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Bible
意为神圣的经典,在中国特指儒家经典,如宋朱熹《大学序》云:“然后古者大学教人之法,圣 经 贤 传 之 指 ,粲然复明于世。”基督教传入后用以指西方宗教的Bible,是当今世界发行量最大的书籍。
《圣经》(拉丁语:Biblia,希腊语:Β?;;βλο?;;,英语:Bible,本意为莎草纸,中文亦称耶经)可以指犹太教和基督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和基督新教)的宗教经典。犹太教的宗教经典是指《塔纳赫》(或称《希伯来圣经》),而基督宗教的则指《旧约圣经》(《旧约全书》)和《新约圣经》(《新约全书》)两部分。
Bible(圣经)的希腊文biblion是“书”或“卷轴”的意思。这字是从byblos一字而来,byblos是指一种生长于尼罗河畔,沼泽地带的纸草(papyrus)。将一英尺的纸草木髓切下,剥去树皮,让烈日把它晒干,就能制成书写的材料。人要将横的木条放在直的木条上面,互相交迭,好像现代三夹板的制法。横的木条表皮较为光滑,可用来书写;将多个断片的木条合起来,就可制成长达三十英尺的卷轴。 后来,说拉丁语的基督徒,用biblia(biblion的众数)这字来称新旧约的书卷。
Scripture(经卷)的希腊文是graphe,意思是“著作”。在旧约,这种著作被确认为带有无上权威(比较王下十四6;代下二十三18;拉三2;尼十34)。后来旧约的“著作”逐渐被收集,分成三类:称为律法书(Laws)、先知书(Prophets)和圣卷“Wrs,或称诗歌(Psalms)”。这些著作构成旧约的三十九卷,就是现在的旧约正典了。
在新约希腊文圣经,grapho(当作动词使用)被解作“圣经”约有九十次;而以名词出现(graphe)也有五十一次,差不多全部都用来指圣经。新约有几种对经卷不同的称呼:有指全本圣经(如太二十一42,二十二29,二十六54;路二十四27、32、45;约五39;罗十五4;彼后三16),有指圣经中的个别部分(可十二10,十五28;约十三18,十九24、36;徒一16,八35;罗十一2;提后三16),有用作“神的话语”的同义词(如罗四3,九17,十11;加四30,提前五18)。它们也被称为“圣经”(Holy Scriptures)(罗一2)。提摩太后书三章15节用了另一个希腊文hiera gr神圣的著作)。提摩太后书三章16节强调,这些著作不是平凡的著作,而是“神的所呼气默示的”,这正是指它具有权威,在教训上没有错误而说。
《塔纳赫》是犹太教的经典,记载关于上帝和古时犹太人的历史。《塔纳赫》亦同时是基督教圣经的《旧约》部分。
《希伯来圣经》记载的是从上帝创造世界,人类犯罪,犹太人的历史及关于世界的预言。基督教的圣经由《旧约》和《新约》两部分构成,而其《旧约圣经》与《希伯来圣经》内容大致相同,不过天主教版本就多了数篇《塔纳赫》跟基督教新教《旧约》都没有的数篇经卷。《新约圣经》记载耶稣基督和其门徒的言行与早期基督教的事件纪录,使徒书信及关于世界末日的预言。
据统计现在共有大约一万四千多种不同语言版本的圣经,尤其是“希伯来圣经”部分,而基督教新约部分,就有大约五千三百种不同语言版本。在众古书中可说是现在世界上最多不同语言翻译版本的书。[1]
圣经书卷结构
圣经,拉丁文为“Biblia”,意思是“神圣的书”,是由希腊文的“Β?;;βλια”一字演变出来的。
犹太教塔纳赫 基督教旧约圣经 天主教旧约圣经 东正教旧约圣经
妥拉
1. 创世记 Genesis
2. 出埃及记 Exodus
3. 利未记 Levs
4. 民数记 Numbers
5. 申命记 Deuteronomy
先知书:
6. 约书亚记 Joshua
7. 士师记 Judges
8. 撒母耳记上、下 Samuel
9. 列王纪上、下 Kings
10. 以赛亚书 Isaiah
11. 耶利米书 Jeremiah
12. 以西结书 Ezekiel
13. 十二小先知书 The Twelver Prophets
何西阿书 Hosea
约珥书 Joel
阿摩司书 Amos
IV. 俄巴底亚书 Obadiah
V. 约拿书h
VI. 弥迦书h
VII. 那鸿书 Nahumv
V哈巴谷书 Habakkuk
西番雅书 Zephaniah
哈该书 H
撒迦利亚书 Zechariah
玛拉基书 Malachi
圣录:
14. 诗篇 Psalms
15. 箴言 Proverbs
16. 约伯记 Job
17. 雅歌 Sf Songs
18. 路得记 Ruth
19. 耶利米哀歌 Lames
20. 传道书 Ecclesiastes
21. 以斯帖记 Esther
22. 但以理书 Daniel
23. 以斯拉记-尼希米记 Ezra-Nehemiah
24. 历代志上、下 Chronicles
*中文译名根据和合本旧约圣经
1. 创世记 Genesis
2. 出埃及记 Exodus
3. 利未记 Levs
4. 民数记 Numbers
5. 申命记 Deuteronomy
6. 约书亚记 Joshua
7. 士师记 Judges
8. 路得记 Ruth
9. 撒母耳记上、下 Samuel-1,2
11. 列王纪上、下 Kings-1,2
13. 历代志上、下 Chronicles-1,2
15 以斯拉记 Ezra
16 尼希米记 Nehemiah
17 以斯帖记 Esther
18 约伯记 Job
19 诗篇 Psalms
20 箴言 Proverbs
21 传道书 Ecclesiastes
22 雅歌 Sf Solomon
23 以赛亚书 Isaiah
24 耶利米书 Jeremiah
25 耶利米哀歌 Lames
26 以西结书 Ezekiel
27 但以理书 Daniel
28 何西阿书 Hosea
29 约珥书 Joel
30 阿摩司书 Amos
31 俄巴底亚书 Obadiah
32 约拿书h
33 弥迦书h
34 那鸿书 Nahum
35 哈巴谷书 Habakkuk
36 西番雅书 Zephaniahv 37 哈该书 H
38 撒迦利亚书 Zechariah
39 玛拉基书 Malachi
*中文译名根据和合本旧约圣经
1 创世纪 Genesis
2 出谷纪 Exodus
3 肋未纪 Levitcus
4 户籍纪 Number
5 申命纪 Deuteronomy
6 若苏厄书 Joshua
7 民长纪 Judges
8 卢德纪 Ruth
9 撒慕尔纪上、下 1, 2 Samuel
11 列王纪上、下 1,2 Kings
13 编年纪上、下 1,2 Chronicles
15 厄斯德拉上 Ezra
16 厄斯德拉下 Nehemiah
17 多俾亚传 Tobit
18 友弟德传 Judith
19 艾斯德尔传 Esther
20 玛加伯上、下 1,2bees
22 约伯传 Job
23 圣咏集 Psalms
24 箴言 Proverbs
25 训道篇 Ecclesiastes
26 雅歌 Sf Songs
27 智慧篇 Wisdom
28 德训篇 Ecclesiasticus
29 依撒意亚 Isaiah
30 耶肋米亚 Jeremiah
31 耶肋米亚哀歌 Lames
32 巴路克 Baruth
33 厄则克尔 Ezekiel
34 达尼尔 Daniel
35 瓯瑟亚 Hosea
36 岳厄尔 Joel
37 亚毛斯 Amos
38 亚北底亚 Obadiahv
39 约纳h
40 米该亚h
41 纳鸿 Nahum
42 哈巴谷 Habakkuk
43 索福尼亚 Zephaniah
44 哈盖 H
45 匝加利亚 Zechariah
46 玛拉基亚 Malachi
*中文译名根据天主教思高版旧约圣经
1 起源之书 Genesis
2 出离之书 Exodus
3 勒维人之书 Levs
4 民数之书 Numbers
5 第二法典之书 Deuteronomy
6 纳维之子伊稣斯传 Joshua
7 众审判者传 Judges
8 如特传 Ruth
9 众王传一、二 1, 2 Samuel
11 众王传三、四 1,2 Kings
13 史书补遗一、二 1,2 Chronicles
15 玛拿西祷言 Prayer ofsseh
16 艾斯德拉纪一、二 Ezra
17 奈俄弥亚纪 Nehemiah
18 托维特传 Tobit
19 虞狄特传 Judith
20 艾斯提尔传 Esther
21 玛喀维传一、二 1,2bees
23 玛喀维传三 3bees
24 圣咏集151篇 Psalms of Solomon
25 约弗传 Job
26 索洛蒙箴言 Proverbs
27 训道篇 Ecclesiastes
28 歌中之歌 Sf Songs
29 索洛蒙的智慧书 Wisdom of Solomon
30 赫拉赫的智慧书 Ecclesiasticus
31 奥西埃书 Hoseav 32 阿摩斯书 Amos
33 弥亥亚书h
34 约伊尔书 Joel
35 奥弗狄亚书 Obadiah
36 约纳书h
37 纳翁书 Nahum
38 盎瓦库穆书 Habakkuk
39 索佛尼亚书 Zephaniah
40 盎盖书 H
41 匝哈里亚书 Zechariah
42 玛拉希亚书 Malachi
43 伊撒依亚书 Issiah
44 耶热弥亚书 Jeremiah
45 瓦如赫书 Baruth
46 耶热弥亚之哀歌 Lames
47 耶热弥亚之书信
48 耶则基伊尔书 Ezekiel
49 达尼伊尔书 Daniel
50 玛喀维传四(附录) 4bees
[2]
《希伯来圣经》
希伯来圣经包括了不同时代的作品,最早是摩西五经。写作目的是作历史纪念[3]、律法条文。后期加上不同时期的先知和君王的智慧和诗歌,为当时的人明白神的心意[4]。所以《希伯来圣经》在当时来说是没有固定的版本。
《希伯来圣经》发现最早的版本是用希伯来文和亚兰文(例如但以理书和以斯拉记)抄写。《希伯来圣经》书卷构成,一般可以分为三个版本,三个版本都有一点不同之处,但主要在编排和经卷数目,三个版本分别是由犹太教拉比所编定的《塔纳赫》24卷,而加了注音符号的《标准犹太圣经》就有39卷。基督教新教的《旧约圣经》就跟犹太教《标准犹太圣经》基本上一样,都是有39卷,只是在排序上有一点不同。而基督教旧教(即天主教)的《旧约圣经》就有46卷之多,东正教《旧约圣经》就有50卷,多出来的那些在基督教新教跟犹太教称为次经。
除了这三个现在最流通的版本之外,还有很多其他不同古本,这些古本都比这三个流通版本多了或少了一些经卷,这些古本有:《七十士希腊文译本》(Sep,简称LXX)、《武加大译本》(Vulgat)、《别大西译本》(Pesh、《塔库姆译本》(Targum)、《撒马里亚五经》(The SamarPentateuch)和《死海古卷》(The Dead Sea scriptures)。
基督教旧约圣经
《旧约全书》发现最早的版本是用希伯来文和亚兰文(如但以理书和以斯拉记)抄写的,是犹太教圣经的正典。
在旧约方面,东正教承认48卷;天主教承认46卷;新教承认39卷;而犹太教的《圣经》由于把多个章节较少的书卷合成一卷,总数只有24卷。
基督教新约圣经
《新约全书》的数量比较一致,都有27卷。《新约圣经》正典书目,于公元397年举行的迦太基会议正式确定。但据近代就圣经抄本的研究发现,《新约圣经》正典书目已追溯至2世纪。《新约圣经》的形成原因主要如下:
教会需要权威的教导。
异端的威胁:
诺斯底主义(善恶二元论、耶稣是天使、幻影)
马吉安主义(拒斥《圣经·旧约》)
蒙太奴主义(否定《圣经》权威,高举圣灵权威)
与犹太教分别。犹太教并不承认《圣经·新约》为正典,因为他们否认耶稣就是先知所预言的弥赛亚。
《新约圣经》的主要内容如下:
四福音书(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与约翰福音)
使徒行传
使徒保罗的与教会之间的信件(参见保罗书信)
使徒彼得的信件
使徒约翰的信件
启示录
而中文版圣经,天主教所用的思高版圣经和新教所用的和合本圣经,在中文译名上均有分别:
英文 和合本 思高译本 东正教译本
hew 马太福音 玛窦福音 圣福音依玛特泰所传者
Mark 马可福音 马尔谷福音 圣福音依玛尔克所传者
Luke 路加福音 路加福音 圣福音依路喀所传者
John 约翰福音 若望福音 圣福音依约安所传者
s 使徒行传 宗徒大事录 使徒行实
R罗马书 罗马书 致罗马人书
1 Corinthians 歌林多前书 格林多前书 致科林托人书一
2 Corinthians 歌林多后书 格林多后书 致科林托人书二
Gals 加拉太书 迦拉达书 致噶拉塔人书
Ephesians 以弗所书 厄弗所书 致艾弗所人书
Philippians 腓立比书 斐理伯书 致斐利彼人书
Colossians 歌罗西书 哥罗森书 致科罗西人书
1Thessals 帖撒罗尼迦前书 得撒洛尼前书 致德撒洛尼基人书一
2Thessals 帖撒罗尼迦后书 得撒洛尼后书 致德撒洛尼基人书二
1hy 提摩太前书 弟茂德前书 致提摩泰书一
2hy 提摩太后书 弟茂德后书 致提摩泰书二
s 提多书 弟铎书 致提托书
Philemon 腓利门书 费肋孟书 致斐利蒙书
Hebrews 希伯来书 希伯来书 致希伯来人书
es 雅各书 雅各伯书 雅科弗书信
1 peter 彼得前书 伯多禄前书 裴特若书信一
2 peter 彼得后书 伯多禄后书 裴特若书信二
1 John 约翰一书 若望一书 约安书信一
2 John 约翰二书 若望二书 约安书信二
3 John 约翰三书 若望三书 约安书信三
Jude 犹大书 犹达书 儒达书信
Revel启示录 若望默示录 约安之启示录
圣经的连贯性
我们可从圣经教训的连贯性,和圣经非凡的组合,看到圣经的神圣来源。圣经比起其他宗教著作有更高的地位。例如伊斯兰教的古兰经,是由赛德(Zaid ibn Thabit)在穆罕默德的岳父阿布百克(Abu-Bekr)指导下编辑的。到了主后650年,有一群阿拉伯学者编订了一本联合版本,最后便毁灭了所有不同的抄本,以保存古兰经的统一。相反,圣经是由四十多个不同的作者写成,他们来自不同的生活层面。例如摩西是政治领袖,约书亚是军事领袖,大卫是牧羊人,所罗门是君王,阿摩司是个牧羊人和修理无花果树的人,但以理是一国的官员,马太是税吏,路加是医生,保罗是拉比,彼得是渔夫。
圣经不但是由不同的作者写成,也是写于不同处境、不同场合。可以说,圣经分别在三大洲(欧洲、亚洲和非洲)上写成。例如保罗在欧洲的罗马监狱,和哥林多城中写成多卷书信;耶利米和摩西在非洲的埃及写圣经;而其他大部分书卷都是在亚洲写的。摩西多数是在沙漠写书,大卫在郊野写诗篇,所罗门在皇宫里编写箴言,约翰在老远的拔摩海岛上,以被放逐者的身份写启示录,而保罗则在狱中写了五封书信。 在不同的心情下写:有的写在喜乐的高潮,有的则在悲伤、失望的低谷中写的。在三个不同的洲写:亚洲、非洲及欧洲。以三种不同的文字写成的:旧约是用希伯来文写的:
列王纪下十八章26至28节中称之为“犹太的语文”;以赛亚书十九章18节中称之为“迦南的语文”。
闪族语系中的亚兰文(Ar是当时远东通行的语文,直用到亚历山大大帝得势时为止(公元前六世纪至公元四世纪)14/218
新约圣经则是用希腊文所写成的,也是耶稣在世时所通行的国际语文。
大多数的作者,对其他作者都一无所知,他们也不熟悉其他作者的著作。作者之间的相距远达一千五百年。圣经奇妙的地方就在这里,它是一本完整而统一的书。它里面没有矛盾,也没有不一致的地方。圣灵使六十六卷书统一,也使内容和谐一致。这些书卷都一致地教导三位一体、耶稣基督的神性、圣灵的位格、人类的堕落和败坏,以及拯救的恩典。圣经教训的协调如何解释?我们的答案只得一个——圣经的作者是神。
圣经正典化过程
正典的定义
若说圣经是神的默示,必然会产生一个重要的问题:那些书卷是默示的呢?由属神的人去确定那些书卷是神所默示的,那些书卷是有真实权威的;这是一个在历史上重要的问题。
“正典”这名词,是指默示的书卷。这个词是从希腊文kanon而来的,很可能,它更是从希伯来文qaneh而来,意思是“量度的竿”。“正典”和“正典性”这两个名词,都是用以量度和确定那书卷是不是受神默示而写的。有一点相当重要,任何时期的宗教会议,都没有权力“令”(cause)一些书卷被默示;这些会议不过是“承认”(ree)那些书卷在写作时是被神默示的。
犹太人和保守派的基督徒都承认,旧约的三十九卷书是默示的。福音派教会更承认,新约的二十七卷书是默示的。罗马天主教总共有八十卷书,因为他们也承认“次经”(Apocrypha)为“半正典”(sel)。
在圣经仍未编定之前,其实很多经卷是独立分开的手抄本,并非像现在这样有一本圣经。一直到公元3世纪初 ,在以拉丁文为主的西部基督教教会中,才开始以书取代卷,就这样,基督徒就开始要选择哪些经典及要如何顺序编成一套书。
在这以前,犹太教的《塔纳赫》还没有正典化,但大约于公元前4世纪末因为希腊化而令很多犹太人不懂希伯来文,所以由犹太教文士将很多经卷翻译成希腊文,最后大约于公元前150年左右译了《七十士希腊文译本》(Sep。
所以在《希伯来圣经》部分,由于有《七十士希腊文译本》作基础,正典化过程中的争议其实不是太大。犹太教的拉比是大约公元100年举行宗教会议正式确立了现在的《塔纳赫》定本(更多有关资讯见塔纳赫)。
而基督教教会就以《七十士希腊文译本》作为主要底本,然后翻译成拉丁文,保留了一些《七十士希腊文译本》中没有列入《塔纳赫》的经卷。
而古拉丁文圣经就包括了很多由基督教的人自己创作的经卷,在整理这些经卷时,他们就将《希伯来圣经》部分列为《旧约》,而基督教的经卷就列为新约。
但基督教新约对犹太教可以说是完全没关系的,因为他们根本不认同基督教信仰核心--即耶稣就是先知所预言的弥赛亚,犹太教只承认一个上帝,同时亦不接受基督教所说的耶稣既是人又是神,所以对犹太教来说,并没有所谓新旧约之分。
到公元4世纪下半叶,杰罗姆(Serome)开始为《通俗拉丁文译本》做翻译时,发现《旧约》部分比《塔纳赫》多了一些经卷,杰罗姆提议教会将这些经卷定为次经,但当时的教会都认为这些经卷对信仰有益,所以最后都决定保留。
一直到15世纪宗教改革时,当时宗教改革运动领袖之一的马丁路德跟罗马教庭分裂,自己创办教会,在做德文圣经翻译时,就根据杰罗姆的见解,将次经列为圣经的附录,而不列作圣经的一部分,亦因为这样,基督教新教所用的《旧约圣经》,跟犹太教用的《塔纳赫》,只是排序上不同,其他都完全相同。
旧约的正典性
希伯来文玛所拉(Masoretic)抄本的旧约,将这三十九卷书分成三类:律法书(五经);先知书(书、士、撒上下、王上下、大先知书、小先知书);及圣卷(有时称为“诗歌”,包括诗歌及智慧书——诗、箴、伯;书卷(the Rolls)——歌、得、哀、传及斯;历史书——但、拉、尼、代上下)。这三十九卷书原本只计算为二十四本,因为撒母耳记上下、列王纪上下、历代志上下、小先知书及以斯拉记、尼希米记是合并为一的。新约时代,这种三分法是被认可的(路二十四44)。其他的名词如“经”(约十35)和“圣经”(提后三15),都表明旧约的正典,一般是被接纳的。这种三分法也被约瑟夫(Josephus,主后37至95年)、撒狄主教墨利托(Bishop Melf Sardis,约主后170年)、特土良(Tertullian,主后160至250年)及其他人证明。主后90年的雅麦尼亚会议(Thel of,一般都认为是旧约正典被公开承认的会议(但还有几卷书的正典性受到争议)。
旧约书卷被确认为正典,是有以下根据的:哈利斯(Laird Harris)追溯这种认可的源流:摩西被承认是在神的权柄下写书的(出十七14,三十四27;比较书八31,二十三6);五经被认可的标准,是根据它是否来自神的仆人摩西。在摩西以后,神兴起了先知的体系,继续向百姓启示自己(比较申十八15至19 ;耶二十六8至15)。神向他们说话的先知,也将启示记下来(比较书二十四26;撒上十25;赛八1;结四十三11)。哈利斯的结论是:“律法是根据作者的地位,而作者是被称为神的使者。同样地,后来的先知也获得了一定的地位,他们的著作也获得同样的尊崇,被视为神的话语,书卷中包含的见证,令书卷被人接受。》
圣经的正典性有以下几方面的试验标准。该书是否显明神是作者?该书是否显出是神借着中保说话?(例如出二十1;书一1;赛二1)那位作者是不是神的发言人?该作者是不是先知?或者说,他有没有先知的恩赐?(例如申三十一24至26;撒上十25;尼八3)该书的历史是否正确?该书是不是记录真实的事情?犹太人怎样看那本书?
总的来说,旧约书卷成书时,都已经是神的默示,是拥有权威的。这些著作得到人的认可;通常是当人确认了作者是神的发言人,著作就被认可。最后,就有一系列的书卷被收纳为正典。
新约的正典性
确认一本新约书卷为正典,有以下几个因素。(Ⅰ)假的作品充斥,和真的著作备受攻击是一个原因。举例说,马吉安(Mar除了保罗的书信外,拒绝接受旧约和其他新约书卷(他更改路加福音,以迎合自己的教义)。(Ⅱ)新约著作的内容,见证它本身的权威性,这些作品自然地被收集起来,被公认为正典。(Ⅲ)使徒的著作在公开崇拜中被使用,但人还需去确定当中那些作品是正典。(Ⅳ)到最后阶段,在主后303年,罗马皇帝戴克理先(Diocle颁布谕令,焚烧所有宗教书籍,这事导致新约书卷被收纳起来。
书卷的确认和收集的过程,是在第一世纪开始的。很早时期,新约书卷已被确认。举例说,保罗就曾确认了路加的著作,与旧约有同等地位(提前五18引用了申二十五4,和路十7,并且称这两段经文为“圣经”)。彼得也确认了保罗的著作为圣经(彼后三15至16)。使徒的书信在教会中流传,被人诵读(比较西四16,帖前五27)。
在后使徒时期,罗马的革利免(Clement of Rome,约主后95年)在一封信中,提到最少有八本新约书卷;安提阿的伊格那丢s ofh,约主后115年)也承认约有七卷新约。约翰的门徒坡旅甲(Polycarp,约主后108年),承认有十五卷书信。这不是说,这些人不承认有更多的正典,这些只是他们在书信中曾提及的数字而已。后来爱任纽(Irenaeus,约主后185年)写道,他承认有二十一卷书。希坡律陀(Hipploytus,主后170至235年)承认有二十二卷。当时的一些问题书卷,是希伯来书、雅各书、彼得后书、约翰贰书及约翰叁书。
更重要的见证,是穆拉多利经目(Murator,主后170年),该经目将教会初期所承认为正典书卷加以收集。穆拉多利经目所收集的,除了希伯来书、雅各书和约翰的一封书信外,包括了全部的新约书卷。
第四世纪,新约圣经的确认也发生了重大事故。亚他那修(Athanasius)在主后367年的著作中,提及新约的二十七卷书,是唯一真实的书卷。主后363年,老底嘉会议l of Laodicea)提到,只到旧约的书卷和新约的二十七卷书可以在教会中诵读。希坡会议l of Hippo,主后393年)承认,有二十七卷书。迦太基会议l of Carthage,主后397年)确定了,只有这些正典书卷,可以在教会中诵读。
教会是凭什么去确定这些书卷为正典的呢?以下是回答这问题的一些测试准则。
(Ⅰ)使徒性(Apostolicity):作者是不是使徒?作者是不是与使徒有联系?举例说,马可是根据彼得的权威写书,而路加是根据保罗的权威写书。
(Ⅱ)接纳性(Acceptance):这本书是不是被教会整体接纳的?教会对某卷书的认可,是相当重要的,假的书卷当然会被拒绝(但有些合法的书卷,也可能延迟被认可)。
(Ⅲ)内容ent):该书的内容是否与已接纳的书卷教义互相一致?一本假的作品《彼得的福音》,就是在这个原则下被拒绝的。
(Ⅳ)默示(Inspir:该书是否反映出默示的本质,次经(Apocrypha)及伪经(Pseudepigrapha),就是因为未能满足这个标准,而被拒绝。正典书卷应该包括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属灵价值,反映出它是圣灵的工作。
圣经的形成
旧的抄本的可靠性
虽然旧约和新约的原稿已经失传,但我们今天仍拥有可靠的圣经抄本。旧约抄本的发展历史,可以证明这点。抄写古老经卷,是沉闷、繁重的工作,但犹太人很早以前,已经为这任务建立起严格的规律。这些规律限定了所使用的羊皮纸、所抄写的行数、墨水的颜色和校订的态度。当羊皮纸开始磨损,犹太人会以尊敬的态度,将抄卷埋葬,在库穆兰(Qumran)的死海古卷被发现以前,最古老的残存古本的日期是主后900年。
以斯拉以后,玛所拉学者(Masoretes)时代的抄写工作是非常严格的。玛所拉学者有自己一套精细准确的抄写方法,玛所拉的抄经员,准确地数算每卷书字母的数目,找出一卷书中间的一个字母;此外还有不少其他相似的繁复步骤。举例说,他们找出了希伯来字母aleph,曾在旧约中使用过42,377次。如果在新的抄本中,字母的数字不符,经卷就要重抄。如果一个字眼或一个句子写错了,他们会将它保留在抄本中(称为kethib),但会在旁边加上更正说明(称为qere)。玛所拉学者也为希伯来圣经加上注音符号,在此以前,希伯来文圣经的经文只有子音。
以下几个古老的抄本来源,都可证明抄本的可靠性。
死海古卷(Dead Sea Scrolls):学者在库穆兰发现古卷之前,当时最古的残存经卷的时期,约在主后900年。死海古卷中的一些经卷,包括以赛亚书、哈巴谷书及其他经文的抄本,是早于主前125年的,比当时所有的最古抄卷早了一千多年。一个重要的发现是,库穆兰古卷中的以赛亚书,和一千年后的玛所拉希伯来文抄本,并没有显著的差异。这件事确定了今天的希伯来文抄本的可靠性。
七十士译本(Sep:七十士译本是旧约圣经的希腊文译本。这译本是给那些分散在各地,不懂得希伯来文的犹太人使用的。传统说,曾有约七十位希伯来学者参加,将希伯来文圣经译成希腊文(Sep的意思是“七十”,这译本也简称为LXX)。主前250至150年,翻译的工作是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分期进行的。这个译本本身并不一致,但因为它所依据的是比现存希伯来抄本早一千年前的版本,所以七十士译本是相当重要的。此外,新约作者也经常引用七十士译本,这译本能帮助我们明白旧约圣经。
撒玛利亚五经(SamarPentateuch):这本摩西著作的译本,是专供撒玛利亚人在基利心山敬拜之用的(与耶路撒冷的敬拜对立)。这个译本是独立于马所拉抄本的,因为它追溯至主前第四世纪。这个译本对旧约抄本的研究,很有价值,虽然这个译本约有六千处地方与玛所拉抄本不同,但这些都只是细微的差异,关乎文法和拼字上的问题。
亚兰文他尔根(Arrgums):以色列人被掳巴比伦归回后,犹太人一般都说亚兰文,不说希伯来文。犹太人需要有一本用日常用语写成的圣经,他尔根就是一本这样的圣经。他尔根的意思是“译文”(transls),或“译述”(paraphrases)。他尔根是以自由的方式,复述圣经的记载,不过他尔根“除了作旧约经文的见证外,更给我们提供一个宝贵的新约研究背景”。
新约抄本的可靠性
新约的手稿虽已失传,但新约书卷的考据工作非常繁重。例如我们就已经有超过五千个残存抄本,有一些是完整的新约,有一些只存留一部分。
纸草抄本(Papyrusscripts):这些都是古老而重要的抄本,举例说,贝蒂新约蒲草抄本(Chester Beatty Papyrus)的日期,早于第三世纪。
安自尔抄本lscripts):约有二百四十个抄本称为“安色尔”抄本的,抄本是以一种大圆字体写成(captial letters)。西乃抄本(Codex Ss)包含了全部新约的书卷,日期是主后331年。梵谛冈抄本(Codex Vs)包含了大部分新约,日期是从第四世纪开始;这是被公认为最重要的一个抄本。亚历山太抄本(Codex Alexandrinus)的日期是第五世纪,除了部分的马太福音,它包括了所有的新约书卷。这个抄本对于确定启示录的抄本很有帮助。其他还有以法莲抄本(Codex Ephraemi,第五世纪)、剑侨伯撒抄本(Codex Bezae,第五至第六世纪)及华盛顿抄本(Washdex;第四至第五世纪)。
小楷抄本sculescripts):我们有超过二百八十个小楷抄本,都是用小楷字母(small letters)写成的。这些抄本不及安色尔抄本古老,有一些小楷抄本,反映出在字体上的相近,学者通常都以它为同类的抄本。
译本(Versions):新约的早期译本,也可帮助我们发现正确的抄本。有几个著名的叙利亚(Syriac)译本,其中有他提安四福音合参’s Diatessaron,主后170年)、旧叙利亚本(Old Syriac,主后200年)、别西大译本(Peshitta,第五世纪)及巴勒斯但叙利亚译本(PalesSyriac,第五世纪)。拉丁文的武加大(Vulgate)译本是由耶柔米(Jerome,约主后400年)翻译的,这个译本影响了整个西方教会。此外还有在埃及流行的科普替(Coptic)的译本(翻译于第三世纪),其中包括沙希地语(Sahidic)的译本,和波海利(Bohairic)的译本。
虽然经文鉴别学者,透过对希腊文抄本,及早期译本的研究,可以确定不少原著抄本上的问题,但我们相信,这些抄本是经过多个世纪,在神的手中被保存下来,让今天的学者能够鉴定和研究,去重新整理和建立最接近原著手稿的抄本。
圣经的诠释
圣经的诠释,必须符合以下几个重要原则:字面意义(Literallnterpre字面意义,是指经文的文字和语句,是按“正常”的意义来理解的——就是说,是按在正常的沟通中,这些字句被人所理解的意思。沟通的基本原理,是根据对话语的字固及正常含意的理解。将新约按字面来解释,是一个先决条件;旧约的预言如诗篇二十二篇,以赛亚书七章14节,五十三章1至12节,弥迦书五章2节等,也都是完全按字面含意应验的。文法关系(GrlRelships)因为我们确信,圣经是按字句(verbal)和完全(plenary)的默示,所以我们也必须留意经文的语句。文法关系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语句和语句、词语和词语之间,是建立起了一种关系的,譬如研究动词的时态、代名词、前置词、连接词的使用,和结构的规律,对文意的理解都是很重要的。历史背景(HistoricalContext)历史背景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提供了经文解释背后的因素。圣经每一卷书的写成,都有它自己的历史背景,要正确明白该书,理解其背景是必须的。上文下理(NteraryContext)按上文下理去解释圣经,包括了以下三个主要步骤。注意前后上下文关系(immediatecontext):前后上下文必须加以仔细阅读;前面的几段和后面的几段往往都和经文的意思有关。注意较远的上下文关系(remotecontext):一卷书的大分段(通常的篇幅是二至三章),是需要加以留意的。注意全书的上下文关系extoftheentirebook):全书必须整体地研究。圣经的解释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要能正确地明白圣经,这是极重要的一环。读者应该多花点时间,去发掘以下提供的宝贵资源。
中文圣经
现在流通的中文圣经主要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天主教普遍使用的思高译本,1968年正式出版。另一个版本是基督教新教普遍使用的和合本,1919年出版。
思高译本跟和合本除了在经卷数目上有分别之外,很多中文译名都不同,除了经卷名称,经卷中很多名称都有分别。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中文译本,例如:《吕振中译本》(1970年)、《现代中文译本》(1979年)、《圣经新译本》(1993年)、《和合本修订版》(2006年-2008年)。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