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间屋顶很高、挂着绿色条绒窗帘的方形屋子里,墙上挂着一溜军用地图。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上将,正伏在宽敞的办公桌上,翻看着一大堆文件。他身材中等,方肩,穿着一身崭新的笔挺的军装,宽阔的方脸上,闪着一对机敏、发亮、乌黑的大眼睛。平日里时常忘了刮的胡须,今天一大早就被他刮得一干二净,就连那一头短而稠密,像钢锉似的、微带灰白的头发,也特意梳理得一丝不乱,并擦上了法国“白兰地”发乳。
见他这么精心修饰自己,随从人员都在推测:李长官今天是不是要会见什么洋大人?或是国民政府的哪位政要显贵?
哪知,到了中午,出人意料,来的两位客人既不是洋人也不是政要,而是李宗仁的部下――第22集团军总司令邓锡侯和副总司令孙震。
“欢迎!欢迎!我代表五战区全体弟兄,真诚地欢迎川军将士们的到来!”一见面,李宗仁就像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战友似地紧紧地握着邓、孙二位的手,然后,笑容可掬地亲手给他们泡了两杯上等的广西桂平“西山茶”。那茶叶,是他的夫人郭德洁女士特意从桂林给他捎来的――这是将军的习惯。20多年来,他一直都特别喜欢喝这种来自家乡的茶,总夸耀它色翠、香郁、味甘、形美,似乎远胜于西湖龙井、洞庭碧螺、黄山毛峰、千岛玉叶之类。
李宗仁的热情,反倒使邓锡侯、孙震受宠若惊,不知所措。
“长官,”邓锡侯落座后,低着头,搓着手,满脸愧色地说道,“我们是没人要的角色,长官肯要我们到五战区来,真是恩高德厚!今后,长官有啥吩咐只管说,我们绝对服从命令!”
川军素来强悍,为什么会成为“没人要的角色”?说来话长……
原来,从1937年9月起,川军前后组织了12个军,共30万人,分别出川抗战。
出川之时,虽已秋风萧瑟,但士兵每人仅有粗布单衣两套、单被一条、草席一张、草鞋两双、斗笠一顶而已。至于武器装备,就更低劣了,邓锡侯和孙震率领22集团军共4万多人,主要武器为四川土造的“单打一”――七九步枪,且使用已久,质量很差,大多不堪使用。仅能打个山鸡、野兔之类。至于轻机枪,每个师仅有十多挺。火炮方面,每师除几门土造的迫击炮外,山炮、野炮一门没有。更没有交通、通信、补给、卫生等装备和器材。这真是“衣被难以御寒,武器不堪杀敌”!邓、孙在临行前曾电告蒋介石,请求换发武器装备,蒋回电:“前方紧急,时机迫切,先徒步行军至西安集结,候在西安换发装备。”邓、孙所部官兵,皆明抗日之大义,便毅然由陆路步行,出剑阁,经陕西开赴前线。步行了两个多月,1937年10月上旬到了西安,大家满以为这一下所有问题即可解决,谁知,先头部队41军刚驻下,就收到了军事委员会急电:“晋北忻口战况甚急,41军先头部队,应不待全军集结及换发装备,即向山西开拔。”
军令难违呀!
于是,邓、孙率领的那些身材矮小而又倔强异常的四川汉子们,又迅速东进,过潼关,渡黄河,在太原加入了第二战区的战斗行列。一到太原,邓、孙便向阎锡山面陈困难,要求迅速解决武器、棉衣、装备、地图等作战必需物资。阎却以“本战区无武器装备补充”来搪塞、敷衍。就这样,川军仓促应战,长途跋涉数月,一直没有得到任何武器装备的补充。尤其令人痛心的是,当时就连作战用的军用地图都找不到一张。部队在晋东南一带投入战斗后,因无地图,地形不清,敌情不明,常遭日军袭击,伤兵遍地之后,又无担架、药品救护。才与日军周旋了40多天,结果损失惨重,伤亡过半。渐渐地,“占山为王”几十年的川军忍无可忍了,一股股怨气在军中腾然升起: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