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节 兰台见闻


本站公告

    霍子候一路小跑,跑进居室殿之中,微微喘了口气,头上的冠帽都有些松动了。

    稍微整理一下之后,霍子候猛然又想到了一个事情。

    现在刘彻已经睡下了,若将这样贸贸然的跑进去吵醒他,以刘彻的个性来说,定然会非常不快,说不定到时候没有把刘彻说服,反倒让刘彻觉得自己这个小孩子乱管闲事。

    且,现在霍子候就连昨天晚上那个安息使者到底跟刘彻谈论了些什么,约定了什么事情都不知道。

    “还是先去找张安世,调出昨天晚上的记录查看好了!”霍子候喃喃自语道。

    张安世乃尚书令,职责之一就是整理天子文案,加之太史令谈薨了,新的太史令并未上任,于是原本属于太史令工作的记录天子起居的重担也压到了尚书台官员的身上。

    在张安世那里,现在可以查到自从大汉国开国以来,历任天子的言行起居——当然,前提是,你得有足够的耐心。

    于是,霍子候又匆匆掉头,往兰台殿而去。

    兰台,位于未央宫宣事殿之旁,自从未央宫被建立起来的那一天开始,兰台就是尚书,侍郎们的办公地点。

    本来,按照祖制,兰台是归少府管理的,兰台中的官员,大都只是一些宦官担任,他们的主要职责就是伺候天子,帮助天子整理各种文案以及琐事。

    典型的属于冷门机构。

    然,自从先帝孝景开始,兰台的作用开始逐渐加大,许多许多的名臣都是兰台官员出身。

    而自刘彻即位,亲政之后,兰台官员的权利被进一步强化。

    兰台甚至于开始取代了丞相的决策能力,发号施令,更改政策,调节税收。

    于是,兰台现在也就仅仅是名义上服从少府的管理而已,在实际上来说,少府根本就指挥不动兰台那些帝国现在的决策者了。

    走进兰台之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无数的竹简。

    兰台殿,拥有全大汉帝国最顶级,最齐全的图书馆,在这里,能够找到诸子百家,涉及军事,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等等一切现存的任何书籍。

    整个中国文明的精髓,就全部被整整齐齐的摆放着兰台殿的无数木柜之上。

    在全世界范围之内,怕也就只有西方那个穷尽了亚历山大一生心血,历经无数年努力才完成的亚历山大图书馆的藏书可以与兰台的藏书媲美了。

    不过,非常让人扼腕叹息的是,兰台的藏书跟亚历山大图书馆的藏书的命运,几乎差不多。

    东汉末年的战乱,让这些无数先人的心血,华夏文明的最宝贵财富,在一场大火中付之一炬,以至于千年之后的后人,仅仅只是知道历史上曾经有过这样一些宝贵的书籍,却再没有缘分亲眼目睹那些蕴藏着智慧的文字。

    霍子候走到这些书柜前,随手就拿起一卷,仔细一看,竟然是韩非的《五蠹》。

    字迹清晰有力,行文之中透露着深邃的智慧,让人看了为之震撼。

    “大人,请轻些……”旁边,负责照料和打理这些宝贵的书籍的宦官走过来,轻声提醒道,他好像很紧张的样子,生怕霍子候年纪小,不懂事,大手大脚的损坏了这些好不容易才收集整理起来的宝贵书籍。

    但是,他也知道,能够自由的如入无人之境,出入兰台,而不需要令符的大汉贵族很少,而像霍子候这般年纪的,更是只有那么两三个。

    因此,说话很委婉,恭敬,生怕得罪了这个不知名的贵人。

    不过在下一刻,当他看清楚霍子候手上拿着的书什么之后,他立刻就像踩了尾巴的猫一样跳了起来,急急忙忙的不顾一切的将霍子候手上的书夺了下来,像护宝贝一样捧在手中,左右看了看,发现没有任何损坏之后,他才拍拍胸膛,心有余悸的道:“大人,这个可是韩非子的原稿呀……现在,能够找到的韩非子原稿的书,已经很少很少了,在这兰台的藏书之中,也就只有这卷《五蠹》以及另外一卷《说难》了!”

    “不能有半分损失啊!”

    “呵呵……”霍子候摸了摸脑袋,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他也没想到,自己随手一拿,竟然就拿到这现代至少属于国家A级文物的珍贵书籍。

    “韩非子的原稿啊……”霍子候高兴的摸了摸胸口:“嘿嘿,没想到,我竟然能够这么近距离的接触到法家最优秀的思想家的手稿……可惜了,方才我没抓住机会多看几眼!”

    韩非子的《五蠹》,霍子候早就看过了。

    其中阐述的许多思想,即使在现代也是非常新奇的。

    特别是《五蠹》中的五子二十五孙理论,是全世界最早提出人口是按照几何数字增长的,领先西方在这方面的理论两千年之久。

    对于中国宦官的紧张,霍子候能够理解。

    这卷原稿,在价值上来说,是无价的!必须也一定要得到最妥善,最完美的保护!

    于是,霍子候善意的对那宦官点点头道:“哦……知道了!”

    便再不敢去随意的碰触这些书柜上的书籍,万一要是一个不小心,损坏了这里的这些珍贵文化遗产,那么这辈子他都会非常悔恨。

    告别了宦官,在兰台殿中转了几个圈之后,霍子候终于找到了正在忙着查阅去年各地郡县上报的人口土地基数的张安世。

    今年的秋收已经将快来临了,秋收之后的农闲时节,是整修河道,开凿新的水利设施的最佳时机。

    因此,大汉的决策圈需要提前知道,去年各郡县的基本人口,土地结构,以最终决定,将资源向什么地方倾斜,达到最大效率化。

    于是,这些日子以来,张安世都非常非常的忙,霍子候已经很久没有见到他了。

    “安世兄在烦恼些什么呢?”霍子候走到张安世的面前,发现自己的这个好朋友愁眉苦脸,一脸的无奈状。

    “别说了……”张安世看到霍子候,非常苦恼的道:“去年,陛下先是迁闽粤数十万百姓于江淮,一下子就用掉了国库一万万钱和数十万石粮食,去年收上来的赋税,上个月就用光了,现在基本是在吃老本,可先帝跟太宗皇帝留下来的老本,这几十年早吃的差不多了……”

    张安世放下手中的竹简,苦恼道:“可是明年,大河瓠子决口,陛下是非堵不可了,征调民工,军队的命令都已经下达了,我们兰台也接到陛下要求我们测算明年降雨多寡的制诏了,可这上苍的喜怒哀乐,我们凡人如何去计算?……而且,要堵大河,使其归入旧道,那就至少需要征调数万军队,和与这个数量相当的民夫,我现在担心,今年万一赋税收入不如去年,那么明年这个时候,国库可能连一粒米都找不出来了!”

    所谓大河,就是黄河,因为此时,黄河水非常清澈,黄河上游的水土生态,保持的非常完好,所以,人们称呼黄河为大河。不过财政赤字这玩意,霍子候还真是两眼一抹黑,啥都不懂。

    对此,霍子候压根也没什么好办法建议给张安世。

    所以,只能对张安世也苦笑一声。

    然后,便开门见山的道:“安世兄,能不能帮忙帮小弟调出昨天陛下与安息使者的交谈记录来一看?”

    “子候看那个干什么?”张安世疑惑的问道:“子候对安息感兴趣?”

    说话间,张安世就挥了挥手,吩咐一个左右随从,去兰台的密室之中,取出天子昨天的起居记录来。

    “呵呵……”霍子候笑了笑道:“恩,确实有点好奇!”

    “子候,安息我觉得,对我们大汉没什么益处,国虽大,但军队没有战斗力,这些年,我经常听从西域回来的使者说起安息,大家都说,安息人实在太不成器了,大月氏被匈奴人赶的满地跑,匈奴人又被我大汉打得满地跑,大月氏,又把大夏打的满地跑,但是,这个安息国,竟然连大夏几个被大月氏击溃的残兵败将都对付不了……还能指望他干什么?”张安世耸耸肩膀道:“我们大汉国的交往重点,现在是乌孙,只要把乌孙拉到大汉这一边,那么就可以在西域的匈奴势力中埋下一个硬钉子。前后夹击,匈奴灭亡可期了!”

    霍子候听力张安世的话,也笑了一声。

    敢情,张安世也看不起安息人。

    不过,张安世说的是事实,大汉国在张骞出使西域前,最期盼的事情是能够联络到大月氏,从而跟大月氏结盟,前后夹击匈奴,一举从根本上解决自己的最大竞争对手,完全建立起东亚地区至高无上的霸权。

    然而,大月氏人的胆子被匈奴人打怕了,没那个胆色再去跟自己的死敌硬磕。

    倒是对于征服它附近的那些懦弱民族很感兴趣,今天打打大夏,明天玩玩康居,不亦乐乎中。

    于是,在于大月氏结盟失败后,西域另外一个强国,乌孙进入了大汉帝国的视线,特别是元朔年间,乌孙使者到访长安之后,两国关系急剧升温。

    匈奴人这才发现,乌孙这个原本它认为的小弟弟,竟然也开始窥视起自己的游牧帝国起来,立刻紧张万分,急急忙忙的从跟大汉战争的最前线调了几个万骑过去防备乌孙可能的忽然袭击。

    所谓祸兮福之所倚,匈奴人可能没想到,正是这个举动救了它一命,在漠北决战中,它损失掉了几乎全部的主力,只有派去防备乌孙的那几个万骑毫发无伤。

    靠着那几个完整的万骑兵力,匈奴人勉勉强强的,还可以继续依靠过去建立起来的霸权,虚张声势,继续维持自己的草原霸主地位。

    -0-

    今天三更,一定完成的!

    大家稍等~10点还有一更,十二点之前,第三更!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