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使人过狗一般的生活道德何在?友谊何在?”蒋介石在日记里写道。何谓政治,她是一个诱人的迷宫,富丽堂皇,耀眼夺目,没进去过的人个个都想进去,进去了的又想抽身转出。可惜晚了,迷宫怎能随便进出?但不管怎样,聪明的人或是糊涂的人,身在其中,身不由己。你不惹人,人要惹你;你不求上进,别人一样踩在你的肩上往上爬,因为踩在你的肩上爬得更高。蒋介石的初衷应当是做一名军人,但他闯进了政治迷宫了,现实的生活由不得他,他也不得不玩起权术来。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国民党内部展开了一场争夺继承权的斗争,其实就是三个人的角逐汪精卫、胡汉民和廖仲恺,别的人没有资格。而这三个人又分为左中右三派。廖仲恺代表了左派,他们热心于同俄国人和中国共产党人进行全面的合作。国民党宣传部长汪精卫是中间派人物,他最先组建国民党,支持与俄国人联系,是遵循孙中山倡导这样做。而保守的右派胡汉民则公开反对这样做。这时的蒋介石职位还较低,他的同事们也分不清他是哪派的人物----困惑不解。当时,中国北方的形势同南方一样混乱。三个主要人物支配着北方的权利斗争,他们是吴佩孚、张作霖和冯玉祥。这三个人物的形象各具特色。吴佩孚控制了北京及其周围的省份。张作霖是东北军阀,他的头衔是“东北各省总司令”。冯玉祥那时是吴佩孚的部属,后来成为西北军阀,他们的区别十分明显。吴佩孚是有学问的将军,是一名十足的军官,他那长长的脸上刻着一条伤痕,并长着一小撮胡子。张作霖冷酷的胖脸上突出地留着一小撮胡子,日俄战争时他是一个土匪并受雇于日本人;后来作为一名中国正规军的军官,他升任为东北某省的军事统帅。形象最生动的是冯玉祥。他心宽体胖,脸庞宽大,身材魁梧,以“基督将军”而闻名于世,后来许多人送给他一个更好的名字:“倒戈将军”。他曾让自己的部队用水管洗身进行洗礼,以显示他的基督徒身份。北方的军阀三巨头,为了自身的利益,或联甲攻乙,或联乙打丙。吴佩孚、冯玉祥和张作霖捆绑在一起,既团结又打架,也混战了一段时期。在南方,明显与北方不同。在孙中山逝世后,没有武斗(也采取过暗杀行动),却在文斗,激烈程度并不亚于北方。引起争斗的原因应当是孙中山造成的。汪精卫、胡汉民和廖仲恺三个真正有实力的竞争者----孙中山对他们三人几乎都给予了同样的信任,此外,他们三人还有一个有力条件,他们都是广东人,这一条是蒋介石所欠缺的。人们都知道孙中山对他的广东同志较为偏心,他与大多数广东人一样,认为自己的同乡比其他省的人更聪明更富于革命性,那些不幸的外省人免不了在孙中山的背后议论说他不能摆脱“老乡观念”。在中国,年纪大的比年纪小的人更会受人尊敬----嘴上无毛办事不牢。汪精卫的一个不利因素在于他是三个竞争者中最年轻的一个。他在公共场合是强烈支持与俄国人进行合作,因此,人们认为他是左派,但他从未明确表示过他有什么特别的原则。廖仲恺则是一个更有献身精神的左派,右翼的国民党人怀疑他是一个共产党的秘密党员(尽管他们并没有掌握任何有力的证据),他虽受孙中山的派遣,到日本与苏联代表越飞就国民党与苏联合作一事进行长达一个月的会谈,但这不能说明什么。第三个竞争者胡汉民是一个保守派。他对俄国人抱有很深的疑虑。胡汉民有着光荣的革命经历,因为他过去一直都在协助孙中山进行革命工作,他曾在香港编辑出版的一份报纸并因此而闻名全国。胡汉民是个学者,曾担任过孙中山的秘书。汪精卫偶尔也干过这工作。比起另外两个竞争者来,竞争的天平倒向了胡汉民一边,那就是孙中山在启程前往北京之前,曾任命他为代理大元帅之职。希望越大失望也就来得越快。就在国民党权力角逐之时,中国当时发生了两个惨案----即五卅惨案和沙基惨案,这两起惨案都是英国人挑起的。当外国人得罪了中国人时,国民党总是能从中获益。惨案之后,国民党的大元帅府也改称为“国民政府”,以呼应民众,也显得更像真正的政府了。所有忠于国民党的军队现在也改称为“国民革命军”,同时国民党选出了十六人的委员制国民政府,和一个八人的军事委员会。汪精卫当上了这两个委员会的主席。在大多数人看来,汪精卫就是名副其实的国民党的元首了。正因为汪精卫是左右两派都能接受的人物,才使得他在竞争中压倒了胡汉民和廖仲恺而夺得主席的宝座,尽管他比他们两个都年轻。胡汉民为左派所憎恶,而廖仲恺又为右派所不容。不过,这两个也都当选的委员和军事委员会的委员。蒋介石当选为军事委员会的委员。表面上看已经是平静如水,其实是暗流涌动,政治的角逐,官场的竞技,常常出人意料。1925年8月25日,廖仲恺突然被人暗杀,毫无疑问,暗杀是右派分子策划的,胡汉民脱不了干系,受到苏联代表鲍罗廷和党内的指责。廖仲恺不是一般的人物,指责是远远不够的,更何况有人暗中推波助澜。国民党右派被整跨了,一批右派分子离开广州,到上海或北方去另起炉灶,胡汉民也难逃此灾。表面上看来蒋介石跟这场角逐没有瓜葛,其实他没有生活在世外桃源。台上的人尽情地表演,台后的他耳聪目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公然将胡汉民藏在自己家里,不久后又有意支派他去苏联执行一项特别使命。胡汉民已被蒋介石掌控住了,他的右派虽散未亡,自然也就到了他的船上来。廖仲恺一死,胡汉民一走,国民党的党内竞争顷刻间转为汪、许、蒋了。这一戏剧性的变化,也让人看出了政治斗争的残酷性。许是谁?他叫许崇智,是蒋介石的顶头上司。然而他根本就不是蒋介石的对手,蒋介石略施小计,就将他拉下马来。蒋介石查明:许崇智与被击败的客家人陈炯明扯上了关系,而且他手下的军官也与廖仲恺一案有牵连。蒋介石的黄埔军校派上了用场。他率领他的学员突然解除了许崇智部队的武装,而把这些部队并入自己的军队,壮大了力量。许崇智解决了,但国民党还不是他蒋介石的,他的头上还顶着一个国民政府的主席汪精卫。蒋介石让这么大的一块石头压着是睡不安稳的,虽然他出道不久,但那辞职的把戏并未被人识破,依然可以拿来应用。他想,只要保住国民国民军总司令的职务,其他的什么军事委员会委员、广东警备司令的职务,都是虚的和累赘的。蒋介石拜访了汪精卫,严肃地提出辞去军事委员会委员和广东警备司令的职务。汪精卫不露声色地听着,既不表示接受,也不表示拒绝。汪精卫心里明白,蒋介石是来搅局的,现在的政权并不巩固,随便变动人事,只会引起混乱,控制得好则可,控制不好自己的位置就会摇晃。他采取了沉默。蒋介石的辞职没有成功,他又提出了新的挑战:“如果你不接受我的辞呈,那就请俄国人离开。”汪精卫骑虎难下了。人事的变动都让他为难,政策的变动就更不堪设想了。赶走俄国人就意味要同国际共产党翻脸,国内的共产党也不能答应。蒋介石这招很狠,打蛇打七寸,汪精卫没有安稳日子好过。汪精卫明白了蒋介石的意图。对于蒋介石辞职的问题,汪精卫仍然保留着自己的意见。但他也不能被动挨打,他开始隐晦地转告这个年轻人趁着局势还好的时候离开广东,继续呆下去可能给自己的生命带来危险。汪精卫反将了蒋介石一军,要么老实呆下来,别与汪精卫僵持;要么离开广东,为擅离职守负责。蒋介石被逼进了死胡同。但汪精卫不了解蒋介石,他像一个皮球,越拍跳得越高。汪精卫越是威逼蒋介石,就意味着蒋介石更大的动作开始蕴育着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