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会,自卑,自信与自傲


本站公告

    个人与社会

    我与室友吃饭时,话题一不留意谈起了马加爵。室友是农村人,我是城里人,似乎两人在马加爵事件上不同的看法与各自的出身有很大关系。我说,有的人认为“马加爵只是子弹,而这个社会是扳机”,我不明白,为什么上了大学的马加爵很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却还会走上杀人的道路?室友表示她赞同那“有的人”的看法,农村的孩子来到城市上学之后,每天所见到的人与事物与自己十几年来的所见所得,反差太大,相距太远,他们时不时地感到自卑与压抑,她认为事情爆发的根源在于中国的城乡差距过大,贫富差距过大。显然,开诚布公的室友她本人也曾经亲身经历过这样的感情遭遇,即使是现在读了研究生的她,也很注重节俭。

    一件事情发生了,人们总有两种归因,或者是社会,或者是经历事件的本人。只归因于本人,非常容易把这件事看作是孤立,单独发生的、于其他事情没有联系的事件,一切都是那个人本身不好,所以才会出事。我们的很多行政机关、法院都是这样处理问题:那些上访的人是因为他们自己爱闹,不珍惜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才会上访。而另一方面,只归因于社会,则容易忽视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既然这个社会是如此贫富悬殊,那么为什么不是所有来自农村的孩子都会犯下罪不容赦的过失呢?

    孙中山先生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毛润芝先生说:与天斗,与人斗,其乐无穷。邓小平先生说: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孙先生归因于社会,推翻了帝制,毛先生归因于个人,创建了新中国,邓先生则更为灵活,他没有直接回答问题,但他改造了中国。下一个跨世纪的中国领导者,会提倡怎样的社会观?

    如果对这个社会有所不满,不要忘记这个社会由我们每个人组成,你就是社会的一分子,你也是造就这个社会缺陷的一分子。要改变社会,首先要改变自己。在埋怨社会的同时,不要忘记我们是“主动的人”,我们不仅可以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也可以改变环境以适应自己;在埋怨自己的同时,不要忘记我们是“社会的人”,个人的努力不如集体的努力,你需要呼唤同志,你必须改变社会才能创造一个更适宜生存的环境。

    自卑、自信与自傲

    我与室友之间的话题继续深入下去。我说我不能理解为什么农村孩子会在城市的灯红酒绿中感到迷失与自卑。为什么?我问,作为一个学生,如果你成绩不如人,努力学习,尽你的本分即可,我相信天道酬勤,尽力学习的人成绩绝对不可能太差;作为一个学生,你有必要与他人在生活上进行攀比吗?只要你能够大学毕业,你立刻有机会利用自己的能力找一份工作,为贫困的家庭作出自己的奉献。为什么要在学习期间与他人攀比呢?“自卑”应该成为努力上进的动力,而不是自我毁灭的借口。

    室友反问我道,难道你从来没有感觉到过“自卑”的痛苦吗?我脱口而出,我没有,我从来没有“自卑”过。我有很多值得“自卑”的条件,可我从来就没有把它们当作缺陷。

    第一,我从小就个子很小,加上上学又早,是同学年最小的学生。经常被同学们欺侮,说我是“小不点”,被他们抬起来丢在学校跳远的沙坑里,但我爬起来甩甩满头的沙子,依然昂着头走进教室。个子小不是我的错,邓小平不也个子小吗?但人家聪明、长寿,这是小个子的优势!所以后来同学们笑说我饭量那么大,吃了也不长个,尽长脑袋了,我笑眯眯地把它当作恭维。

    第二,在激烈的学习竞争中,我从来都浮动在中上游水平,绝少得过满分,绝少拿过第一名。老师无数次通知我的家长,为什么你的小孩就打不了一百分,为什么总要错那么一两道题?如果是她真的不会我也就不会要求这么严格了,可她明明稍微注意一下就不会错,为什么她就不能上进一点?我所在的学校是子弟学校,父母之间的攀比十分严重,每个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可我永远都不是最好的,我的父母总是恨铁不成钢,而我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住在我楼上的女孩不是这样,她力争每次都是第一,因为她有一个很聪明的弟弟,如果她考第二名,她的父亲就会说,看看你弟弟考得多好!高考前夕的毕业考试,另一位同学拿了第一名,获得保送资格;而她只拿了第二名,这对她来说是莫大的耻辱;我拿了第三名,则喜不自胜。我与她同时参加高考,她由于精神紧张,第一门英语考试就没有发挥好,第一场考试结束后她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崩溃了。她没有参加后来的几场考试,放弃了。而我则轻松上了本科线,考上了比保送同学更好的学校。考试前,我对父亲说,不要担心也不要着急,我永远是中上水平,考不上最好的学校,但只要我愿意,分数线将永远划在我的分数以下;无论对手是谁,我永远是中上水平。水涨船高,我不会尽力去成为最好,但我可以悠闲地保持中上。因为我无论在什么环境下都不会气馁,我永远留有余力,游刃有余。

    第三,我本科的学校不是名牌学校,我的专业不是热门专业。毫无悬念地,我当然热爱自己的专业,热爱自己从学校获得的一切资源。在我们那个时候,学校还可以包分配,我父亲则运用关系帮我在家附近找了一个很好的工作。但我选择自己到大城市闯荡,我在深圳、广州实习过,并利用实习中学到的计算机知识加入了一家高科技企业。从那以后,我在人才市场上无往不利,从来没有因为我的学校不是名牌而被用人单位拒绝。只要你有工作业绩,他们更看重的是求职者本人的能力态度,而不是他毕业自那家学校。

    第四,工作三年后,我放弃了高薪职位,去读MBA;学成毕业,我任职于一家企业的中层管理半年后,又一次放弃了高薪职位,去当了大学教师。我昔日的同学,一辈子的好朋友,她月收入与我差不多,很不能理解我的行为,又为我觉得不值。教师一个月就一两千块钱,为何我甘之如饴?她说,不要告诉我,教师是崇高的职位,我奇怪的是,你明明有能力向社会证明自己更高的价值,为什么不利用机会实现自我呢?我知道,她是为我好,难道面对昔日的同学,收入低下的我不会感到自卑吗?不,因为我们衡量价值的单位是不一样的。当人们热衷于“实现自我”的时候,我醉心于“发展自我”。我获得的知识越多,我觉得自己不会的东西越多,当教师,最好的条件是我拥有充足的可以自我处置的时间,而时间,则是花多少钱都买不来的。我可以在年轻时(用不着等到退休后)就尽量去学习,去发展自我,同时教育比我更需要知识的年轻人。我非常感谢教师职业所获得的微薄收入,它使得我衣食无忧,可以倾注全部精力于“自我发展”当中。对于这么好的职业,我要大笑,怎么可能会自卑呢?我有能力选择,所以我选择了能令我幸福的职业。

    曾经有学者做过研究,一个人感到幸福与否,跟他拥有的资源有关,也跟他所持的态度有关。经过适当的心态调整,他就能在艰苦的环境中坚持下去,他就能笑面人生,获得幸福。

    生活是一杯苦咖啡,自信是方糖,加一点会使你觉得生活更有滋味。

    说了“自卑”与“自信”之后,再说说“自傲”吧。自信与自傲是本质不同的两码事,自信是对自身能力的信任,不具有可推广性;而自傲则比较盲目,毫无根由,有很强的可推广性;一个人常常会因为某项与自己有关联的事物而感到骄傲(这是名牌产品使用者感到骄傲的心理原因之一)。在“可推广性”这一点上,“自傲”与“自卑”常常有类比性。人们常常说,我为我的母校感到骄傲;或者,我做了不对的事情,给母校抹了黑。北大不是有一句名言么,“今天你以北大而骄傲,明天北大因你而自豪! ”这种极具推广性的“自傲”是一切名校的通病。(我并不是吃不到葡萄而说葡萄酸,我也曾在两个名校求过学;我是吃到了葡萄,还是不得不说,这葡萄是酸的。)

    你母校的声名,跟你本人的成功没有必然的联系。你本人的对错,跟你的母校也没有必然的联系。在日本占领期间,北大也出过汉奸;在文革时期,北大学生更是红卫兵运动的先锋,难道这也是因为北大是北大么?

    我在国外求学期间,有一家当地的报纸采访我们这些留学生,问我们是否因为自己的祖国感到自豪。问到我时,当然就是问:你是否因为作为一个中国人而觉得骄傲?我仔细回想,实在没感觉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有什么好骄傲的。汉唐盛世已离我远去;四大发明,我们的老祖宗也没好好运用;原子弹爆炸卫星上天,与我这个老百姓的距离太过遥远;改革开放经济腾飞,难道不是应该的吗?我于是回答道,没有,我没有觉得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特别自豪。记者愣了一下,有些茫然,显然他没有期望得到这样的回答。他只好去问旁边另一位留学生,俄罗斯来的同学,Yes,of cause, 那位同学回答道,I feel proud to be a Russian.我付之一笑,低下头继续看我的书。

    我是中国人,这是无可更改的事实,我不会放弃自己的国籍,我也不会学成后为他国服务,在紧急时刻我可以为中国上战场。我不必以身为中国人而自豪,我也不以身为中国人而自卑,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与任何可推广的“骄傲”、“自豪”无关。

    不骄不躁,分所应当;自信自强,全在于自己身上,与他人无关。

    最后一句:出了问题时,先不要急着埋怨社会,你自己能够做何种努力,来改变事态的发展呢?改变自己,从自己做起;改变社会,也要从自己做起。不要沉默,不要逆来顺受,你能够改变社会,自信自强,从自己做起。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