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平两浙(六)


本站公告

    新取两浙就率军民战胜了大洪水,李允声望更是如日中天,军中招募勇士新得薜阿檀、李厚等人,其勇武不在黑齿武之下,不过现在李允帐下人才济济,少将只能当旅长了。

    此外四方来投奔的名人象诗人罗隐,名士柳?等等是摩肩接踵,既然财力有余,何惜五斗米呢,让杜甫那样的大诗人饿死自己的儿子,“愧哉为人父,无食致饿死!”那能说是太平盛世么?好象有位坛主说过:来的人能帮忙那很好,不能帮忙能帮腔也不错,不能帮腔帮闲也行!于是丹王仁德之名播于四海。谁说名声不能当饭吃?丹王既然仁德,那和丹王作对就不仁德,不仁之名对于藩镇只当秋风过马耳,但对丹王治下的仕族却是不能承受之重,这对“摊丁入亩”的推行大大有利,当然也有几家大仕族傲慢地拒绝了李允给他们安排的命运,李允毫不犹豫地给他们安上个“私通董逆”的罪名,合族屠灭,没人敢放一个屁,连他们的姻亲都躲之唯恐不及!这是乱世,谁的拳头大谁说了算,懂不懂?!手里有报纸,掌握舆论权,你们他妈的喊冤都没处喊去。

    秋天的税收比预计的还要好,虽然受到两浙大部分地区受到水灾影响,但及时补种的秋苗却获得了大丰收――这是因为十一税叫百姓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人人都拼了命在地里干活,丰收后的粮食有九成放在自己家里啊!但是副使于化龙久历民事,对此执疑,认为是李允一厢情愿,调查之下――粮食减产四成多,十一税实际上成了五一税,但是这也比董昌统治时低了太多,所以当官的按丰年收粮而百姓们毫无怨言。百姓都是好百姓啊!

    李允在《大唐义报》上声明:有些官员匿灾不报,匿灾不报,使百姓老弱者填沟壑,少壮者求一逞,此与谋反何异!受灾地区免除今年皇粮,重灾区发放救济,已收钱粮全部退还百姓,此次所以不加追究,因为官员们为本王敛财,罪不在官员,罪在本王,本王欲伸大义于天下,乃不能取信于自己的官员,何谈取信于民!下不为例,以后如再有匿灾不报者,按谋反论!本王当修德慎行,以附民望!――说得多好啊,但还是在“美丽的办公桌”上完成的!

    采取了这些措施后,李允又降低了灾区盐、铁的税额,越州窑出产的越瓷如冰似玉,天下第一,李允投资白银五十万两,开窑近百,雇工过万,大大发展了当地经济。冬天来临时,两浙百姓第一次家中有了余粮,身上有了棉衣。李允利用农闲组织百姓大修水利,按土石方支付钱粮,虽然支出了十万多两银子,五十多万斛粮食,但是百姓手里有了个活钱,盐(百姓无钱,常淡食数月!)和农具销量大增,这就搞活了经济,而且有了水利系统,来年的年景可以预期了。

    众将不得不承认,后来的事实证明李允拒不出兵是完全正确的――十月,传来张浚全军覆灭的消息,这一仗败得那叫一个惨哪,副使被杀,诸道不战逃,只有韩建勉强打了一下,结果白白赔光了老本。本次战役,朝廷居然想倚仗朱全忠和黄河以北三镇的力量,不想镇州、魏州想用李克用当屏障,都不出兵,连李克用的世敌朱全忠也三心二意,勉强联合了徐州、郓州的军队,吆喝了几声,一仗未接就跑散了。还算李克用的攻城主将(李存孝)不为己甚,说道:俘虏宰相没什么好处,天子的禁军也不应杀害。退兵五十里,放了张浚一马,他这才逃回。

    没过一月,更详细的信息传来,原来早在四月出征,大太监杨复恭在长乐坡为张浚饯行,张浚居然公然对杨表示消灭贼寇(李克用)回来后要大有作为!杨复恭当然知道这“大有所为”就是要对付自己,所以就把大军的一举一动都告诉了李克用!――这位张大帅简直就是个傻子!至于副帅孙揆就更离奇了,秋八月,他率领两千人去守潞州,半路上给李克用新收的一个养子,不过十七八岁的一个少年领了三百人就给活捉了!被捉之后李克用想让他当河东节度副使,这位老兄说:“我是天子的大臣,你算老几,叫我给你当小弟!”李克用恼怒,命人锯死他,不能锯入,这老兄说:“一群笨蛋,锯人得用木板夹起来(连着木板一块锯),你们哪里知道!”于是人家用板子夹起来锯,把他锯死了。――这位孙副帅简直就是个疯子!好嘛,我这位皇兄弄一傻子当正帅,又弄一疯子当副帅,你要能打赢才怪了!但是信中说那个十七八岁的少年名叫李存孝(李克用的干儿子极多,都叫李存什么),李存孝这名字可熟悉啊,史书上说他“天下勇武有其半”!而且他后来是被李克用处死的,有机会弄到我手下来就好了!急命人召戴笠来见,命令他:立刻想法派人混到李存孝身边,他们父子早晚会成仇敌,到时相机策反。载笠一句话也没问,领了命令就下去安排了。

    李允召开军政会议,亲自做了总结:“藩镇虽然各怀鬼胎,但在反对朝廷重新崛起上是一条心的!”不点名批评了某些将领热情冲动,军事主义至上,不懂政治,不懂经济,要不是本王坚持,这次咱们也得吃大亏!不但尉迟勿猛等武将,连杜贤也满脸通红,因为他对李允的做法也腹诽甚多。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