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奇快的扬帆号离格雷格号越来越近,扬帆号的炮火和鱼雷都已准备完毕。随着舰长一声令下,率先发动了对格雷格号的最后一次打击。因为再向前去,就太靠近彼得大帝号了。
“发射!”舰长对着传声筒下达命令,鱼雷手迫不及待的施放出鱼雷,主炮手也将复仇的炮弹射向敌舰。
本来就已经非常脆弱的格雷格号船尾顿时冒出两处火球,扬帆号的炮火首先命中。鱼雷沿着格雷格号的行驶航迹向前奋进。一百码,五十码,三十码……
扬帆号上所有人都看着那枚至关重要的鱼雷,全然没有注意到彼得大帝号上巨大的主炮已经瞄准了他们……
“轰!”彼得大帝号发出吼声,两枚火球砸在了扬帆号上,跟着又是两枚。此时格雷格号已经注意到了鱼雷,正在拼命的转舵,同时,侧舷上的炮位也对准扬帆号开火了!
只会打臭弹的格雷格号这几枚炮弹却出奇的精准,扬帆号的司令塔顿时被掀翻,一枚炮弹准确的命中了锅炉舱,穿透了舱壁,在那里引发了巨大的爆炸,彼得大帝号第二轮炮击又击中了扬帆号的侧舷,弹药库发生了爆炸。轰,轰,轰……一连串巨大的爆炸声中,扬帆号的侧舷甲板上燃起了熊熊烈火。就在扬帆号水兵正忙着救火的时候,从格雷格号舰尾下方传来了几声巨大的爆炸,刚才发出的鱼雷此时命中了格雷格号的侧舷,在一阵剧烈的爆炸后,格雷格号断成两截,缓缓沉没。扬帆号在完成了他的重要使命之后,所有船员登上了救生艇,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军舰悲壮的告别!
干掉了格雷格号之后,海天四舰不敢再作停留,回头向主力舰团驶去。以四比二的绝对优势对彼得大帝号两翼的纳瓦林号和巴托耶夫号展开猛烈攻击。正因为海天四舰的及时赶到,才形成了飓风号铁甲舰加海天四舰对敌方两艘巡洋舰的混战局面,而孤悬在外的,是波罗的海的最大霸主——彼得大帝号。
此时离海战爆发,已经过去了两小时。新加坡舰队在林永升的战术指挥下,从原先的基本均衡的力量对比,到如今依靠攻击薄弱环节、分队合围的战术,迅速将优势扩大到15:5。随着士气的此消彼长,战局越发对中方舰队有利。飓风号完全不顾环伺在侧的西伯利亚号,只以侧舷火力协助友舰作战,而主要火力全部用于与彼得大帝号对射!
俄国人糟糕的训练素质并没有因为刚才准确地击中扬帆号而得到提升,相反的,似乎刚才他们的好运气用完了,近几轮的炮火攻击全部都没有命中目标,甚至有一发还命中了己方的一艘鱼雷舰,着实令主帅罗斯特拉夫大为气恼。
在双方比拼意志的混战里,波罗的海舰队的东翼已经被凶狠的居因和凯旋歼灭殆尽,只剩下一艘孤零零的佩文内兹号也早早的丧失了斗志,对无聊的对轰战失去了耐心,小心翼翼的退出了战团,迅速的向彼得大帝号靠拢。
对俄国人来说,海上的战争来得突然,结束的却很无奈。战场上的战斗态势体现了他们的赌博心理,为了弥补火力的不足,所有的舰只都多装弹药,以求以多开火来弥补火炮口径上的不足。但是却导致金刚号在第一轮接战中就很倒霉的被鱼雷击中,随后弹药库又发生爆炸,彻底将这艘铁木混合结构的巡洋舰炸得只剩铁骨架。而高山号这样的民船,纯木结构的船又没有配备多少火力,原本就不应该远涉重洋到达这里来送死。
但是为了赌博,俄国人来了。而且,他们比英国人更加不能承受失败。每一个海军士兵都知道这次行动是一次不能失败的行动。所以,当佩文内兹号向彼得大帝号方向逃窜的时候,停留在这里的四艘炮舰依旧不肯离去,面对比自己打得多的居因号和凯旋好,再打下去就只能说是为了荣誉而战了。
中国舰队的怒涛、海天、乘风、破浪四艘主力战舰正集中所有的火炮猛轰地方旗舰彼得大帝号。而飓风率领着其他战舰则把守护彼得大帝号的四艘战舰分割开来,并对他们形成了侧舷攻势。
半个小时后,佩文内兹号的炮位被炸飞,丧失作战能力,仓皇调转舰体,想向南面逃去,却被迅速插上的南翔和海狮号一顿主炮轰击,连动力装置也彻底被摧毁,成了漂浮在海面上的一支活靶子。
西伯利亚号被虽然舰体没有收到致命性的伤害,但是中方军舰上的10挺加特林机关炮却对着上层塔台一顿狂风暴雨般的横扫,舰长、大副、轮机长、舵手先后被炸死,俄国水兵几乎全军覆没,只剩下船舱里的十几个工人瑟缩成一团,等待着死神来临!
无心恋战的彼得大帝号带着纳瓦林号和巴托耶夫号渐渐的退出战区,向着东方逃窜,林永升暗道一声“不好”,马上命令处在东侧的海天号、海马号、居因号上前堵截,利用侧舷火炮压制三艘敌舰的速度,同时命令所有军舰对准三艘敌舰,释放鱼雷。
一声令下,数十枚定深为5米的空气动力鱼雷陆续射出,在暗淡的海面上划出一道道白色浪花。
彼得大帝号上,舰队最高指挥官罗斯特拉夫清楚的看到一枚枚鱼雷先后下水,正向自己这边飞速袭来,耳边测距员用颤抖的声音报告着距离。
500码……
320码……
240码……
100码……
30码……
这种等待对此刻的罗斯特拉夫来说简直就是最痛苦的煎熬,他的瞳孔越来越大,蓝色的眼睛里闪动着难以置信的光芒。
轰,轰轰,轰……一切都结束了。
林永升让马尼拉湾成为了波罗的海舰队这次长途旅行的终点!
PS:想了想,紧接着再码了一章,然后一起上传,让大家看的过瘾。记得投鲜花哦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