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田原城位于日本关东平原,东京西面的相模湾旁。一般认为小田原城是由大森氏于15纪初始筑。1年,北条氏将此城作为居城,开始了北条氏对关东近一百年的征战与控制。
北条氏对这座城不断扩建,将周围的城下(相当于“市”,当时日本的城和市是分开的)囊括进去,城墙上的箭楼也是密密麻麻。虽然没有地势的优势,但这座城凭借坚固的工事成为关东乃至全日本最有名的难攻落城之一,并且保持了北条家近百年的安泰。
15611年初,骁勇善战的上杉谦信以上杉宪政的名义,带领号称十万大军包围小田原城长达一个月,但是无法攻陷。1568年1c月,与上杉谦信齐名的武田信玄因为担心已同盟的上杉谦信和北条氏康(虽然当时北条氏名义上的当主是北条氏政,但大权还是由他父亲北条氏康掌握着)两大势力会对自己不利,就攻入北条氏的领地,一度包围小田原城,但也没有攻下。
后北条家的创始人是北条早云。
经“应仁之乱”,日本进入了内战频仍的“战国时代”。这一时代的社会特征是“下克上”,即旧有秩序和旧的权威阶层的倾覆。各地百姓和国人(地方的地主)纷纷展开反抗领主,争取自由的斗争。其中规最大的是1年底在山城(今京都府东南部)爆发的“国人一~和488年爆发的持续了百余年之久的“一向一~”(佛教一向宗信徒起义)。在封建领主阶级内部,旧有的等级秩序破坏殆尽。大名不把将军放在眼里;家臣又背叛大名杀主家;同族相残,子弑父,弟杀兄,到处是刀光剑影。在争夺领地的生死搏斗中,一些和中央幕府权力无关的地方领主和武士们,依靠实力逐渐成长起来,各自控制一方,取代了幕府任命的旧的守护大名。他们被称为“战国大名”。北条早云是“战国大名”的先驱。其势力范围在关东南部(今神奈川县、静冈县)一带。
北条早云原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浪人。关于他的出身与前半生的经历,由于缺乏可靠的史料有多种说法,但出身于京都伊势氏家庭则是比较一致的看法。
北条早云原名伊势新九郎长氏名氏茂,他的姐姐是骏河(今静冈县东部)守护大名今川义忠的侧室。因此,他早年曾依附今川义忠为食客。1年,在他四十五岁时,今川义忠受幕府之命属于斯波氏的领地远江国扩展势力。
在归途中,遭敌方余党袭击身死。今川氏一族因继承权问题发生内讧。今川氏的家臣们也都想乘机控制领国的统治权是纷纷介入今川氏同族之争。骏河是室盯幕府通向关东地区的要害之地。因此,今川氏的内讧也引起幕府方面的关注。当时关东将军(“崛越公方”)足利政知派上杉政宪,关东管领上杉定正派太田道灌相继率兵镇压今川氏内乱。在这危机时刻,北条早云通过谈判,巧妙地制止了外部干涉,并说服了今川氏的两派家臣同拥立他的外甥龙王(即以后的今川氏亲)继任骏河守护。由于这一功劳,他成了兴国寺城的城主有富士下方十二乡。这是他逐步扩张的起点。
当时,伊豆半岛是室盯幕府将军足利义政之弟足利政知的居住地。政知立茶茶丸的异母弟润童子为后嗣。足利政知病死后茶丸遂杀死润童子及其母,当上关东将军。以此为导火线两派家臣不断混战。邻近的北条早云密切注视着这场内争,企图夺取伊豆半岛。不久,伊豆的领主们大都开往前线,关东将军府所在地崛越防守空虚。北条早云认为时机已到,便向今川氏亲借兵三百人,合计五百人,趁黑夜渡过黄~川,急袭崛越。茶茶丸仓惶出逃。此后不到三十天,北条早云就完全控制了伊豆半岛。一个不为人知的城主,转瞬间成了大片领地的主人,这件事震惊了日本。当时北条早云已是六十岁的老人。
北条早云控制伊豆后。便着力巩固他对伊豆地统治。他认为。使农民生活安定。是稳定经济地基础。也是加强自己军事力量地源泉。因而他努力限制武士对农民地剥削。以恢复遭到战乱破坏地农业生产。他号召逃亡农民返回家乡。归乡者“可免除以往一切债务”。他曾说:“君是父。民是子。安有父不爱其子者耶。”他指责武士“巧立名目。课百姓以重税。自己则耽于奢侈生活。”他广立告示。严禁部下抢惊和侵凌百姓。他推行租税改革。把田租降为“四公六民”。即农民将收获地四成交给领主。自己留下六成。宣布地头不许任意追加。除年贡外。“不再加征公役。若有违背此法者。百姓可向上告发。地头违法。当罢免其职”。他善于利用各种机会收买民心。例如。在他刚刚占领伊豆地时候。当地恰好流行瘟疫。于是他命令部下向病人发放药品和食物。制止了瘟疫地蔓延。许多逃往深山躲避地百姓。因而安心地返回了家园。他还把许多手工工匠组织起来。置于自己地控制之下。从事土木工程和制造军需品。并分给他们土地以保证他们地生活。在当时地日本。采取上述吸引民众。恢复生产地措施。并不多见。他巩固伊豆统治地第二项措施。便是把在兴国寺
就追随自己地武士和由百姓擢升地家臣。安排到伊区。至于伊豆当地地武士只要是不反抗他地。就让他们保持原有领地。这使许多伊豆武士纷纷臣服。成了北条早云对外扩张地得力助手。对于反抗他地伊豆武士。则毫不容赫。残酷镇压。
北条早云在占领伊豆后。虽未立即向外扩张。但他念念不忘把自己地势力伸展到整个关东地区。当时控制关东地区地是世代为关东管领地山内上杉氏和扇谷上杉氏。为制造战胜上杉氏地舆论。以鼓舞部下地士气。北条早云伪称自己曾作过这样一个梦:“我梦见原野上长着两棵大杉树看到有一只大老鼠正在啃杉树地根。让人吃惊地是老鼠越来越大。最后变成了老虎。”他解释说:“这两棵杉树大概是指统治关东地上杉两家。我是鼠年生地以啃那两棵杉树地是我。这个梦预示我不久就会打倒上杉两家。我地子孙将成为关东地主人”。
地理形势表明。阻挡北条早云由伊豆进入关东地第一障碍。是扇谷上杉氏地名将大森氏赖防守地小田原城(今神奈川东部)。大森氏赖是一员文武双全地名将。小田原城又十分坚固条早云是难于得手地。因此。他与氏赖结为挚友等待时机。1年。大森氏赖病。其子大森藤赖极其昏愚。北条早云一面仍不断地与藤赖友好往来。一面则暗中设计巧取小田原城。
495年2月。早云派使者向藤赖说:“近来狩猎时。野猪和鹿常常跑向箱根山获物殊少。因此。如有可能允许我方地猎人进入您地领地。把野猪和鹿赶到我地领地上来。”藤赖不知是计允诺了早云地要求。于是。早云选拔了几百名年轻勇士装成猎人。潜入藤赖地领地。隐藏在小田原城附近。入夜。在海螺声中。北条军驱赶一千余头角上燃着松明地牛。呐喊着攻入小田原城。
城主大森藤赖及部下毫无戒备。看到城内火光四起。杀声不断。错以为大军来袭。不战自溃。就这样。北条早云轻取了小田原城。时年六十四岁。
占领小田原城,北条早云依旧竭精殚思于掌握民心,他把这一带的租税也降为四公六民,并很快地制服了当地的武士。
1504年后,北条早云不断出击东,但战局的进展并不顺利。151年,他煽动扇谷上杉朝良的家臣上田政盛叛乱,并趁机出兵。但遭到扇谷上杉氏和山内上杉氏两家的包围,形势对早云十分不利。北条早云不得不求和撤兵,以避免于己不利的决战。
北条早云经关东进展不利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因为扇谷上杉氏的重臣、固守三浦半岛冈崎城和新井城的三浦义同,义意父子从侧面威胁他。于是,早云便把进攻的主要矛头指向了三浦氏父子。1512年8月,早云一反往日用兵惯例,派兵强攻,终于攻陷三浦义同守卫的冈崎城,并打退了来援的敌军。三浦义同父子不甘失败,屡屡反击。15166年,北条早云从海陆两方面猛攻三浦父子固守的新井城,终于彻底肃清了三浦父子的势力。由1年攻占小田原城到消灭三浦父子,耗费了早云二十年的岁月。
1518年,早云八十七岁。他把督的位置让给嫡子氏纲,便隐退了。
15199年8月15北条早云病死与韭山城,享年八十八岁。
北条早云:后,子氏纲,孙氏康,继承其遗志,稳步经营,终于先后五代雄踞关东。
北条早云是当时少见的事家。他熟悉兵法,爱读六韬三略,善于寻找时机,运用灵活的战略和战术,使他从一个无名的小城主成长为最早雄踞关东的战国大名。
北条早云能够取胜的重要原因,是他懂得向民众让步和恢复经济的重要性。尤其是实行了“四公六民”的新税制,对恢复生产起了推动作用。早云的主观目的虽是为了确立军事扩张的经济基础,但客观上却在他所控制的地区,稳定了人民的生活,发展了生产,在历史上起了进步作用。
太田道灌,幼名鹤千代,永享四年〈1432年〉生于相模国境内亲为扇谷上杉氏家臣太田备中守资清,母亲则为长尾景仲的女儿。九岁时到仓建长寺习文,十一岁时已精通诗书。十五岁元服,拜领上杉持朝的名讳,改名源六郎持资。
资长幼时便即聪颖敏达。有一天,父亲资清赠了他三个字:“骄不久”,原意是让年幼的资长知道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哪知资长看过字后,便问父亲:“可否让孩儿加上两个字?”资清不知这孩子又有甚么鬼主意准许他所求。资长执起笔,写上了五个字:“不骄又不久”明显是在反抗父亲了,资清焉能不气?
此后的持资,勤修筑城、兵法之道。据说持资读过的兵法著作有《孙子》、《吴子》、《司马法》、《尉缭子》、《六韬》、《三略》、《李卫公问对足轻战法》等等。而身为家中重臣的道灌,各项才能渐渐得到发挥,亦获得家中一致认同和主君扇谷定正的高度评价。
太田道灌是室中期的一名文武兼资的将领各方面都有显著成就。在筑城方面,除了坚固的江户城外修筑了川越越、岩等城。
太田道灌是文武双全的名将,出色的筑城家,关东平原上一颗最早也是最耀眼之一的将星。在战国~雄北条早云崛起之前,太田道灌是关东最受注目的武将。
太田氏源于清和源氏,世居丹波国太田乡,故以太田为苗字。太田乡附近有一上杉庄上杉氏领地,上杉赖重之女嫁与
氏两人之子即为室幕府开创者的足利尊氏,在南乱中杉氏辅助足利家累立功勋,因而飞黄腾达任为上野、武藏、上总、伊豆、越后之守护,世袭关东执事一职。太田资国跟随上杉氏移住关东相模国爱甲郡,之后上杉家分支成山内、犬悬、宅间、扇谷四家,太田氏则为扇谷上杉的家臣。宅间上杉很早就断嗣,山内跟犬悬两系交替担任关东执事,称为“两上杉”,而扇谷则为势力弱小的末流。应永二十三年(1)发生了上杉禅秀之乱,犬悬上杉势力大衰,扇谷则由于资清、道灌父子的努力,势力大振,此后即由山内、扇谷并称两上杉。
道灌生于永享四年(西元1),其父资清为先述资国算起的第四代,为扇谷家家宰,道灌幼名鹤千代,元服后名资长(又名持资),道灌则是出家后的法号。幼时被送入建长寺接受教育,广阅各种典籍,此时就已显出才气焕发,很可能也是在此时接触到“五经七书”等兵法书,为日后卓越的武略奠定基础。
康正元年(455),太田资清引退出家,法号道真,有材料说是因为道灌与父亲有所争执所致,总之,由二十四岁的道灌继任家督及扇谷上杉家宰的位置。享德之乱后扇谷上杉家与山内上杉家对立之际,太田道灌开始筑河越城、岩城。1年,山内跟扇谷联手对抗古河公方足利成氏的势力时,扇谷家当主上杉定正(193105)命令道灌于河越、岩两城外另建一新城(也有资料说三座城是同时修建的)。他选择的就是江户这个地方,此地在十二世纪曾是江户氏的居馆,扼守交通要冲,有荒川的天然防御,并享江户湾及荒川的水运,攻守俱宜。江户城为一平城,由子城、中城、外城三个**的曲轮所构成,外设三重深及土垒,城中设有二十个橹、五个石门,城内有一栋建筑物名为“静胜轩”,取自兵书《尉缭子》中“兵以静胜”之句。由于铁炮还没传来,我也不好说道灌预见了今后平城会成为城市发展的主流,但德川家康于一百多年后选定江户作居城,总是不无道理,可见城址选择之佳,更何况道灌还大力开辟城下,也算是为后世繁荣兴盛的大江户奠定最初根基。自此时起,年轻的道灌即以筑城家而闻名当世。
除了筑城外,道灌也是杰出的军事家,他设立弓场,每朝召集幕下的武士数百人施行乘马射、立射、坐射之训练,若有怠忽未出席,则处以三百文的罚金,用来当练习完后大家的茶钱月并有三、四回举行所有士卒的练兵及校阅(记得大河剧武田信玄中,北条氏康初次出场时正进行镝流马,看来关东地区自古有重视弓术的传统)。道灌还有计划地训练雇用来的农民成为有组织的弓足轻、枪足轻,配合具有机动力跟打击力的骑马队,这种足轻训练法及战法,让他的军队成为威震关东的强大军团。当然,由于势力使然,道灌不可能象后世的大诸侯那样实行农兵分离,但这种新式的专业化足轻战术想上确实是和后来的军队职业化一脉相承,打破旧式一骑讨的传统启新时代的组织战方法。稍后京都发生了应仁、文明之乱,足轻也相当的活跃,其余的武将是在这时才逐渐认识到这种转变是全国性的新潮流,道灌的战术思想毫无问是走在时代的尖端的。
道灌除了是一名领导时代潮流的武将外,还具有深厚的人文、精神素养好禅、学问,居城江户常有各地来的连歌师、禅僧、流浪公卿驻足往来即可吸收各地的文化、加强自身修养,也可趁机收集情报、刺探诸国动静。
另外道灌还很擅长和歌的写作是集外三十六歌仙之一,曾在攻打小机城及随主君上杉定正出兵房总时制作和歌并用和歌来鼓舞士气。在太田道灌的活跃下扇谷上杉家开始扩大势力。
在当时的纪录中,曾提到道灌手下有二、三千骑的武士,可是依他领地的大小,他的动员力顶多有直属家臣五、六百人加上跟他有同盟关系的有力豪族,才可能有二、三千之数。这也正是这个时期逐渐盛行的下克上风潮当时许多守护由于不到领国就任或是领国太多无法全部直接管理,多半委由守护代或家宰等代管有能者遂取得领国实权,跟豪族的关系也比较密切。此时的道灌已隐然具有凌驾主君的实力说好听点是士道,难听点是愚忠,道灌始终固守传统的主从地位,结果最终还是因功高震主而断送生命,
文明八年(1)是太田道灌命运关键的一年。此年骏河守护今川氏发生内纷,如众所周知的,今川义忠死于国人一~手中,今川一门的小鹿范满欲排除义忠幼子龙王丸(氏亲)自立为国主,越公方足利政知派家臣上杉政宪、扇谷上杉定正则遣太田道灌领兵,支持小鹿范满,而龙丸王一方则委派其母之弟伊势新九郎长氏(后来的北条早云)出面议和,这是关东两位战国名将唯一的一次会面。谈判的结果颇有意思,我找了几份资料,介绍太田道灌的资料说,双方约定国政让与范满而龙王丸得以活命,但介绍北条早云的资料的说法则是在今川氏亲成人前由范满派暂时代理家督之职。照我估计,前者比较可信,因为无风不起浪,如果两种说法都有出处的话,后者可能是北条早云杀了小鹿范满后为使自己的行动合理化造的谣。也有可能是双方各有所忌,结果签订了一个含混不清的协议,葫芦提罢兵去也。
北条早云是忌惮越、上杉的联军以及道灌的勇武,而上杉一方又是忌惮什么呢?原来,就
出阵骏河之时,长尾景春之乱爆发。
景春之父景信为山内上杉之家宰,当主上杉显定在景信死后指定景春之弟忠景继任家宰,这大概是因为害怕景春势力太大会影响到主家的缘故吧。不过景春的行为与道灌不同,他欣然接受下克上的潮流,联合古河公方成氏并纠集上野、武藏、相模等地豪族掀起叛变,两上杉的当主一齐逃往上野那波庄避难。
文明八年十月,道灌赶回江户,马上派遣使者前往主君上杉定正处,请他率兵回到武藏,以安定相模、武藏地方豪族的心,但定正这个扶不起的阿斗因惧怕始终不敢走出上野。道灌只好开始独力攻打景春派的各个据点。文明九年五月的“用土原之战”,景春跟道灌直接对决,道灌的足轻战法虽然大胜,但景春方有有力豪族及古河公方的支持,无法完全根除他的势力,相反道灌的味方是胆小怕事的主君定正和不断扯后腿的山内家。文明十一年,道灌写了一份书状,就是所谓的太田道灌状内述道灌自己跟协助他平乱的武将,如吉良成高、大森氏赖等,所立下的战功,送往山内上杉显定处,盼望给予奖赏,以拉拢有力豪族,但却被无情的拒绝,这事为开端,两人逐渐交恶。在文明九年到十二年之间灌辛苦地逐一扫平相模、武藏、下总各地的敌对豪族,一直到十二年六月景春方的日野城陷落场动乱才算告一段落。足利成氏代表景春向幕府提出和议,经上杉显定之父房定(越后守护)及细川政元的斡旋,于文明十四年达成确认割据现状的和议。
这场动乱让道灌心力交瘁,他就是在此战中期出家向佛的,大概是以此求取心灵的救赎吧。
在平定景春之乱后灌享受了五年多难得的悠闲平静,在江户城中参禅及勤勉于学问。文明十八年七月灌被主君上杉定正召至相模的糟谷馆,于入浴中遭到暗杀,享年五十五岁。
据道灌玄孙太资武的书状,他被杀死时曾大叫一句“当方灭亡”,这句话不久成真了。道灌死后,道灌之子太田资康跟受道灌恩顾的豪族转投显定麾下。有一种说法为道灌之死是出于山内上杉显定的阴谋,自景春之乱平息后灌在家中的声望及跟实力已无人能及,定正一直有些不放心定放出道灌谋反的谣言,定正因害怕道灌真的有下克上的意图而杀他。对于山内显定来说有力豪族跟道灌关系良好,间接地加强了扇谷上杉的势力,对山内家不利,更何况显定和道灌私交一直甚恶,故有此计。如果这样的话,那显定的策略无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扇谷上杉果然急速衰退,山内家则从景春之乱的打击中恢复过来,势力由原本的上野扩展到武藏,而扇谷则缩小到只有相模一国,受到压迫的扇谷家不得不回头跟宿敌古河公方、长尾景春联手,两者持续发生一些小战争,但显定也不傻,不久也回头跟古河公方握手言和,定正遂被完全孤立。
关东的动乱还影响到东。
再也没人能北条早云了,道灌死的隔年,长享元年(1),北条早云撕毁了合约,于骏河馆杀死小鹿范满,拥立龙王丸,这是因为两上杉的纷争使得骏河得以免于被干涉。龙王丸元服时由越公方氏满担任乌帽子亲,拜领“氏”字,取名氏亲,这位就是今川义元的父亲。早云因功受封富士郡下方庄十二乡,于兴国寺筑城。众所周知,到了上杉定正的曾孙五郎朝定(1525)的时候,扇谷上杉河越夜战惨败,因血缘断绝而被北条氏所灭。若非道灌之死打破关东地区势力的稳定,早云要进攻关东绝非如此容易。
道灌的孙子资高降服北条家。而资高之子康资(就是一开始提到的姬的父亲)又因起兵反抗北条家而没落。道灌的养子资家一派后来也投降给北条家,因为没有继承人而由北条早云的曾曾孙源五郎继承。
古人“功以懋赏,震主则危”,对一个忠义之士来说,碰到一个无能又善猜忌不值得效忠的主君可能是最大的悲哀了。反过来,如果道灌具有一般人的野心的话,他也一定能成为不弱于尼子经久、朝仓孝景等人的杰出的战国大名,难道这就是后来陶晴贤所说的“天予不取,反受其祸”吗?
太田道灌作汉诗二首:
村女应门未发辞,猎归逢乞蓑时。有华无实君看取,捧出棣棠黄一枝。
才兼文武有斯公,一激终能学国风。斥候他年便潮落,水禽声在远洋中。
扇谷上杉氏家宰太田道灌一族,从家谱上看来,是源三位赖政的子孙。源赖政于治承四年(1180)五月和以仁王一同举兵反抗平家,战死在宇治地方。其子仲纲有一养子广纲,做了源赖朝家臣,就任骏河守,建久元年(1190),突然出家京都醍醐寺。广纲的儿子隆纲从事土御门上皇,得封丹波五庄,孙子国纲、曾孙资国在同国太田乡渐次繁衍。
应永三十五年(128)间,有一位太田备中入道道晖与镰仓极乐寺出官上人相通信。考虑到太田家法名世代使用“道”字,以及资清、资长父子均曾叙任备中守,这位道晖应当就是太田道灌的先人。
道灌出生在永享四年(1432),关东争乱的前夜。首先必要说明一下战国将近时的关东形势。
室幕府草创时期,足利尊氏任命其子足利五郎基氏为关东管领,上杉宪显为执事,统治关东十州,此举为后来关东的动乱埋下了祸根。基氏后人呆在天高皇帝远的关东,久而萌生异志,自称公方,称执事上杉家为关东管领,到曾孙足利持氏
新任将军足利义教争位而举兵反抗,是为“永享:而当时的关东管领上杉宪实实力已经隐隐然凌驾主家之上,他投靠幕府一方,致使持氏于永享十年(138)败死。
未几,宪实因病出家隐居,持氏余党不肯死心享十二年,这些人得结城氏朝之助拥持氏遗儿安王丸、春王丸再起。但在第二年的四月,上杉宪实之弟清方就攻破了结城城,持氏两子被送往京都,行至美浓而遭杀戮,命令出于足利义教。(《南总里见八犬传》联盟岛津家那个版本里,把安王、春王两个小名解释成“两亲王”解中)
上杉家没有对持氏一族斩草除根,反而迎回持氏幼子万寿王丸建镰仓公方。这个万寿王丸,也就是成年后的足利成氏图恢复永享之乱以来没落的旧武士阶层权力,故而重攀父亲一代的交情意接近结城、宇都宫、小山等北关东豪族。于是,成氏与关东管领上杉宪忠日趋疏远。
双方的矛盾,爆发于宝德二年(1450),上杉家臣长尾昌贤(景信)、太田道真(资清)等人突袭足利成氏,成氏逃往江之岛。长尾、太田军逐入镰仓,败于成氏近臣,又退回相模国糟屋庄(现在的神奈川县伊势原市)继续对峙。此事最终以骏河国的道悦(名为重方,上杉宪实之弟)调解而告结束,上杉家占到了上风,成氏提出的诛杀长尾、太田等要求都未实现,成氏暗怀怨气。
于是,享德三年(1454),足利成氏诱杀上杉宪忠于镰仓西御门馆,引发了持续二十二年的享德大乱。幕府依旧支持上杉家,将军足利义政命其弟政知前往接任镰仓公方,又遣东下野守前往镇压下总国千叶一族内乱,以涩川义镜为探题远涉关东,种种措施表明幕府加强了插手关东的谋划。足利成氏逃到下总古河,称为古河公方。此后关东战乱连年,足利政知也无法久据镰仓,遂驻于伊豆越,称越公方。
康正二年(156)时,金称名寺所受赠金记录(用途钱注文)中记载有“御屋形(上杉持朝)、太田殿(道真)、源六殿(资长)”。
这一时期,道真受理了镰建长寺塔头西来庵、相模国三浦郡内龙德院领、镰仓净光明寺领、报国寺领等诉讼,可见其在相模国势力之深。上杉持朝据武藏国河越城,太田道真据岩城,而太田资长(道灌)修筑了名城江户的前身。
应仁之乱,战的开端,关东战事一无穷尽,古河公方与越公方长年争斗不已。不过,就是在此间,文明五年(1473),幕府还催促越公方足利政知的奉行人朝日、布施两氏,命太田道真、长尾景信献上关东分国内修造(伊势)内宫的费用及役夫工米。同样是在此间,道灌(资长)在品河、江户城与心敬、宗祇等人召开了连歌会。
上杉持朝病死河越城,孙政真在武藏五十子阵败死,太田道真扶持持朝的儿子定正做了扇谷上杉氏家督。其时,山内上杉氏家宰长尾景信过世,家主上杉显定及家臣寺尾、海野两氏共谋,把景信之弟忠景立为家督。景信的儿子景春深为不满,希望太田道灌给他以助力,道灌想任景春为武藏国守护代,却因上杉显定阻止而失败。于是,景春据钵形城,结连古河公方足利成氏,正式扬起叛旗。上杉家败走上野国那波庄,渡过利根川时,太田道真担任殿后。
文明年(177),武藏、相模两国内,各地都有景春的同党蜂起响应,太田资忠、上田上野介在河越笼城,上杉朝昌、三浦义同、千叶自胤则支援江户,道灌接连攻落景春一方的相模国沟吕木、小泽城及武藏国平冢、石神井、练马城,迎回两上杉家当主上杉显定、定正,又在武藏国用土原一战中击破长尾景春,为平定关东竭尽全力。
文明十年(178),足利成氏遣侧近田持助,通过寺尾上野介向长尾忠景请和。当时道灌正去到上野国白井地方,劝说定正回到河越城。
第二年(179)发生了这样几件事:道灌的侄子(一说为弟)和养子太田资忠在与下总国千叶孝胤交战时战死;上杉显定移居钵形城;足利成氏以越后守护上杉房定为中介,与幕府开始谈和,享德大乱乃告终结。文明十二年,长尾景春叛乱无以为继,也与幕府议和,十四年(182)达成“都鄙合体”和议。
扇谷上杉氏,本是上杉分家,其势力的扩大,与扇谷家宰太田道灌威望的提升,使山内的上杉本家(家督上杉显定)感到威胁来临。时人传说“扇谷殿领国少于山内,军势又微,独赖太田父子开其善政,集武功者用事,其数可知,末后扇谷殿将为上杉家之主。”(《永享记》)
于是,太田道灌对上杉显定家臣高~民部少辅等人处遇意见,和修理江户、河越两城的动作,都被显定视为不寻常之举。据说当道灌着手修理城池时,显定离间了扇谷上杉氏家督上杉定正与道灌的关系,让他防备“扇谷家的大事”。
文明十八年(1486),上杉定正在相模国糟屋之馆杀害太田道灌。
北条家作为经历百余年的名门,曾经在与扇谷上杉等家派的较量中逐渐崛起,即在太田道灌死后,上升的势头已经十分明显了。
“虽然北条家经营关东已历多年,但关东地区自古以来各方势力盘根错节,我们或许可以从佐竹、太田等豪族入手,打开攻略北条家的局面。”南光坊天海若有所思地说。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