复一日,终于天良发现,觉得这种求财的方法是大苦业。他觉得一个人今生应作来生的功德,由於这一念向善之心,他就决意改业为生。没有多久,他见到城中有一位辟支佛,每次走在街上,那静止安然的行为,威仪庠序的风度,他见到以後,很是恭敬。因此就把这位辟支佛请到家中供养膳肴。可是这位辟支佛虽然外现威仪,遗憾的是不善於说法,唯有用神通化世,不用其他的法门。这位辟支佛接受供养後就跃身升入空中,或左或右,或前或後,上下自如。目犍连一见,生大欢喜,发愿来生要求得神通。目犍连尊者就因为这样的因缘,今生能皈依佛陀,在佛陀的弟子中被誉为神通第一!
关於目犍连,还有一个有名的典故,那就是「盂兰盆会」的由来。
由於目犍连尊者有天眼通,他能够知道众鬼的罪业报应因缘,有一天他忽然想起他死去的母亲,他立即运用神通力见到自己的亡母堕在饿鬼道中受苦,咽喉像针缝似的细小,皮骨连结在一起,目犍连见状,孝心油然而生,不禁伤感万分!他即刻用钵盛装了饭菜,藉神通力量往飨老母,但是他母亲取饭尚未入口,饭盒在手中即化为火炭,不能饮食,目犍连悲号涕泣,不能自己。他能知道众鬼的因绿业报,但不知道母亲究竟以什?罪业因缘受著如此苦楚。他带著沉重的心情,赶快前去请示佛陀,目犍连尊者向佛陀禀告道:
「佛陀!弟子今日以神通力见到我此生的母亲,堕在饿鬼道中受苦,取食成火,不知是何因缘?弟子的神通,能够观察众鬼的罪业因缘,何以对生身之母,竟不知情?恳求佛陀慈悲开示!」
佛陀流露出怜悯的慈光,回答说:
「目犍连!你的母亲因为在生之时,谤佛谤僧,不信因果正法,贪?邪恶,戏弄众生,所以受此苦报。你因母子情深,神通为亲情所掩,所以不知母亲罪业!」
「佛陀!有什?妙法能使弟子的母亲脱离饿鬼的苦楚呢?」目犍连向佛陀哀求苦。
「目犍连!你母亲的罪根深结,不是你一个人的力量可以救拔,你的孝心虽然感动大地,但天地神?对毁谤三宝而堕落的人地无可奈何。你现在唯有仗十方僧众威神之力,方能令你母亲离饿鬼之苦。
「每年的七月十五日,是十方僧众结夏安居的最後一天,称为僧自恣日,又称佛欢喜日。於此日,做子女的人,应当为七世父母以及现在父母於危难之中者,设百味珍肴饭食,供养十方大德僧众。因为在此日,一切圣众,均具清净成行,其德如汪洋大海,不可思议,如能供养此等僧众,则现世父母及六亲眷属,定能出离三涂之苦,应时解脱。若父母尚健在者,则福乐百年,这就是真正的超荐拔度的妙法!」
目犍连听佛陀说後,欢喜奉行,在僧自恣日供养圣僧大众以後,其母即於是日脱离饿鬼之苦。目犍连知道母亲脱离了饿鬼道中,很感激佛陀,并赞叹三宝功德,奉劝世间应行盂兰盆之法,供佛及僧,以报父母生养抚育慈爱的恩惠。
目犍连虽然号称神通第一,但晚年却死於外道手中。由於目犍连依仗著他上天入地的神通,帮助佛法的宣扬,其功甚伟,正因为如此,才更遭到外道的嫉妒。外道对於佛陀没有办法,他们等待机会要暗杀目犍连。
有一次目犍连在弘法的途中,经过伊私?梨山下,被当时的外道看到了,他们就从山上推下乱石击杀目犍连,乱石像雨点一般的落下,结果目犍连身受重伤,仍然挣扎著回到舍利弗的住处。舍利弗问他为何不逃走避开,目犍连回答:
「这是我前世的业报太重,应当受到这种痛苦,我想在临死之前来向你诀别。」
舍利弗说:「不,我们就一起殉道吧!」
於是,二人到佛陀那里向佛陀和师兄弟告别,又分别回到家乡为他们的亲朋好友和邻居们解说佛法,然後一起入涅盘。
目犍连尊者被外道暗害的消息传到阿?世王耳中,震怒非常,下令逮捕凶手,数千的裸形外道,在阿?世王的盛怒之下,都被投进火坑!
外道被阿?世王处死,消除不了比丘们对目犍连殉教的悲哀,大家唉声叹气,他们都感到世间上的事太不公平,以目犍连那?大的神通威力,为什?不能避免外道的袭击?
佛陀用安慰鼓励的口气对大家说道:
「诸比丘!目犍连殉教的时候,并不是他不能预防,他有大神通力,可以保卫自己不死,但这不是究竟的办法。修行人也不可违背因果法则,目犍连在过去生中捕鱼,杀生的业要了结。而且,目犍连早就发愿要把他的生命献给真理,现在满了他的愿望,他很欢喜入灭,如果我的弟子都能有目犍连牺牲殉教的精神,佛法就能更加发扬光大,诸比丘!你们应该效法目犍连尊者!」
【迦旃延】
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旧译迦旃子、迦旃延子、迦多衍那等;常称摩诃迦旃延、大迦旃延。据《佛本行集经.那罗陀出家品》、《中阿含经》卷二十八等记载。为梵语Katyayana的音译,古印度阿盘提国婆罗门之子。原出家修习外道,后跟随释迦牟尼学法,以能分别诸经,善说法相,有「议论第一」之称。或称为摩诃迦旃延、大迦旃延。。
摩诃迦旃延
摩诃迦旃延译曰大文饰,因为他说话很有文采,所以称为大文饰。
他思想敏捷,回答问题一针见血。例如有人问:「为甚?婆罗门与婆罗门相争?」迦旃延答:「是为了贪欲。」「甚?人能离贪欲?」「我们的导师释迦牟尼佛。」
有不信轮回的外道问:「你们世尊说人造了恶业,死後堕地狱。若真的会堕地狱受苦,怎?他们不回来向我们报告一声?可知道没有轮回。」
迦旃延答:「如人间的罪人被囚,没有半点自由,他们可以回家吗?」
外道又问:「那?,升到天上,有神通自由,他们又为甚?不回来报告一声呢?」「天上的境界清净无染,人间污浊臭秽犹如大粪坑。一个曾堕进粪坑而後得出的人,愿意再入粪坑吗?」
谈及无常,他说:「世间一切事物有聚必有离,有生必有死,有成必有坏。山河大地,森罗万象,都是有为法,都离不开无常的法则。例如春去秋来,花开花谢,日出日落等。还有美貌红颜渐渐鸡皮鹤发,恩爱眷属到老死时谁也代替不了谁,孝子贤孙纵然哭得死去活来也唬不退无常。就是权倾一时,转眼即逝,不能长久。富甲天下也敌不过天灾横祸。不明白无常的道理就容易被五色缤纷的假象所迷惑,掉进俗世的迷情而不自知。人的所谓幸福快乐,歌舞升平,好像生机盎然,实则上正在被无常慢慢的吞噬著。」
迦旃延不但对当时的知识份子能雄辩滔滔,就是对目不识丁的妇孺也能循循善诱。有一次,迦旃延见到一妇人坐在河边哭泣,原来她想投河自尽。迦旃延立即加以阻止。妇人说:「我是富人家里的奴隶,没有自由,整天工作,不但食不饱,衣不暖,还经常被主人无理打骂。这样活著真没意思。」
迦旃延说:「贫穷是可以出卖的,你把贫穷卖给我好吗?」「甚??贫穷也可以卖?怎样卖法?」
迦旃延说:「前生有布施之因,今生才有享福之果。你现在对我行布施,不就是等於把贫穷卖给我吗?」「但是我现在甚?也没有,教我怎样行布施呢?」
迦旃延把钵交给她说:「你盛一钵水给我不就是布施吗?」妇人依著她的说话盛了一钵水给迦旃延。以此功德,後来命终时得生忉利天享福。
迦旃延辩材无碍,善於论议,每一次他都能把说法的论点解释清楚,然後再列举出大量实例证明,所以层次分明,理路透彻,令听法的人都得到很大的利益。是故在佛弟子中,他是论议第一。
【阿尼律陀】
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为梵语Aniruddha的音译,意译为无灭。据《佛本行集经》卷十一、十九和《大智度论》卷三等记载,释迦牟尼佛的堂弟,即佛陀的叔父甘露饭王之子,佛陀成道以后曾回家阿尼律陀佩服堂兄的道行,于是跟随佛陀出家,以「天眼第一」着称。虽然阿尼律陀是天眼第一的大神通,可是他本人却是个盲人,《楞严经》说他出家之初,贪眠不起,被佛陀呵斥他像个畜生贪睡。阿尼律陀受此刺激,下狠心连续七天不眠,净不幸失明。但得了天眼通的神通,是佛门的千里眼,他的千里眼能见十方(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上,下)地域,达到能见世界如见核桃的境界。
正是天眼阿尼律陀对世界看得太清楚,太明白了,所以他是最心平气和的罗汉,跟谁都合得来,他还悟出证道的方法,他认为:道是从少欲,知足,寂静,正念,正定,精进,正慧,无戏论八法而得到的。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