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原款把一个叫圉的小书童给叫来了:“孩子,我有临终遗言转告申生,你记住了,我死之后,一定转达到人。”
杜原款的临终遗言是这样的,第一句是:“款也不才,寡智不敏。”
什么意思?大款没什么才华,寡妇的智力比较低下?错。
正确答案是这样的:我没什么才干,智谋少,又迟钝,不是个好老师,到死也没教给你什么有用的东西。我没能洞察国君的心思,没有及时让你流亡海外政治避难。主要是我胆子太小,敢想不敢干。因此落到了今天这个被人陷害的田地,吃了小人的苍蝇。我老杜老了,死了也无所谓了,遗憾的只是跟小人分担了罪恶的责任。我听说君子不改变自己的感情,面对谗言决不申辩。遭到陷害,死而无悔,还有好名声留存于世。至死不改变对国君的忠爱之情,是坚强的表现。坚持忠爱的感情让父君高兴,是孝顺的表现。抛弃生命却达到自己的志向,是仁德的表现。临死还想到维护国君,是恭敬的表现。孩子,去死吧!
杜老师真是一个伟人,如果生在印度,他一定是个圣人。他所说的,难道不是非暴力不合作的升级版――非暴力不抵抗吗?
杜老师说完自己的遗言,让圉背了一遍,基本上还能记住,几个不准确的词纠正了一下。杜老师还不放心,又让圉背了第二遍,还有两个字背错了。于是,又背了一遍,还有一个字发音不清楚。
原本,杜老师还要让圉背第四遍,来人不耐烦了,见过磨叽的,没见过这么磨叽的,忍不住说:“老杜,别磨蹭了,再磨蹭,去那边赶不上中午饭了。”
杜老师就这样走了,书呆子的祖师爷非他莫属了。
――徒弟等死
谁也不是傻傻鸟。
献公没有出兵###申生,这一点优施和骊姬都预料到了。为什么?首先,国君出兵###太子,这将是一个国际笑话;其次,晋国两军,上军在绛,下军在曲沃,真的对抗起来,谁胜谁负无法预料。
除了以上的两个原因,最重要的一点,献公也不是傻傻鸟。冷静下来之后,他也想到了这一切很可能都是骊姬设下的圈套。虽然他宠爱骊姬,喜欢奚齐,但是他不时会想起齐姜来。对于申生,从心里他恨不起来,自始至终,他希望申生流亡国外,把太子的位置让给奚齐,他并不是真的想杀死申生。
献公找各种借口来推诿拖延,甚至连派人去杀申生的尝试都懒得做。
骊姬很着急,但是在哭闹几次都没有效果之后,她知道,要杀申生,靠献公是不行的。靠谁?
有困难,找导演。
优施早已经准备好了,他已经把这出戏的最后一幕设计好了。
这个时候,申生在干什么?
圉已经把杜老师的临终遗言转达到了申生这里,尽管在路上弄丢了几个字,基本大意还是完整的。
“老师,我答应你。”申生说。
“公子,不是你犯的罪过,为什么不离开晋国呢?”圉问申生,他虽然熟记了杜老师的那段话,却并不认同那段话。
“不行。我走了虽能解脱罪责,但这件事的责任一定会落在我爹身上,传出去,就是我在怨恨我爹了。假如罪名不能解脱,出走必然会使它更重。出走而加重罪名,这是不明智。逃避死亡并且怨恨国君,这是不仁德。有罪名而不敢去死,这是不勇敢。死亡既然不可逃避,我将留在这里等待命运的发落。”申生也来了这么一段,不愧是杜老师的徒弟。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