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三大派别之天主教】


本站公告

    Cathol

    简介】

    天主教,又称公教,但是自明朝时就沿用的名称“天主教”,已成了正式的中文代名词(因其将不使用上帝、神等词汇称呼所信仰的天主,而仅使用天主一词)。在基督教的所有公教会之中,罗马公教会(罗马天主教会)的会众最为庞大,全世界人数有11.3亿,占世界总人口17%,因此公教会(天主教会)一词往往指的是“与罗马教宗共融的天主教会”,目前天主教会也是所有基督宗教的教会中最为庞大的教会

    基督教三大派别之一。音译加特力教,意译公教。中国人根据明末耶稣会传教士的翻译,称之为天主教、罗马天主教,是取自中国一句古话”至高莫若天,至尊莫若主。根据1990年统计,全世界共有信徒近10亿。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西帝国在政治、社会、语言、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影响了基督教,在其形成初期,就逐渐分成以罗马为中心的拉丁语派和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希腊语派,东西两派为教会最高权力和教义等问题长期争论,终至1054年正式分裂。东派强调自己的正统性,称为正教,西派强调自己的普世性,称为公教。公教即天主教在中世纪曾深入西欧社会的政治、经济、伦理、法律、学术、文化、教育和艺术等各个领域,成为无所不在的精神力量。直到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兴起,从中又分裂出与罗马教廷脱离关系的新教(抗罗宗)各派。天主教一方面发动了与之对立的反宗教改革,加强教廷权力,整肃教会纪律,同时成立耶稣会等组织,深入社会各阶层进行加强天主教的活动。随着欧洲列强相继向海外扩张,天主教向非洲、中南美洲、北美洲和亚洲开展传教,扩大了影响。在20世纪,面对世界发生的重大变化,天主教一方面在其内部反对现代主义神学,反对共产主义等“错误学说”,另一方面也逐步改变僵硬立场,提出了革新和对话的方针,谋求与基督教各派及社会各方面进行合作。

    天主教会的组织形式严格集中。它重视教阶制,教阶制分为神职教阶和治权教阶。神职教阶有:教宗、主教、神父和执事。治权教阶有教宗、主教、省区大主教、都主教、教区主教等,教宗具有最高权威,神圣不可侵犯,由枢机主教构成的枢机团选举产生,枢机团也是教宗的主要咨询机构。天主教严格规定神职人员不得结婚,与俗人有明显界限。修会由信徒组成,修士须发安贫、守贞、服从三愿,并过集体生活。除教皇之外,公会议也具有至高权威。公会议由教皇主持召开,代表为世界各地区的主教。重要修会、修院领导人及著名神学家、教会法专家也常应邀参加。12世纪至今,天主教已召开过13次公会议。天主教第一部完整的教会法令是12世纪中叶的《格拉蒂安教令集》。16世纪时,《教会法大全》问世,20世纪初又修改简编为《天主教会法典》,1983年,又颁布了更为简明的新《天主教会法典》。

    天主教信奉天主,并尊玛丽亚为圣母、九品天神之上、世人的母皇、人类的主保,还尊敬圣人圣女。教义统一,基本教义信条有天主存在;天主永恒、无限、全知、全能、全善,他创造世界和人类,并赏善罚恶;圣父、圣子、圣神三位一体、道成肉身、圣子受难,复活升天,末日审判等。天主教认为教会为基督所创,乃基督之身,人只有通过教会才能获得拯救。早期天主教主要根据亚历山大派神学及奥古斯丁神学解释教义,13世纪后,托马斯·阿奎那的神学体系逐步成为官方神学。20世纪后,新托马斯主义、超性托马斯主义也被用来论证天主教的信仰和教义。天主教把耶稣的诞生、复活、圣神降临、圣母升天定为四大瞻礼,记于专门的教历之上,每逢这些节日要举行的大型弥撒为主的仪式。又设有圣洗、坚振、圣体、终傅、告解、神品、婚配七件圣事。圣洗、坚振、圣体是入门圣事。

    名称和中文翻译】

    “天主教”一词来源于希腊文的"καθολικ??",意思为“普遍的、通用的”,因此也被翻译为“公教”。“公教会”的“公”原文起源自拉丁语的catholicus,意思是“普遍的”,翻译作中文“公”是取自“天下为公”的“公”,因为天主教徒认为只有天主教会才是“全世界的”、“一般的”、“大众的”教会。他们选择这个名字,是由于他们认为最初的教会是开放给全部的人,而不是特定的种族、阶级,或者特定宗派的。

    “公教会”一词的出现早于现在的天主教会,在宗徒信经:“神圣的公教会(sEcclethol”,以及尼西亚信经里面一句:“我信唯一、至圣、至公、从宗徒传下来的教会m, s, cathólet apostólEcclésiam)”。

    “公”的原文意思虽然平常,但是在基督教的发展史上却有许多教派与教会想要拥有这个头衔,到了最后,“公教会”一词在法理上已经由罗马天主教会所拥有,这就如同正教会的“正”,其字面意思虽也平常,但是后来仅由正教会所拥有。尽管如此,仍有不隶属于罗马天主教会的教会在名称上使用或是保有“公教会”(天主教会),比如古公教会、宽宏公教会。

    在中国,基督宗教的一些中文翻译名称造成了对天主教和新教的误解,“基督教”翻译自英文的“Chrisy”,指一切相信救主耶稣·基督的信仰,包括天主教、正教和新教等;而在中国,“基督教”则一般是指英文的“Pri**”,更确切的翻译是“新教”,是1517年由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后形成的基督宗教教派。为了避免误解和混淆,本词条避免使用“基督教”一词,而使用“基督宗教”表示英文中的“Chrisy”,“新教”或者“基督新教”表示英文中的“Pri**”。

    公元1517年,天主教奥斯定会的马丁·路德神父“另立门户”,由罗马天主教分离出去。天主教会一度称之为“抗议宗”、“抗罗宗”、“誓反教”等,直到1962年-1965年梵蒂冈第二次会议(简称“梵二”)后才慢慢改变这些称呼,乃称之为会离的兄弟教会,即是基督新教或新教,也就是在中文中所称的“基督教”。

    国际上称天主教为“基督宗教”,称新兴的教会为“基督新教、新教或福音教”,中国却称新兴的教会为“基督教”,以致为数不少不明历史的中国的基督新教徒与中国的教外人士都误认为,天主教是从基督教分裂出去:先有基督新教(中国称的基督教),后才有天主教。殊不知,天主教是罗马天主教,由耶稣基督亲自创立的,乃建基于对耶稣基督的信仰上,它的前身是犹太教,因此,继承犹太教的一神观念和旧约圣经。而中国所称的基督教即是国际上所称的基督新教,是在耶稣诞生后第1517年才由国际上所称之为基督教的罗马天主教分裂出去的教会。

    公元1517年前所称的基督教,并不是基督新教,而是罗马天主教。因为马丁路德神父所创办的基督新教(中国所称的基督教)还没有诞生。公元1517年后所称的基督教,并不是天主教,而是基督新教(中国所称的基督教)。因为马丁路德神父所创办的基督新教已诞生了。 梵蒂冈第二次会议所称的基督宗教,并不是专指基督新教,而是指所有信仰耶稣基督的教会。

    我们应注意,当阅览非教会人士著的、非教会出版的书籍,或是译自国外教会书籍的时候,一定要分清年代,不要把基督新教(中国称之为基督教)与天主教混为一谈了。

    单一神崇拜】

    天主教信仰的对象是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的单一神。圣父、圣子和圣灵是神的三个位格,相当于三个不同表现形式。(天主教不仅崇拜上帝耶和华,还崇拜他们的救世主耶稣)

    当人透过任何一个可见的形象(圣人、天使、圣母)以“尊重的敬意”进行敬礼时,旨在敬礼形象所描绘的人物,并不是一种崇拜(《天主教教理》第2131-2132#)。当朝拜(天主)耶稣像时,不是崇拜那个制品,而是向这个像所代表的本质:天主致以无限崇拜。教会对圣母不是(朝)崇拜,而是以子女的心情敬爱她。教会从来不拜圣母,没有把圣母当成救恩的本身。她只堪接受最崇高的敬礼,只有天主才配得崇拜。所以,教会不是拜圣母的教会。相反,这种敬礼行为可激活旅途中天主子民的信德,感谢主的救赎恩典,并充满得救的希望。

    天主教教义】

    1、“三位一体”。天主教认为,世界和宇宙中存在一种超自然和超社会的力量,这种力量就是天主。他是独一无二、无所不能、创造有形和无形万物的神。由于他具有三个位格——圣父、圣子、圣灵,所以称他为“三位一体”的天主。因圣父在天,称他为天父,被认为是至高无上,主宰一切的力量。他是“三位一体”中的第一位。圣子为耶稣基督,受圣父的派遣降临人间,以自己在十字架上的流血牺牲拯救世人的苦难。他是“三位一体”中的第二位。圣灵是天主与人的中介,启迪人的智慧和信仰,使人弃恶从善。他是“三位一体”中的第三位。这三个位格不是各自独立的三个,而是同一本体,三者组成天主的统一整体。

    2、天主创世说。天主教认为,宇宙万物都是天主创造的,人类当然也是天主创造的。《旧约·创世纪》记载:天主用5天时间创造出了自然界万物,第6天造人,第7天歇息。天主创世说是天主教的核心。正是因为天主创造一切,他才被说成是至高无上、全能全知、无所不在的唯一真神,是宇宙的最高主宰。

    3、原罪说。天主教认为,人的本性是有罪的。宣扬天主造了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厄娃,他们被安置在伊甸园,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后来夏娃在魔鬼的引诱下,怂恿亚当偷吃了伊甸园内能知善恶树上的果子,即禁果(智慧果),因而触怒了天主,被驱逐出乐园,“下放”到地上劳动。亚当和夏娃的罪一直传到他们所有的后代,成为人类苦难的根源,即整个人类的原始罪过。即便是刚出世即死去的婴儿,虽未犯任何罪,但因其有与生俱来的原罪,故仍是罪人。

    4、救赎说。天主教认为,人类既然有了原罪,又无法自救,于是天主派遣其独生子耶稣降世人间,为人类的罪代受死亡,流出鲜血,以赎人类的原罪。只有相信和依靠一个救世主耶稣为人类赎罪,人才能求得死后永生。

    5、天堂地狱说。天主教认为,人世间充满了罪恶,将来基督从天降临,审判地上的活人和死人,信基督者将进入天国获永生,不信基督者将被抛入地狱受永罪。教会把天堂描绘成一个极乐世界。它是“黄金铺地、宝石盖屋”,“眼看美景、耳听音乐”,“口尝美味,每一感官都能有相称的福乐”。地狱则到处是不灭之火,蛇蝎遍地,可怕到了极点。此外,在天堂和地狱之间,还有炼狱。有一定的罪,但不必下地狱者,就被暂时放在炼狱里受苦,等所有罪过炼净,补赎完了,方可进入天堂。

    6、忍耐顺从说。天主教号召人们做到忍耐、顺从。《新约·罗马人书》讲,要人们顺从掌权者,因为权是天主给的。因此,抗拒掌权的就是抗拒天主的命令,抗拒的必自取刑罚。

    总之,天主教相信天主三位一体(圣父、圣子、圣神),也敬礼圣母玛丽亚。宣扬圣父创造天地万物;圣子降生成人,在十字架上死而复活,拯救世人,打破天和人的界限,成为天主与人的唯一中保;圣灵来自圣父和圣子,是赋予生命之神。宣称教会为耶稣基督所创立,是唯一、至圣至公、从宗徒传下来的教会,有权赦免世人的罪。宣传诸圣相通功、人的肉身可复活和永生。还说善人得享永福、恶人要受永苦等。

    天主教与基督新教的区别和比较】

    历史起源

    天主教是从犹太教脱胎而来的

    在公元前1003年,大卫王领导以色列12支派在耶路撒冷建立了统一的北以-南犹联邦王国。统一的联邦王国只经历了短暂的辉煌后,很快就分裂和没落了。前722年,北以被亚述王撒尔贡所消灭。在前598年和公元前587年,南犹太分别有3023名高阶层的犹太人、800多中阶层的犹太人被放逐于巴比伦。前587年南犹太被巴比伦王拿步高二世所消灭。以色列人世代居住的巴勒斯坦地区沦为先后兴起的波斯帝国,埃及帝国,希腊帝国,罗马帝国的殖民地。罗马帝国在耶稣逝世后的宗徒时代,即是公元70年-72年的犹太战争,消灭了以色列。从此,以色列人被分散到世界各地,直到1948年才建立以色列国。

    犹太人历经长时期的帝国的殖民生活,日日夜夜地期待天主向他们所许诺的拯救者“默西亚”来救他们脱离压迫者的手。大约在公元前8年至2年间,默西亚拣选了犹太少女--玛利亚做自己的母亲,诞生在犹太-巴勒斯坦的土地上:耶路撒冷南端的伯利恒。他的妈妈用襁褓裹着他,把他放在马厩(也称马槽)里,有天使在欢唱:“天主受享光荣于高天,主爱的人在世享平安(路二1-20)。”他在接受贤士们(是外邦人)朝拜以后,他的母亲带着他逃往埃及,并住在那里,直到迫害他的黑落德王死后,才从埃及回来(玛二7-22)。他的名字叫耶稣。在他十二岁的时候,曾在当时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化中心的圣城耶路撒冷圣殿聆听经师讲经,并向他们询问(路二39-46)。他在加里肋亚省的纳匝肋小镇中隐居长大,直到30岁左右(路三23)才离开此地,前往加里肋亚宣讲天国的喜讯(谷一14-15)。因此,他被称为加里肋亚人与纳匝肋人(玛二23)。这个纳匝肋人耶稣在约旦河里,接受约翰的洗礼(谷一5)之后,开始他的福音传扬:“时期已满,天国临近了,你们悔改,信从福音吧(谷一14-15)。”他本是元始和终末(默二十二13),过去和现在,时间和历史,光荣和权能属于他;但他来到人间,属于自己的领域,自己的子民却没有接纳他;他受尽世人的奇耻大辱与痛苦之后,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其时,大约三十三岁。他死后第三天,应验了自己所说的话:第三天必要从死者中复活起来(谷十六1-20)。这些见证,他所召唤的门徒都一一记在心中,一代一代地传下来,已有二千年了。

    耶稣三十岁离开隐居的纳匝肋来到约旦河,公开宣讲天主的国与他的福音,众多人开始接受他的宣讲,并跟随他,度福音生活。他从中拣选了十二人作宗徒。他从死者中复活之后,便祝圣(按立)伯多禄为教会的磐石:“约纳的儿子西满,你要叫伯多禄——磐石,在这磐石上我要建立我的教会,阴间的势力决不能胜过他(玛十六13-19)”,明确宣布建立教会。以伯多禄为元首的宗徒在共融牧养下,跟随主的人渐渐形成了一个可见的小团体。这个小团体就是日后发展成为普世教会的至一、至圣、至公、从宗徒传下来的罗马天主教会。这是一个永远不可、也没有人能否认的历史事实。

    教会本着耶稣基督的训导福传天下,把天主的爱通传给世人,努力圣化人灵,福利社会,保全基督全部的宝训。教会从来没有改变、加添或删减天主亲自颁布的十诫和亲定的七件圣事。

    基督新教是在1517年从罗马天主教分离出去的教会

    16世纪初叶,欧洲的大小国家多达四百多个,其政治异常复杂,宗教生活也相当低落。 当时,罗马的圣伯多禄大殿兴建之中,费用浩大,一时不能筹措。教宗良十世派人到各处募捐,对踊跃捐赠者,颁赐若干大赦。颁赐大赦并非不合法,但担任劝募的人,或有过分重视金钱之嫌,因而招致许多人的反感。在1511年,德国天主教奥斯定修会的马丁路德神父前往罗马,目睹教廷的生活奢侈,遂萌生改革教会的决心,不过,他并没有“另起炉灶”的企图。实因后来的大赦事件,造成了他改革教会的导火线。1517年10月31日,他在德国威丁堡教堂张贴95条,发表了自己的信仰主张,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宗教改革浪潮。不幸的是,这种浪潮愈演愈烈,进而涉及教会的基本信条。教宗无法说服他,就在1520年6月15曰颁布诏谕,限他在60天内撤消争议,否则,将其开除教籍。路德当众将诏谕焚毁,以表示愤慨。在1521年1月3曰,教宗剥夺了他的教籍。从此,新诞生的基督新教从天主教分裂出去,直到现在仍没有达到共融合一。

    成义

    天主教主张人的成义得救,不但靠信德,而且也要行实这信德,即是信德要结出善工。基督新教各教派除圣公会(在1534年正式脱离罗马)、信义宗外,其他各派都主张人只靠信德就可成义得救,并不需要善工;可喜的是,在1999年10月31日,天主教与信义宗在德国奥斯堡正式签署《成义教理联合声明》。

    天主教的成义观

    信仰是无偿贶赠,因信成义。

    公元前1250年,上主雅威把若瑟家族从为奴之地——埃及领出来,在西乃山脉的曷肋布山与天主订立盟约——西乃盟约(思高版圣经P81-108)。此盟约是神人之间互立的权利与义务的盟约——双方性,是天主自我起始率先的行动(德国方济会士傅和德神父著《旧约的背景》P325厄罗兴典有条件的信仰盟约),要求以民作出回应——服从天主的法律和举行宗教崇拜。从旷野时期(申、主前1250年-前1200年)经过定居圣地时期(苏、民)到南北的合分与流亡巴比伦的充军期(撒上下、列上下)共700多年(到前561年止),此其间凡遵守法律的,则蒙祝福;弃守法律的,则受惩罚(列下二十五27-30,《旧约的背景》P6)。此时期,以民却误解了此有条件的信仰真谛,其错误观念中认为获取天主的爱就是成就所换挣。更遗憾的是在宗教改革时代,强人路德最终还是爬到另一个无可救挽的极端——只“信”足够了,而拒绝一切功行的价值。若有人说自己有信德,而没有行为有什么益处呢?难道这信德能救他吗(雅二14)?

    确实,天主国的救恩不是论功行赏的,而是与天主建立位际关系。打破论功行赏观念在福音中是屡见不鲜的。主,你若愿意就能洁净我,耶稣伸手抚摸他说——我愿意,你洁净吧(玛八1-3);百夫长的仆人的康复,基督对百夫长说——在以色列我从来未遇见过一个人有过这样大的信心(玛八5-13);你看见吧,你的信德救了你,这是耶里哥盲者复明恩典(路十八:35-43)。特别在雇工比喻中,耶稣对那个“红眼病”说——难道不许拿我所有的财物行我所愿意的吗(玛二十1-6);在荡子比喻中(路十五11-32)和拉亚禄复活中(若十一17-44)——主耶稣打破自己民族因守法而得赏报的固有观念,进一步加强了与主建立位际关系。显然,雇工与主人之间的权利与名份绝对不能套在天人之间位际关系上。从上面小小片断可知,不论功行抑或无功行赏,都与恩宠性不相违背,一切都是天主的恩惠,我们那一样不是领受来的(格前四7)。天主在我们内工作,使我们愿意,使我们力行,为成就他的旨意(斐二13)。我们该明白,无偿恩宠与赏报不是件东西——物质性,而是天主整个自我的给予,如此报酬决非凭任何名份可要求的赏报,反而是天主恩赐,永恒无偿的。

    马丁·路德对物化恩宠的反弹推出唯独靠信成义,唯独恩宠,唯独圣经的三大至上原则。他的神学信念与圣经相悖。以致在德文罗马书三28中“成义”之后加上alene唯独一词,可知他没有遵从圣经,不尊重圣经权威。他宣称义人只靠信本身便能成义,《雅各伯书》是“无价值的书信”。但是,雅各伯书二24明确表示人的成义是由于行为,不仅是由于信德。强人马丁?路德主张成义只靠信德,不靠圣事和个人努力。他在教堂竟然鼓吹只靠信心,更甚在讲道台上宣称——我可在一天内犯罪奸淫100次而不影响我在上帝前的成义(史考特与金柏莉夫妇著《甜蜜的家——罗马》P7)。确实,天主教与新教都同意救赎是来自恩宠(弗二8-10),但圣经没有否定行为的价值(罗二6,玛二十五40)。路德教义——成义唯信,否定了圣事的事效性,拒绝承认圣事的事效性。

    基督新教的成义观:因信称义

    因信称义是新教救**的核心,主张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根据基督宗教教义,人因有原罪和本罪,不能自救,在上帝面前不能称义。唯一的救法是借上帝之子基督将救恩赐给世人。因此,拯救的根源来自上帝的恩典。这是基督宗教各派共同的信仰。至于如何使罪人获得这种恩典,收到得救的效果,在新教看来,这是把圣事作为上帝和人之间的一种“交易”。在基督新教看来,天主教规定信徒必须按教会的要求履行某些功课或善行,如做弥撒、奉献、悔过、补赎等,表示自责或补偿,才能得到上帝的恩典。教会神职人员(神父、主教和教皇)成为垄断救恩的代理人。新教认为这不仅违背《圣经》的教训,而且带来许多弊端,根据《新约》的《罗马人书》和《加拉太书》的教训,认为遵守律法和诫命不能使人称义。得救的真谛在于相信和接受耶稣基督为主,凭借信心,通过圣灵的工作,使信徒和基督成为一体。由于这种神秘的结合,基督的救赎就在信徒身上生效,使信者“还是作为罪人的时候,在上帝面前得及被称为义”。新教认为行善是应该的,但这是重生得救的表现,而不是一种功德,其本身没有使人得救的效能。

    天主观

    天主教的天主观

    天主教是信仰以色列所期待的默西亚、唯一的救主耶稣基督,以朝拜他是主基督为信仰核心。通过这信仰的认识,在基督内,接受圣神的洗礼,朝拜天主圣父,成为父的子女。这就是三位一体的天主观。

    信仰,首先不是对某些特定教义的认识,而是天主圣父的自我展示、个人与天主的相遇和对他的皈依。信仰不是知识的雏形的、部分式的、或者模糊的形态,而是纯正的知识。信仰不是接受一套关于天主的理念或教义,而是一种道德反应,绝对信靠他的诺言、坚守他的言语、期望他的帮助、相信降生成人的真命天子——耶稣基督身上的天主大能。

    信仰是对天主皈依的呼召,而最彻底的皈依就是完全地转向上主和他的国。此信仰就是接受天国降临的福音,由耶稣本人宣认的。它仍然不是要对某些教义认同的教条式信仰,而是对天主圣言——耶稣的完全信靠,接受他的召唤,作一个终生不悔的追随他的抉择,接受洗礼,进入生命的门,和基督同死、同生,获享他救恩的许诺,并在人间践行天国,把基督的爱活出来。

    基督新教的天主观

    基督新教也是信仰以色列所期待的默西亚、唯一的救主耶稣基督,以朝拜他是主基督为信仰核心。除了唯一神派、耶和华见证人派、普救派、一位论派、完全不信一个天主有三位,即是圣父、圣子、圣灵,只相信有一个天主外,其他基督新教的各教派基本与罗马天主教会一致,绝对坚信一个天主有三位,即是圣父、圣子和圣神(灵),只相信有一个天主。

    圣事

    天主教的圣事观

    天主教尊重圣经,忠实履行与保全耶稣基督的宝训,从来没有改变、加添或删减耶稣亲自建立的七件圣事。

    圣事是从耶稣十字架的苦难,那无穷的功劳而得到它的价值。它是由耶稣基督所建立,又经教会确定了的七个神圣标记,由教会用作救赎我们的途径。耶稣愿意用这种外在的动作来表示不可见的恩宠的通传,这种通传就是圣事。圣事共有七件,称为七件圣事(Sacraments):圣洗、坚振、感恩(圣体)、忏悔(告解)、病人傅油,圣秩、婚姻。

    基督新教的圣事观

    基督新教一般只承认两种圣事,即圣餐礼和圣洗礼,认为是圣经明确记载由基督亲自设立的礼仪。

    除圣公会外,基督新教其他教派仅仅保留耶稣亲自建立的七件圣事中的圣洗圣事。对于耶稣建立的圣体圣事,基督新教仅称之为圣餐,只是纪念耶稣在晚餐厅成圣体圣血时所举行的礼仪,但并不相信饼酒在被祝圣后立即变成耶稣基督的真实血肉。对于坚振、告解、病人傅油(终傅)、圣秩、婚配五件圣事都删除了。在婚姻方面,天主教世世代代谨守不渝:有效婚姻不可拆散(离婚);基督新教各教派允准离婚。

    新教强调信徒人人都可为祭司。认为既然只凭信心即可得救,那么信徒人人均可为祭司,无须神职人员作为神人之间的中介。此外,信徒还可以互相代祷,每个信徒都有在宗教生活中彼此照顾相助的权利和义务,都有传播福音的天责。这就冲淡甚至取消了神职人员与一般信徒之间的差别。虽然新教的多数宗派仍然保留教务专职人员(牧师等)的职称和封立仪式,但这主要是职务上的标志,不意味着具有颁赐恩典的特权。

    名称由来与历史

    罗马天主教会

    五世纪古罗马东、西分裂以后,东罗马帝国奉君士坦丁堡牧首为正宗,并演变成日后的东正教;而保留在原首都罗马的教廷,则成为了分裂后西罗马帝国的正宗,是为“罗马天主教会”这名称的源由。

    罗马天主教是源自耶稣基督的正宗。他们的论据来自 玛窦福音第十六章18节,耶稣对圣伯多禄(基督新教翻译为彼得)说的这句话:“你是伯多禄(磐石),我要将我的教会建立在这磐石上。”;伯多禄于玛窦福音的名字,在巴勒斯坦的亚拉美语,是作“刻法”(Cepha),基督新教翻译为矶法,在亚拉美语正是“磐石”之意,因而他们相信圣伯多禄是罗马第一位主教,一直承袭至现在。而伯多禄的继承者们,就是被称为教宗的人,是全球天主教的最高领袖。

    罗马天主教会的统治范围曾经被称为教宗国,直到现在,教宗仍然是梵蒂冈的元首。

    其他的天主教会

    除了罗马天主教会外,在东欧有东仪天主教会(流行于乌克兰、白俄罗斯,在苏联时代曾被迫并入东正教会),在黎巴嫩有马龙派天主教会,在埃及有Copholic Church。它们与其他教会不同,承认教宗的地位,与天主教有共融的关系。

    教义教规

    天主教的教义,都可以在天主教教廷官方的 Catef Catholic Church 找到。

    天主教的信仰生活的核心是七项圣事,即圣洗圣事、坚振圣事、圣事、圣体圣事、婚配圣事、圣秩圣事、病人傅油圣事(基督新教则仅保留洗礼和圣体圣血作为正式的圣礼)。在这其中,弥撒(圣体圣事为其主题)是最重要的。

    日常生活中,诵经也是天主教信徒经常进行的活动。这些经文大都是一些经过编排好的重要经文的连祷,例如《天主经》、《宗徒信经》和《玫瑰经》。

    天主教的节日很多,在基督宗教三大派别少于东正教而多于基督新教。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圣诞节、复活节、圣神降临节、圣母升天节、圣体圣血节等。

    天主教的圣经与圣传观

    天主教强调来自圣经和圣传,并称之为信德宝库,世世代代忠诚地保管

    弟茂德后书第三章第16-17节:凡受天主默感所写的圣经为教训、督责、为矫正,教导人学正义都是有益的,好使天主的人成全,适于行各种善工。

    得撒洛尼人后书第二章15节:你们要站稳,坚持你们或由我们的言论,或由我们的书信所学得的传授。

    玛窦福音第十五章:耶稣谴责的不是所有的传统而是腐败的传统。从上面圣经可知——根本没有如同马丁?路德所主张唯独圣经,在弟后三16-17明确指出“凡圣经”而不是“唯独”圣经使有益的。在得后二15明确指出我们坚持相信圣经的教导,却没有教导我们唯一的权威是圣经。在此圣经告诉我们还有“传统”“训导”。所以唯独圣经主要是宗教改革者的历史性告白,其用以对照教会的声明——除圣经外、还有传承和教会训导。弟前二15保禄告诉我们:教会是真理的柱石和基础。在此可以断定圣经所支持的是教会原则——唯靠圣言而非新教唯独圣经。圣经没有告诉我们——天主圣言仅仅存在于圣经中,其实可在教会许多地方找到天主至高无上的圣言(得后二15,三6——教会传承;伯前一25,伯后一20-21,玛十八17——教会的宣讲与训导。)

    《圣经》是一本不会错误的书

    天主不能犯任何错误,而受天主默感的作者所想要表达的内容,也是没有错误。人在天主的启迪下,把天主所启示的一切写下来。

    确实,人和天主是圣经的作者。因为作者被天主所拣选,得到天主默感而撰写圣经,并通过他们的心灵与脑海,按当时的历史环境(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点、不同的环境)和文化背景、宗教习俗,写下有关得救的真理。

    伯多禄后书一20-21:“你们应知道经上的一切预言,决不应随私人的解释因为预言从来不是由人的意愿而发的,而是由天主所派遣的圣人,在圣神推动之下说出来的。”

    弟茂德后书三14-16:“你要坚持你所学和所信的事…….凡受天主默感所写的圣经为教训,为督责……教导人……都是有益的。”

    对于《圣经》的默感性,并不是所有的宗教都坚持其默感性是真实的。三个信仰惟一神的宗教:基督宗教中的基督新教和犹太教仅仅坚持三十九本H书才是受神的默感,却不承认另外七本用希腊文字写的《旧约》得到神的默感;基督宗教中的天主教和东正教都承认《旧约》四十六本书受神的启示默感;对于《新约》二十七本书,无论是基督新教、天主教、东正教都一致承认它受神的默启;回教徒却坚持《可兰经》是阿拉真主所默感的。

    《圣经》分为《旧约》和《新约》两大部分,共73卷:《旧约》有46卷(妥拉、先知书、圣卷),《新约》有27卷

    《旧约》中有39卷是用西闪族的希伯来文和与希伯来文有关的西闪族语言阿拉美文写的,另有7卷是用希腊文写的。这7卷(巴,多,友,加上,加下,德,智)是:公元前约200年写成的《巴路克书》,公元前三世纪写成的《多俾亚传》,公元前二世纪末写成的《友弟德传》,公元前约100年写成的《玛加伯书上》,公元前124年写成的《玛加伯书下》,公元前120年写成的《德训篇》,公元前50年写成的《智慧篇》。

    《新约》中除了马尔谷五41:“塔里塔,古木!”格林多人前书十六22:“吾主,来罢!”默示录二十二20:“主耶稣,你来罢!”是阿拉美语之外,其他的新约部分都是用以后通行的希腊文写的。

    教会训导下解经

    圣经是天主的圣言。天主教在解释圣经上非常谨慎,总认为个人不能主观地自由解释。正因为圣经有其客观的正确真意,就应有遵守的客观标准,以防圣经原意变质。

    基督新教的圣经与圣传观

    唯独圣经

    基督新教各派强调惟一根源就是来自圣经,对天主教所强调的圣传拒绝不纳。

    唯相信圣经,只凭据圣经论据,只有记载在圣经里,才有效力。一切不符合圣经的理由,都拒绝承认圣事的事效性,这就是唯独圣经。

    认同天主教圣经观,但不承认旧约中属于七卷希腊原文的巴路克书、多俾亚书、友弟德书、智慧书、德训书、玛加伯书上及玛加伯书下为天主所默启的圣经

    《圣经》分为《旧约》和《新约》两大部分,共66卷:《旧约》有39卷,《新约》有27卷

    自由解经

    基督新教各派对圣经的解释和用法不尽一致。如基要派强调圣经的每句每字都出自上帝的灵感,绝无讹误,其他一些派别的神学家却认为圣经是上帝启示的记录,它反映了圣经各卷的作者在不同时代对上帝启示的感受和理解。可以应用文字考据和历史考证的方法研究和解释圣经,以发现其中蕴藏的真理。总之,各教派主张每个信徒都可自由解释圣经,按着自己的解释去了解圣经。因为每个信徒都可以借圣灵的引导直接从圣经领悟上帝的启示和真理。因此,致使基督新教内部分裂成许多不同的教派,各行其是。

    崇拜祈祷

    天主教的崇拜:礼仪生活的中心是弥撒圣祭

    天主教注重礼仪生活,阅读、默想、分享、见证生活圣经,常年施行圣事,天天为天主子民奉献圣祭,拯救人灵,领受主的体,恭敬耶稣圣心和圣母无玷圣心,追悼先人……

    基督新教的崇拜:解释圣经,宣传教义、唱赞美诗

    新教很重视崇拜仪式的改革。首先是将弥撒改为使用民族语言的圣餐礼文,并逐渐以较为灵活的形式,引用《诗篇》、经课、祷文等,由信徒参加诵唱。有些宗派还编成专书,供公开崇拜之用,如圣公会的《公祷书》,归正宗的《祷告式》等。新教在崇拜中很重视讲道的作用,其内容为解释圣经,宣传教义,以坚定听众的信仰和诱发宗教热忱;有时还从教义出发对社会道德政治问题作出评论。由参加礼拜的全体信徒同唱赞美诗也是新教在崇拜仪式上的特点之一。

    敬礼圣像

    天主教许可在教堂或教友家中供奉任何圣像,犹如供奉先人的遗照一样。

    上主天主是一切受造物之美的源由(智十三3)。他是万有,超越他的一切化工(德四十三27-28)。但是,从旧约开始,天主曾命令/准许雕刻一些宗教塑像,以象征的方式导向降生成人的圣言所给的。

    其他区别

    1、在成就大义上,基督教(新教)各派除圣公会外都主张只靠信德就可成义,不需要行善功;天主教按耶稣基督的教诲,一方面靠心德,一方面要遵照天主的旨意行善功。

    2、在圣事上天主教有七件圣事:洗礼、坚振、圣体(天主教徒相信面饼和红酒经过神父祝圣后从实质上就成为耶稣基督的体血,因此称圣体圣事)、婚配、告解(我们认为主教们是使徒的继承人,根据新约圣经若望福音20章21~23节,便有了现在的告解圣事)、圣秩(也称神品,即成为神职人员)、终傅(病傅);基督教各教派都予以变化(并不成为圣事)或者删除。另外天主教不许离婚,基督教允许。

    3、根据教义的来源:按天主和基督的传授,有两个来源:圣经和圣传,又称信德宝库;基督教只承认圣经为唯一根源。

    4、圣经的卷数目录,天主教新旧约共七十三卷,其中旧约四十六,新约二十七;基督教圣经只有六十六卷,旧约只有三十九卷,基督教把旧约中用希腊原文写的七卷删除,不承认是圣经

    5、在礼仪上,天主教注重礼仪生活,基督教在一些礼仪方面则予以简化和删除。

    6、在体制、信仰内容和教务行政上,普世天主教会都奉行统一的教义、戒命、圣事;基督教各教派都有不同,各自为政、各行其是。

    7、对于圣母玛丽亚,天主教给与适当的敬礼,因为她是耶稣基督的母亲,养育基督,在基督代人补赎时为基督分担精神上的痛苦,并有服从、谦卑、忍耐等等美德,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基督教都不敬礼圣母玛丽亚,有的极端份子甚至谴责、曲解天主教恭敬圣母玛丽亚的本意。

    8、关于供奉圣像,天主教许可教友在家中供奉圣像,共教友瞻仰敬礼,比如供奉耶稣苦像,就会使我们想到耶稣为我们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代人赎罪的大恩等等。基督教反对供奉圣像,认为是崇拜偶像,是罪恶的行为。

    9、关于祭祖,天主教为慎终追远、发扬先祖的美德,在一些时候举行祭祖典礼,遵循天主十戒第四戒。基督教反对祭祖典礼,认为是崇拜偶像。一般行鞠躬礼。

    10、在称呼方面无论是对于主的称呼也有不同,天主教称天主,基督教成上帝,在天主三位一体中的第三位,天主教根据圣经译为圣神,基督教译为圣灵。在圣经中对与地名、人名的翻译也有不同,如天主教称伯多禄,基督教称彼得,其他不一一列举。

    11、神职人员,天主教神职人员,修女等需要发愿终生坚贞,基督教无此要求。另外天主教神职人员称为神父"priest"(比神父低一级的叫执事,高一级叫主教"bishop",其主要区别为可执行圣事的多少),基督教根据教派不同多称为牧师"minister",也有称为长老等等的。天主教有修女,基督教没有。另外耶稣和基督是同一位,只是称呼不同而已。

    中国天主教

    与东方世界有关的天主教传教士,最有名的可说是圣方济各·沙勿略,他也被称为“东亚宗徒”。他虽然极想到中国传教,却也只在临终前到达今日中国广东省的上川岛,他后来亦成为传教主保。

    天主教会在元朝时,曾由方济会会士孟高维诺来华,任北京总主教。不过未能融入汉人社会,并随元亡而终。至明朝中叶,开始有天主教传教士到达中国。隶属于耶稣会的利玛窦成功进入中国传教并获得明朝皇帝信任,天主教再次在中国传播开来,虽然经历清雍正“禁教”政策以来的各种影响,但天主教在中国至今已经根深蒂固。

    目前在中国大陆的天主教教友人数,预估约有1500万人.华人世界的天主教皆为拉丁礼的罗马天主教会。

    中国天主教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的天主教会仍然与罗马教宗保持共融。教宗本笃十六世在2007年6月30日向中国的天主教徒发一封名为《致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天主教徒信》的牧函, 他在牧函中坚持教廷才有权任命主教,但在提名主教的名单上,教廷可以和中国内地能够达成协议;此外,他促请中国政府给予信徒宗教自由,并期望能够和北京政府重新建立外交关系。教廷随牧函附有一份声明,声明中指出,“教宗本笃十六世表示完全愿意同民事当局展开平静而建设性的对话,最终找到解决有关公教团体的各种问题的办法;从而实现我们所期盼的圣座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关系正常化。”

    香港与澳门地区天主教会

    香港与澳门地区的教会,因为曾经历外国统治,故与中国大陆发展出不同的风貌。天主教香港教区在一国两制下,仍受罗马教廷的领导,而非爱国会。天主教香港教区现任主教为汤汉主教(Bishop, Hhn)。天主教澳门教区和天主教香港教区的情况一样无变,但在回归前归属葡萄牙的总教区。天主教澳门教区现任主教为黎鸿升及荣休主教林家骏。

    台湾天主教会

    天主教传入台湾,始于西班牙殖民台湾北部,至郑成功家族统治台湾中断,十九世纪中叶以后再度传入台湾。在日治时代,台湾的教会体制逐渐完备。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迁台之后,从中国大陆带来大量的天主教信徒及神职人员,在1952年由传教区改制为从属于罗马教廷的圣统制度。

    目前台湾的天主教会分为七个教区,以及教廷直辖的金马宗座署理区,共十七位主教(包含全球仅有的两位华人枢机主教之一的单国玺),并设有一主教团(台湾地区主教团)。此外还有神父近七百人,修女一千二百人左右,分布在八百个教堂及其他教会机构。

    台湾信仰天主教的人口约30万人左右,虽然仅占台湾总人口的百分之一,但是天主教团体在台湾的社会服务、医疗与文教等方面的贡献上,有相当高的影响力。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