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买外国书之前总要先看看译者的前言或后记。假如译者的文章写得很烂,我便要怀疑他配不配得上人家的“大手笔”,这种译本不读也罢。不过出于特别的爱好,我曾经对照原作仔细读过4种《简爱》中译本。我以为还是上海译文版祝庆英译本最漂亮。与祝译相比,其它3种都不够理想(由于篇幅有限,不便引据原文放谈),有一位译者为了偷工减料或加重“书卷气”,竟以大量的“四字结构”即成语应付一串串原文,结果他的译本透着一股评书的恶俗,当然更谈不上保留原作的意象,弦外之音以及特有的文化背景。
我认为傅译那种讲究节奏、音响、干净利索的“书面化口语”应该成为当代的语言范本。凡是有志于翻译乃至写作的人都不妨临临傅译这本贴,著名的法国文学翻译家罗新璋先生年轻时就下过这个笨功夫,作家王小波也认为最好的语言是翻译家的语言。从语言的功能上看,“杂交”的语言毕竟胜过偏据一方的“方言”。
1997年8月31日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