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汉奸舅舅


本站公告

    吴府的客厅里,吴襄和吴三桂正在谈话。

    卸下了军装的吴襄身材挺拔,常年的戎马生涯,使得他浑身布满了肌肉,此时他的一双眼睛却充满了忧愁与不安:“长伯,你的伤不碍事了吧?我听吴福说你回来以后吐血昏迷了?”

    吴三桂摇了摇头道:“孩儿已经没事了,只不过脑子的反应还是比较迟钝,可能是失血过多,休养一段时间应该没有大碍的!”

    吴襄点点头,神色有些复杂地看着这个救了他一命的儿子,然后笑道:“我想也不碍事,否则也不至于把祖大寿的亲兵李财林打成那般模样!”

    吴三桂这时才知道那亲兵的名字,不禁也笑道:“我可没有动手,都是三弟的功劳!”

    吴襄道:“那小子有几斤几两为父还不清楚?如果不是你在一旁帮他,他肯定不是那李财林的对手!”

    吴三桂只好承认。

    经过这个开头,父子俩之间的气氛终于不那么凝重了,不过吴襄最终还是叹了一口气,缓缓地道:“为父已经恢复了吴双、吴全他们的自由身,并且将府中的三千家丁全部划归他们指挥!”

    家丁部队是大明军队军制演变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畸形产物。如今大明帝国的所有军队都是募兵,而募兵制有着无法解决的先天缺陷,那些士兵领着微薄的饷银,毫无积极主动性,而且缺乏训练、武备松驰,到了战场上谁也不愿意去拼命,再加上那些手握兵权的地方总兵们纷纷克扣军饷,因此大明帝国的常备军即使与手拿锄头木棍的闯逆流民战斗也是屡战屡败。

    所以,那些地方总兵宁愿把克扣下来的饷银花费在私有的家丁部队身上,因为家丁与那些募兵不同,他们与将领之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

    只要那些将领不死,家丁们就能继续过着锦衣玉食的好日子,他们的家人也就能跟着吃香的、喝辣的,如果失去了这个靠山,这些家丁就会流离失所、衣食无着,甚至沦为流民。所以,在大明与建虏的战场上,甚至是与各地反叛流民的战场上,真正能战肯战的,就只是将领身边的家丁或者亲兵队伍。

    吴双和吴全就是跟随吴三桂冲入建虏大军中去救吴襄的那些家丁中比较突出的两个,他们平日里都是按照亲兵来训练的,论战斗力绝对比一般的大明官兵要强很多。

    吴双和吴全这两个家伙不但武艺出众,更难得的是对吴家忠心耿耿,否则也不会在实力那么悬殊的情况下跟着吴三桂上战场了。

    不过,刚开始当吴三桂听说自己家里有三千家丁的时候也被吓了一跳,他以为那三千家丁都和上战场的那二十几个家丁一样勇而敢战,后来才知道那二十几个家丁是当成亲兵培养的,剩余的家丁虽然也都经过训练,但是却要差很多。

    如果这三千家丁全部都是吴双和吴全这样勇而敢战的亲兵,那他根本就不用把城外的数万的建虏放在眼里了。

    在明末这样的乱世,除去袁崇焕训练出来的辽兵还算是比较凶悍之外,大明的官兵基本都是纸老虎,否则最后也不至于会被李自成攻下北京城了。

    所以,在自己的手上保留一支强悍的家丁部队,就是在这乱世中拥有的最大本钱。

    热衷于军事的吴三桂深知对于一支军队而言,最重要的不是缺少统领军队的大将,高级将领确实也很重要,但是只要军队体系没有大问题,从中级军官中选拔出优秀人才提升为将领还是有保证的,因为高级将领需要的数量并不多。

    普通士兵则更好补充,普通的工农,经过短期训练,就可以拿枪上战场。

    最难补充的,就是中下级军官。上级的战术意图,要中下级军官贯彻;缺乏头脑的普通战士,要下级军官统领。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下级军官,是所有军队的建军关键。

    在吴三桂前世的记忆中,他记得在解放战争初起时,解放军方面的力量只有的国军三分之一,而且装备落后,最后却全歼了数百万的国军,一统天下。

    这是什么原因?

    上面的宣传中说的国军的将领和士兵差得一塌糊涂,百无是处,所以遭到摧枯拉朽。

    吴三桂认为那不是事实,能抗下对日八年的战事,足见国军将领和士兵大部分军事水平很高,甚至比对面的解放军还要高。

    而最后之所以输掉了解放战争,是因为在淞沪会战的时候,蒋介石调了七十万大军到淞沪前线对抗四十万日军,蒋中央军的大部分精华,黄埔系的将领,也大多在此阵中。从淞沪到南京,许多黄浦系的将领阵亡、自戗,普通兵员更损失了数十万。但是对于国军来说,损失最为严重的,是上万名下级军官,也就是营长、连长、排长们。

    经过淞沪一战,国军中央军中损失了上万营连排长以及技术军士,然后节节败退,国民政府中央也逃到重庆才从新站稳脚跟,但是在接下来的正面对抗中,国军的优秀低级军官继续不断损失消耗,而八路军和新四军则主要是在敌后打游击,中下层优秀指战员的正面的消耗非常有限。

    这一点,才是对日后中央军失败的致命因素。

    所以,在吴三桂的心中已经将这三千亲兵当成是将来那支属于自己的军队的中坚,这些亲兵将来就是那支军队的中下级军官。

    当然,培养这三千亲兵的花费绝对是一笔不小的数字。好在吴家目前在辽西有十处庄田,产出也勉强够这三千亲兵用的了。

    不过尽管如此,此时的吴三桂也还没有一下子将那三千家丁全部培养出来的野心,毕竟一来那太费时,也太费钱。二来吴三桂刚到这个世界,信心还不是很足,他想暂时先挑一部分家丁出来做个尝试!

    吴襄并不知道此刻吴三桂的心思已经不知道飘到那么远的地方去了,他看儿子一直沉默不语,还以为是伤势没有完全复原,遂有些心疼地道:“长伯,你要好好静养才是。这一次,你虽然救了为父一命,但是却也引起了你舅父的嫉恨!往后只怕你我父子的日子不会太好过了!”

    他口中的舅父就是指祖大寿,祖家世居辽东,是宁远卫世将,到祖大寿这一辈时,已历五世,皆以军功发家。

    为了打击游牧民族,大明帝国投入了巨资来养活辽西这支军队,掌握辽西这支军队的将领都深深的明白一个道理:如果边境太平了,军队自然要裁撤,军费自然就少了,就没有多少空饷可吃、没有军功可拿、难以升迁了,因此要“养匪自重”。

    匪越来越强壮,辽西武人集团也就越来越强大,这些武人世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拥有赫赫武功的李成梁。

    李成梁就是典型的养匪自重,努尔哈赤的崛起,李成梁有着不可低估的“功劳”――努尔哈赤是他的干儿子,是李成梁建议朝廷封努尔哈赤官职,让努尔哈赤在众少数民族中有了帝国冠名的威望,才能带着建虏横行辽东,扫清了所有拦在建虏面前的障碍。

    祖大寿也是辽西的武人世家,他与袁崇焕同守宁远,获“宁锦大捷”,立下大功,至崇祯元年,已经擢为前锋总兵,如今挂了征辽前锋将军印。

    祖家如今的势力在辽西虽然比不上李成梁,但是也绝对是数一数二的强势。

    吴三桂不禁愣了一下,他原本就看不起祖大寿,于是鄙夷地道:“嫉恨?为什么?”

    虽然吴三桂上辈子过的也不怎么得志,虽然在体校也算是横着走的人物,群体斗殴事件没少掺和过,但是在学校并不怎么讨人喜欢,连女朋友都没有。

    但是身为一个热血青年,国家大义和民族气节他还是有的,他对于历史上的汉奸祖大寿可真没有什么好感――尽管这汉奸现在是他舅舅。

    不过吴三桂还是没有把这个舅舅当回事,前几天自己的老爹就在城外被建虏围困,祖大寿居然不敢派人去救,这件事更是加重了吴三桂心中对祖大寿的鄙夷。

    吴襄知道儿子肯定会因为祖大寿不肯救援的事怀恨在心,但是他却语重心长地道:“为父当年不过是个马贩子,虽然后来中了武举,但是这个武举在祖大寿的眼中根本狗屁不是,你觉得祖大寿为什么要把他妹妹嫁给我?还一路助我升为都指挥使?甚至就在这一两年内,为父就能升为锦州总兵!”58xs8.com