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窝阔台到忽必烈,蒙古大汗一直遵守一条规定:禁止把儒士当做奴隶使唤。然而,一些显贵仍然不遵守这条规定,强迫儒士做一些下贱的工作。廉希宪命令地方政府把儒士登记造册,以防止他们被虐待。他惩处了剥削平民的巫师,并加强了对他们的管理。他任命有文化的官员,促进农业发展,发行纸钞以促进商业贸易,征收赋税以满足忽必烈之需。简言之,他为忽必烈领地的繁荣和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他的领地得到有效治理的前提下,忽必烈可以着手制定更长远的计划了。从这时起,他非常倚重一个名叫刘秉忠的精明僧人,经常向他请教,寻求指导。忽必烈认识到若想有效地统治中国,他必须赢得汉人儒士的信任和支持。忽必烈命令开始兴建新都,地点选在被汉人称做中都,该城的设计风格遵循了中国模式,忽必烈希望大都能表现出他为迎合传统汉族学者和儒士而作出的努力。
在忽必烈的寝殿内,悬挂着貂皮做成的帐幕,作为蒙古狩猎和游牧生活方式的一个有形提示。装饰图案的主题包括龙凤呈祥,而装饰品则流行丝绸和玉器,这些都是典型的中国式的。小山、宫殿、亭阁、小桥以及公园的布局都和一个中国城市毫无二致。汉文化的影响在这个城市最显著的标志,可能是忽必烈命令在皇宫附近建造的庙宇。对祖先的崇敬是中国人生命观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太庙的建立表明忽必烈意欲保持与祖先敬拜有关的礼仪。虽然他自己避免亲自介入,但是他打算提倡中国人的祖先崇拜,这一举措肯定会疏远比较保守的蒙古人。也许忽必烈曾担心过这样做将遇到反对,但是他显然顾不了那么多了。孔庙的建设更进一步具体体现了忽必烈为获得儒士精英支持所作出的努力。元廷代表定期向这位中国贤哲献祭,并在孔庙举行仪式。忽必烈自己并未采纳儒家体系,他希望树立一个儒君的形象,以博得汉人的支持。那时,南往的忽必烈为自己称汗作好了一切准备。
忽必烈想到国号应该体现他的治国取向,要融入中国传统的愿望,他的次子出生的前一年,就想给儿子起一个中国名字。他的佛教幕僚海云法师给他起名叫真金,即真正的金子。忽必烈决心让真金接受一流的中国式教育,因而指派他的幕僚姚枢和窦默做这个孩子的老师。后来,忽必烈还任命儒士王恂指导真金学习中国古典著作。王恂曾教导真金,许衡尝言,人心如印版,唯版本不差,则虽摹千万纸皆不差;本既差,则摹之于纸,无不差者。忽必烈对真金越来越被汉人所接纳表示欣慰,于是决定提拔他,让他担当越来越重要的责任。后来,真金为皇太子。忽必烈因而成为蒙古统治者中第一个选定自己继承人的大汗。
其实,忽必烈并不需要有人劝导他给自己的朝代取一个汉文名字,或恢复中国宫廷礼仪。他也不需要有人指点他把真金培养成为中国皇位的继承人。忽必烈几乎本能地认识到,一个精通中国经典、熟悉汉人风俗和礼仪、通过太子太保学习过儒学和中国其他宗教教义的蒙古人,将受到汉人的普遍欢迎,并能帮助忽必烈获得他们的效忠。因此他有意以此方法教育真金,以便吸引他的中国臣民追随他。忽必烈想到以后他称汗如何治国,他不想象过去的先祖那样征到哪就杀到哪。他和知道中兴府之战是西夏最后的战争,蒙古军围困中兴府,右丞相高良惠领兵抵抗,日夜拒守,积劳成疾,最后劳累过度而死。祸不单行,中兴府发生强烈地震,房屋倒塌,瘟疫流行。被蒙古军队围困达半年之久的中兴府粮尽援绝,军民多患病,已失去了抵抗的能力,末主李走投无路,只得派遣使节向成吉思汗请求宽限一个月献城投降。成吉思汗考虑到历代西夏国主的狡诈反复,恐其死后生变,遗嘱死后秘不发丧,待夏主献城投降时,将他与中兴府的军民全部杀掉。不久,蒙古军队随即冲向中兴府,屠杀城内西夏军民,无论老幼不留遗。毁掉城池、宫殿、文牒,夷灭中兴府。西夏亡国时,由于蒙古军的征服和无情杀戮,多数党项族人举族而亡,少数党项人被迫四处逃亡,隐名埋姓,改族易服。那时,拔都大军一路打到亚德里亚海的威尼斯国边界,征服整个欧洲大陆的计划指日可待。后来窝阔台大汗去世的消息从远方的草原传来,贵由和蒙哥率先回到了蒙古。窝阔台承生长在战乱不断的时代,从小就得到了骑马射箭的锻炼和熏陶,随父成吉思汗参加了多次战役,这其中不乏西征和攻金这样的关键之战,经过历次战役的历练,他逐渐成为一位骁勇善战、足智多谋的将领。更为突出的是他治国的才能也超过了其他的兄弟,这一点成吉思汗是看在眼中的,他深知窝阔台的才能比他最为疼爱的拖雷更为全面。成吉思汗改变了当时蒙古幼子继承汗位的旧传统习俗,擢升三子窝阔台为继承人。此事传出后,术赤与察合台发生了争执,于是二人共推敦厚的窝阔台,通过商议便通过此提议。按照蒙古习俗,幼子为守产之子,理应继承父亲的财产和牛羊。作为幼子的拖雷又是成吉思汗最为疼爱的儿子心中肯定是愤愤不平。成吉思汗曾经让拖雷担任监国,还曾经将拖雷称为自己的那可尔。可见,成吉思汗对拖雷的喜爱是不言而喻。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