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福道:“大汗乃是万金之躯,如何能亲身涉险?这大凌河堡内尚有众多犀利的火器,万一祖大寿这条老狗发起疯来,拿出火器乱射一通,后果不堪设想!”
饶余贝勒阿巴泰也道:“大学生所言不差,就算大汗有天命庇佑,不被火器所伤,但是即使是惊了战马也不是小事!”
皇太极知道这两人也是关心自己的安危,只是他心中已经下了决心,所以不论这二人如何规劝,也无法使他动摇,他现在只需要一个人站出来支持他的想法。
所以,皇太极将目光转向了范文程。
“宪斗先生,你的意见呢?”
范文程微微一笑,智珠在握地道:“依微臣之见,大汗正该亲自前往!”
希福闻言大怒,喝斥道:“范文程,你这逆臣,如何敢教唆大汗行此凶险之策!看来果真是应了你们汉人那句话,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莫非你是见我大金汗国如今形势危急,有了别的图谋不成?”
别看希福在皇太极面前唯唯诺诺的样子,但那是因为皇太极是他的主子,可是当他面对范文程的时候,态度就截然不同了,因为在希福看来,范文程是个汉人,就算抬了旗,也依旧是汉人,加上皇太极对范文程近乎盲目的信任,早已经导致了包括希福在内的众多满足大臣的不满。
皇太极听着希福骂完之后,脸色立刻阴沉下来了:“朕说过很多次,宪斗先生是朕所倚重的股肱之臣,如今也是我们大金汗国的重臣,不是什么异族!如果再有人敢因为这些原因而对宪斗先生不敬的话,哼!”
他的话虽然没有说的很明白,但是众人已经可以从他语气已经听出他的不满,希福立即惶恐地低下头去,不敢吭声。
范文程却丝毫不以为意,仿佛希福口中说的那个人根本就不是他一样,他向皇太极躬身行礼后道:“大汗不必动怒,微臣以为希福老大人也是关心圣驾。有此等忠心耿耿之臣,实乃大汗之福,大金之福!”
希福恨恨地瞪了他一眼,丝毫不领情。
饶余贝勒阿巴泰开口问道:“本贝勒倒想听听范大人有何高见,为何大汗应该亲自去劝降祖大寿?”
范文程微笑道:“祖大寿此人绝不是什么忠信之臣,否则当日也不会因为袁崇焕被捕而不顾颜面逃回辽东来!依我看来,祖大寿如今之所以铁了心要死守大凌河堡,只是怕我八旗大军破城之后会屠城,所以他自度非死不可,自然就选择顽抗到底,可若是他发现有一线生机的话,是绝对不会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的!”
“宪斗先生所言极是!”皇太极眼前一亮,“朕已经决定要亲自去劝降祖大寿,诸位无须再有异议!”
“?!”八旗众将见他已经铁了心,自然也不会再来触霉头。
于是皇太极就骑马来到大凌河堡外,准备劝降祖大寿,当然,他还是很爱惜自己的小命的,没有轻易进入弓箭和火器的攻击范围。
祖大寿听说皇太极亲自来劝降,也来到堡楼上。
皇太极一看到他,立即扬声道:“祖总兵,朕今日亲临,乃是为救堡内将士性命而来!”
你这虏酋会有那么好心?堡楼上众明将心中鄙夷不已。
“今大凌河孤城被困,朕非不能攻取,不能久驻,而出此言,但思山海关以东,智勇之士尽在此城。或者,荷天眷佑,俾众将军助我乎?若杀尔等,于我何益,何如与众将军共图大业?夫朕之用兵,宜诛者诛之,宜宥者宥之,故而尔等一经归顺,朕定将加以恩养,绝不屠戮。朕知祖总兵乃智勇之将,徒死无益,故朕以肝膈之言相劝。倘君欲与朕共事,可遣人出堡来,朕当对天盟誓,绝不相副,且朕亦遣人至尔处莅盟……幸勿迟疑,伫俟回音。”皇太极的声音抑扬顿挫,这一番言辞说的极为诚恳,就算是那些小兵和多数明军将领根本没有听懂他唧唧歪歪的说了些什么,却也能感觉到他的一片诚意。
祖大寿自然也被皇太极这一番推心置腹的话说的怦然心动,只是碍于颜面没有立即答应,等皇太极说完之后,他立即把众将聚在一起商议。
“众位有什么想法,不妨都说出来参考一下?”祖大寿见众将都面面相觑,没有吭声,只好率先挑起话头。
马大进道:“娘的,谁知道这虏酋说话做不做的数?万一我们开了堡门,建虏进来之后却不认账怎么办?”
姜桂摇头道:“这倒不至于,这皇太极好歹也一方枭雄,言出必行。否则日后只怕会被人耻笑!”
马大进却不以为然地道:“被人耻笑又如何?老子那时候死都死了,有人笑他老子也听不见!”
在这个问题上,以马大进的眼光和见识自然不会想的太深,但是祖大寿却明白皇太极亲临城下对天盟誓的意义。皇太极既然有此心,自然不会变卦。只不过他也明白马大进的心思却是大多数的中下级将领的心思,比较不久之前,建虏还在永平来过一次大屠杀!
所以,祖大寿即便想投降,也必须要将这些明军将领心中的结解开,否则,即使他下令开门投降,也绝不会有人响应。
于是他站在堡楼上,扬声道:“祖某亦深知大汗言出必践,奈何手下将士心中却多有疑虑,毕竟八旗将士素有杀降民之举!”
皇太极朗声道:“杀辽东降民乃是先汗所为,朕现在也很后悔当然未曾劝阻先汗,至于杀永平兵民乃是二贝勒阿敏所为,他已经被朕处罚圈禁了。故而请祖总兵放心,朕是不会杀降民的,尔等一经归顺,朕定将加以恩养!”
此话一出,祖大寿已经决定投降了!
“祖镇台莫非是要降建虏了?”一个冷漠的声音从祖大寿的背后响起。
祖大寿心中一惊,知道如今在大凌河堡中,敢这样和自己说话的人,就只有何可纲了。
何可纲是辽东人,袁崇焕到辽东后,逐渐成为其最信任的武将,担任宁远道的中军。宁远守城战和宁锦大战都亲身参与,功勋卓著,升为参将,崇祯元年袁崇焕任蓟辽督师后,提拔他为副将。
袁崇焕裁汰关外诸总兵,只留三人,就是何可纲和祖大寿、赵率教,何可纲以副将衔典中军守宁远,足见袁崇焕对其的信任。袁崇焕甚至对崇祯皇帝称赞何“仁而有勇,廉而能勤,事至善谋,其才不在臣下。臣向所建竖,实可纲力”。
但自袁崇焕下狱被杀以后,何可纲的处境开始逐渐变得艰难起来。收复永平四城之战、援锦州之战,他都立功不小,但一直没有得到提升。以他的能力,显然可以独当一面,但却只能长期作为祖大寿的副手,执掌袁崇焕的旧部,而能力在其下的吴襄、黄龙等人却纷纷被提升为总兵。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