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十月,张辅继任征安南大将军后,号称80万的明军兵分两路,一路由张辅领军,主要是京畿兵、荆、湖、闽、浙、广西诸省的兵马,自广西凭祥入安南;另一路由盘踞在云南的沐晟率领,主要是蜀兵、建昌、云南、贵州兵组成,从云南蒙自出发,两路明军过关斩将,勇往直前。
大明朝喜欢吹,没想到跟着学样的安南人更能吹,知道明朝要征讨的时候,胡氏父子便打出了拥雄兵200多万的口号。明军离的越近,安南人的兵马越多。等到了边境时,安南依宣江、洮江、沱江、富良江四个天险,伐木筑寨,绵延九百余里,又沿江置木桩,征发国内所有船只,排列在桩内,所有江口,概置横木,严防明军攻击,已经设伏兵700万,布下了多重防线。700万,若光听这个数字,能把人吓死。
两军首战于芹站附近,结果明军大败安南伏兵,进占新福,于白鹤江张辅和沐晟胜利会师。据张辅发回的军报,双方加在一起的兵马,可能总计都不会超30万,这真是让人笑掉了大牙。
此后捷报频传,张辅大军不久便进入富良江,骁将朱荣进攻嘉林江口,大胜,明军推进到安南重镇多邦隘,沐晟军也沿洮江北岸鼓行而进,与张辅呈南北夹击之势,互为声援。
多邦城不只是重要的军事重镇更是胡氏政权的心理要塞。此城坚而高峻,安南人在城下挖了重濠,濠内密置竹刺,濠外多掘坎地,守卫严密。而且安南人在多邦城还祭出了他们的最霸道先进的武器,战象。
张辅不愧为一代名将,他没出发前便得了李明的提示,要用火器对付战象。说实话那会张辅并没把他兄弟传过来的话放在心上。只到李明最后为张辅准备了不少虫蛇鼠蚁的药时,张辅才发觉这个郎中还真是有点道道的。这时才把李明的建议又翻了出来,一看之后,连连叫好。
李明不只是提议用火器对付战象,还提到安南湿热,可炒面炒米为军粮,李明看的穿越文和电视也就只记得这么多了。等张辅到了广西境内与当地的将校一研究,发现李明说的句句在理,上好的建议。不过他还没有见过战象,等打到多邦城下的时候,战象终于出现了。张辅心里也特别有底,一路过来一直等着战象呢,怎么还不出现呢。
史载张辅“以画狮蒙马冲之,翼以神机火器。象皆反走,贼大溃。斩其帅二人”,明军烧光安南人沿江沿城建起的木栅,俘斩无算,攻克了坚固的多邦城。
去年12月,明军经激战,又打下了安南东西二都,胡氏安南政权自上而下崩溃,各州县纷纷投降。胡氏父子一把火把皇宫一烧,上船亡命海中。
永乐五(1407)年,明军水陆并进,攻破筹江、困枚、万劫、普赖诸寨,斩首三万七千余级。3月,就在李明去泰山上香的时候,安南军队与明军在富良江开战,张辅与沐晟夹岸迎战,柳升以水师横冲其阵,大败敌军,斩首数万级。也活该安南人倒霉,他们在船上的时候,多日天旱水浅,安南兵纷纷弃舟逃走。明军追过来时,江水忽然大涨,明朝的军队在船上乘胜急进,跑的比安南人还快,安南兵大多被歼。此战之后胡氏安南几无可战之师,安南大定,只等着捉胡氏进京献俘。
李明的消息来的比别人快,一方面茶楼里有一帮在五军都尉府行走的小官吏,另一方面他自己也有意无意的去薛禄、李虎和张?那去打听。薛禄那里,李明得到了一个重要的消息,在捷报中,张辅提到了千里眼的功劳。特别是在多邦城之役和众多水战中,千里眼“与数里之外,尽获贼兵,洞晓其阵其势,两军交战,占尽先机”。张辅这么干显然有抬举李明的意思,毕竟知道千里眼是李明的杰作的人并不多。
5月,前线的战报还没传过来,反正一定是捷报,大明朝收安南为行省,这个李明是知道的,但什么时候收,他就不清楚了。
李明这段时间就是跟张?李虎混在一起,一旦安南事毕,张辅一定是有大功,张家在军界的实力可能仅次于还健在的淇国公邱福;一旦郑和回来,李实也是立有大功,锦衣卫里,李明又有了依仗,多多少少可以减低一点纪纲的影响。
罗华又一次南下了,这回不同的是,他打上了李明的旗号,上回在安南已经发现了晶矿,这伏一打,又不知那矿是什么模样了。有了张辅为李明请功,罗华以为,这时南下,打着李明的旗号过去,可能正是时候。有意思的是,罗华看到了这一点,李明倒没想到。
南京城又开始热了起来,好在这种热是别人家的,李明家里并不热。有钱好呀,没钱人只能在树荫下喝凉水,有钱人却能在冰室里吃雪泡。
李明的茶楼生意大好,周曾那帮人虽然早早就批过了那些奶茶雪泡奶昔,在他们眼里,煎茶点茶才是正道,象李明那样泡茶叶子喝的还不能算是正统,至于奶茶果茶之类,那就更不值得一驳,可他们也不得不承认这不值一提的吃法味道的确不错。
茶楼里的珍珠奶茶更是大卖,李明有想做冰棒的冲动,只是不知如何制冰。他是不可能在冬天就把冰棒制好,一直冰到夏天再拿出来吃,那种玩法,不知健康不健康。虽说是冰着呢,保质期怎么算,他码不准。
“富贵人家就是不一样,前回听纪大人说,冬日以肉屏挡风取暖,夏日以冰障消暑纳凉,还不解其意。后始知那肉屏乃十七八岁之女子,三九天去衣排成肉障,挡那穿堂北风;三伏天于厅堂置大块冰如屏障一般于四周阻那热气。”周忱躺那竹椅上说道,他今日来的早,占了个好位。手上抱着一碗冰碴碴,那冰碴碴上淋了不少红红黄黄的果小汁。
“怎的,眼红了不是。纪大人可没这冰晶吃,你还不快吃,全化了。”李明说道。
“你怎知纪大人府上没这玩意?”
“呵呵,前些日子纪大人手下过来问这奶茶的硬方子,还特别置办头奶牛。”李明这茶楼里的吃食,花样独特,在小圈子里已经传开了。很多人碍着身份不好意思过来,所以来来往往进来吃吃喝喝的还都是年轻人为主,就是以国子监里的官员为主。
“也就这几日轻闲,再多些时日,想喝纯仁的奶茶都没有功夫了。”周忱说道。
“所言极是,放开了肚子,今日不塞下一肚子冰水不归。”众人应和。
“怎么了,又有什么大事了吗?”李明知道这帮人主要就是忙于编《明太祖实录》和《永乐大典》。
“辑书已有小成,姚大人已经送呈陛下御示,有传出话来招誊写人手,人数怕是不会少。”周忱告诉李明。
“噢!”这可是好事,上回解缙编书,一下就订下了上千的单照,这会抄书,不知还会不会再订上一批。
果不其然,姚广孝把书目送了上去,并就装帧提出了些看法,朱棣看后大喜,亲自撰写了《序言》,正式定名为《永乐大典》,同时发榜聘请抄书者誊抄全书,并安排印书一事。
解缙那边也传了话过来,又订下了七百只单照,呵呵,李明又小发一笔。这大典真的大,李明已经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了,还是没想到有这么大,要这么多放大镜看呀。
单单誊写人员,发榜后就请下了近一千四百人,订下的七百只单照并不只是为抄书的人准备的,主要是为这部大典付印所准备的。李明听过这书的名字,知道很牛B,但有多牛B,并不知道。
六月安南大定,张辅那边已经八百里加急把捷报传了过来,胡氏父子被捉到,正在往京城押解。李明此时正在寺庙里会姚和尚,姚和尚抓李明过来说标点符号之类的事情。《永乐大典》即将付印,所以这标点符号的东西,要进一步明确了,不能付印后出了差错。
“只誊写怕是也要年余。”姚大师长叹。
“年余?一千多人还要抄上一年多呀。这本书有多厚呀,有多少字呀。”李明大惊。
看着他明这付表情,姚和尚笑了:“全书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目录六十卷,共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三亿七千万字。”
李明听了木然,一个目录就六十卷,“大师,这要印多少本呀?”
这正是姚广孝所担心的事情,这大典太大了,只抄录一套就估计要一年多的时间,整套付印,不知要印到哪一年,可能光排版就要排上个几年。
按李明的认识,他无法去算编这本书花了多少钱,也不知仅仅抄写要花多少钱,再没法去想象刊印这书要花多少钱,今天他在天禧寺算是被姚广孝给雷倒了。
编这书,让李明至少赚了大几千两银子,在知道姚广孝叹息的原因之后,李明动了心思了。他知道这书很牛B,放到后世那绝对是个国宝。李明读的书不多,但也知道古书的价值。抄一本,太危险了,能印上个几万套才好。可姚和尚说了,能印个百套出来姚和尚明天死都能笑着去死。百套,那就是一百多万本呀!李明所处的后世,好象一本书印上个一百万册不算多,中国十多亿人呢,别的不讲,那些课本还不都是百万千万的在印。
姚大师颇为宽容的给李明解释了一下,哪怕印上十套,这成本也在百万两银子之巨。李明不知百万两银子是什么概念,反正这几年,他赚下了三十多万两的身家了,现金现银的码在银库里。宋德福帮他算了一下,只算出他赚了七八万两,内府那拔人认为他赚下了两三万两左右,只有锦衣卫认为,他明可能赚下了十万两之多。
“既然大师也觉得这书有用,小的倒愿意捐点钱财用以印书。”李明左思右想说了这么一句。
他这一句话,可是把姚广孝给说的愣住了!这年月给朝庭进献东西的是有,比如逢年过节进点诗赋之类,或是弄个什么祥瑞之类,还真没有人直接捐钱给朝庭去干什么事的。
“呵呵,纯仁有心了,朝庭怎可要黎民百姓出资辑书。”姚广孝乐了,慢慢解释给李明听,“若要百姓捐钱,朝庭颜面何在?”
“这跟朝庭的面子没什么关系吧,既然是好东西,老百姓出点力也是可以的。”李明不解。
“呵呵,纯仁自有忠义,但此举不可为。”姚广孝的看法与李明不同,真要是朝庭收了老百姓的钱,李明起这个头,可能会有人跟着学。李明是自愿的,可真放到下面,那钱收上来是不是自愿的就没人知了。那钱怎么收的,收了多少,交上来多少,更说不清楚。再说了,皇上辑书,此举应了盛世修书这么一说,哪会让老百姓出钱的,那不是抽他的脸嘛。
李明想不到这层,只是奇怪,后世修个桥办个奥运老百姓捐钱的多了,怎么到了大明朝就不行了呢。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