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楚大先生


本站公告

    公元184年,夏,惊蛰伏。

    草原凝绿,波浪起伏,环山林木耸立苍翠,空气清新。远山才起的日头洒下万道光辉,彩光纷现,景色华丽的秀美绝伦。

    树丛草原,翠绿苍天,溪水涓涓,潺潺流淌,远山起伏,明丽有如画里。

    一只黑黄色的雄鹰正在翱翔蓝天白云之间,闪电般向另一只黑紫色的母鹰飞逐而去。

    一大队人马走在这仿佛仙境的画面里,其中最耀眼的那个豪华的马车内传出银铃般的声音。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楚先生您看您教给我的这首词我没记错吧?”

    聪明伶俐地香香,缠在楚天舒身边道:“楚先生您随便一句就把这草原的风景勾画出来,真是太有学问了!”

    楚天舒嘴角一翘道:“过奖!过奖!”

    楚天舒在一路颠簸的豪华马车车厢里和紫衣夫人、丫鬟香香相处了三天了,这三天时间大队人马一路风尘仆仆,不是睡觉就是吃饭,颠簸的路程虽然很容易让人消耗体力,疲倦困乏,但是在豪华车厢内的楚天舒、紫衣夫人李文姬、丫鬟香香三人这三天却是有说有笑,神采飞扬,丝毫没有疲倦,楚天舒的每一句话都让紫衣夫人和香香听得津津有味。

    “这就是牛郎和织女的故事,所以我们汉人每年的七夕,年轻的男女都会在这一天约会,这一天是我们汉人的情人节。”

    “好凄美的爱情故事啊!那个西王母真狠心!不过什么是情人节啊?”

    “香香还小,等你长大了就知道了”

    “我不小了我今年都十六岁了!在我们草原十四岁就是已经是可以婚嫁的年龄了!”

    “对对!香香是大姑娘了!”

    “那楚先生你得告诉我什么是情人节。”

    “啊。。。。这个。。。好吧情人节就是。。。。。。”

    楚天舒利用自己二千年后的丰富的知识再加上融合了张角灵魂后,张角这个历史上掀起黄巾之乱的大贤良师也是学富五车,这使地楚天舒在和紫衣夫人和香香的对答中充分发挥了学者风范,楚天舒的高谈阔论,楚天舒的雅诗美词,楚天舒对事物的独到的见解,都是这个时代的人听所未听、闻所未闻的,尤其是从小在草原生长大的紫衣夫人和丫鬟香香更是对楚天舒惊为天人,从楚公子改口叫楚先生了。

    通过这些天的相处,紫衣夫人如冰山般的冷俊的外表和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样子也逐渐消失了,慢慢地变成了温暖和煦、谦虚好学的表情。

    紫衣夫人李文姬对楚天舒低头问道:“先生,昨日说战国四大名将起、剪、颇、牧中的白起不应该算是个名将而那个纸上谈兵的赵括确应该算是一个名将,我还是不太名白,请先生指教。”

    楚天舒望着紫衣夫人乌黑的秀发间裸露出的那修长白皙的玉颈,心不在焉的说:“恩?那紫衣夫人您是如何看白起的又是如何看赵括的?”

    紫衣夫人李文姬用那高山流水般清澈的声音点点滴滴道:“

    白起25岁,秦武王暴死,绕道塞北从燕国迎回华太后和秦昭王,平定国内叛乱。

    白起29岁,破第一次合纵联军,斩首二十四万。

    春秋时期,所有战斗都是春天开始,秋天结束,冬天休息。

    白起30岁那年在冬天奇袭魏国河内,开创冬战先例,有史以来第一次运用步兵大规模攻城战。在前代上将军司马错夺取巴蜀基础上委派巴郡太守陈庄训练水军,蜀郡太守李冰修建都江堰。水陆奇袭楚国,夺取郢都,毁楚国宗庙,设立南郡。

    白起成名后潜心兵法,不问战事,60岁时,发动长平之战,以60万对68万,完胜,开创死地围歼战法先例。

    长平之战若不杀降,这近40万赵军回头又是一支大军,秦军等于白打。在战国人口不多,恢复缓慢的时期,人力资源要比国土资源更加宝贵。白起在杀降前曾上书问秦昭王和丞相范雎如何处置。面对难题,秦昭王选择巡视陇西,范雎说不在他职责范围内,白起无奈,为国家计――杀!

    这样一个人难道算不得是一代名将么?”

    楚天舒鼓掌赞扬道:“夫人对我汉族文化真了解得非常的多!那么夫人您对赵括这人又是怎么看的?”

    紫衣夫人李文姬这时候尽显智慧和理性的气质,沉思后缓缓地道:

    “先生过奖了,我只是对中原的历史故事非常好奇而已,了解得不足之处先生还要多多指点,赵括此人,剧我所知,要说起赵括那就不得不说一说长平之战。

    公元前262年,秦王派大将王?攻打赵国的上党,赵国大将廉颇奉赵王之命率兵20万救援,他采取固守政策,和秦军相持了3年之久。于是,秦王派人到赵国去传布谣言说:“廉颇是个无能之辈,只知道防守,秦军所惧怕的只有赵括一个人。”赵王听信了谣言便派缺乏实战经验,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去代替廉颇领兵。而同时秦王也悄悄改派白起为主将。赵括在接掌廉颇兵权以后,立即改变固守的策略,不久就被秦兵包围。赵括在突围时中箭身亡,40万赵军被俘后全被活埋。

    这就是春秋战国时代一次持续最久、规模最大,最惨烈的战争――长平之战。

    此役不仅成为秦扫平六国,一统天下的开始,也给后世留下了一条成语――纸上谈兵。”

    楚天舒听后想了想道:“紫衣夫人真不简单!在我汉人里象夫人这么有文化的智慧女性也没有几个!夫人真乃博学多才,胸中藏甲兵百万,秀外慧中之贤女子也!”

    “楚先生过奖了,还望先生不吝赐教!”

    楚天舒根据张角对古代历史上白起和赵括两人的理解加上自己的见解沉思的好一会后道:

    “夫人,秦赵长平之战,那一战中的两个统帅都很出名,赵括以"纸上谈兵"的失败而闻名遐迩,白起以坑杀四十万赵军著称于世。

    赵括这个败军之将按照夫人的说法是失败得不能再失败了,白起这个胜利者的胜利倒颇值得一再推敲。

    白起在战场上打败了赵括,这是谁都认帐的,但白起一夜之间活埋了四十万赵军降兵,他的胜利就不能称之为胜利。赵国名将李牧,一生从没打过败仗,当年攻打燕国,燕荡山战役,一个下午屠杀了五万燕国军队,平均每分钟杀死一百多人,被称为迄今仍无与伦比的歼灭战。如果白起的军队是在战场上向拒不投降的赵军发起攻击,一夜全歼四十万赵军,相信不会有谁再提起李牧。

    问题在于那四十万赵军是俘虏,是昕了"缴枪不杀"的许诺之后才过来的。白起却向他们举起了屠刀。所以难免叫人非常鄙夷。

    非止如此,这一杀,白起武德低下的本性显现出来的同时,也暴露了他战略水准的可疑。

    四十万赵军降秦,不仅极大地提高了他个人和整个秦军、秦国的威望,对各国诸侯也都是一个巨大的震撼。如果秦国乘此国威军威,施以政治和外交谋略,不仅赵国割地求和,其它各国说不定也会纷纷给秦以"最惠国待遇",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一举可以达成。

    让我至今不明白的是,身为注重名誉人格的战国名将的白起怎么会犯下如此低级的战略错误?白起这一杀,使整场战争性质发生彻底转折,也使他自己和整个秦国、秦军从一个战役的胜利者瞬间成为一个战争的失败者。

    杀降不武,岂止不武。赵国和其它诸侯国不仅觉得白起不可信,甚至整个秦军和秦国都狡诈不可信。各国的军人看到,投降秦军是死,和秦军拼到底也是死,拚死一战,说不定还能拼出一条活路来。所以以后秦军每战都休想再得到一个降兵。

    杀了四十万赵国军士!却不得不面对远远超过四十万的拼死之士。从此以后秦军对其它诸侯军的每一仗都要打得艰难得多。因为对手的作战意志大大加强,秦军的作战效果和士气因此大受影响。各国的国君由此看到,一旦投降,结果是城被抢空,人被杀尽,于是都收起了议和的念头,纷纷定下抵抗暴秦的决心。

    苏秦就是乘着这种有利的"国际环境",轻而易举地说服六国合纵联合抗秦的。六国的相印都归于他一身,六国联军召之即来,吓得秦军从此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白起本可以乘初胜大胜之威,势如破竹,创造一个又一个长平之战的辉煌,提前助秦王完成一统天下的大业;但现在,这一切都成为不可能。

    战役是战略的组成部分,而战争是政治的继续。通过一个战役的胜利而破坏整个战略计划,通过一场战争破坏而不是达到政治目的,这样的"胜利"能叫胜利么?

    长平之战是精明和强大的胜利者,用无知和傲慢写成的历史上的大败笔。可悲可叹的是这样的败笔居然还有人效法。

    顶天立地的大英雄项羽破釜沉舟打败了章郎,秦军降了项羽。项羽也和白起一样,把二十万手无寸铁的秦军一古脑活埋了。

    项羽大失民心也是从这里开始的,也可以说他的胜利就是从这里转化为失败的。此后大汉太祖皇帝刘邦率领军队与他作战屡战屡败,但就是不降他,终于在垓下十面埋伏把他逼死在乌江。

    所以我说白起虽然是战国的名将,但是有些做法却不够名将的资格。

    再来说一说赵括。

    长平之战是因为争夺上党这个地方引起的,可是其实在战前,这块地方既不属于赵国,也不属于秦国,而是韩国的土地,它就好像是一张有毒的馅饼,从天上直接掉进赵国的嘴里。

    公元前265年,秦国大举侵韩,攻城略地,第三年就已经断绝了韩国本土与上党地区的联络。韩国恐惧起来,终于献出上党郡向秦国求和,不料上党郡的郡守冯亭却不甘成为秦国的囊中之物,把上党郡十七县献给了赵国,最后导致秦赵之间的战争。

    有些人说冯亭太缺德了,这不是故意往两条狗中间扔骨头吗?而赵国也太贪心,这种礼物也敢笑纳,纯粹自找麻烦。然而如果从当时的战略地理上来看,赵国其实是没有选择的。

    上党郡不但是韩国的战略重镇,也是秦国通向赵国的门户。秦国连年征战,已经夺取了韩国、魏国的许多战略要地,主攻方向开始直指赵都邯郸了。倘若再占上党,秦国则可形成由北、南、西三面夹击邯郸的态势,特别是上党地势高拔,向来被看作是邯郸的天然屏障,若被秦国占去,就等于是解除了邯郸的城防,当时的人们都看得出来,秦有吞天下之心,即使赵国不接受韩国地方官献来的上党,秦国只要占领了那里,下一步也势必要攻打赵国。

    所以,与其听任秦国占领上党后居高临下直攻邯郸,还不如赵国先占据上党有利地势后抵御秦国。这也是一种积极的战略防御。从当时赵国尚能在邯郸地区集结40余万训练有素的军队,廉颇率军在长平与秦军相峙三年来看,赵国接受和保卫上党也是可行的。

    由此看来,上党即使是非常敏感的地带,赵国也必须占领这块战略要地。长平之战已经非打不可了。

    在战争开始之前,赵国君臣一定认真考虑过敌我双方的态势。秦军远道而来,粮草辎重补给困难,又有好战嗜杀的“虎狼之国”的名声,在上党地区可谓是“失道寡助”,天长日久粮草供应必然生变,待秦军不得不退时,赵军趁势击之便胜券在握,而赵国与上党紧相连接,军队与后勤供给都能迅速投入战场。虽然赵国没有秦国那么强大的经济后盾,可是当时齐国、楚国都表示愿意帮忙,补给可源源而来,又有上党吏民的全力支持与合作,赵军完全可以以逸待劳。显而易见秦军利于速战速决,赵则利于持久之战。

    这就是在战争的头三年里,赵将廉颇为什么坚守阵地,与秦军对峙的原因,难分难解的战局倘若长此下去,将越来越向有利于赵国的方向倾斜,可是没想到后来先缺粮的居然是赵军。

    赵国方面总共动员了50万人参战,后勤保障,粮草与武器装备的补给,消耗极大,战争进行了8个月,赵国的战争经济已不堪重负,战略储备也将消耗殆尽。据说,廉颇甚至命令士兵在夜间高声点数,好像在搬运粮草,以此迷惑秦军,当赵国向齐国伸手的时候,这个曾经拍过胸脯的盟友居然拒绝了,而楚国也袖手旁观。

    发生这种出卖行为是因为齐国和楚国的国君都换人了,秦国也对他们施加了很多外交压力,更重要的是,当时,战国七雄从秦赵齐燕四强变成了只剩秦赵两强,从地缘来说,其余五国对赵国的恐惧甚至大于秦国――赵国败,六国尚能像以前一样联合对抗秦国;若赵国胜,秦国龟缩关中,那么赵国势必扩张,而扩张的方向不会是秦国,只会是跟赵国有宿仇的燕国和魏国,甚至是历来与赵国结盟的齐国。就这样,赵国失去了国际援助。

    世人皆以为秦军道远,运粮不易,殊不知秦军通过渭水、黄河、洛水船运粮草,不耗人力牛马,畅通无阻,两军对峙一旦成势,要指望秦军断炊,除非是秦国大荒。可秦国乃是战国时代最强盛的大国,坐拥富庶的关中八百里秦川,如何会有乏粮之虞?就算是赶上了秦国收成不佳,光是秦国囤积在仓的军粮也足够应付一年两载了。

    既然消耗战打不下去了,赵王数次命廉颇出战,速战速决,廉颇鉴于战场形势,拒绝王命,赵王别无选择只能派一个愿意打速决战的将领赵括去把廉颇换回来。秦王派人散布的谣言未必就能扰乱赵国的决策,关键还是形势所迫。

    撇开白起的智谋更胜一筹不谈,在上党这个地方,赵军与秦军各自的特点也决定了他们各自的成败。

    赵国自武灵王胡服骑射以来,进行了彻底的军事改革,组建起了强大的骑兵部队,在与匈奴和胡人的交战中屡建奇功,当时的赵军多习胡风,骑射名动天下,且坐骑多塞外良马,若在开阔平原纵横驰骋,秦军终非赵军敌手。

    秦国最擅长的是什么呢?是步兵。秦军重甲步兵号称“锐士”,阵势严明众志成城,更兼多配强弩硬弓和完善的攻守器械,特别适合山峦隘口之地的壁垒攻防战。数百年来东方六国攻入秦国本土的次数寥寥无几,这就充分说明了问题。秦军的弩,也冠绝诸国,秦军在弩上加上了称为“望山”的瞄准器,并且使用了三棱形的箭簇,大大加强了弩箭的稳定性与准确性,用来对付使用匈奴战法的赵国轻骑兵非常合适。

    上党之地纵横六百里山川,都是山峦重达河流交错,绝非阴山千里大草原可比。在这样的战场上,轻骑兵会受到地形的层层制约,而重步兵却正可以依托地利。而在三年之久的对峙中,秦军深挖壕沟高筑壁垒,多置擂木炮石攻防器械,对赵军骑兵突击的限制也就越来越多,等到赵国不得不寻求决战的时候,已经没有办法发挥自己轻骑兵的优势了。

    根据我大汉对秦始皇时代步兵军阵的研究,最后试图突围的赵军想要接触到秦军,首先要通过的是秦弩兵密集的箭雨,弩箭的射程可达300米,有效杀伤距离150米,再加上秦弩兵的队列是三排轮番射击,有效地保证了攻击的连续性。万弩齐发,赵军一个个倒下,统帅赵括就是在最后一次突围中被射死。残余的赵军士兵惊魂未定时,青铜戈矛组成的步兵方阵已经像一座座城墙一般压了过来。秦步兵配有7米多长的长矛,3米多长的戟,绝望的赵军最终被秦军彻底摧毁。

    最后再说说倒霉的赵括,他真的像纸上谈兵形容的那么无能吗?

    韩信在被拜为大将军前只是一个管粮草的小官。项羽统帅八千江东子弟兵过江面对二十万秦军的时候谁会说项羽会最终取得胜利了?所以说,古代战争经验与才干之间并无必然的联系。廉颇可说是大名鼎鼎,实战经验丰富,开始他也想夺回上党,但面对强大的秦军,结果是损兵折将又失地。当时秦军的统帅是王?,赵括来了以后,秦王才换上了白起,王?改做了白起的副手,在秦王看来,对付廉颇用王?就足够了,白起是专门用来对付赵括的,可见,秦王对赵括还是相当重视,不敢掉以轻心的。

    而赵括在长平之战以前也有过不错的战场表现,公元前280年,赵括随父亲赵奢攻打齐国的时候就曾经用释放俘虏和往城里抛粮食的办法,在一个月之内拿下由最擅守城的墨家弟子把守的麦丘城。公元前270年,赵括又向父亲献策,用暗中挑拨的办法,击溃了借道韩国前来进攻的秦军。

    刚到长平前线的时候,赵括也显示出了熟读兵法的指挥能力,他命令一部分军队佯攻沁水,给空虚的秦国本土造成威胁。然后又率军猛攻白起,准备让秦军首尾不能兼顾。几个回合的交锋下来,秦国果然节节败退。

    即使在最后的战役中他的排兵布阵也是很出色的,用三分之二的军队顶住倾巢出动的秦军,用三分之一的军队分作两队交替轮换猛攻秦军穿插部队。秦军在赵军的猛烈攻击下,渐渐不支,秦昭王“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阻挡赵军。在此情况下,赵军才终于没有突破秦军的阵地。

    在赵军被围困后,赵括的表现应该说配得上一名上将的水准。在内无粮草,外无救兵的极端不利的条件下,他率军英勇顽强地同强大的敌人战斗了49个日夜,身先士卒率赵兵冲秦阵,秦军万弩齐发,身中数十箭,犹呼向前,力战而死,称得上是可歌可泣。

    赵括的拼死反击给秦军造成了空前绝后的伤亡。有一点可以肯定,长平大战不但是赵国心中永远的痛,也是秦国心中永远的痛。长平大战后,秦国不仅没能乘胜灭掉赵国,反而数次被其余五国痛打落水狗,甚至一度被攻入成阳郊区,20多年之后才恢复了元气。

    长平胜负非一人之力能左右.各国关系.地理战略.战术特点.都发挥重要作用。

    赵括实乃大丈夫马革裹尸.燕赵慷慨悲歌之猛将也!”

    楚天舒说完对白起和赵括的评价后,紫衣夫人又沉思了起来,她这几天深思的次数比一年思考的次数还要多。

    楚天舒偷眼望着那庄重端坐在车厢内沉静思考的紫衣夫人那就像是两汪轻柔的泉水,再铁石心肠的男人也会被轻易化开的双眸,不由得念起一句古诗来道:

    “此女只应天上有,本是仙子谪凡尘。”

    香香吃味地道:“哎呀楚先生,你这句话是说夫人呀还是说香香我呀?”

    楚天舒想也没想就回答香香道:“当然是说夫人了”

    香香生气地道:“哦。。。。。。。我就知道说的一定不是我,不过为什么我还是问了。”

    楚天舒恍然看了看香香失望的眼神道:“香香我这里还有一首小诗给你的”

    “太好了!楚先生念来听听啊!夫人夫人别沉思了!先生又要念诗了!快听快是念的香香我!”

    楚天舒看看了快要落山的暮日,又望了望洁白的明月,象这种日月同辉的景色在三国时代太常见了,因为三国时代没有工业污染,天空一片蔚蓝,大白天的就连天上的星斗竟然都清晰可见,就别说是夕阳和明月了。

    所以楚天舒指着天上的月亮对香香道:、

    “香眉紧蹙似远黛、星眸含嗔又代哀、丰鼻秀指如玉柱、朱唇皓齿塞明月”

    香香听了,默念了两遍后,不好意思地红起脸来,可爱地红得能滴出水来的小摸样非常让人爱怜。

    香香其实也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女孩,只是因为经常和紫衣夫人在一起,所以常常被人忽视了而已。

    紫衣夫人点头道:“这首诗真是非常符合香香的条件,看来香香再过些年也要长大了,将来一定会是一个非常漂亮小公主!比我这上了年龄的女人可要强多了!”

    香香不好意思地看着紫衣夫人,哀求道:“香香哪能和夫人相比!夫人这不是折煞香香么!楚先生,您也快给夫人作一首诗吧。”

    楚天舒回头,笑吟吟地望着满脸期盼的紫衣夫人,把红楼梦中曹雪芹赞林黛玉的那首小诗略加修改就随口吟了出来道:

    两弯似蹙非蹙?烟眉,

    一双似喜非喜含露目。

    晕生双颊含春,

    烈焰红唇诱人。

    三分薄怒,

    七分娇嗔。

    娴静时如姣花照水,

    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

    美如西子胜三分。

    楚天舒刚刚吟完,香香已经激动不已地赞道:“好诗,好诗啊,楚大先生的这首诗来形容夫人,那是再贴切不过了,楚大先生在我家夫人认识的所有的人中是最有才华的!”

    “楚大先生?别!别!还是叫我天舒就可以了。”楚天舒狂汗。

    楚天舒随口所吟的这首小诗看似言语轻佻,不过单从诗的本身来说,却算得上是一首难得的好诗,尤其是用这首诗来形容紫衣夫人李文姬,那可真是绝了。

    车厢内的李文姬冰冷的面孔变得双颊含晕,眼神变得又羞又喜,这眼神真是能让人一下子年轻十岁,看着心动柔媚的紫衣夫人,楚天舒满身因为长期颠簸疲倦和口干舌燥的身体轻松了许多,楚天舒感觉身上所有的疲累仿佛都消失了,不那么疲乏了,口也不干了,舌头也不燥了,人也一下子精神了起来。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