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的政治生涯,使万历学会了隐晦之术,外表上却不露声色,他默不作声,心里不断进行着一系列的活动,只是静静地听着大臣们的议论。一会儿点头一会儿摇头,让那些大臣无法掌握他的心态变化。御人之道,已被他运用炉火纯青,标志着他在政治上已经成熟了,已经成为一个真正的帝王了。
“臣以为吏部尚书说得有理,父亲不在了,当儿子的为其守孝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也是祖制的一个组成部分。首辅大人应该带头维护,自觉得遵守祖制,不能轻易的破坏。我朝的政治就是教化,首辅不仅要时时刻刻提倡圣贤之道,恢复祖制,还要处处起带头作用,下边的臣民就会被感化,才会纲常有序,四海升平。”内阁大学士终于发言了,张四维的声音万历再熟悉不过了,听着他的说话,心里一阵的高兴,知道这件事情很快就有结论了。同时,也感到一阵的悲凉,别人说什么都无所谓,就是张显、张四维两个人不能说对张居正不利的话,张居正对他们又再造之恩,没有他的培养和提拔,就没有他们两人的今天。此刻他们竟然在大庭广众之下,公然要求恩人放弃手中的权利,回家守制,还打着维护祖制的旗号,实在让人寒心。将来自己执政时后,这些人是万万用不得的,他们是市井小人,在你为难的时候只会落井下石,绝不会帮你渡过难关的。这种人只能与你共享富贵,是不与你共患难的。
“爱卿!我们在探讨此事,但说无妨!”万历以鼓励的声调,让张四维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首辅大人守制一事,前朝屡见不鲜,他们都自觉地遵守了这一规定,不能到张大人这里就不执行了。不过,守制的时间可以因事而定,既然朝廷离不开张大人,不一定需要三年的时间,究竟多长时间这就需要皇帝来定。至于现在的政务,大臣们已经熟悉张大人的一些办法了,只要大臣们沿着先生制定的办法做下去就可以了,不会出什么大错的。首辅大人守不守制关系到纲常的维护,事关重大,应当遵守,至于多长时间还是请皇帝三思。不能因为夺情而坏了张先生的名声啊!”张四维说完默默退入官员的行列。
万历已经知道张四维的心思,他是主张让张居正守制,不赞成夺情挽留的,于万历的心思基本一致。他的心思很明白,然而表达的略有含糊,让人可以有两面的理解,产生一种骑墙的效果,怎么理解都可以,无论那种意见获胜他都是胜利者,这就是他的精明所在,也是他的狡猾之处。
万历年令虽小,心眼颇多,既然张四维把确定张居正守制的时间长短交给了万历,他就要让他说出来真实想法,笑着说道:“张爱卿说的非常好,很在理,只不过张大人已经多次上书,奏请回家守制,时间是二十七个月。等守制期满以后,再来报答朕的知遇之恩,朕不知道应该如何处理这件事情了。”
“如此说,皇上是同意张居正回家守制了!”张四维问道。
万历皇帝没有明确答复,哀声叹气的说:“按道理说先生为他的父亲守制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朝廷没有理由不同意让他回家。只不过,朝廷这几年在先生的治理下,国家刚刚有了起色,国力得到初步的加强。先生一走,将不知道会是什么样子,三年之后,朕恐怕又是空库空虚,入不敷出,恢复原来的样子,国将不国了。”
张四维和大臣们弄不清万历皇帝的真实意图,不知道葫芦里买的是什么药,即便是张四维相当聪明,也无法了解他的心思了。张居正的去留,牵涉着他们的神经,万历的态度,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一个谜,一时无法猜透。
“皇帝到底是准备让张大人是去还是留呢?”到了此时,次辅大人吕调阳开口说话了。在吕调阳的眼里万历皇帝只不过是一个小孩子,政治上还谈不上什么建树,没有任何###的经验。现在一切都变了,从今天的谈吐上看,这么多老练的大臣竟然猜不透他的心思,让一个小孩子蒙的乱转。看来这孩子是已经长大了,不但身心长大了,在政治上是也成熟了。吕调阳已经猜透皇家的心思,是要坚决地挽留张巨正,绝不会放他回家守制。今天朝会上本来不愿说话,他已经病入膏肓了,再过几个月就要致仕了,再也不愿意趟这路浑水,搅这个是非了。这几天,老眼昏花的他,一直忐忑不安,坐卧不宁。张居正的父亲去世后,众大臣都预料到张居正即将回江陵守制,未来的首辅大臣就是他的,所以,众大臣在他并不情愿的情况下,被动的接受了众大臣的拜贺。事后,吕调阳一直感到这件事情做的有点不妥,要是传到张居正的耳朵里该作何感想,好像自己有点迫不及待似的,实在不太好。这段时间,他代理着内阁的事情,从皇帝、太后的任何旨意里,没有看到一丝让张居正回家守制的意思,他越来越惶惑不安起来。吕调阳从来没有想过当什么首辅大臣,在他看来这是一个令人羡慕,具有无上权威的位子,也是一个极具危险的位子。从明朝历代的首辅大人的下场来看,没有一个落的好下场的。他很满足现在的位置,上头有张居正遮风挡雨,不用操什么心,只需张居正的安排去做事就行了。所以,尽管张居正的位子空了好几天,就是没有搬过去,让张居正的位子始终空着。因为这不仅仅是一个座位的问题,而是一个敏感的政治问题。他深深的知道,今天的天下并不是万历的,而是张居正的,张居正才是真正的主宰者。朝廷里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传入他耳朵里的。万历一天也离不开张居正,夺情挽留是在所难免的,他不愿引起张居正的任何猜测和不满。
第十二章二---2
今天,万历之所以如此表现,是抱着某种目的的,别有一番用心。“微臣以为张大人万万不可回江陵守制,朝廷一天也离不开他。”吕调阳已经下定决心,坚决地挽留张居正,希望能通过这一举动能消失潜在的危机,使自己能平平安安的度过晚年。江山是张居正的,已经不是什么秘密,明眼人都会知道的。既然首辅大人的位子还是张居正的,他为什么会犯这个糊涂呢。看着万历皇帝初具帝王气度的样子,心想由他去吧,不管他是一种什么心态,或者是在考验着什么,都随便去吧!反正自己在有几个月后就会退下来,在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不要得罪张居正。等到万历皇帝真正执掌大权还要等上几年,那时候自己说不定早就到黄泉了,一个已经死了的人还怕他什么。
吕调阳平静地说了下去:“刚才各位大臣说的都有些道理,不过微臣以为,张居正万万不可离去。自古以来,忠孝难以两全,家事与国事相比,家事总是小事,作为首辅大臣应当以国事为重。现在国家刚刚走向正规,一切都等着有人去牵头,泱泱大国有多少事情需要首辅去处理。在这个时候,让首辅大人回家守制实在有点不妥。何况皇帝还小,还不能治理天下,在这个时候张大人更不能离开朝廷。臣请皇上下旨夺情挽留,免得群臣没了主心骨。臣也知张大人的情况,皇上可以让其不随朝,入阁办事即可。类似这样的情况先朝已有先例,并不算违制,请皇帝下定决心挽留张大人吧!”
朝廷上下鸦雀无声,静静地听着他们的谈话,琢磨着应该如何压宝,这件事情于他们关系太大了。朝会上明显的分成了两大阵营,一派是以吕调阳为首的,赞成挽留张居正的,希望能把这一宝压上,成功后可以粘粘张居正的仙气,能够给自己提供一个进身的机会。然而到现在万历的态度不明确,心里多少有点担心,害怕宝压不准,白费一场精气神。他们的这一次努力是没有白费,日后张居正真的留了下来,但是让大家谁都没有料到的是,几年后,万历会有一场具大的动作,让他们哭都哭不出来,受到一些无辜的牵连。
看到现在的局势已经明朗,张居正的去留已经显而易见,已经没有必要再让那些大臣们议论了,到了该表态的时候了。“朕也是这个态度,希望挽留他,朝廷如此多的事情离不开他,可是张大人就是不答应,屡次上书与朕,声言要以二十七个月守制奉父,然后再来扶持朕,这种忠孝之意,朕也很感动。可是,这二十七个月呀,遥远漫长,三年的时间,朕还年少无知,无法亲自理政。真的不知道三年以后,朝廷将会是个什么样子,国家将是个什么样子。因此,朕这几日一直压着先生的折子留中不批,就是要让先生尽孝克哀,让事情有个缓和。如此看来,这也不是个办法,先生还是每天不断的上折子,丁忧守制的决心很大。朕的心里很慌乱,一天也离不开先生,真的不知道该如何办。刚才内阁大臣也说了夺情的意见,很合朕意,就以吕调阳的意见,决定夺情于张大人,等过一段日子,等时局安定了,再让先生做个回家日程吧。”
尽管万历从内心里不愿意挽留张居正,无奈,他当不了家,李太后命令他这样做,只能听从,他是一个听话的孩子。此时,他既然做出了决定,就要派人去传达,做一做张居正的思想工作,让他能够留下来。万历坐在龙椅上,巡视了一下台下的群臣,最后把眼光盯在吏部尚书张显的身上。“这件事就这样决定了,朕下旨挽留夺情,各位爱卿也不要争了,更不要再上什么奏章了。即便是上了,朕也不会再做任何批复的。张爱卿,你就以吏部的名义,去首辅大臣那里宣旨挽留吧!”
张显听到此话,心里很不满意,本来他属于守制派,已经上折子说明了他的意思,没有想到万历皇帝竟然让他出面挽留,可是皇帝既然已经说出来了,无论如何也不能推辞只好答应。群臣们不再言语了,不管是那一派,都只是默默的站着,想着自己的事情。
“好了!我累了,你们回去吧。”万历皇帝对今天的会议很满意,对自己的今天表现很满意,他幼小心灵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也为日后亲政树立起了极大的信心。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