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大英帝国对印度战争


本站公告

    最早来到印度的欧洲人是葡萄牙人,在15世纪末,葡萄牙人达?伽马经多次探险,终于发现从欧洲航行至亚洲的航线,抵达印度西海岸的

    卡利库特港(古里),在这里建立商站。

    公元1509年,葡萄牙总督阿方索?阿布奎基上任后,进一步扩展葡萄牙在印度的势力,在第二年强行占领了印度西海岸的小岛果阿岛,建

    立起葡萄牙人在印度的第一个大本营。也开创了欧洲人对亚洲第四次征服的历史,前三次分别是马其顿帝国、罗马帝国和十字军的东征。

    葡萄牙人控制了海洋达一个世纪之久,进入17世纪,欧洲另一小国荷兰迅速崛起,开始逐渐取代葡萄牙成为新的海洋霸主。在荷兰的鼎盛时期

    ,拥有15 000多艘各种船只,约占当时欧洲舰船总吨位的75%。海军拥有的舰只数量是当时英、法海军舰只总和的一倍强,成为当时名副其实的

    海上第一强国。

    荷兰人于公元1602年建立东印度公司,开始与葡萄牙人争夺海洋霸权。到公元1658年,荷兰人占领了葡萄牙人在斯里兰卡的最后一块殖民

    地后,基本上将葡萄牙人从印度洋中清除。从此以后,荷兰人在海洋中的竞争对手已从葡萄牙人转向了英国人。

    公元1600年12月31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授权,英国东印度公司享有东方贸易的15年专有权,以后又将该授权变为永久性的授予。从此以

    后,开创了大英帝国从海上东征的历史。英国的东印度公司不是一般意义的公司,它拥有组建自己的军队,对外发动战争,占领其他国家土地

    并建立政府等权力。因此,英国的东印度公司完全是大英帝国对外扩张的战争机器。

    公元1608年,东印度公司派遣“赫克托尔”号船长霍金斯率领舰队到达印度西海岸城市苏拉特,从那里前往亚格拉拜见莫卧儿帝国皇帝贾

    汉吉尔,向其递交英王要求与莫卧儿帝国通商的信件。

    贾汉吉尔皇帝有意与英国通商,但却遭到在印度的葡萄牙人的反对,在印度停留两年多后,霍金斯便离开回国。准备与葡萄牙人一战。

    公元1612年,英国两艘舰只在苏拉特附近海面打败了葡萄牙人。英国比葡萄牙人还要强大的消息传到贾汉吉尔那里,这位莫卧儿帝国皇帝便于

    公元1613年同意英国在苏拉特设立在莫卧儿帝国境内的第一个商馆。随后不久,英国东印度公司又相继在亚格拉、艾哈迈达巴德和布罗奇建立

    了商馆。此后,在近100年的时间里,英国东印度公司又将其商馆开到印度内地和东海岸,逐渐形成了孟买、圣乔治堡(马德拉斯)、威廉堡(加

    尔各答)等三个管区。从三个方向建立起向莫卧尔帝国进军的据点。为吞并印度奠定了基础。

    英国东印度公司开始在印度从事的是和平贸易,但随着莫卧尔帝国的越来越衰败,英国却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呈现强盛趋势。在此种

    情况下,英国东印度公司急需在印度获得更大的权益,以获取更高的利润。用武力来解决是最方便的方法,公元1688年,英国派出10艘战舰和1

    多名士兵,炮击胡格列、希季里、巴拉索尔等城市的船只,封锁了孟买等西海岸的印度港口,扣押了载满到麦加朝圣的莫卧尔香客。

    英军的进攻使得莫卧尔皇帝奥朗则布非常愤怒,他立即下令对在印度的英国各个商馆发起攻击,占领英国的大部商馆。英军的失败,使得英国

    人感到他们过分低估了莫卧儿军队的实力,于是便向莫卧尔皇帝奥朗则布求和。奥朗则布原谅了英国人,让他们返还扣押的莫卧儿船只和香客

    ,并缴纳150 000卢比的罚款,可继续在印度进行贸易。

    与葡萄牙人、荷兰人、英国人相比,欧洲另一强国法国到达印度的时间比较晚。公元1667年,一支法国远征军在弗朗索瓦?卡隆和马卡拉

    率领下,从法国出发,开始对印度的远征。公元1668年,弗朗索瓦?卡隆在苏拉特建立起法国在莫卧尔帝国境内的第一个商馆;公元1669年,

    马卡拉在高康达王国的马苏利帕塔姆建立起法国在莫卧尔帝国的第二个商馆。公元1673年,法国人建立了本地治理据点,这是后来法国人在印

    度的基地。此后几十年的时间里,法国人又陆续在孟加拉、马埃和卡利卡尔建立了商馆。

    本地治理虽然一度被荷兰人占据,但很快又被归还给法国人,到公元1706年法国总督弗朗索瓦?马坦去世后已发展成为一个有近40 000人

    口的小城镇。在公元1720~1742年的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是法国乘莫卧尔帝国混乱之机,发展最快的时期,马埃和卡里卡尔等城市先后落入法

    国人手中。法国与英国在印度一决雌雄已经不可避免。

    英国与法国在印度争夺霸权共进行了三次战争,最后以英国的胜利,法国势力被赶出印度而结束。英国通过这三次战争最终确定了对印度

    商业的垄断地位,为最终吞并印度创造了条件。

    英、法在印度的第一次争霸战争亦称第一次卡纳蒂克战争,发生于公元1746~1748年,它的起因是欧洲大陆的奥地利王位战争。

    公元1740年10月20日,“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六世去世,根据遗嘱,哈布斯堡王朝的广大领土(包括奥地利、捷克、匈牙利、荷兰南部,以

    及位于意大利的土地)不可分割。由于查理六世没有男嗣,便由他的长女玛莉亚?特利萨继承了王位。但由于法国、普鲁士、西班牙等欧洲强国

    对“神圣罗马帝国”的领土各有图谋,便联合起来对奥地利发动战争,以图将巴伐利亚的查理?阿尔布勒喜扶植上“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宝

    座。而法国的夙敌英国却坚定地站在了奥地利一面,俄国后期也加入了这一同盟。

    英、法在欧洲开战,法国驻印度总督迪普莱克斯也着手准备在印度对英军开战。因驻印法军海军实力不如英军强大,于是迪普莱克斯便请求法

    国驻非洲毛里求斯殖民地总督拉?布尔东奈的支援。拉?布尔东奈在接到迪普莱克斯的求援信后,便亲率8艘军舰前往印度,与在那里的法军会

    合。

    公元1746年7月6日,法、英两国海军发生交战,英军失利,向胡格列撤退,法国海军封锁了马德拉斯海岸线一带。接下来,法国陆军也从

    陆路进攻,将马德拉斯包围。

    马德拉斯城内英军紧急向当地印度总督求援。但在得到法军作出如攻下马德拉斯将把它归还印度总督的许诺后,印军并未援助英军。9月21

    日,马德拉斯城内的英军出城纳降,法军进驻城池。

    当印度总督要求迪普莱克斯履行诺言,向其交付马德拉斯城时,遭到法国人的断然拒绝。于是,总督派他的儿子率10 000大军前来攻打马

    德拉斯。然而,在法军与印军进行的两次战斗中,数量上占明显优势的印军却均遭法军重创,法军大胜。正当法军准备进一步对英军发起进攻

    ,法军舰队却因遭受飓风的袭击而损失惨重,于是,拉?布尔东奈便率领舰队回到毛里求斯。

    虽然缺乏舰队的支持,迪普莱克斯还是指挥陆军发起了对位于本地治理以南25千米的英军的圣大卫堡的进攻。英军凭借海军的优势,拼死

    抵抗,经过18个月的围攻,以法军失败告终。

    公元1748年6月,由海军少将博斯科恩率领的一支庞大的英国舰队从欧洲驶来,以报法军攻占马德拉斯之仇。英军从陆路和海上两路将法军

    大本营本地治理包围。经过三个多月的围攻,在法军的顽强抵抗下,英军无奈在雨季来临之前撤出了对本地治理的包围。

    正当英军准备再次进行对本地治理的围攻时,公元1748年10月,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中的交战双方签订《亚琛和约》,战争结束。根据和

    约,英国向法国交付北美的路易斯堡,法国向英国交付印度的马德拉斯。至此,英、法两国在印度争霸的第一次卡纳蒂克战争就此结束。

    第二次卡纳蒂克战争发生在公元1749~1754年,战争的起源是法国总督迪普莱克斯支持金达?萨希卜夺取了卡纳蒂克总督的职位,杀死了新继

    任的总督安瓦尔?乌德?丁。安瓦尔?乌德?丁的儿子穆罕默德?阿利逃往到特里奇诺波利,进行抵抗。迪普莱克斯命法国将军贾克斯?劳率

    军追击穆罕默德?阿利到特里奇诺波利城,将城池包围。

    穆罕默德?阿利派人向英军求援,公元1751年8月26日,英东印度公司派遣克莱武率500名士兵(200名欧洲人,300名印度人),从圣大卫堡

    出发,前往援助穆罕默德?阿利。克莱武并未直接进军特里奇诺波利城,而是采取围魏救赵方式,乘卡纳蒂克首府阿尔科特城中兵力空虚之机

    ,一举将其攻克。金达?萨希卜闻知阿尔科特落入英军手中,忙从围困特里奇诺波利城的军中调来精锐部队,想一举夺回失去的城池。但在克

    莱武的指挥下,英军英勇作战,打退了印军的进攻。

    贾克斯?劳见久围特里奇诺波利城不下,英军援军又不断开来,便放弃了对特里奇诺波利城的围攻,逃往斯里朗加姆岛。英军乘胜追击,

    将贾克斯?劳的军队包围在岛上。迪普莱克斯向岛上派来援军,但同岛上的法军一起,都成了英军的俘虏。英军大获全胜。

    失去了法军支持的金达?萨希卜不久也战败投降,穆罕默德?阿利被英军扶植为卡纳蒂克的新总督。虽然迪普莱克斯仍不甘心于失败,再次组

    织了对特里奇诺波利城的围攻,但为时已晚。

    公元1754年,法国东印度公司派戈代厄接替了迪普莱克斯的职务,与英军签订了和约。根据和约,法国放弃了在印度取得的一切权益,第

    二次卡纳蒂克战争以法国的失败而结束。

    第三次卡纳蒂克战争发生于公元1758~1763年,是欧洲英普同盟与法奥俄同盟进行的七年战争(公元1756~1763年)在印度的延伸。公元

    1758年5月,法军统帅拉利率领一支舰队抵达印度,拉开了英、法两国第三次卡纳蒂克战争的序幕。

    法军先攻占英军的圣大卫堡,但在随后对坦焦尔的进攻中遭受挫折,转而进攻马德拉斯。为了尽快攻克马德拉斯,拉利从德干地区将名将

    布西调回。英军乘机从孟加拉派遣军队击败留守在德干的法军,将德干地区纳入自己的统治之下。

    公元1760年1月,英、法两军在万迪瓦什进行最后决战,结果法军大败,布西成了英军的阶下囚。拉利虽然率残兵败将逃回本地治理,但在

    随后追踪而至的英军强大攻势下,于公元1761年1月16日献出城池,无条件投降。为不使法军卷土重来,英军将整个本地治理夷为平地,让它从

    地球上消失。至此,英、法两国在印度的较量以英国的彻底胜利而结束,英军不仅将法军全部驱逐出印度,还占据了卡纳蒂克和德干地区,为

    大英帝国进一步吞并印度奠定了基础。

    在以马德拉斯为大本营的驻印英军取得辉煌战绩的同时,以加尔各答为中心的英国势力也在孟加拉地区取得了胜利。公元1756年4月,孟加

    拉邦的阿利瓦迪汗去世,由他的外孙西拉杰?乌德?道拉就任孟加拉总督。当地英军拒不执行西拉杰让他们拆除炮台的命令,双方发生战争。

    公元1756年6月,西拉杰率军攻克在卡锡姆巴扎尔城的英国商馆。6月16日,西拉杰亲率50 000大军将加尔各答包围,城中英军及商人不能抵挡

    印度军的攻势,弃城而逃至富尔塔。

    加尔各答失落的消息传至英国国内,一支由克莱武和海军上将沃森率领的2 000多人的军队被紧急调往印度。12月,这支英军到达加尔各答

    城外。克莱武买通了守将,在公元1757年1月2日攻克了城池。西拉杰闻知加尔各答得而复失,亲率40 000大军进军加尔各答,试图重新占领该

    城。2月3日,印度大军进抵加尔各答郊区。克莱武本想乘印军立足未稳对其进行突袭,但却大败而归。于是,双方最后进行了谈判,西拉杰迫

    于压力承认英国人过去由莫卧尔皇帝给予的特权。

    和约签订后,克莱武并不想真正履行这一和约,而是与西拉杰的反对派勾结到一起,预谋废黜西拉杰,立米尔?贾法尔将军为总督。

    公元1756年6月,克莱武率3 000多人的军队,进驻普拉西。西拉杰率50 000人军队迎敌,但在战斗中西拉杰却被以米尔?贾法尔为首的将军们

    出卖,在撤退途中被米尔?贾法尔的儿子米兰杀害,并被游尸示众。米尔?贾法尔在英国人的支持下登上了孟加拉总督的宝座,但他实际上只

    是英国人的一个傀儡,英国人完全控制了孟加拉地区。英国人利用掌握的孟加拉的充足的人力、物力资源在第三次卡纳蒂克战争中打败法国,

    成为印度的唯一主宰。

    英国东印度公司在战胜法国在莫卧儿帝国的势力后,便着手打击印度境内最强大的邦国迈索尔。迈索尔是一个由印度教占统治地位的邦国

    ,处于德干高原中部,公元1758年,军人出身的海德?阿里夺取了邦国政权。为了使迈索尔变得更加强大,海德?阿里对迈索尔的军队制度仿

    照欧洲军队方式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经过几年的训练,一支在莫卧儿帝国各邦国最为精锐,装备最精良的强大的迈索尔军队诞生了。对于想

    将全部印度占为己有的英国东印度公司,非常不愿意看到一个强大的迈索尔的存在,于是他们便联合马拉塔人和海得拉巴的尼扎姆组成联盟,

    共同进行与迈索尔人的战争。

    第一次迈索尔战争于公元1767年爆发,战争初始,英军取得了一些胜利,占领了迈索尔一部分领土。在接下来的战争中,海德?阿里成功

    地瓦解了三国联盟,将海得拉巴拉入自己的阵营,共同对付英军。

    在与英军进行的正面战斗遭受失败后,海德?阿里改变战术,亲率一队精锐部队穿插进入敌后打击英军。这一策略很快奏效,迈索尔军队

    不仅很快收复失地,还攻入马德拉斯城近郊。英军惊慌失措,提出议和。公元1769年4月,双方签订和约,归还各自占领的领土和俘虏,并约定

    一方如受到攻击,另一方要给予援助。第一次迈索尔战争结束。

    第二次迈索尔战争发生于公元1780~1784年,因英军未能遵守双方签订的和约,海德?阿里联合马拉塔人和海得拉巴邦共同发起对英国的战

    争,目标是将英国人赶出莫卧尔帝国。

    公元1780年7月,海德?阿里亲率80 000大军,携带100余门大炮,向卡纳蒂克进军。一路上迈索尔军势如破竹,过关斩将,先后攻克波托诺沃

    、康吉维拉姆、特赫诺马里、切特浦尔、阿尔尼等城。接着在对卡纳蒂克首府阿尔科特的围攻中,击败英军贝利上校率领的一支强大的英军,

    占领了该城。

    面对迈索尔军队步步紧逼的形势,英国总督沃伦?黑斯廷斯派遣艾尔?库特指挥对迈索尔人的战争。英军首先用分化瓦解的方法将马拉塔人和

    海得拉巴人拉拢过去,削弱迈索尔人的力量。然后,公元1781年,艾尔?库特指挥英军在波托诺沃与迈索尔军进行了一次会战,将海德?阿里

    指挥的军队打败。然而,另一路进攻坦焦尔的迈索尔军却在与英军的战斗中取得了胜利。这时,又传来法国海军已将英国舰队打败的消息。这

    些都极大地鼓舞了海德及其手下迈索尔军人的士气,使他们在与英军的作战中反败为胜,占领了库尔达格尔。

    然而,在战斗最为激烈的时候,公元1782年12月7日,海德?阿里却因身患癌症在军中不幸去世。海德去世后,他的儿子铁普苏丹继承了他的王

    位,继续进行着与英国人的战争。

    公元1783年,铁普苏丹将进攻的方向转移到英国在印度的另一基地孟买,打败了由孟买司令马修斯率领的英军,并将其俘虏。先后攻占了贝德

    诺尔和曼加洛尔城。

    公元1783年6月,欧洲七年战争结束,英、法两国议和,迈索尔军失去了法军的海上支援。公元1784年3月,根据英方的提议,英迈双方在曼加

    洛尔签订和约,第二次迈索尔战争结束。双方维持了战前状态。

    第三次迈索尔战争发生在公元1789年12月,是由于铁普苏丹率军进攻依附于英国人的位于半岛南端的特拉凡哥尔公国而爆发。英军这次又与马

    拉塔人和海得拉巴邦联合起来对付迈索尔人。在初始的战斗中,铁普苏丹采取灵活多样的战术,多次使英军遭受重创,占据了英军在卡纳蒂克

    的几个城堡。然而,在公元1791年1月29日,一支从孟加拉来援马德拉斯的英军的到达改变了双方的力量对比。两支英军汇合后,于3月21日攻

    克了迈索尔的重要城市班加罗尔。铁普率主力部队撤离班加罗尔,前往迈索尔首府塞林加帕坦。

    5月,英军在孟加拉总督科诺利斯率领下将塞林加帕坦包围。铁普命紧闭城门,坚持死守,等待雨季的来临。城外英军由于后勤供应不足,发生

    了饥荒,并有大批马匹和牲畜患病死亡。更为不利的是,这一年的雨季提前来临,使得科诺利斯不得不命令军队撤退。马拉塔人的接应使得英

    军得以顺利撤回班加罗尔。

    雨季过后,科诺利斯开始组织英军步步为营地向塞林加帕坦推进。公元1792年2月,英军再次攻至塞林加帕坦城下,面对英军的强大攻势,铁普

    不得不提出议和。3月,双方签订了塞林加帕坦条约,根据条约,迈索尔割让一半的领土给英国,并赔偿英军军费300多万英镑。第三次迈索尔

    战争以英军的大胜而结束。

    第三次迈索尔战争失败后,铁普苏丹励精图治,决心一血前仇。在法国的支持和帮助下,铁普扩充了军事实力,加强了首府的防御工事。

    迈索尔的再次复兴引起了英国马德拉斯新任总督韦尔斯的担心,便于公元1799年2月向迈索尔宣战,倾全部人马,向迈索尔发起进攻。

    4月17日,英军将塞林加帕坦再次包围。4月28日,英军开始对城墙进行炮击;5月4日,城墙被打开一个缺口,英军在内应的帮助下,冲入城池

    。铁普闻知英军杀入,率军与敌人展开了白刃战,不幸死于乱军之中。塞林加帕坦失陷,英军赢得了第四次迈索尔战争的胜利。英军在征服印

    度道路上的最硬的一颗钉子被拔除了,印度的大门向大英帝国敞开了!

    消灭了迈索尔后,英军马上将目标转向了印度人的另一支强大的力量――马拉塔人联盟,这个昔日与迈索尔人作战时的盟友。

    英国与马拉塔人的第一次战争发生在公元1775~1782年,起因是驻孟买的英军欲获得马拉塔人的萨尔塞特岛和巴塞因港,以加强海上力量。公

    元1775年5月,英军进攻萨尔塞特岛,在阿达斯击败当地马拉塔驻军,第一次马拉塔战争正式爆发。

    公元1778年11月,孟买的英军派出一支由600名欧洲人和3 300名印度士兵组成的军队,向马拉塔挺进。第二年的1月9日,英军与马拉塔军在西

    高趾山的台勒冈地区遭遇,马拉塔军凭借地理和人数的优越将英军击败。孟买英国当局被迫与马拉塔人签订瓦德冈条约,规定英国人必须将自

    1773年以来夺取的马拉塔人土地归还。

    英国驻加尔各答总督黑斯廷斯拒绝批准这一条约,派遣戈达德上校率领一支大军,从孟加拉出发,远征马拉塔。英军一路过关斩将,于公元

    1780年2月攻占艾哈迈达巴德,12月,攻占巴塞。公元1781年4月,英军在攻打马拉塔人中心城市浦那时失利,撤回孟加拉。然而,在同年8月,

    黑斯廷斯派遣的另一支英军却攻克马拉塔人另一座著名城市,号称“城堡之城”的瓜廖尔。并于第二年2月,在西帕利打击了瓜廖尔城总督辛迪

    亚率领的军队。公元1782年5月19日,在辛迪亚的调停下,马拉塔联盟与英军签订《萨尔培条约》。第一次马拉塔战争结束。

    第二次马拉塔战争的起源是因马拉塔人各土邦发生争斗,印多尔邦的霍尔卡尔于公元1802年10月打败马拉塔巴吉罗二世,攻入浦那废除了巴吉

    罗二世的王位。巴吉罗二世逃离浦那后,寻求英国人的支持,欲恢复王位。作为交换条件,他与东印度公司签订巴塞因条约,承认英国人对马

    拉塔人的最高统治权。然而,这一条约却不为马拉塔人各邦总督接受。

    公元1803年8月,瓜廖尔邦的辛迪亚和那格浦尔邦的邦斯拉结成同盟,共同向英国人宣战。第二次马拉塔战争爆发。

    东印度公司总督韦尔斯利面对马拉塔人的宣战,决定主动出击。他亲率德干地区的24 000英军从南路攻击马拉塔人,而命莱克将军率印度斯坦

    的10 000英军从北路进攻。

    在南路地区,由韦尔斯利率领的英军主力于1803年9月在阿萨伊战役中打败瓜廖尔和那格浦尔联军。接着英军乘胜追击,占领布尔汉普尔和阿西

    尔加尔两座城市,12月,占领那格浦尔的加维尔加尔。邦斯拉见败局已定,提出议和,双方签订《迪奥冈条约》。那格浦尔归附东印度公司。

    在北路的战斗中,英军同样取得了胜利,英军先是攻克阿利加尔城堡,随后攻克德里和亚格拉城。在拉斯瓦里与辛迪亚率领的印军主力的决战

    中,印军被歼灭。莫卧尔皇帝沙?阿拉姆二世也成了英军的俘虏。

    这样,在仅仅5个月的时间里,马拉塔人五个土邦中的两个就已成了英国人的手下败将。这引起了另一邦印多尔的总督霍尔卡尔的不安,于公元

    1804年4月向英军宣战。印多尔军开始旗开得胜,在穆坎达拉山口击败了来犯的英军,迫使其向亚格拉城逃去。接下来霍尔卡尔联合巴拉特普尔

    的罗?进攻德里,但受挫退回。英军莱克将军指挥部队追击巴拉特普尔军队,但却遭遇伏击,损失惨重。

    由于这次的英军失利,韦尔斯利于公元1805年8月被解职回国。他的继任者采取了对马拉塔人的安抚政策,第二次马拉塔战争结束。

    第二次马拉塔战争后,巴吉罗二世虽然恢复了王位,但却成了英国人的傀儡。更有甚者,英国人于公元1817年6月逼迫他签订浦那条约,放弃他

    在马拉塔联邦中的盟主地位。巴吉罗二世忍无可忍,于11月在浦那举行起义,率军攻打英军在基尔基的驻军。

    英军进行了拼死的抵抗,巴吉罗攻城不下,只好率军撤回浦那。英军乘胜追击,占领了浦那。巴吉罗率军逃离浦那,英军穷追不舍,在科雷冈

    和阿什塔分别将巴吉罗军击败。公元1818年6月,巴吉罗走投无路,只好向英军投降。浦那邦正式被英国吞并。

    巴吉罗起义不久,那格浦尔的阿帕?萨希布和印多尔的霍尔卡尔亦起兵对英军宣战。但他们分别在1817年2月和12月被英军打败,成为英国人的

    附庸。至此,第三次马拉塔战争以马拉塔各邦几乎全部为英国人占领而结束。英国在征服印度的道路上又向前跨进了一大步。

    征服马拉塔人后,英国东印度公司又将注意力转移到莫卧尔帝国西北部的信德省。信德省由凯尔普尔(上信德)、海得拉巴(下信德)和米尔普尔

    组成,三地分别由各自的埃米尔统治,彼此结成联盟。

    英国人对信德省的吞并采取步步紧逼的方式进行,公元1838年4月,英国驻印总督奥克兰德迫使各个埃米尔与之签订条约,规定在海得拉巴派驻

    英国的驻扎官,并允许驻扎官及其卫队在信德自由活动。公元1839年2月,英国人又以武力相威胁,迫使各个埃米尔签订另一不平等条约,允许

    英军在希卡普尔和巴卡尔驻扎英军辅助军队,并为其支付费用。

    在英军第一次侵略阿富汗战争失败后,英国人又迫使各埃米尔签订包括割地在内的新的不平等条约。英国人这种得寸进尺的行径引起了信德军

    民的愤怒,掀起了反抗英国人的斗争。英军于是以此为借口,发动了对信德的战争。公元1843年2月17日,由英印总督查尔斯?内皮尔率领3

    英军在米亚尼打败了30 000信德联军,占领海得拉巴。3月,米尔普尔失陷。8月,英军占领信德省全境。

    占领信德之后,东印度公司开始着手对莫卧尔帝国境内仅存的王国――锡克王国的战争。公元1839年6月27日,锡克王国的创立者兰吉特?辛格

    去世,他的去世引起了锡克王朝的混乱。各派力量为争夺王位互相倾轧,四年之中更换了4位国王。公元1844年,兰吉特年仅8岁的幼子达利普

    ?辛格被扶上王位,但国内仍然纷争不断,东印度公司借着这一机会发动了吞并锡克国的两次战争。

    公元1845年12月13日,东印度公司借口锡克军队越过萨特累季河左岸,正式向锡克国宣战,并宣布锡克国王在萨特累季河左岸的领地并入英属

    印度。

    在战争初始的公元1846年1月期间,双方军队在穆德基、费罗兹沙和阿利瓦尔进行了三次激烈的战斗,各有胜负。2月10日,锡克军与英军在萨

    特累季河畔的索布拉昂进行了最后的决战。锡克战士虽然英勇战斗,但最后他们被自己的指挥官出卖了,锡克军几乎全军覆没。2月20日,英军

    占领了拉合尔;3月9日,双方签订拉合尔条约,锡克人将萨特累季河左岸的所有领土,比阿斯河和萨特累季河之间地区全部割让给英国人,并

    赔偿英军军费150万卢比。

    第二次锡克战争是由于锡克人不堪英国人的压榨而愤然发动起义引起的,公元1848年10月10日,英驻印总督大贺胥向锡克国宣战,第二次锡克

    战争爆发。

    公元1849年1月13日,英军司令高夫指挥军队在奇连瓦拉与锡克军进行了一场激烈战斗,英军以高昂的代价获得了战斗的胜利。接着,2月21日

    ,英军与锡克军在古吉拉特进行了一场决战,锡克军再次被打败。此战之后,锡克军已无力奋战,便向英军缴械投降。3月30日,大贺胥宣布吞

    并整个锡克国。锡克战争结束。

    印度最后一个强国被英国人征服了,全印度已没有力量与英国人抗衡,这是英国吞并整个印度的标志。锡克人虽然被英国人征服和奴役,但在

    后来1857~1859年的印度大起义中,却成了英国人镇压印度人的帮凶。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